第一千零七章 争储心思

    事关天家私事,这些问题太过敏感,哪怕李云去问杜谦,杜相公大概也不会很实诚的回答他。

    但是孟青会回答。

    这位宣国公,还是半大小子的时候,就跟着李云了,是李云一手把他带起来的。

    两个人之间虽然只差了五岁左右,但是当时二十出头的皇帝陛下,真实年龄可不是二十岁,这么多年,某种意义上,甚至是把孟青当成儿子在养的。

    而孟青,也跟李云很亲,他虽然不会自认为是李云的儿子,但是改姓李姓之后,也把自己当成了李云的自家人。

    因此,此时他才能直接回答李云。

    李皇帝想了想,问道:“许他掌兵否?”

    孟青很直接的摇了摇头:“不许。”

    孟青看着李云,开口说道:“陛下,长安有长安驻军,如果有需要二殿下领兵,临时调派就是了。”

    李云想了想,才默默点头。

    在章武一朝,就藩地方的诸皇子,领兵或者不领兵,对于李云来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要他活着,不管是谁都掀不起浪。

    甚至,如果让诸皇子领兵,还可以飞速的扩大李家,也就是皇室的权力,让李家这个草莽之家,以最快的速度,成为天底下最庞大的势力。

    这个庞大,是指占据天下四方。

    而现在的李家,只能说是强大,而谈不上庞大,因为整个李家,真正强大的就只有李云一个人,李家其他人,少有领兵的。

    做皇帝之前,李云也了解过许多历史故事,他曾经对于朱皇帝的一些做法不太理解,觉得朱皇帝将儿子分封出去,并且让儿子们各自掌兵,甚至封出了许多手握重兵的塞王。

    这样一个封法,将来必然大乱。

    七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殷鉴,距离朱明也不是特别特别远。

    曾经的他,想不太明白,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多教训在前,朱皇帝还是要这么做,当时的李云觉得,朱太祖骨子里还是个老农民,眼皮子太浅,因此做出一些不智之举,最终导致靖难之乱。

    如今,做了十年皇帝之后,他再回头去观望两个世界的历史,很多事情才豁然开朗。

    朱皇帝是个农民出身,或者说,他干脆就没有什么出身可言。

    他初登帝位,根本没有什么皇室可言,跟李云现在的处境,几乎一般无二。

    而想要最快的速度,将皇室的影响力,推广到天下各地,或者说,至少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并且感受朱明皇室,那么个分封法,的确是最快的途径了。

    到最后乱起来,也是乱到自家锅里。

    如今的李云,满十六岁的儿子就只有三个,假如他现在突然没了,若是有哪个权臣控制了军队然后篡了位,他的儿子们,连说话的声音都不会有。

    即便有,也很少有人能听得见。

    皇帝陛下一个人默坐许久,最后才看了看孟青,开口说道:“这个事,我再细想想,不过让他就藩长安…”

    “倒是不错的。”

    皇帝看了看孟青,笑着说道:“我还有不少政事,今天咱们就说到这里,过两天,你带着你家里人再进宫一趟,咱们再在一起吃上一顿。”

    李皇帝笑着说道:“你家里的儿子,也带到宫里来,我给他荫封个官。”

    孟青深深低头:“臣多谢陛下。”

    说完,他才小心翼翼的低头,退出了甘露殿。

    孟青离开之后,李皇帝又是一个人默坐良久,在他桌子上,堆了两摞文书,左边只有一二十份,是他今天必须要亲自处理的文书。

    另外高高一摞,则是昨天一整天,太子已经处理过的文书,中书专人誊录之后,又送到了李皇帝这里来。

    此时,皇帝依旧很有耐心,太子处理过的文书,他都是一一再看一遍。

    等到处理完一天的政事,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李云伸了个懒腰,走出甘露殿外,活动了一番身子,然后照例练功行拳。

    这几年时间,他勤练内家拳不辍,虽然没有什么太神奇的变化,但是精力上,比起前两年,的确有明显的长进。

    做完功课之后,皇帝陛下才一路来到了后宫寝殿,寻到了皇后娘娘,夫妻二人说了番话之后,便一起和衣而睡。

    躺在床上,李云抚摸着薛皇后已经微微隆起的小腹,然后看了看自己的发妻,轻声道:“元儿知道了罢?”

    薛皇后点头:“前几天我去跟他说了。”

    “那好。”

    皇帝摸了摸皇后的发梢,笑着说道:“明日,就公布出去罢。”

    薛皇后伏在李云怀里,轻轻点头。

    “好。”

    ………………

    又过了两天时间,在家里歇息了两天时间的宣国公孟青,终于离开了自己的府邸。

    此时是春夏之交,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孟青约了越王殿下一起去城郊射猎。

    等孟青到了郊外约好的地方,一身劲装的越王爷,已经等了他少许,见孟青到来,越王殿下驱马上前,抱拳笑着说道:“这几天知道叔父事忙,就没有去打扰叔父,恭喜叔父了!”

    朝廷的圣旨,现在已经下发了下来,孟青升枢密副使并且巡视禁军的事情,朝野都已经知晓。

    这是实打实的大唐军方二号人物,在军方层面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兵部尚书赵成。

    毕竟,细分的话,赵尚书其实早已经可以是文臣了。

    而越王殿下的称呼,也很讲究,从前他见到孟青,都是称呼孟叔,如今却直接称叔父了。

    因为此时,二人已经同姓。

    天子赐国姓,一定程度上,就是把孟青变成了自己家里人。

    孟青笑着抱拳道:“殿下太客气了。”

    越王殿下笑呵呵的说道:“上回我从叔父军营离开的时候,托付叔父,替我寻一匹漂亮的千里驹。”

    “叔父替我寻了没有?”

    孟青闻言一怔,随即苦笑摆手:“战场上事情太多,我全然忘了。”

    越王殿下眼珠子直转,低头看着孟青胯下的马匹,孟青无奈道:“这是跟了我多年的老兄弟了,不能送给殿下。”

    越王爷哈哈一笑:“叔父太小气。”

    “走走走,咱们射猎去罢,今日打个赌赛,我若是比叔父猎得多,叔父就把这马儿送我如何?”

    孟青想了想,这才笑道:“我若是赢了呢?”

    越王殿下纵马远去:“那我任叔父处置!”

    说罢,他一溜烟跑远。

    这天,二人一直射猎到傍晚,到了傍晚时分,两个人才聚在一处,将猎到的野物堆在地上,越王李铮很麻利的抽出靴子里小刀,将一只肥兔剥了皮,一边灼烤,一边看着孟青,笑着说道:“叔父约我出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说?”

    孟青也在烤着什么东西,闻言笑着说道:“殿下还真是聪明。”

    “我想问一问殿下,将来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就藩哪里。”

    越王想了想,无奈道:“这些,还不都是听我父皇安排?”

    孟青笑着摇头道:“陛下很少强制让谁做什么,以后怎么做,全看殿下自己。”

    “我想当个为国杀贼的将军。”

    孟青抬头看着他,想了想,问道:“只是如此么?”

    他神色平静:“殿下就没有想过争储夺嫡?”

    这会儿,二人在野外里,四下空旷,可以确定,绝没有人旁听。

    即便如此,李铮还是吓得脸色发白,他完全没有孟青这些,在战场上经历了生死的人胆子大,好半天才大喘了一口气,抬头看着孟青。

    “我,我…我没有。”

    孟大将军微微摇头道:“那干什么这么拼命呢?”

    “做个逍遥王爷,一辈子快快活活,岂不是好?”

    越王讷讷不语。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坐在了孟青旁边,叹了口气:“叔,这是我爹问我的,还是您问我的?”

    孟青想了想,回答道:“不好说。”

    “如果殿下回答了,我可能会挑着报给陛下,如果殿下不回答,那一会儿我们就各回各家。”

    越王爷认真考虑了一番,然后低着头,看着被烈火炙烤的兔肉,终于呼出了一口浊气。

    “我想多做些事情,让我爹看一看…”

    “至于储位,我当然也想过,但是却不敢有争的念头。”

    他默默说道:“我总想着,尽可能多做些事给父皇看到,至于最后…”

    越王爷抬头看着孟青,苦笑道:“就全看父皇怎么选了。”

    孟青看着他,笑了笑。

    “难得听到这样的实话。”

    他拍了拍越王的肩膀,夸奖道。

    “殿下是个好孩子。”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贼天子不错,请把《贼天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贼天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