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京兆杜氏

    皇帝陛下身材高大,抱着一个孙儿一个孙女,轻如无物一般。

    杜相公跟在他身后,看着这幅场景,微微有些出神。

    当年,他的儿女进江东的时候,李云也是如今这般,一手一个,把他的儿女们,抱进了金陵城。

    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皇帝陛下当年抱的那个杜家子,已经成了江南西道的布政使,封疆一方了。

    回想今日,二十多年时间,仿佛弹指间。

    杜相公心里感叹了一番,然后追上前去,看了看两个还小的小皇孙,然后跟在皇帝陛下身后,笑着说道:“陛下,这里距离皇宫不近,您不上车了?”

    皇帝回头看了看他,摇头道:“上了辇车,还怎么看长安城?我又不是上了年纪,如今腿脚好着呢。”

    李皇帝笑道:“去岁我在洛阳,跟裴庄打了几架,三战三胜。”

    说到这里,他也顿了顿,摇头道:“不过这老小子这几年越发厉害了,跟以前大不相同,我估计他是不敢赢我。”

    裴庄在壮年时,就是长安城十大高手之一了,而且当时的十大高手,可没有排名可言,只是大家附会,也就是说裴庄可能是那个时候,长安城里功夫最高明的人。

    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裴庄头发都白了,但是身手却没有落下,真是练武,练到了一定的境界。

    李皇帝对练武很感兴趣,但是杜相公却不太看得上这些,也没有就这个话题,只是笑了笑,开口说道:“陛下这样大张旗鼓的行走在长安城里,恐怕一会儿就要有不少人围观了,而且羽林卫也不好布防。”

    “放心。”

    皇帝开口笑道:“死不了。”

    二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过了一会儿,李云问道:“受益兄,安仁坊在哪里?”

    杜谦愣了愣,然后指了个方向:“在那里。”

    皇帝笑着说道:“我陪你去看一看。”

    说着,皇帝回头看了看身后一大帮跟着自己的人,然后对着杨喜招了招手。

    杨喜连忙一路小跑上前。对着天子抱拳道:“陛下。”

    皇帝把孙儿孙女放在地上,笑着说道:“替我还给我那儿媳,我跟杜相公到处转转瞧瞧。”

    秦王成婚到现在,虽然时间不短了,但是两个孩子现在只有三岁左右,还不怎么懂事,被放在地上,也是懵懵懂懂的看着李云。

    杨喜连忙点头:“是,臣遵命。”

    皇帝这才回头看向杜谦,开口说道:“走罢,咱们一道去安仁坊看一看。”

    杜谦应了一声,他也回头看了一眼,只见秦王府的人,正与长安的一众官员,眼巴巴的跟在身后。

    他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跟着李云一起,行走在长安城的街道里。

    长安城长十九里,宽十八里,就规模上,是妥妥的都城级别,即便是比新唐经营建造了十几年的洛阳城,也是分毫不差。

    不过,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已经称得上是巨无霸的长安城,进城之后,城里的范围其实也就这么大,走到安仁坊,不过是几里路而已。

    便是杜相公,跟着李云,二人一边走一边聊,也只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又到了安仁坊。

    此时天子身穿一身大红天子常服,杜相公则是着紫,一红一紫两个人,迈步进了安仁坊。

    当年一把大火,几乎把整个安仁坊焚去大半,好在关中恢复之后,长安城也被逐渐修复,如今的安仁坊,基本上已经修复的七七八八。

    而安仁坊杜家大宅,则是被皇帝陛下亲自下令修复,并且发还给杜家,如今早已经恢复旧观。

    站在杜家门口,杜相公抬头看着眼前杜家的大门,一时间,心中百感交集。

    而杜家的老少,也已经听说皇帝到了安仁坊,此时都走了出来,跪拜在地上,叩拜天子。

    当先一人,是已经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跪在地上,深深低头叩首:“草民杜和,拜见陛下。”

    正是曾经大唐的户部尚书杜和。

    他致仕之后,便回了关中长安老家,回到了安仁坊的杜家大宅里,一是落叶归根,二是看守这座曾经京兆杜氏的老宅。

    皇帝陛下已经下令,杜相公将来大概率是要留在洛阳,而曾经的京兆杜氏,多半就是杜和这一支来继承了。

    皇帝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杜和,又看了看身旁的杜谦,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道:“起来罢,起来罢。”

    杜和这才带着杜家老少起身,他站起来之后,低头道:“多谢陛下宽宥。”

    皇帝看了看他,淡淡的说道:“当年朝廷里的事情,已经了结清楚了,剩下的就是道争。”

    “道争不伤和气。”

    说着,皇帝陛下背着手,看向杜和,笑着说道:“不过,好几年时间过去,如今江东新政已经推行下去,并且很快铺开,朕心里很是好奇,杜兄如今想明白了没有?”

    杜和看了看自家兄弟,又飞快的看了一眼李云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低头道:“陛下,草民已经老了,脑子已经转不动了,对于新政,草民百思不得其解。”

    “但新政…偏偏又见了成效。”

    杜和叹了口气:“可能草民,的确是昏聩之人,蠢笨之辈。”

    皇帝看着他,眯了眯眼睛,轻声道:“那去年,朕免除了天下一整年的钱粮赋税,又怎么说?”

    杜和再一次跪拜在地上,低头道:“此是陛下以及新朝的莫大功德,草民去岁听闻之后,便已经遥拜陛下,叩首不止了。”

    皇帝看着他,笑着说道:“看来,还只是认可朕的功绩,却不一定认可朕的国政。”

    他摇了摇头:“罢了罢了,跟你争个长短对错,也没有什么意思。”

    他回头看了看杜谦,杜谦这才上前,将自己的三哥搀扶了起来,他看着已经头发苍白的杜三郎,叹了口气:“几年没见,三兄怎么苍老了这许多?”

    杜和看了看也有了不少白发的杜谦,忍不住老泪纵横:“十一郎也见老了。”

    说着,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一众小辈,这些小辈俱都上前给杜谦磕头,有人喊十一叔,有人喊十一叔祖。

    等到杜谦吩咐他们起身之后,杜和拉着杜谦,开口说道:“我回关中之后,让人打听当年咱们失落的家里人,这两年又寻回了二哥跟九郎的血脉。”

    他顿了顿,又低声说道:“小十七的儿子也寻到了。”

    杜十七,是杜谦同胞的幼弟。

    当年杜尚书出事的时候,杜十七还不满十六岁,后来在那场战乱之中,就走散了,许多年没有消息。

    杜谦神色大变,有些失态了。

    “三哥怎么没有给我写信,十七人在哪?”

    杜和摇了摇头:“知道你在伴驾,就不曾打扰你,十七在当年的战乱之中生了病,很年轻就走了,不过留下了个儿子,我多方验证。”

    “多半是真的。”

    他看向杜谦,开口说道:“这孩子如今十八岁,我已经把他收进杜家门墙,让他认祖归宗了。”

    杜相公红了眼眶,连说了几声好,又跟杜和说了几句话,才恍然醒悟过来,引着皇帝陛下,进了京兆杜氏的祖宅。

    这天,杜相公带着皇帝陛下,把杜家祖宅前前后后参观了一遍,用饭也是在杜家大宅用饭,一直到当天入夜,皇帝陛下就宿在了杜家大宅。

    到了第二天上午,皇帝陛下起身之后,刚推开房门,四公主便迎了上来,拉着皇帝陛下的衣袖,嗔道:“这都日上三竿了,父皇怎么才睡醒?”

    皇帝看了看她,笑着说道:“赶路赶了几千里,还不许你阿爹多睡一会儿了?”

    四公主轻声叹道:“二哥一家一早就来了,等着见您呢。”

    皇帝轻哼了一声:“跟他说,我下午就去秦王府寻他。”

    “让他回去等着罢。”

    四公主看了看老父亲,这才低下头。

    “好,我这就去找二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贼天子不错,请把《贼天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贼天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