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不收宝钞

    陈循围着纺机兴奋地喃喃:“妙啊,妙啊,增加了纱锭,这是啥,怎么轻轻一动,纺机就动起来了?”

    于谦已经仰着头看向屋顶,在屋里什么都看不出,但他刚才进作坊时就留意到了,他道:“是风!”

    看完纺机看织机,陈循看到女工竟能织出双面提花,立即凑到潘筠身侧,殷勤地问道:“国师,这新式纺机和织机是国师所造?”

    潘筠:“是工部纺织司的大人和工匠们的功劳。”

    “那也少不了国师的指点,”陈循搓着手道:“自国师到工部,不仅造出了风力水车,改良了各式农具,还造出这样的纺机和织机,实乃国之幸,国之幸啊~~”

    历代皇帝信任的道士要不是耗费国财蛊惑皇帝炼丹吃药和修建道观,而是像潘筠一样喜欢造这样利国利民的器物,他们何至于如此防备道士参政?

    陈循小心翼翼地问,新式的织机和纺机能不能给江宁织造局一批?

    陈循已经快速打起算盘来,对皇帝道:“如今海禁大开,我大明的布匹在海外极受欢迎,市舶司大可以接过一部份商贸,江宁制造除了贡上的丝绸外,也可以做些普通丝绸和布料往海外去,不仅可以填补陛下私库,也可填补国库。”

    江宁织造局,听上去很大,其实所造之物只供皇帝和达官贵人所用。

    可即便如此,里面也有工人三万人,辐射居民达十二万,每年的产值达到八百万两白银。

    当然,这是户部的统计数据。

    正值国库艰难之际,江南劳动力又严重过剩,陈循能想到让江宁织造参与海贸,为国库赚外汇已是难得,但在潘筠看来,这还不够。

    潘筠道:“为何不公布新式织机和纺机,让世人都可以定制购买织机和纺机,如此一来,不仅江宁织造的产能提高,整个大明的纺织业产能都在提高。”

    陈循张大了嘴巴:“这,那江宁织造还哪里有优势?”

    于谦瞥了他一眼,和潘筠道:“关键在于,产能突然大幅提高,怕是会让很多工人失业,市面上对棉、麻、蚕丝等的需求量也会增大,怕是不过两年,就会挤占粮食的耕地。”

    陈循瞬间反应过来,连连点头道:“对,对!”

    潘筠道:“第一点,两位大人,如今大明是真的劳动力过剩,还是因为人没用到实处?”

    于谦和陈循沉默。

    潘筠道:“修路、铺桥、建房、挖矿,哪一样不需要人?若废去劳役,做这些事便能如种地、纺织一样赚到养家的工钱,天下还会有流民吗?”

    陈循瞪大双眼,失声道:“这怎么可能?这得需要多少钱?”

    潘筠摊手:“所以本质在于没有钱,若朝廷有足够的钱呢?”

    陈循咽了咽口水,去看皇帝。

    皇帝亦耳鸣不止:“劳役……我中国两千余年之政,若在朕手上废除,却又不伤国库,那……”

    潘筠平淡地接道:“陛下将名垂千古!”

    于谦比他们都冷静一点,沉声道:“不止在于钱而已,钱之后得有实物作为支撑,比如粮食!”

    “所以,提高农业产能至关重要,”潘筠道:“国家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不能独尊一项,否则,天平不衡,独木难支。”

    于谦心里多了许多计较,陈循也垂下了眼眸,皇帝更是壮志满怀,就连汪皇后都觉得热血沸腾,回去的路上脸颊一直是红的。

    等进了城,潘筠就邀请帝后去吃午饭。

    汪皇后自入主坤宁宫之后就没逛过街,此时见大街上如此热闹,她立即看向皇帝。

    这一点愿望皇帝还是能满足她的,皇帝便牵着她的手一起:“走,你们想吃什么,我请你们。”

    潘筠掏出一沓宝钞道:“我发俸禄了,我请你们吧。”

    于谦和陈循看见潘筠手里的宝钞,脸上一片复杂,欲言又止,仔细看,还有些尴尬。

    潘筠只当不见,带着帝后去逛吃。

    看见烤串,潘筠叫了十串,摊主特别高兴,刚烤上,潘筠就掏出了宝钞。

    摊主笑脸一僵:……

    他尴尬的转着手中的烤串,胆怯却又坚定地道:“姑娘,我这不收宝钞,您看有铜板吗?”

    潘筠一脸失望:“不收宝钞吗?但我今天出门没带铜钱啊~~”

    摊主就斟酌道:“要不,您下次拿了铜钱再来买?”

    潘筠看着肉串很想吃的样子:“为什么不收宝钞,不都是钱吗?”

    摊主无奈道:“几位的打扮一看就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家中有人当官吧?你们的宝钞还能花出去,我们普通老百姓拿着这宝钞就是废纸,谁收呀?”

    潘筠就看向帝后和旁边两位大官。

    朱祁钰知道宝钞不受欢迎,却不知道竟被嫌弃到连花都花不出去,一时尴尬又吃惊。

    成敬还算机灵,立即捏着钱袋子冲上来,连声道:“奴才这里有铜钱。”

    成敬花钱买下了这十串肉串。

    潘筠分给他们一人一串,自己一手三串,一边吃,一边往前走。

    走到一个摊位停下,拿起一根造型很好看的木钗问皇后:“朱公子看夫人戴这根木钗可好看?”

    朱祁钰仔细看了看,点头:“好看。”

    潘筠就要买了送汪皇后,问了价钱后掏出宝钞。

    众人:……还来?

    潘筠又一次被小心翼翼地拒绝了,最后还是成敬付的钱。

    潘筠一点也不气馁,拉着他们就去旁边的店铺。

    他们去杂货铺买东西,店家打量了他们一眼,拒绝收宝钞,最后是成敬付钱;

    潘筠就拉着他们去绸缎庄买布匹,潘筠再掏出宝钞时,店家倒没直接拒绝,而是问她可有木牌,或是哪家的?

    潘筠说:“家父是鸿胪寺右少卿。”

    绸缎庄拒绝了,温和地道:“姑娘家的宝钞不在我家收用之列,您要实在想把宝钞花出去,可以去钱庄把宝钞换成银钱。”

    潘筠问:“你们家都收谁家的宝钞?”

    绸缎庄掌柜但笑不语:“那得四品官以上才收了,也不是所有的四品官的都收,各行有各行的规矩。”

    潘筠就点头,最后成敬花钱把潘筠选中的绸缎买下了。

    掌柜很高兴,特别贴心的给他们指了钱庄的方向,还叮嘱道:“多走两家,每家兑换宝钞的价钱有差别,你家要是还有更大的官,报出来,兑换的价格更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剑走偏锋的大明不错,请把《剑走偏锋的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