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谁来出头

    陈循才反对,于谦就站出来支持胡濙,并且是大力支持。

    户部尚书忍不住道:“此时朝廷不缺人材,于阁老一再上书陈述朝廷冗员,怎么还要培养人才?”

    “短视!”于谦毫不客气的道:“人才又不止放在官途中,天下百业,哪行哪业不需人才?”

    胡濙深以为然,双手双脚赞成于谦的观点。

    “所谓民强,不只在于吃、穿、住,还在教育,若我大明能让每一个向学之人都识文断字,识礼明礼,方为民强;”于谦道:“民强,国才能富,国富而又民愈强,从而天下大同。”

    于谦越说,心情越激荡,眼睛明亮的好似找到了少年时的壮志。

    太久了,这种感觉他忘却得太久了。

    未出仕前,他设想的未来蓝图不就是这样的吗?

    家国、人类都可更进一步。

    但出仕之后,他便致力于四处赈灾、查贪、巩固边关,不仅他,朝中多少心怀大志的大臣都是这样。

    先帝在时,他们最大的奋斗目标就是让先帝亲贤臣而远小人,打倒王振,四处灭火,减轻百姓负担。

    今日,胡濙的提议终于让于谦想起,除了四处灭火,减轻百姓负担外,他们其实还可以再“妄想”一点。

    于谦精神一振,极力支持胡濙的提议。

    陈循气得胡子都快吹飞了,他来回就一句“国库没钱。”

    但百官竟有一多半的人赞同于谦和胡濙。

    陈循差点当场辞职,直到大朝会结束都没给众人好脸色。

    路过于谦时,他还重重地哼了一声。

    于谦却不在意,反而哥两好似的搭住他的肩膀:“陈兄,我觉得这对你来说不是问题。”

    “那我们换一下,你来做户部尚书,我去做兵部尚书,”陈循没好气的道:“你要不要去国库里看看,里面老鼠都快饿死了。”

    于谦:“术业有专攻,陈尚书擅理财,就应该在户部的位置上,社学也要明年开春之后才开始,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把摊子铺大,小半年的时间,我相信陈尚书一定能余出这部分钱来。”

    胡濙不知何时从身后飘过来,道:“我也相信。”

    相信个屁呀,他都不相信自己。

    陈循眉头紧皱:“今年荆楚风调雨顺,秋收过后调整他们的税赋?”

    于谦脸色一冷,把胳膊从他肩膀上收回,沉声道:“陈尚书,不要每次一用钱就加税,荆楚前年干旱,去年亦受江浙风灾影响,在水稻快要收获时遇雨,可以说不灾不顺,平平而已,今年才缓过劲儿来,此时加税,岂不是把他们刚续上的那口气又截断了?”

    胡濙也摸着胡子道:“陈尚书就不怕荆楚也出一个邓茂七?”

    “用之于民自然要取之于民,你们不能让我无鸡凭空下蛋吧?”陈循忍着气质问。

    于谦:“户部若只能通过加百姓赋税来增加收入,户部凭甚成为六部之首?”

    陈循讥笑道:“你上次也是这么和曹鼐说的,当时是吏部为六部之首。”

    他瞥了一眼旁边的胡濙,冷笑道:“不会我前脚一走,你后脚就又转头和胡尚书说礼部为六部之首吧?”

    胡濙也看向于谦:“是啊,于阁老,我们礼部在六部中排名第几啊?”

    于谦:“……陈循,你就说你有没有办法增加国库收入吧?不得增加百姓赋税,不得增发宝钞。”

    陈循瞪眼:“宝钞都不给我增发了?”

    于谦沉声道:“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顿了顿,还是道:“也是国师的建议,因为宝钞,朝廷和皇室的信誉很低,如今我们要增加朝廷和皇室的信誉,宝钞就不能再增发。”

    陈循抬脚就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就等着国库破产吧。”

    这也就是赌气的话。

    身为户部尚书,他并不是只有这两条路可增收,只是这两个办法最方便罢了。

    给民加赋税,压力在民;

    增发宝钞,反正宝钞都贬值成这样了,再贬值又能怎么样呢?

    同样的方法还有加耗,即正税外征收运输、仓储的损耗费,平摊到每一个缴税的百姓头上;

    三饷加派,北饷、剿饷、练饷。

    去年北方刚打完大仗,现在还要戒备瓦剌,边关时不时就要小规模冲突一场,所以要给北军征饷,此为北饷。

    剿饷就是镇压各地民乱,练饷是训练新军所用。

    三饷一派,也能有不少收入,同样和加税一个道理。

    除此外,还能加盐税、茶税和关税,这三项都属于商税,不属民税,但国师正力主开放商贸,此举也不妥。

    不能加印宝钞,那就不好和去年一样官俸折钞了,想到底层的官吏,陈循叹息一声,划掉这个方法,去年官俸折钞,就是过年,官吏们也是捧回去一大堆宝钞,有些出身贫寒的底层官吏连过冬的木炭都买不起。

    今年国师开口,皇帝严令,不得再加印宝钞,现在俸禄都是实禄半银半钞,再用此法,不仅皇帝和国师那里不好交代,官吏们的心也要寒凉了。

    那就捐纳?

    陈循写上两个字,思考起来,朝中现在能拿出来卖的官职有哪些?

    不能是实职,只能是虚衔,不然他的名声也太难听了。

    陈循在后面打了一个圆圈。

    除以上方法……

    陈循的笔无意识的在纸上画出一个又一个圆圈,面色沉凝。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清丈土地!

    不仅能够清出大量隐田,增加田税,还能增加人丁税,由此法还会挑出许多贪官污吏,光查抄这些贪官便能收入不少,但是!

    陈循眉头紧皱,呼吸微微急促,但是,一旦主张此法,他陈循,要么事成之后粉身碎骨,要么老去之后被秋后算账。

    国师做了那么多事,却从未正式开口说一句改革,难道最难的一点要由他来点明吗?

    陈循回神看到纸上杂乱的圈,心下一紧,立即将其涂去。

    于谦等了三天,一再催促陈循,陈循都没吭声,他就知道,陈循不愿做。

    他想了想,亲自修书一封交给他。

    陈循觉得他有病,当面写什么信?

    他刷的一下拆开,一目十行扫过,陈循微愣。

    于谦道:“清丈土地的折子我来上,陛下若同意,到时候还请陈尚书主持此法,一应后果,于某来承担。”

    陈循捏紧了信,抿着嘴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剑走偏锋的大明不错,请把《剑走偏锋的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剑走偏锋的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