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风雨飘摇金陵城

    晨雾微寒,河边水浪拍石。

    噼里啪啦燃烧的篝火上,吕三正用树枝插着几条鱼熏烤,不时撒上随身带着的香料和盐巴,很快香味便弥散开来。

    他递给王道玄,又从道人手中接过温好的酒,边聊边吃,对付着吃顿早餐。

    至于胃口更大的武巴,早啃着昨晚便烤好的半扇野猪,吃得满嘴流油,弄脏了身上衣服都不在乎。

    三人的模样都有些狼狈,身上更是一股子臭味。

    没办法,自从离开扬州码头,循着线索开始追踪,他们就没睡过个好觉,探查、追击、与不明来路的敌人厮杀,根本没什么时间洗漱。

    但更倒霉的是他们对面几人。

    身着黑衣,或长发络腮胡,或满脸横肉,个个长相凶狠,但皆是灰头土脸,被草绳捆绑,难以动弹。

    身下的鹅卵石硌得他们难受,整晚河风吹麻了四肢,又闻到这诱人香味,脑子都有些迷糊。

    “几位大侠,能…给口吃的吗?”

    其中一人终于忍不住询问。

    “好说。”

    王道玄微微一笑,用烤鱼在几人面前晃了晃,引得他们口水直流,这才开口道:“谁先招,谁先吃。”

    几人互相打量,皆闭口不言。

    王道玄也不在意,摇头叹道:“可惜啊,这香喷喷的鱼肉无福消受,黄泉路上做个饿死鬼,到了幽冥也不安生。”

    这些人一咬牙,干脆闭上了眼睛,装作没听见。

    “道长别急。”

    旁边的吕三冷声道:“待会儿衍小哥他们来了,有龙姐出手,没人能挺得过去!”

    说话间,远处运河上出现了动静。

    但见林家那艘宝船,破开晨雾,缓缓驶近。

    刚一靠岸,李衍、沙里飞和龙妍儿便快步下船,与王道玄等人会合。

    望着地上抓到的俘虏,李衍眼中寒光一闪:

    “就是他们?”

    他收到鹰隼传来的密信,王道玄等人按着线索追查,可惜慢了一步,扬州鼎已被取走,且妖人在太湖造反。

    唯一的收获,是抓着几个断后的江湖败类。

    “没错。”

    王道玄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摇头道:“贫道用纸鹤追踪,揪住了对方尾巴,可惜这些人用火器阻挠,误了事。”

    “好,先上船再说。”

    李衍招呼众人上船,顺流直下,朝金陵而去。

    待王道玄三人简单洗漱后,他们又聚在船舱底部。

    看着这几名闭目装死的家伙,李衍也懒得废话,直接看向龙妍儿,微微点头。

    沙沙沙…

    龙妍儿抬手便放出密密麻麻的芝麻蛊。

    这些蛊虫看着个子不大,如同黑芝麻一样,甚至瞧不清楚腿脚口眼,但却十分凶狠,能钻入人皮肤。

    无论瘙痒还是疼痛,都非常人能够忍受。

    “啊——!”

    很快,凄厉的惨叫声便响彻船舱。

    这些人也算是硬汉,但铁打的汉子也扛不住这芝麻蛊,不到半炷香的时间,便鼻涕眼泪横流,吐露了实情经过。

    原来,这几个家伙都是江南绿林道上的好手,地方上出了名的凶人,被官府追的走投无路,经人引荐加入了“茧衣教”。

    这“茧衣教”,便是嫘阴娘娘所成立。

    说起来,其教义也与桑蚕业有关。

    因为破茧成蝶的缘故,古人认为蚕可通天,穿着蚕吐丝制成的丝绸衣服,就能像蚕一样飞升上天。

    所以,“蚕”字由“天”和“虫”两部分构成。

    所谓“茧衣”,就意味着凡胎,其教义就是修持内在,供奉神灵,等到死的时候能褪去凡胎成仙,免受轮回之苦。

    这嫘阴娘娘,自称上古黄帝之妻嫘祖转世,利用蚕农对“蚕花娘娘”的虔诚信仰,用邪术制造各种神迹或散播疫病,诱骗桑农蚕农入教。

    对于重要人物,则以“蚕僵术”控制。

    他们暗中发展,等级森严,以“茧衣”区分地位,秘密壮大,还经常举行集会,用邪术惩处泄密者。

    嫘阴则在鬼戏班相助下,收服各路黑道高手。

    因此短短时间内,悄无声息壮大组织…

    李衍眉头一凝,“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取走扬州鼎?”

    这是他最大的疑惑。

    无论在成都还是洛阳,宝鼎一出,便是地动山摇,但这一次却是悄无声息,实在让他心中难安。

    俘虏们听罢,皆闭上了嘴,眼中恐惧混杂着崇拜。

    “快说!”

    李衍一声厉喝,龙妍儿又催动芝麻蛊。

    终于,有人扛不住,道出个骇人听闻的隐秘:

    “嫘阴娘娘托梦,让我们掘开一座荒坟,打开棺材,里面竟然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跟怪物一样,正在吃他娘的胎盘……”

    “这怪物被带回去,前后来了好几波和尚、道士和神汉,也不知动了什么手脚,这孩子整日猛吃疯长,不到半年,个头就比得上成年的汉子,还开始吃人…”

    “他还会吐丝结茧,我们找到一山中洞窟,用麻绳将其放入地下河,没过多久就钓上来一枚大茧,用船装着运往太湖…”

    听着其诉说,众人只觉匪夷所思。

    这种事情,就是在那些志怪传奇中,都难得一闻。

    王道玄若有所思抚须道:“你们是如何说服的周隐遥?”

    “周隐遥是谁?”汉子一脸懵逼。

    王道玄开口道:“他有个浑名,叫‘青霜煮石叟’!”

    “周隐遥”就是他们最先得到的情报,乃传说中的仙人,《太平广记》和《仙传拾遗》都有记载,擅长太阴炼形术,数次假死重生,李衍怀疑是个地仙阴犯。

    “是那老头啊…”

    汉子连忙点头,“那老头原本不搭理咱们,但出门前,娘娘赐下一封书信,给那老头看了后,当即色变,告诉我们地点后匆匆离去。”

    “信上写了什么?”

    “娘娘说下了咒,没人敢翻看。”

    “她有没有说过,要用扬州鼎作甚?”

    “娘娘说有了此鼎,朝廷便不敢妄动,否则便会引爆金陵乃至整个长江下游地脉震荡,到时江水倒灌,死伤无数…”

    “王八蛋!”

    “胡作非为!”

    众人一听皆是,脸色骤变。

    虽然早知道建木妖人个个凶残,但没想到这嫘阴如此丧心病狂,竟拿数百万人的性命做要挟。

    一时间,船舱内气氛压抑死寂。

    “先打晕!”

    李衍一声冷哼,转身来到甲板上。

    “唉,这可难办了。”

    沙里飞也跟着走了出来,挠了挠光头,满脸愁容。

    “先到了金陵再说吧。”

    李衍面色凝重,看向了远处。

    但见运河水面上,一艘水军战船正缓缓前行……

    …………

    就在这压抑的气氛中,宝船加快了速度。

    越靠近金陵城,运河上的景象也越发肃杀。

    沿途可见朝廷紧急调集的水军战船,数量越来越多,整个运河上警旗招展,炮口森严,每到关键河道,便会设卡拦截。

    无论商旅客船,一律都会严加排查。

    他们有乾坤书院的令牌,自然一路畅通。

    宝船驶过龙江关,江面骤然收束。

    但见远处水面上古城阴影蔓延,立于船头的李衍等人,已能感受到这座六朝古都弥漫的肃杀之气。

    船头连忙上前,遥指西面石城,开口道:“诸位大爷,这便是金陵外郭,观音门。”

    说着,有些担忧嘀咕道:“公子也不知怎样了…”

    众人抬头望去,但见江左丘陵之上,黄土夯筑的城垣蜿蜒如龙,烽堄相望,上面锦旗飘荡,已布置了不少火炮。

    距水门尚余二里,又有哨船截江。

    两个总旗官乘八桨快船近前,其船头竟也架着火铳,黑洞洞的铳口直指宝船,逼停他们,上船检查。

    验过路引文书,为首的年轻总旗目光锐利如鹰,沉声道:“诸位既是术士,入城后立刻前往城隍庙登记,若有隐瞒,军法处置!”

    说罢,命手下记下他们的名字。

    李衍等人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看来这金陵城内规矩已十分严苛。

    入得观音门,漕船转入护城河。但见外郭与京城两重城垣间,竟是另番天地。

    沿河密布临时搭建的营房,晾晒的军服如云片片,空气中混合着汗味、铁锈与桐油的气息。

    数十匠人正给新造的战船刷桐油,腥甜扑鼻。

    李衍耳尖,听到有个歇工的老匠人对同伴低声叹气,“上月倭寇突袭镇江,火光映得这边天都红了!距此不过百里水程,谁知道那帮杀才会不会顺江摸过来?”

    “是啊,该死的倭寇,还有那些乱匪…”

    “这么多兵马,朝廷为何还不动手?”

    “军机大事,哪是咱们能知晓…”

    李衍和王道玄互相看了一眼,心中已有所猜测,估计朝廷此时也已知道了嫘阴拥有扬州鼎。

    到了三山门,江防之严密更甚。

    但金陵京城十三门,惟此门通水陆。

    船头跟附近漕帮的船头打探了情报,便回来对李衍等人低声告诫:“诸位爷,如今城中风声紧,入城后谨记三不——不问营寨方位,不议兵员多寡,不观官署文书。上月刚砍了几个倭谍的脑袋挂在仪凤门……”

    他知道李衍等人身份,但还是有些担心。

    方入三山门,一股混杂着汗味、铁器与桐油的气息,裹挟着森严的兵气扑面而来。

    城门甬道深五丈,脚步声在券顶碰撞回响,更添压抑。

    伴着“嘎吱”巨响,千斤闸铁链绞动,巨大的闸门竟开始缓缓落下,引得外面等候的人一阵骚动。

    一旁军士喝道:“申时未到,为何落闸?”

    跑来的校尉厉声回应道:“枢密院急令!自今日起,闭城提前一个时辰!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

    众人心头一沉,赶在落闸前进入城中。

    转至三山街,景象令人瞠目。

    往昔繁华的绸缎铺、裱画店多已歇业,倒是不少铁匠铺被临时征用,弓匠当街矫直箭杆,木屑纷飞,铁铺炉火熊熊,锤击声不绝于耳。

    “兵气冲天,煞云压城…”

    王道玄捻须叹息:“金陵此番劫难怕是不小。”

    轰隆隆!

    忽然,东面马蹄声如雷动。

    尘土飞扬间,二百余精锐骑兵自大功坊方向疾驰而出。

    当先掌旗官擎着一面玄黑令旗,上书四个刺目大字——“南枢密院”!

    铁蹄踏在湿润的青石板街上,溅起前日积存的雨水,水中倒影着骑兵们冰冷甲胄,百姓商贩如潮水般惊慌避让。

    “走吧,先去城隍庙。”

    李衍不想惹事,便带着众人前往金陵城隍庙。

    城隍庙的位置距离不远,他们穿过兵甲林立的街巷,便看到了青砖黛瓦的城隍庙门庭。

    金陵六朝古都,城隍庙自然不凡。

    庙前石坊匾额上新抹金漆,写着“监察幽明”,传闻乃大宣开朝皇帝御笔。

    坊下蹲二石狻猊,目如铜铃,竟披着数十件新旧锦袍。

    这是金陵当地习俗,百姓将患病孩童衣物覆盖于神兽之上,传闻能祛病驱邪。

    大门匾额上写着“赫赫明明”,楹联更显气魄:

    “作镇南邦,统江汉淮河而泽民。

    监察天下,历春秋冬夏以彰瘅。”

    但让他们奇怪的是,此刻城隍庙却有些冷清。

    让门口道童递上帖子没多久,便见一位鹤氅玉冠的老道疾步迎来,边走边笑道:“贫道张静清,忝为金陵城隍庙祝。早闻十二元辰威名,蓬荜生辉啊。”

    这老道异常客气,李衍等人虽奇怪,却也没多问,跟着进庙登记造册后,便开口道:“我等已有同伴前来,他们随漕运千户田安邦来金陵受审,真人可知下落。”

    他只是顺嘴一问,但庙祝笑意却猛然凝固。

    他皱了皱眉,低声道:“此事贫道听说过,却不知他们也是十二元辰之人,三日前,林氏商行主仆二十七人全数下狱!”

    见李衍瞳孔骤缩,他叹息摇头道:“田千户押解途中暴毙,林东家抵金陵当日直闯南枢密院鸣冤,痛斥周侍郎勾结弥勒教截杀官军,随后便被押入大牢。”

    “岂有此理!”

    沙里飞眼睛一瞪,“林胖子可是配合都尉司来查案,他们凭什么将人押入大牢?”

    李衍也是面色阴沉,他没想到,田千户竟然死了。

    之前独自与建木在江南周旋,都活了下来,这奉京城之命前来,竟然死在了半路。

    大劫临头,这金陵城到底在搞什么鬼…(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泼刀行不错,请把《泼刀行》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泼刀行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