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假道

    邺城。

    由于袁绍正在攻伐上党,因故袁谭战败的消息,第一时间得悉的人,非是袁绍,而是坐镇邺城的袁尚。

    袁尚一字一句的看着袁谭递来的战报,嘴角不自觉的弯起了微小的弧度,他的好大哥袁谭,这一次进军河内,比上一次丢失上党败的还要惨烈。

    就这等本事,还敢与他争夺嗣君的位置。

    ‘呵呵。’袁尚于心底发出两声冷笑,接着他从俯首阅读的姿态起身,嘴角的弧度消失,换上了一副悲痛的神色,向着一众留守邺城的文武言道。

    “兄长递来书信,说是颜将军一时不慎,误中了秦军的埋伏。”

    不待袁尚说完,审配连忙问道:“公子,颜将军可无碍,伤亡如何?”

    袁尚摇了摇头叹息道:“颜将军不忍抛弃部曲窜逃,与秦军酣战不退,却奈何秦军占了先手,士气旺盛,推锋必进,所向无当,以至于颜将军临阵遇难,战死沙场。”

    “颜将军战死了?”审配皱起了双眉,神色凝重,他怒斥了一句:“向着明公不是有过命令,长公子此去但以牵制为主,万不可莽撞行事。”

    “这……长公子如何遣出颜将军同秦军交战,以至于我军丧一大将。”

    审配于大众之前,敢于批评袁谭这位长公子,盖因他一方面是对颜良之死感到惋惜,认为主帅袁谭指挥失度,另一方面他在嗣君之争中,是站在袁尚这一方的,对袁谭自然是不怎么放在眼里。

    但最为重要的,是审配忠于袁绍,关心袁氏的大业,而如今袁军在河内一败,且丧失了一员大将,上党的秦军闻之必然军心振奋,这让袁绍如此攻略上党。

    所故于众人之前,审配朗声发怒,不留情面的批评起了袁谭的用兵。

    袁尚伸出手往下一按,示意审配稍安勿躁,他还有一桩坏消息还没通传。

    “颜将军一死,我军心不振,马超趁此时进军,又遣奇兵自后袭取我兄长的营寨,兄长一时间腹背受敌,大军纷乱,不得已抽身遁走,目下,朝歌以西,尽为秦军所略。”

    “也即是偌大一个河内,我方只剩下朝歌一城。”

    袁尚话一脱口,堂下顿时发出嘈杂的讨论声,多有人讶异不已,神色骇然,这则消息实是太过骇人听闻了,以至于众人不顾体面,交头接耳了起来。

    “肃静。”审配一声厉喝,止住了众人私底下的讨论,他凌厉的目光扫视一圈,方才还在交头接耳的一众文武,纷纷闭上了嘴,埋下了头。

    待到堂内安静下来,审配拱手向袁尚进言道:“公子,这则消息万分紧要,需要速速递到明公手上才是。”

    “这是自然。”袁尚点了点头,将袁谭的战报封存入一个锦袋,交予书吏去发往上党。

    见着书吏离去的背影,审配转过头,抱着审视的目光扫向神色不安的众人,他言语冰冷,但底气十足:“今我军不过小挫而已,所失不过河内半郡之地,秦军还没打到邺城呢?何须如此慌张。”

    “此外今日之事,我不希望在邺城听到一点风声。”

    一众文武但唯唯而已,不敢同审配相抗,虽说眼下袁绍指定留守邺城的人选是袁尚,可袁尚不过是个虚君,真正理事的是治中审配,也惟有审配资格老,功劳大,名位高,才能镇得住邺城的场子。

    大议散去,袁尚留下审配、苏由、焦触、张南等心腹文武,同他们商议起了眼下所要处理的一桩要事。

    袁谭递上来的战报,除了通报消息,还有就是请求援兵,用来防备马超北上袭取邺城。

    ‘无能至极,又不知羞耻。’这是袁尚对于自家好大哥袁谭请求援兵一事的看法,袁谭失地陷将,不思戴罪立功,还有脸来向他这位弟弟讨要兵马,他自是不免腹诽一番。

    “卿等怎么看,是否要派援军。”袁尚开口,向审配、苏由等人问道。

    “派,当然要派。”审配立即接口道:“马超眼下已经近乎吞下整个河内,与我腹心之地魏郡接壤,此为腹心之患也,当速遣大军前往朝歌、荡阴守御,万不可令秦军得到北上进犯魏郡的机会。”

    “此外,当严令长公子,只准坚守,万不能出战,今已失河内,若是再失朝歌、荡阴,秦军兵临邺城城下,就算邺城城坚秦军攻打不下,可河北人心只怕不定,以我河北将有覆灭之灾,不能同秦军抗衡也。”

    “嗯。”袁尚应声,点头同意了下来,虽是对于发援兵给袁谭一事,他心下不怎么痛快,也不怎么愿意,但大局如此,若真如审配所言,失了朝歌、荡阴,秦军兵临邺城,河北恐将大事去矣。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算他得到了嗣君之位,接手下河北,也没有一星半点的快意,那时候只怕无日不忧,时时刻刻担心秦军兵临邺城之下。

    “苏将军。”袁尚向着苏由道:“就劳你统兵万人,前去我兄长麾下听令,切记,此行以坚守为要,万不可出战。”

    “诺。”苏由慷慨应诺,一道应声之后,他就离开了议事厅,前去整顿人马准备出发,前往朝歌、荡阴伙同袁谭一起据守,堵住秦军北上邺城的道路。

    “公子,今已失河内,邺城也当早做战备才是。”审配进言了一句:“现在秦军离我们太近了,焉不知有哪一日,秦军轻骑会突至邺城城下。”

    说完审配叹息了一声,连年战败,失陷郡县,现在连邺城这座河北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都不安全了,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以防备可能来临的敌人。

    “先生言之有理,尚自当遵从。”对于审配这等位高权重的重臣,袁尚的态度很是恭敬。

    不出二日,一骑使者飞马进入了朝歌城,给袁谭带来了邺城的安排。

    “报,邺城不日就有援军南下,统兵的是苏由,人马为精卒万余。”使者向袁谭通禀道。

    “好。”袁谭抚掌开怀道,他起初还担心留守邺城的袁尚借机责难于他,没想到袁尚这般干脆的派出了万余援军,这让他对袁尚有所改观,认为袁尚还是把他当做兄长看待,不忍见他落入险地。

    但使者接下来的话,却是让袁谭气血上涌。

    “公子,邺中还有吩咐,断不许公子出战,若因出战折损兵马,丢失郡县,邺中将以留守持节之权,行当行之事,不以身份贵贱而有所偏待。”

    “嗯?”袁谭瞪大了眼睛,一双眸子里满是不可置信,袁尚小儿,竟敢对他语出威胁,要求他避而不战,据守坚城,且完全是一副指挥喝令的模样,不将他这位兄长放在眼里。

    知道当着使者不应失态,是以袁谭按捺下心头的怒火,面色沉静如水的说道:“但请使者回复邺中,谭知之矣。”

    袁尚的使者就此拱手告退而去。

    见着使者背影去远,袁谭再也按捺不下心中的怒气,他一拍案几道:“竖子,还没当上河北之主,就敢摆弄这等威风,要真等你当上了河北之主,还有我的活路吗?”

    一声怒斥完毕,袁谭神色逐渐过于平静,至于有些颓唐了起来,连战皆败,失城陷土,且折损大将,河北之主的位置与他是越来越远,怕只怕,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袁尚登上魏公的位置,然后对他这位兄长予取予夺,操弄生死。

    就此再过了一日,作为援军的苏由,领着先锋人马来到了朝歌。

    “公子。”苏由既不弯腰,更不跪拜,但随意的拱了拱手,就算做对袁谭的见面礼。

    在苏由眼中,袁谭是长公子不错,可这位长公子却是未免太过无能了,和秦军交战是连连战败,失了上党失河内,不知哪天就将邺城奉送到秦军手上,也未可知也。

    正因为如此,苏由心中不怎么看的是袁谭,他认为袁谭已经绝了嗣君之望,没有成为河北之主的可能,他该攀附的是袁尚,跟着袁尚日后才能的翻飞。

    所以对于袁谭的态度,苏由并不怎么敬重,甚至于眸子深处藏着一抹鄙夷。

    对于苏由如此轻薄的姿态,袁谭怒在心中,可他又不好发怒,毕竟如今是战事,是在军中,苏由不下跪,不弯腰,拱手施以军礼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若是他因此发怒,传扬出去,外人多半会以他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他本来就糟糕的名声,又要往下跌上一层,直至为众人所鄙夷,彻底失了人望。

    一念至此,袁谭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抹笑意,向着苏由抚慰道:“苏将军自邺城一路来此,却是辛苦了,谭已备下接风的宴席,还望将军赏脸一二。”

    面对袁谭的好意,苏由面色清冷,他拱手推辞道:“公子,军中多务,某还需先行处理军中的事情,至于宴席,只能多谢公子的厚意,某却是无福消受了。”

    闻言如此,袁谭俊秀的脸庞扭曲了一下,差点按捺不住胸中的怒意,但他很快恢复了笑意盈盈的姿态,他笑道:“当下自是以军务为先,将军自便,来日有所建功,再共饮一杯也不迟。”

    苏由也不接话,他拱手告辞而去。

    ‘匹夫,匹夫,十成十的匹夫。’望着苏由离去的背影,袁谭心中怒骂了起来,一个素日以吸兵血扬名的将领,竟是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板正姿态,来拒绝他这位长公子的好意。

    是仗了谁的势,靠了哪座山,敢如此猖狂。

    不用多想,袁谭就知道苏由背后站着的是袁尚,这厮多半投靠了袁尚,所以才对他这位长公子不假辞色,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离人千里的模样。

    竖子,匹夫,早晚有一天,我袁谭会一一报答你们。

    ……

    新野。

    荆州牧刘表所遣将领王威,统兵八千来到新野。

    虽是王威没有上过战场,但他自认熟读兵书,腹有孙吴之机,胸有韬略万篇,不输于一般的庸将,说不定碰上名将,也可以去扳一扳手腕。

    想到这里,王威心中有些不快。

    前面他向刘表进言,以曹操大军西进,进攻河南尹,许都必然空虚,或可趁此良机,遣良将,统锐卒,袭取许都,迎大驾于襄阳,奉天子以令不臣,如此大事可行。

    至于良将的人选,王威自认舍我其谁,他有心毛遂自荐,统万余人马北上袭取许都,立下不世之功,扬名于海内,使天下皆知荆州有王威这等奇人。

    可刘表无进取之心,辞以江东不宁,孙氏连年犯境,不得出兵北上,让有心建功的王威大失所望,认为所栖非是良木,所择不是良主,他走了眼,认错了主。

    而王威之所以心下反应如此之大,盖因这不是刘表第一次拒绝他了,前面袁曹相持于官渡,王威那时候就已经进献了袭取许都的良言,那是刘表和现在一样,置之不理,不愿进纳他的金玉良言。

    至于为何今时今日,在刘表拒绝王威进言的情况下,王威统兵八千来到了新野,做出了北上的姿态。

    盖因军中除了两千荆兵受王威调配都统,其余六千人,皆是自房陵潜行至此的秦军。

    王威想起了十余日前刘表秘密召见于他,言是将派他为将,北上袭取许都。

    当时王威大为惊喜,认为刘表果然是一代雄主,他到底是没看错人。

    可刘表接下来的话,却是让王威大为失望,刘表言道:“秦王与孤密信,与孤借道,自房陵到新野,而后北上攻打宛城,同时希望孤为之遮掩。”

    “卿既有北上之心,立功之意,今孤着卿统兵两千,前往新野和秦军相会,而后奉秦军主将之令行事,或可趁其间,做一点事情,立下一二功劳,孤定然嘉赏。”

    是以王威来到了新野,见到了赶赴此地的秦军主将——吴懿,以及吴懿麾下文武-——成公英、阎行、尹奉、马岱等诸人。

    “吴将军,幸会。”王威拱手施礼道。

    “王从事,久闻君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吴懿客套了一句,且语气较为热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季汉刘璋不错,请把《三国:季汉刘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季汉刘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