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璟走近,问道:“这水晶球可有何不妥之处?”
“并非不妥,只是有些意外之喜。”温故说。
“温兄刚才所说的这……双折射是何意?”
“且看……”
温故从木匣里拿出另一个稍小一点的透明水晶球,里面虽然有些许白絮,但并不影响。
他把水晶球放在纸上画的那条黑线旁。
裴璟不明所以,透过水晶球,确实是看到了那条黑线。
但紧接着,令他惊奇的一幕发生了——随着温故转动水晶球,那条黑线竟然渐渐分成了两条!
“这!”
裴璟睁大眼,凑近仔细观看。
温故直接把水晶球递给他,让裴璟自己试验。
亲自试了一番,确定属实。
裴璟甚至自己亲手画了一条细线,来回尝试,全都一样!
毕竟是勋贵出身,最初的惊奇过后,很快镇定下来。
“这就是温兄所说的双折射?”
温故没立刻回答,而是拿起稍大些的那个球,让裴璟再看。
只是这次,不管如何转动这颗透明球,没有再看到一条变成两条的那幕。
裴璟亲手操作,证实如此。
他疑惑看向温故:“为何如此?”
“是啊,为何如此?”
温故眼中带着笑意,继续道:
“自然而生的大多数水晶,都具备此种特性。太小了难以分辨,但若是够大够厚,便看得更明显,如裴兄的那颗水晶球。但是,人为制造的……玻璃,大多是没有此种特性的。”
至少以如今的技术水平是这样。
裴璟一愣。
他有些明白温故的意思了。
温故再问:“两颗相似的晶石球,这个玻璃球更大,更纯净,只是,裴兄似乎对它的喜爱有限?”
“说不出为什么,只是没那么喜欢。”
看着那颗大一些的“水晶”球,裴璟想到许多。
他平时把玩也只是拿在手中,以前就算好奇,也只是拿着水晶球对着远处的景物看一看,但并没有特意观察过这种“双折射”细节。
他喜欢的是这种水玉晶石的手感。
难怪拿着那颗玻璃球时,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喜爱程度有限,玩过几次便放在角落了。
玩了这么多年水玉晶石,完全是凭直觉来,选择喜欢或者嫌弃。
够不上嫌弃,但平时都是无视。
原来,这不是他喜欢的那种天然的水玉晶石,而是人力创造出来的!
见裴璟愣住,温故说:“可方便问一句,烧制这颗玻璃球的工匠是谁?”
“烧制……”裴璟喃喃道。
“其实还不能确认这是否如我猜测的那样,还需要当面问询。”温故说。
裴璟手指抓着那颗玻璃球,稍稍用力,垂下的眼中闪过厉色。
世家勋贵子看重颜面,如今相当于是,把假货拿出来让客人欣赏!
竟有人敢糊弄他!
裴璟神色难看。
温故见状,知道这帮世家勋贵有些时候颜面大过天,赶忙说道:
“若能找到烧制此物的人才,就算是帮了我大忙了!说不定,还能给你们裴家带来更大的好处呢!”
“哦?竟然如此重要?”
裴璟已经调整好神态,语气听上去平静许多。至少表面看着如此。
他回忆拿到这颗玻璃球的时间。是到了歆州城之后,下面献上来的。
他记性不错,这么大一个水晶球,只要时隔不远,多少会有些印象。
让随从去叫那位献宝的管事。
这个时间,裴璟又问了温故,为何如此看重这位烧制假物的匠人。
温故很真诚地告诉他,若是能找到这位匠人,就节省了至少半年的时间!
其实说半年都是乐观保守的了。
技术方面的突破,可以很短,也可以无限期拉长,可能几年几十年也突破不了。
庆云坊在尝试烧制玻璃,但面临着许多难题。
脱色剂,助熔剂,窑炉改进……
杂质、杂色、烧不化,最适配的材料在哪里,各种辅助用具配比如何,窑炉该如何做出对应改造,等等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
真正去做才知道有多大难度!
以如今这时代的条件,温故原本计划着,半年或一年以上,搞定这些难题。
在此期间还要拿出试验的“残次品”去换研发经费。
每天消耗的材料物资不是个小数目,如今窑中做出来的成品,糊弄狗大户们可以,但还远达不到温故的要求。
狗道士也不是万能的。
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时间!
试错过程消耗太多时间!!
所以,温故看到这颗净透的玻璃球时,才会如此兴奋。
什么人才这么厉害,快让我瞧瞧!
你一定要活着啊!
温故挑拣着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说给裴璟听。
对于世家勋贵而言,有些时候,利益大过面子。
那位管事很快被带过来。
裴家上下刚被整顿过,管事不敢隐瞒。
“是府中工匠桂桐的义子,在最初逃难时候献上来的,以求一个随行北逃的名额……”
管事额头的汗都吓出来了,他当初也只是想讨好裴璟,完全没想过这样一个看起来珍贵的宝物有问题啊!
“这么说,人还活着?”裴璟问。
他对桂桐有印象,许多水晶雕刻物件都是这位工匠完成,是府中蓄养多年的老工匠。
“活着!都活着的!”管事生怕这锅甩自己身上,“前阵子桂桐和他的义子桂石被调去万福园那边了,现住在庆云坊。”
温故心中叹息。
原来在眼皮子底下!
藏的也太好了!
当初做统计的时候,那俩没说真话啊,不然也不会被分去做切割雕刻工作。
“裴兄,不如一起去庆云坊走一趟?”温故发出邀请。
裴璟想着,毕竟是自己府中的工匠,其中一位还是蓄养多年的老匠人,确实得去弄清楚。
于是带着人同温故一起前往庆云坊查证。
参与万福园工程的部分技术型工匠,多半居住在庆云坊。
那边起了窑,需要工匠去烧制琉璃和玻璃,以及做一些精细的手工活儿。
桂桐和义子桂石被找来问话的时候,都有种“这一天终于来了”的怅然。
于是老老实实交代前因后果。
裴府老匠人桂桐,确实是做雕刻工艺的,他的义子桂石却不是,乱世之前也跟裴府没关系。
桂石以前跟着他师傅烧琉璃。
“师傅偶然得了一批好料子,说可以试试新工艺……”桂石讲述着当初师徒俩烧玻璃的事。
师徒俩试错许多次才做出这么一个,本想用此换取财富,不料世道乱起来了,师父也不幸中邪。
眼看情况不太妙,桂石带着这个玻璃球找到老乡桂桐,认了义父。
“当时逃难的时候,我的身份不符合裴府规矩,与义父不是血亲,还是临时收的义子,不在同行之列,不得已才……”
他用这个玻璃球贿赂管事,得到裴府的随行名额,来到歆州避难。
桂石垂着头讲述。
当时他也留了个心眼,没说是烧制的,但也没说是真货。
本想要隐瞒一生的。调到庆云坊,得知这边有人烧琉璃,还烧某些类似水晶的东西时,他吓得不敢说自己以前烧过玻璃,怕惹事端。
没想到事发如此突然。
温故也叹息。
都是人才啊!
可惜那位老师傅已经不在了,这个年轻弟子不知道掌握了几分技术。
助熔剂还在研究,窑工们也一直在改造窑炉,改进工艺。
没想到还有隐藏大师啊!真正的遗落在民间的高手!
温故再次表示,想要雇佣这位小桂工匠去玻璃窑炉那边。
此时裴璟已经思量了利弊,同意了。
温故很高兴。
若能成功,便可提前完成技术突破,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
计划中的各种“镜”离现世不远了!
不过,还是得先做点小东西回血。
“来都来了,去我那边坐坐?再聊聊飞桥的设计。”温故向裴璟发出邀请。
裴璟想着,回去也没什么事,便道:“那就打扰了。”
“庆云坊这边的院子还在改建,多有不便,还请裴兄移步到对面景星坊。”
两人来到景星坊办公地,先商讨一番艺术层面的设计问题。
两人在一些细节上各有争执。
温故看着修修改改的画纸,皱眉苦思的样子,沉默片刻,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对裴璟说:
“有些问题,单说是没法说清楚的。好在,这一段长桥,我让工匠先做了一些小型的零部件,先做一个模型,如何搭配色彩,还是看实物来得真切。”
“模型?”裴璟诧异道,“类似沙盘那种?可以做出来?”
温故肯定道:“可以,且已经快做出来了。裴兄有兴趣?不如试一试拼实物?比画纸上要生动多了!”
裴璟有些心动。
如今家里被整顿过,刚清洗一轮,府里的人都能够安分些时日。
闲在家里也是没事,不如出来做点别的。
温故说得有道理,画纸上能呈现的内容毕竟有限,先做成模型,可能会发现更多问题。
裴璟看着画纸,指着长桥侧面问:“你说这长桥两侧,全是隔扇落地长窗,用琉璃和玻璃装饰,这些也能拼在沙盘……模型上?”
“对,工匠烧出了一批各色琉璃……和玻璃小片,可以先拼起来试试。”温故说。
裴璟疯狂心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