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只要岁月静好

    临近过年,祥汇坊的沈家也在为此做准备。

    沈舅舅最近忙着对外应酬,家中事务都交给沈清和沈流兄弟俩。

    终于有空闲了,他打算看看家中准备得如何。

    这一看,发现了问题。

    “过年怎么没把温故叫过来?”他质问。

    温家在乱世中遭遇不测,如今只剩温故和铁头。

    除夕家宴,理应当把这俩叫过来一起过年,他毕竟是温故的亲舅舅。

    沈清一愣:“啊?爹你不知道?”

    沈舅舅更愣:“知道什么?”

    沈清冒酸气:“温故是去赵家过年,不来咱们家。”

    沈舅舅大惊:“你不早说?!”

    “我以为你知道呢。”

    说起温故去赵家过年,沈清面露羡慕。

    沈舅舅心想着:赵家竟然这么看重温故,原本以为温故跟他们一起过年,用红纸包了一份压祟钱。

    不过现在得知温故在赵家过年,这压祟钱还得再稍微加重一点点。

    他给小辈们都准备了压祟钱,虽然很多小辈不能算“孩童”,但如今世态有异,他还是都准备了红包,图个“镇邪驱祟”的吉利。

    这么想着,沈舅舅又看了看自家两个儿子,一阵心塞。

    要不是他多问这一句,或许只有在除夕才知道!

    景星坊这边。

    温故不去沈家过年,提前准备了给沈家的年礼,是几个精致的玻璃器物。

    坊内也在为过年做准备。大食堂的年宴,能参与的人已经陆续收到了消息。

    这些人身份不一,文员小吏,巡逻安防,一些表现优异的居民、匠人和劳工等等。

    大多数是景星坊和庆云坊的,也有其他坊的人,比如大多数匠人。

    现在日子艰难,能白吃一顿饭,还有热闹凑,有个放松情绪和压力的场合,都积极得很。

    年宴耗资用的是景庆公所的经费,准备的饭菜比平时丰富,大户人家看不上,但对于基层而言,已经算是奢侈了。

    每桌都有肉,还能分到一丁点儿酒解馋。

    两坊一起办年宴。

    何大看着新成员陶三,面上带着微笑,年宴是喜庆的,总不能垮着个脸。心里不知道骂了多久。

    “哥,他跟你应该不是一个路子的。也不必如此提防。”何小弟安慰道。

    “不,你别被他骗了!看起来不是一个路子,但这也是个有野心的人。”坊里越往上,重要的位置就那么几个,都是竞争对手!

    何大看得清楚。

    于二抡锤打铁,不耽误在庆云坊结识劳工们,称兄道弟的消息灵通得很。

    但不管怎么说,于二在庆云坊。

    这位新来的是真要在景星坊待下去了!

    怎么能让何大不提防起来!

    陶三可不在乎何大的冷脸,他正跟文艺小队排节目。

    入职景星坊,他在他们那边可是出了大风头,虽然现在还不在正式编制,年终福利暂时没有,但是只要留在这儿,明年就可以拿到了!

    正式备案的编制人员,年终福利主要是粮票和煤炭,虽然不多,但这些都是白得的!

    如今这个世道,能白得那些好东西,谁不羡慕?

    食堂年末饭,两坊年宴正式开始前,温故先宣布对优秀人员的奖励——

    粮票、盐糖、肉、布,以及其他杂货。

    依据表现优良程度和贡献级别,分发不同的奖赏。

    发完奖赏再给大家画大饼。

    ——年后事务繁重,大家努力,明年的年末,福利和奖赏会更好!

    在场的,以及在外面围观的人,都激动难耐。

    不在编的人,想着来年拼一把,看能不能挤进编制。

    在编的人更激动。前段时间发年终福利,就已经很兴奋了,没想到坊里还另有奖赏!

    请青一道长搞了个简单的祭祀仪式。

    小刘也难得回来一趟,进了巡卫司,整个人看上去更沉稳了。

    以前他是站在平民的角度去看世间百态,加入巡卫司之后,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更广的局面,去看待各种问题。

    会面对更复杂更残酷的因素,心性一般的人可扛不住。

    很显然,小刘扛住了。

    温坊长所在的这个饭桌上,坐着好几个“北上逃亡小分队”的队友。

    温故真诚的目光带着几分感慨,挨个扫过在座的人,略带叹息得说:

    “明年这个时候,坊里的年宴未必能聚齐。”

    大家一听这话,心中沉重。

    安稳日子都是短暂时的,乱世就是乱世,总得面对现实,谁都无法保证明年还能安稳坐在这儿。

    不过相比起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现在已经很好了,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何大正要出言活跃一下气氛,就听温故说道:

    “明年这个时候,大家应该能混得比现在更好,待明年的秋季,秋狩开始,大家应该会准备回乡接应亲友吧?”

    咦?

    桌上好几个老熟人目光怔忡。

    温故:“明年这个时候,或许这桌上有好几个人会在老家过年。”

    众人:咦???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何大、于二他们的老家,那里也有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相熟之人,若是可以,他们愿意回去一趟拉些人过来。

    老乡亲信,可比这里的人好用!

    周山也动了心思。

    他也想回去看看,是否还有幸存的亲友,以前帮衬过的人,顺便看看能不能遇到仇人直接刀了。

    小刘脸上的稳重立刻消失,立刻笑开了,说道:“我明年是要回去一趟的,到时候多凑几个人一起,搞好装备骑马回去,更快!”

    对小刘来说,所有的磨砺都不算什么,他要混出个名堂,明年秋天,回老家把村里人接过来!

    景星坊的年宴,一切都很简陋,但气氛很热烈。

    温故也是借这个场合,让大家释放情绪和心理压力,顺便鼓舞勉励一把。

    温故没有在坊中留太久,将事务安排好,次日带着提前准备的礼盒,叫上铁头。

    “走,吃大户去!”

    在景兴坊留了个身份牌,若有急事,程知他们可以拿着这个身份牌过去找他。

    温故带着铁头和常顺,来到赵宅。

    除夕前后的这几天,是城中富户和贵族们走礼交际的时候。

    温故来到赵家时,还有几个过来送礼没走远的赵家族亲。

    刚进门,正好遇到赵表哥送人往外走。

    一位是看着较为富态的中年妇人,另一位年纪跟温故差不多,身形颀长挺拔,看上去较为儒雅。

    赵表哥为双方介绍。

    这两位是赵家姑姑及其子贺文昱。

    赵姑姑目光立刻变得防备。

    贺文昱倒是拘谨地先行一礼。

    温故友善还礼。

    赵姑姑打量着温故,扯了扯嘴角:“你就是温故?听说办了好几件大事?”

    说着扭头对赵少主笑道:“文昱年纪与他相仿,学识厉害,也能办大事的!”

    一旁的贺文昱对着赵少主使劲摇头:我不是!我没有!我不想干!

    赵姑姑看不到,继续抓着赵少主的胳膊推荐:“你是他表哥,你知道的,文昱这孩子爱读书,心善老实……”

    赵少主心说:这世道,心善老实可办不了大事啊!

    贺文昱此刻心中弹幕狂刷: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终于走到门口,赵姑姑言犹未尽,好一会儿才和贺文昱踏上马车离开。

    等离赵宅远些了,贺文昱很是头疼无奈道:“娘,我有多大本事您又不是不知道?刚才门外那么多人看着呢,何必让表哥不满?”

    赵姑姑这时候褪去了刚才的执着,淡定道:“你表哥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就生气。”

    贺文昱担忧:“但在门口跟表哥说那些,不太好。”

    赵姑姑不急不缓地道:“咱家毕竟住在朝晖坊,要表现得合群一点。大家都是这样找你舅舅和表哥要职权,咱们也做做样子。”

    贺文昱反应过来了,顿了顿,还是道:“温故极有才学,很得舅舅和表哥看重。我远远不及,担不了重任的。”

    赵姑姑睨他一眼,说:“你想多了,你表哥知道你什么性情,不会给你压力的。”

    贺文昱松了口气:“那就好。不过您刚才对温故的态度……舅舅和表哥很重视他的。”

    赵姑姑说:“这我当然知道温故很得看重,要不然他过年就是去沈家,而不是来赵家!我刚才把态度摆出来,除了应付朝晖坊的那些人,刚那会儿有人在门口没离开,做给他们看的。也是为以后打算,以后你避着温故就不用找借口了。”

    贺文昱不好意思道:“原来如此!娘,您费心了!刚才演技真好,我都没看出来。”

    赵姑姑得意:“能让你看出来,我还怎么混?!”

    她当然知道,面对赵少主这个侄子,越是这种仗着身份索要职权的态度,越是难以得到重用,分到手的也只会是一些虚职闲职,这就可以了!

    能撑面子,事少,安稳。

    她们家其实没什么功利心。

    有这层血缘关系在,只要赵家不倒,他们家生活无忧。

    能躺赢为什么要努力?

    赵姑姑笑得淡然。

    她道:“听说温故这人颇有手段,倘若他是个黑心肝的,跟他对上容易吃亏!你跟你爹都不擅此道,咱们敬而远之就好。”

    贺文昱很是赞同。

    这乱世,经历过失去挚爱亲友之痛,看过太多人间惨事,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小家和和满满,

    关起门来过日子。

    每天家人能一起吃饭,一起说话,享受难得的岁月静好,就很满足了。

    他们的自我定位就是富贵闲人。

    多少人毕生的追求!

    在这乱世里能过这样的生活,他们真的心满意足!

    另一边,赵家。

    赵少主将姑姑和表弟送出门,又同温故一起往里走。

    刚才赵姑姑对温故的态度不太好,赵少主多解释几句:

    “姑父生于北方的书香之家,长于文词,不善刀兵。”

    北地文风不盛,如今歆州城人才济济,随着南边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姑父原本的才华也就更不显眼了。

    赵少主说:“姑父为人谦和,端方持重,性情泰然,表弟与他很是相似。”

    温故听懂了,是说那父子俩没有上进心,难当大任。

    心里立刻琢磨开了。

    书香之家,长于文词?

    端方持重,性情泰然?

    嗯……

    洪老爷子的那些老友,大部分上了年纪,远比不上洪老爷子那硬朗的体质。

    书院开办之初肯定许多事情,那帮老年人未必能处理啊,做事的年轻人肯定有,但身份未必够。

    若真像表哥说的,贺家那父子俩性情才学如此……

    才华尚可,又识时务,还有一种亲戚身份加持,比那些成天琢磨干架的人安分多了。

    也不像南边过来的文人,还要更多时间来适应新环境。

    不会水土不服,不怕天气变化,看贺文昱那身形,看着就扛造。

    如果父子俩相似,想必能够处理更多事务,能扛住更大压力的……吧!

    想想刚才赵姑姑那一连串的表现,温故宽容地对赵表哥笑道:

    “刚才赵姑姑极力推荐文昱,表哥你也可以考虑考虑嘛。说来,书院的事你应该也知道了,或许可以让文昱兄去协助办学。”

    书院的纯学术型人才可以慢慢补充,洪老爷子他们更在行。

    赵家能这么快支持办书院,如今的生存形势下,必定要在书院中扩大行政体系,以方便掌控。

    赵家主肯定有考虑好的其他人选,但也可以再加两个人。

    ——没有上进心,难当大任,无所谓,能做事就行!

    温故的建议,赵表哥听进心里了。

    有道理啊!

    不过他的考虑角度与温故有所不同。

    除了扩大书院行政体系加强掌控,他还想加深南北交流。姑父和表弟这两人,有学识,够身份,性情还宽和,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赵少主若有所思。

    温故不再多言。

    贺家父子俩年后多半会有新职务。

    赵姑姑心愿得到满足,一定很高兴的……吧?

    不知道对方会不会高兴,反正温故挺高兴的,来到姨母这里的时候,眼中还带着笑意。

    赵少主还有别的事务,暂且离开。

    沈夫人也是刚闲下来,看着温故,问道:“今天心情不错,有好事?”

    温故说:“确实如此。今天运气好,刚进院门,就看到有人在自荐。”

    来吧,大家一起负重前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不错,请把《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