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皇女皇子出宫

    从屋子里走出一人,十来岁的女童,相貌跟朱翊钧有六七分像,有一米五高,比同龄人高出一截。穿着一身原野灰羊毛呢绒的少年军装。

    少年军装跟成人军装一样,上衣下裤,外加一双皮靴,不过没有肩章、臂章,要简朴一些。

    外面多披了一件青色的狐毛边褙子。

    腰间系了一条手掌宽的皮带,左边挂了个双筒望远镜皮盒子,右边挂了个布袋子,里面不知装了什么。

    乌黑的头发剪到齐耳短。

    头微微一动,这些短直的头发会随着轻轻摆动,十分飘逸。

    “杨公公,今日辛苦了。”

    杨金水连忙上前拱手作揖,“奴婢见过长公主。”

    女孩正是朱翊钧的长女,朱轩妮,现年十岁。

    生母是顺妃王氏,生产皇八子时难产,母子皆亡。

    她还有一个弟弟,皇六子朱常涛,年纪还小,与皇五子朱常渲一起,由奶妈保姆带着,跟在陈太后身边。

    皇五子朱常渲的生母恭妃许氏在生他时,落下病根,卧床两年,在万历八年冬天病逝。

    朱轩妮身后走出两位男童一位女童。

    跟在第二位的男童八九岁模样,一米四多高,上袄下裤,棉袄是原野灰,戴着一顶翻毛棉帽。

    他是皇长子朱常浩,今年八岁,生母是贵妃宋氏。

    第三位男童七八岁模样,一米五不到,也是上袄下裤,只不过他的袄是天青色,也戴着一顶翻毛帽。

    他是皇二子朱常瀚,八岁还差两三个月,生母是淑妃曾氏。

    两人的装扮是标准的学生冬装,据说由滦钢高中流行,而后传到崇义高中,最后在京畿和华北流行。

    第四位女童八九岁,一米五出头,穿着一套袄裙。

    上袄交领,水青色,绣着精致的花纹,下裙腰间有细褶数十支,行动辄如水纹。

    裙幅有十幅,每褶底色为红,绣有不同花鸟纹路,轻描淡绘,色极清雅。

    微风吹来,色如月华,也称为“月华裙”。

    外面也加了一件狐边褙子。

    她是皇二女朱轩婉,八岁出头,生母是恭妃许氏,所以她跟皇五子朱常渲是同胞姐弟。

    “奴婢见过大皇子,二公主,二皇子。”

    杨金水一一见礼。

    朱轩妮转过头,叉着腰对三位弟弟妹妹开口说:“今儿是一旬一次的出宫日。由杨公公带着我们逛。

    杨公公是向导,我是你们队长,这是父皇亲口给我们交代的事情。出去后,我是大小姐,二妹是二小姐,大弟是大少爷,二弟是二少爷。

    不准摆皇子公主的架子,有什么麻烦事,杨公公自然会替我们摆平,用不着我们亮明身份耍威风。

    谁要是不守纪律,我就上禀父皇,停了他三到六个月的出宫日。

    好了,我的话讲完,你们谁有什么意见?”

    朱常浩、朱常瀚对视一眼,连忙说道:“大姐,我们没有任何意见,我们坚决跟着队长走!”

    朱轩婉温婉地摇了摇头,看到朱轩妮一直盯着自己看,连忙出声:“大姐,我也没有意见。”

    杨金水在旁边看在眼里,心里呵呵一笑。

    果真是皇爷最疼爱的皇长女。

    朱轩妮是朱翊钧第一个孩子,关注度非常高。

    长大后,她不仅长相跟朱翊钧很像,连性格也非常像。加上王氏去世的早,这让朱翊钧更加痛爱这个没娘的长女。

    别的皇子和皇女都是叫名字,唯独叫她妮子。

    朱轩妮一岁时就敢薅朱翊钧的“龙发”。

    三岁就有自己的主见,敢跟朱翊钧瞪眼睛,不顺心还要踢他两脚。

    五岁时就死犟死犟,坚持自己的主见,敢顶朱翊钧的嘴。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七岁时就把诸多弟弟妹妹管得服服帖帖,被朱翊钧笑封为西苑儿童团团长。

    如此履历,当为大明第一人

    朱翊钧常常对亲近人说,三岁看到老,想不到最像朕的居然是朕的皇长女。

    朱轩妮对弟弟妹妹交代完,转过头来,对杨金水客气地说:“杨公公,我们准备好了,请带路。”

    五人上了一辆看上去很普通的马车,悄悄出了西安门。

    朱翊钧改变了此前的皇子皇女教育模。

    六岁之前,由各自的生母带着,六岁之后,皇子就读东华门小学。

    那里一堆的宗室、勋贵子女,出入都是藩王世子、侯伯世子,皇子在里面,不算起眼。

    师资也非常雄厚,能抱着平常心教育这些龙子凤孙的老师,确实不是一般人。

    皇女就读青玄女校。

    这是京师第一座女校,就在皇史宬旁边,专门给宗室、勋贵府上的女儿就读。皇女跟着里面一起读书。

    除此之外,一旬还有一次出宫日。

    目前大明中小学校,一旬休息两天,是为休沐日。

    朱翊钧就让上学的皇子皇女,选其中一天乔装打扮,由心腹内侍轮流带着,出宫去游玩半天。

    曾经有大臣上疏劝阻,说皇子皇女乃千金之躯,不该与凡人俗世混在一起。甚至还说外面污秽疫气繁多,皇子皇女年幼,十分金贵,一旦染病,恐有不幸。

    反正各种危言耸听。

    朱翊钧才不听,还御笔驳斥。

    要是皇子皇女像以前养在深宫里,身边妇寺相伴,养出来不是鹌鹑就心理有问题。

    与世俗众人相隔,看上可以远离病疫,实际上最危险不过,因为无法培养出免疫力.

    反正就一点,你劝谏你的,朕做自己的。

    你尽臣子的本分,朕全父亲的慈爱。

    在马车上,杨金水笑呵呵地问道:“小姐少爷们,你们想去哪里,有个章程没有?”

    朱常浩马上抢先说:“去西山。”

    朱常瀚连忙附和:“对,去西山。我们想参观西山军校,观摩枪炮局的新式武器库。”

    朱轩妮凤目一瞪,“你们出尔反尔!”

    朱常浩勉强反抗着,“我们就是想去,已经好久没去了。”

    “屁话!那是我们想去就去的地方?

    去那里,先得向父皇禀告,父皇下诏给锦衣卫和军械局,那边做好准备,我们才能过去。

    再说了,去那里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马车,来回就是三个小时,现在是下午两点,我们去了那里就得连忙往回赶,能看什么?”

    朱轩妮的驳斥有理有据,朱常浩和朱常瀚萎了。

    “想起一出是一出,以为我们是皇子皇女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父皇都曾经跟我们说过,他贵为天子,也不敢为所欲为。

    你们俩老实点。”

    朱轩婉连忙出声打圆场:“大姐,要不你来定,你说去哪里,我们就去那里!”

    朱轩妮瞪着眼睛看着朱常浩和朱常瀚,“老二,老四,你们怎么说?”

    皇长子朱常浩在兄弟姐妹里排行老二,皇二子朱常瀚排行老四,老三是皇二女朱轩婉。

    朱翊钧不管宗室玉牒怎么写,他的子女反正就是儿子女儿混在一起排行,按出生的秩序排大小。

    夭折的空缺在那里,跟在后面继续往下排。

    所以皇子皇女之间都是按照这个排行来叫。

    太后和后妃对皇子皇女的叫法,正式是皇几子、皇几女,家常就是老几、老几的叫,也是按照这个排行来的。

    朱常浩和朱常瀚讪讪地答道:“大姐,你说怎么地就怎么的!”

    朱轩妮转头对杨金水说:“前些日子,外面的黄梅戏班,庆梅喜被召进西苑,里面的班角俞巧莲,唱得那叫一个好。

    杨公公,我们去庆梅喜看看。”

    朱常浩忍不住嘀咕着:“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好主意,想不到是去看戏?”

    朱轩妮瞪了他一眼,“我们女校品德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课外题,叫做大明目前的戏曲分类”

    青玄女校嘛,都是贵女千金,不需要上班进工厂当牛马,只等着父母亲选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嫁人。

    期间学学字画,听听戏曲,熏陶情操,培养艺术气质。

    所以课外题是了解大明主流的戏曲分类,再正常不过了。

    下一句话,让杨金水脸上的微笑凝固了。

    “前些日子我正好读了,父皇在第二届大明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式的讲话,现在非常想了解目前大明文艺发展情况,以及文艺工作者的现状,计划做一个社会调查。

    以小见著,从安徽到京师闯荡出名气的庆梅喜戏班,就是最好的调查范本。”

    不仅杨金水大为震撼,朱常浩、朱轩婉、朱常瀚都微张着嘴巴,呆呆地看着朱轩妮。

    文艺工作者?

    什么社会调查?

    还范本?

    这是我们这个年纪该懂得的玩意吗?

    杨金水拉了拉绳子,旁边的通话筒响了。

    “公公,请吩咐。”

    “跟锦衣卫奉宸司的人说,问问庆梅喜戏班在哪里?我们去那里。

    问到之前,我们在西城街道上逛一逛。”

    “是。”

    京师西城的面貌,跟万历五年比,又是大变样。

    潘应龙任顺天府尹,主要在搞南城旧城大改造、南苑开发和地下供排水暗渠管网建设。

    吴兑接任后,南城改造和南苑开发进到尾声。

    他除了继续浩大的地下供排水暗渠管网建设工程,开始对西城、东城进行旧城改造。

    许多破旧的泥土房子,还有规划不合理、修建质量的老房子全部拆掉,用混凝土、砖瓦重新翻新。

    中间涉及到产权购买,拆迁回迁等等事宜,有潘应龙在南城改造时打样,吴兑学着用就是。

    只不过他任职不到三年,内乱十几年的东倭实在扛不住,从上到下无条件投降。

    朱翊钧召开资政局,反复讨论,商议对东倭的处置意见。

    会议上诸位大佬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皇上又通过电报,与在地方上的资政学士们深入讨论。

    历时一个多月,终于达成了一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朕就是万历帝不错,请把《朕就是万历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朕就是万历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