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郎神的闲谈

    六月份是二郎神的生日。

    一般认为二郎显圣真君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或者“农历六月二十六”。

    一直想在六月,写一篇关于二郎神的人物介绍。

    今日是六月的最后一天了来着,就今天写吧。

    其实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生日,我也设置在六月。

    美猴王毕竟不是道家或者佛家的正神,是流传的文学人物形象,没有专门祭祀的日子,《西游记》原著也没写美猴王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不知道美猴王是什么时候过生日。

    所以我就把美猴王的生日设置在6月1日,因为是六一儿童节嘛,寄托着童年的幻想。

    美猴王的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无需再多言了。

    今日,单讲一下二郎神这位神话人物。

    ……

    (注释:纯免费,章节感言,非正文,偏科普介绍,部分段落引用了典籍或者网络资料,已经了其注明出处。)

    (注释:神话故事版本众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和融合,众说纷纭,如有错误,是我查询错误,望见谅。)

    ……

    和美猴王有些不一样的是,二郎神一直都是正神,受官方承认,受官方祭祀的。

    二郎神,亦称灌口二郎、灌口神,国祀称号为郎君神。

    二郎神,是儒、道、释三方以及古代官方共同尊奉的神祇,为汉、藏、羌、土家族等多民族共同祭祀。

    在唐、宋、元、明、清历代官方,皆对二郎神多有褒封。

    其俗称众多,有“二郎真君、清源君、川主、惠民大帝”之称。

    亦有“川主帝君”,以及“清源妙道护国崇宁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等。

    其尊号,则为“清源妙道真君”。

    二郎神,被奉为水利、农耕之神、猎神等。

    关于二郎神的传说有很多。

    如二郎擒龙、二郎劈山救母、二郎斩蛟、二郎治水、宝莲灯、担山赶日、搜山降魔……等。

    早在唐代、五代十国、再到宋代,便已有诸多关于二郎神的传说流传世间。

    《安义县志》记载,唐永徽年间有圣水庙,庙中便祭祀着二郎神。

    唐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收有《二郎神》词牌。

    此乃唐初宫廷音乐家,依民间娱神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由此可见,唐初便已有名为二郎神的神祇现世。

    到了五代十国之时,蜀主王衍、孟昶皆致力于打造灌口神,欲使其成为护国大神。

    后蜀更是赐予灌口二郎神“护国灵应王”的封号。

    ……

    《西游记》的版本众多,由来已久,如今广为流传的版本,乃是明朝最后修正校对而成的。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其实无作者署名,近代的学者推测,其作者,或许大概率为吴承恩。

    当然了,《西游记》放在明朝其实也是一部融合神话,融合了很多如“二郎神”、“王灵官”、“天蓬真君”等在明代炙手可热的神话人物。

    早在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便已有了二郎神和齐天大圣的相关情节。

    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记载:

    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过处利如风”,牵着“细犬冲围破阵,金弹打散妖兵”,抓住了齐天大圣交给驱邪院主,最后由驱邪院主发往酆都处置。

    美猴王在今天看,肯定很有名气了,家喻户晓。

    但是,红花还需要绿叶配。

    在那个明代的时候,美猴王还没问世的时候,《西游记》应该还需要一些比较热门的神话人物作配,衬托一下主角美猴王。

    在《西游记》中就用了二郎神和美猴王之战,来表述美猴王的厉害。

    在《西游记》原著中是这么描绘二郎神的: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美猴王孙大圣曾道:“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可以看出来,在《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姓杨”的,而且居住在蜀地灌江口。

    这灌江口,应该是今蜀地灌县(今都江堰市)有灌口,此地留存着二王庙这一古迹。

    民间多将此地视为祭祀二郎神的正宗之地,且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便是明证。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也曾道:“蜀中灌口二郎庙....”

    蜀地也有二王庙二郎神像官方简介:

    “千古奇功都江堰,收秦时李冰率众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伟业。”

    从二郎神的诸多封号,如川主、川主帝君、清源妙道护国崇宁真君川蜀大帝等,皆可看出,二郎神实乃蜀地之神。

    但二郎神的背景,很复杂。

    他可能是身世最为复杂的神明之一了。

    灌江口二郎神的原型,显而易见,应与治理都江堰的李冰密切相关。

    《史记·河渠书》有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避)沫水(指岷江)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从此,蜀地成了天府之国,有了沃土万里。

    古代,治水可是大功,治水者往往会被封神,成为神仙,就如大禹治水一般。

    于是,李冰离世后,蜀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念念不忘,遂开始祭祀李冰。

    李冰也由此踏上了神格化的道路。

    最早记载李冰为神的,当属东汉的《风俗通义》,其中记载了“李冰斗蛟”“李冰斩河神”等传奇故事。

    其《风俗通义》原文节选如下:

    秦昭王遣李冰为蜀郡太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

    江水有神,岁取童女二人以为妇,不然,为水灾。……冰厉声曰:“江君相轻,当相伐耳!”拔剑,忽然不见。

    良久,有两苍牛斗于岸旁。有间,冰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大极,当相助也。若欲知我,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薄乃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

    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

    ……

    即在《风俗通义》的神话故事里面,江水里出了河神,每年都要娶两个未婚少女做媳妇,否则便要大发水灾。

    李冰之神与江神展开决斗,最终斩杀江神。

    人定神天,神干的不好,取而代之。

    李冰又有治水的功绩,自然就成了水神,江神。

    后面,李冰之神又经历过很多的版本的演变。

    到了北宋的时候,形象逐渐演变成:

    “其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之灌口‘二郎神’。”

    李冰形象的变化,或许与唐朝中期毗沙门天王相关的形象有所关联。

    那时黄巢还没出生,还是有贵族之分的。

    唐朝正值盛世,百姓百姓求美,求贵。

    有“五姓七望”之说。

    那神明的形象,自然得迎合百姓的喜好,好有香火信仰。

    于是。

    很多神话人物,就开始贵族化,年轻化,俊美化。

    比如毗沙门天王的哪吒三太子。

    李冰的形象也变成了少年郎君,但这很明显与李冰的形象还是有一些差距。

    那,怎么办呢?

    人们便设想李冰有个儿子,灌江口二郎就此诞生,也就是李冰之子。

    灌江口二郎取代了李冰,成为民众信仰的主角。

    李冰治水的功绩也被分了一部分给他的儿子。

    正所谓:“子承父业。”

    这也没什么问题。

    这便是灌江二郎的故事,他代表着“二郎治水”,是水利之神。

    这个时候,其实二郎神应该是姓李的。

    是李二郎。

    灌江口二郎在民间的信仰极为旺盛,蜀地各处纷纷为灌江口二郎建庙立祠,香火不断,其信仰之风盛行一时。

    ……

    在二郎神的纷繁传说里,除了前文所述的李二郎,还有一位声名赫赫的“赵二郎”。

    下面就再讲一下,“赵二郎”的故事。

    赵二郎,也就是赵昱,字仲明,号称赵侯仙师,赤城王、显应侯、清源妙道真君。

    没错,若是细究的话,“清源妙道真君”这一尊号,最初实则属于赵二郎。

    介绍一下。

    赵昱,是隋朝的眉山太守,其籍贯为东晋时蜀地峨眉。

    他与兄长赵冕一同拜高道李珏为师,于青城山潜心修道。

    《方舆胜览》载:

    “赵昱隐青城山,隋炀帝起为眉山太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士千人夹江鼓噪,昱持刀入水,有顷,潭水尽赤,昱左手提蛟头,右手持刀,奋波而出。”

    “时有佐昱者七人,即七圣是也。”

    “一日,弃官去。后嘉州水涨,蜀人见昱云雾中骑白马而下。”

    《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这个版本更详细,记载如下: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一珏隐青城山。

    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

    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其水汛涨,漂淹伤民。

    昱大怒,时五月间,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馀人,人万馀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崩,吼如雷。

    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

    时有佐昱者七人,即七圣是也。

    公斩蛟时年二十六岁。

    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

    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称“灌口二郎”。

    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

    宋真宗朝,益州大乱,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

    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请于朝,追封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

    注:其故事来源于元代的志怪小说《新编连相搜神广记》所记载。

    ……

    其实不太知道古代的“蛟龙”是什么东西。

    这蛟龙,到底是大鳄鱼?是大蟒蛇?

    还是什么已经灭绝的生物。

    虽无从确切知晓,但史书明确记载,赵昱斩杀蛟龙之时,有很多人看到了。

    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二郎斩蛟”。

    唐玄宗加封赵昱为“赤城王”“显应侯”,此后历代屡有加封。

    在宋朝,赵昱被尊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

    这“二郎斩蛟”之事,在《搜神记》、《万历续道藏》、《嘉定府志》等都有记载。

    从中不难看出,赵昱也是二郎神的化身之一。

    帮赵二郎斩杀蛟龙的人,有七个人,是为“七圣”。

    这就是《西游记》中,二郎神的出场诗,所表述的: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来,在《西游记》里面,赵二郎的元素,已经是很多的了。

    比如,“二郎斩蛟龙”、“义结‘梅山七圣’行”、“清源妙道真君”、“弹弓”、“鹰”、“细犬”……

    赵昱的功绩主要是抗洪,斩蛟。

    此外,赵昱斩蛟的时候,才二十六岁,家中又有大兄,正可谓是新的“二郎神”。

    也就是赵二郎。

    他持刀斩蛟,英勇而无畏,代表着“狩猎之神”。

    也有抗洪的功绩,也代表着“水神”的属性。

    ……

    至于“李二郎”和“赵二郎”的更替,这其中的背景就比较复杂了,讲不完。

    ……

    然后,后面就是现在的版本了,杨二郎。

    杨二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

    杨二郎作为小说戏曲中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在《西游记》里有着浓墨重彩的刻画。

    《西游记》中应该是借用了“眉山赵二郎”的故事,在西游记中,杨二郎有细犬、有鹰犬、有眉山六兄弟辅助、有弹弓、家在灌江口……

    当然了,因为是小说吗,小说是给大众看的,得接地气,具备强烈的戏剧性

    就像让天蓬元帅投猪胎一样。

    《西游记》也给二郎神世俗化了一下,编排了一下二郎神的出身。

    用孙大圣的话来说:

    “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在这里,孙悟空直接点明了二郎神的出生,二郎神就成了杨君和玉帝妹子的私生子。

    在古代封建礼教森严的背景下,女子私奔、私配无疑是不太光彩的事情。

    所以当孙悟空这般调侃时,二郎神瞬间就急眼了。

    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

    “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刀!”

    ……

    怎么说呢,因为二郎神那时毕竟是官方祭祀的正神,地位尊崇。

    《西游记》将二郎神设定为私生子后,自然不能再沿用“赵二郎”的名讳。

    你得避开“赵二郎”这个姓名。

    不然,你不是诋毁神圣吗。

    这就如同“昊天上帝”在《西游记》小说里变成了被猴儿打的“玉皇大帝”,还拥有了俗世的姓氏“张”,成了玉皇张大帝,

    正如孙悟空所言:

    “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

    西游记给玉帝取了姓名,姓张。

    所以,小说里面的二郎神就逐渐变成了杨二郎,巧妙避开了可能引发的争议。

    因为,赵二郎这位二郎神不能有这么不光彩的出身。

    再到后来的《封神演义》里面。

    《封神演义》又给杨二郎起了名字,叫“杨戬”,并且给杨戬写了全新的神话事迹。

    至于杨戬的名字来历。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个“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的故事,与之相关,和杨戬的名字来历,可能有一定关系。

    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看。

    在《西游记》里面,主角肯定是美猴王。

    但在《封神演义》里面,杨戬肯定算是主角了。

    随着《封神演义》小说知名度变高,杨二郎杨戬也火了。

    杨二郎的形象,也慢慢丰满起来了。

    在《封神演义》里,书里也安排杨戬战梅山七圣。

    因为,他们是强捆绑的关系。

    对应了“赵二郎的传说”。

    在眉山,赵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

    时有佐赵昱者七人,即“梅山七圣”是也。

    ……

    至于华山二郎。

    其实一开始,华山三娘(即华山三圣母)和灌江口二郎没什么关系。

    华山三圣母的父亲为西岳大帝。

    华山三圣母有两个兄弟,分别是华山二郎和华山三郎。

    至于为什么没有华山大郎?

    过往的神话故事里,许多神祇秉持“敬天为大”的观念,不敢自称大郎,故而多以二郎相称。

    关于三圣母的记载可能源于自唐代《广异记》,记载其本名女华,以父姓为己姓。

    北周时期,宋元时期就出现了《刘锡沉香太子》的戏曲版本。

    反正就是华山三圣母与凡人私配。

    元代有《沈香太子劈华山》杂剧,后来有小说《宝莲灯沉香出世》,华剧有《劈华山》,弹词有《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

    版本很多……

    随着时间推移,几百年的发展,神话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和融合。

    在《宝莲灯》相关戏剧里,戏中二郎首次明确姓氏为“杨”。

    这一设定并非偶然。

    众所周之,神话故事得蹭有名人物的流量,才有热度。

    再加上,《西游游》里面,又有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二郎神。

    杨二郎的知名度很高。

    于是,杨二郎顺势进入了《宝莲灯》的故事体系。

    华山的三娘,也就随了杨二郎姓杨了。

    就这样,“杨二郎和华山三圣母”的故事组合诞生了。

    ……

    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杨戬、华山二郎……

    由此可见,二郎神的身世背景,有多复杂了。

    其实二郎神的神话,讲的不全,细说的话,压根说不完。

    每一个版本的二郎神神话,都带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印记和民众的创作智慧。

    他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二郎神神话体系”。

    于是。

    如今我们熟知的二郎神显圣真君杨二郎的故事。

    如“劈山救母”、“二郎斩蛟”、“二郎治水”、“金弓银弹”、“细犬”、“苍鹰”、“清源妙道真君”、“华山镇妹”、“眉山六兄弟”、“梅山七圣”……

    就这么来了,都是多元融合的产物。

    也说是融合了很多个二郎的二郎神。

    这些故事元素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历经了无数代人的口口相传、文学创作和艺术加工,逐渐汇聚成了二郎神这一经典神话形象。

    其实不必拘泥于是哪个二郎神。

    二郎神传承的是古人勇敢、孝顺、忠义以及不屈服命运、敢于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精神。

    不能忘记的是李冰父子治水、赵昱抗洪的功绩。

    正是有了这些真实的历史功绩和民间传说作为支撑,二郎神这一神话形象才得以深入人心,成为中华神话故事中一颗十分璀璨的明珠。

    ……

    (注释:纯免费,章节感言,非正文,偏科普介绍,部分段落引用了典籍或者网络资料,已经了其注明出处。)

    (注释:神话故事版本众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和融合,众说纷纭,如有错误,是我查询错误,望见谅。)

    ……

    (PS:感谢“烈焰天灾”大佬的盟主打赏,深度鞠躬!待我找时间加个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不错,请把《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