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3.建墙

    上一章被审核删了许多内容,今早已经修改过,换了个说法尽量补齐。

    昨天晚上订阅后发现内容有缺失的朋友,麻烦重新刷新一次。

    ——

    报复?

    肯定要报复。

    对方过界了……

    不过怎么报复,得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内行人才最懂嘛。

    咱这儿就有最牛的内行人。

    骆一航和李叔转移阵地,去了台子上实验室。

    请文英屈尊移驾,来外面溜溜。

    初夏的平安沟可漂亮了。

    放眼望去满目青绿。

    菜田里红彤彤的西红柿又圆又大,紫色的茄子压弯了枝条。

    架子上的丝瓜苦瓜硕果累累。

    围绕着田边,一丛丛薄荷散发着清香。

    天气不冷也不热,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行走其间心旷神怡。

    不过在这满目风景中,有一行人聊的却充满火药味。

    “文英,能不能研究些东西,最好是大豆,绕开国外那几个种业巨头专利,咱卖到南美去,弄死他们。”骆一航一开口就要往死里整。

    听得文英哭笑不得,“咱们现在都多少项目了,你想把我们都累死啊。”

    “那就加人,招人,敞开了招,不用考虑工资。”骆一航特别豪气。

    “从来也没考虑过工资啊。”文英无奈道,“招人哪有那么容易,招人一直没停过,每年两三次游学,那么多苗子,最后也只筛出来十七个有天赋的。全留下了。”

    这也是实情,育种4.0人才需要农学、数学、计算机三修,至少农学、数学双修。

    这项技术还属于尖端科技,太新了,人才培养还刚起步,清音农业这边的十七个也都是挑选有天赋的苗子自己培养的。

    被急着忙慌的叫出来,又被问这么奇怪的问题。

    文英一脑门的问号,“到底出什么事了?火气这么大?”

    “我现在不是正在跟阿尔诺谈判么,从他那得知,拜耳、科迪华、嘉吉那几个在对咱们动心思,憋着断掉公司资金链。还要把咱的实验室和技术抢走。”

    “幸亏这次胶七七和超级马兰草发布的及时,要不然就被他们得手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憋着搞死咱们,咱就搞他!”

    被暗杀的事情骆一航没说,跟谁都没打算说,自己知道就行。

    听到骆一航的解释。

    文英冷哼一声,“又是这帮家伙,只会使些龌龊手段。”

    “怎么,听说过?”骆一航好奇问道。

    文英不屑道:“听过的见过的,太多了……”

    文英好像不想多提,骆一航也没追问。

    而是突然想起来一个事,“对了,咱们没有用到他们的专利吧,会不会被专利限制?”

    文英摇摇头,“育种3.0和育种4.0核心思路都不一样,根本没有必须关联,他们的专利咱们用不到。”

    “他们育种3.0的专利仅在导入外源基因时触发,管不到咱们育种4.0的内源编辑。”

    不过既然提起了这件事,文英也重视起来。

    “现在咱们用的CRISPR技术是博德研究所的专利,得换成HyUEC”

    怕骆一航不懂,文英还专门解释一下,“CRISPR是基因编辑技术,原理是用一段RNA定向寻找目标DNA序列。HyUEC也是基因编辑技术,不过原理是通过改进Cas9蛋白和引导RNA定位。目的是一样的,方式不同而已。”

    “不过HyUEC用得少,得添些专用设备,好处是这项技术专利在湖南杂交水稻中心。”

    自家有的,那肯定用自家的技术啊,不就是添些设备么,骆一航大手一挥,“添!”

    文英毫不意外,接着又说道:“还有TALEN,这是通过TAL效应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识别特异性DNA碱基对的技术,这项技术的专利在嘉吉。需要换成农科院的GEAR系统……”

    话没说完,骆一航又是把手一挥,“添,该添什么设备你填个单子,我批钱。有风险的技术能换的全换了,换不掉的再想办法。”

    文英笑笑,摇摇头,“没什么受限的了,这两种育种技术交集并不多,而且之间有代差,育种4.0是我们走在前面。大部分技术在水平没达到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用哪些,也无法提前预测。”

    “顶多做些基础的数据收集。”

    文英这话给骆一航吃了颗定心丸。

    而紧接着,即便基础的数据收集,竟然还有惊喜。

    “比如拜耳和科迪华,搞得号称全世界最大最全面的表型数据库,宣称有五十多万样本,还有宣称包含六十万靶点的基因功能数据库。”

    “数据本身不能申请专利,只有软件算法能申请专利,以及把收集到的数据包成样本库弄成公司机密,再做个平台通过授权使用。”

    “数据库咱们自己也在做,咱们所有培育的品种都用的自己的数据,基本跟着项目走,需要哪些收集哪些。”

    所以说……

    骆一航眼珠一转,“咱们自己也弄个平台,也搞授权,限制拜耳他们使用,憋死他们。”

    李叔闻言,也开口补充一句,“反正现在肯定不会让他们来国内收集数据,搭建一个平台也好,至少国内育种环境保护下来。”

    文英看了他一眼,笑道:“其实现在就有一个项目,能限制嘉吉的土壤微生物组数据库。”

    “什么东西?”骆一航好奇追问道。

    “我老师在研究什么?”文英学坏了啊,会卖关子了。

    “杜景教授?他在研究……”骆一航迟疑了一下。

    文英坏的还不彻底,弯腰抓起一把土,“他在研究这里的微生物菌群。”

    对哦,杜景教授最开始来平安沟,就是为了这里的土壤,这里的土壤菌群。

    当时还给骆一航规划了扩展区域呢。

    齐若木那家伙还拿这个“坑”骆一航养蚯蚓。

    为了蚯蚓还得养猪。

    为了养猪还把舅舅张峰喊来了。

    现在蚯蚓弄到海南下崽吃泥巴,越要越多。

    逼着骆一航又搞了个超大的养猪场,一年几十万头规模。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这把土。

    其实是聚灵阵聚拢来的灵气。

    还以为离了灵气环境,杜教授研究不出什么东西呢。

    现在听这意思,是有成果了?

    “确实有成果。老师和他的团队,根据这边的土壤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活性,构建出一套包含七千九百多种微生物的关联模型,虽说几乎是完全复制,但这套组合基本可以说是温带地区最好的农田微生物模型了。”

    (肥沃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可达数千到数万种。贫瘠土壤则只有200到1000种。)

    “有了这套关联模型,顺理成章的可以制备出一套菌群生态激活技术,分析当前土壤菌群和数量,缺多少补多少。”

    “继续试验还可以反推出不同需求所需要的菌群关联模型。”

    “这项技术能够申请专利。”

    “而有了这项专利,别人收集再多的土壤微生物组数据,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至少在温带是这样。”

    从完美样本反推的可还行。

    顶端给占住了,还能向下渗透。

    他们收集土壤菌群数据,不就是为了按照需要组合搭配么。

    吭哧吭哧好不容易配出来了,结果一看,嘿嘿,已经有了,还被注册了专利。

    想要吗?

    拿钱来……

    ——

    “原来咱们这么牛啊。”骆一航兴奋道,“还有没有,咱都给它注册专利。”

    “当然有,育种4.0咱们才是先行者。”文英非常骄傲的说道。

    接着又不屑的冷哼一声,“哼,他们?不思进取。早就没有了继续研究的动力,一直在吃老本。”

    “白占了那么多资源,最近十年根本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一件都没有。”

    听起来文英怨念颇深啊。

    “就像水果手机?”骆一航补充道。

    人家已经市场垄断,生态系统锁定,供应链绝对控制,铁三角齐备,什么都不干市场占有率就能蹭蹭涨,利润嗷嗷高,市值呼呼的飚。

    还不得享受享受啊,谁愿意苦兮兮的去搞研发啊。

    搞研发花多少钱是个头啊,万一失败了,资金浪费,股价波动,谁能负责。

    稳妥起见,育种4.0慢悠悠的搞呗,反正是未来的技术嘛,未来什么时候来谁说的准,慢慢来呗。

    反正已经垄断着呢,不着急。

    结果,被清音农业偷家了,慌神了。

    打还没打过。

    还要被报复了……

    偏偏报复的手段还挺多。

    “育种4.0专用碱基编辑工具,哈佛说在研究,快十年了还在试验阶段,商业化遥遥无期。”

    “咱们根据中科院遗传学院技术修改的编辑工具,在培育胶七七的时候已经在使用了,算商业化吧。”

    “还有糖基化酶编辑工具,这是咱们独创,别人都没有研究到这一步,他们都不知道不依赖DNA双链断裂能编辑糖基化酶。”

    “多性状优化模型,拜耳喊了多少年,除了水出几篇论文什么成果都没见到。”

    “咱们的多性状优化模型,在秋雁九号的时候已经在使用。”

    “对了,ADM提出了一个通过粮贸网络收集到的收获期数据,由供应链反向指导育种目标的算法模型还有些新意。

    “你说过要做专向培育,所以咱们也在开发类似的东西,有印峰在,保证比他们快。”

    “还有就是这些年专门做的一些工具,算法,一直都是我们自己在用,也可以申请专利。”

    文英介绍完了自己这边能拿出来的筹码。

    李叔那边已经听得直掐自己大腿。

    这叫什么,这叫一步先,步步先,什么叫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育种4.0实验室啊。

    走在前面,知道什么能用,该用啥,知道怎么用。

    其他人还在摸索,还在推测,还在找门道,甚至还不上心的时候。

    这边已经整套东西都开发出来,都用上了。

    说句不好听的,有点像当年的孟山都。

    孟山都也是从微末开始,也是原本默默无闻,至少在生物技术行业查无此人。

    也是短短几年间,掀起的生物技术革命。

    96年验证技术,2000年就取得成功,开启农业生物技术时代。

    可惜,孟山都把技术当做武器,明明是可以造福人类的技术,却被他们用于垄断全世界的种业,犯下了累累罪行。

    虽然短短八年,收购超过350家种业及相关公司,市值更是增长13倍,从80亿美元飙升到565亿。

    但也因为此,短短二十年就走完了罪恶的一生,被收购拆分。

    可是这把武器却没有消亡,交到了另一群更邪恶的人手里……

    两千年初,有多么恨孟山都,一眼望去全是高墙,把所有的通路堵得死死的,一代农业从业者心底满满的绝望。

    那么现在,就有多么的欣慰啊。

    终于轮到自己建墙了。

    偏偏推着砖头和水泥这小子,还不是好东西,他建墙还不算完,还打算往墙头插碎玻璃。

    ——

    此时三人已经溜达到了小河边。

    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鱼儿吐着泡泡,时而浮到水面,浪花拍打着鱼鳞,水色与光色映照成辉。

    多么美好的景色啊。

    骆一航却挂了一副做坏事的嘴脸。

    拉着文英和李叔,低声的交代,“反正育种4.0是显学,咱们既然已经有成果了,他们肯定会抓紧研究。”

    “所以也不用藏着了,咱就把咱的技术,全给它申请专利,咱们也打造专利壁垒。”

    “而且啊,一项技术申请一个专利我觉得不够,咱们把一项技术,拆分成许多子技术,而且针对每一项子技术,再创新出N个有用但用处不大的改进型。”

    “给他们造一个迷雾,让他们搞不清方向,不管往哪走前面都有一串障碍在堵着。”

    “咱也试试卡脖子是什么感觉。”

    “让他们守着育种3.0着急抓瞎,眼睁睁看着咱们攻城略地,把它们的垄断一个一个全拆掉!”

    李叔听完表情都扭曲了,他先抓耳挠腮的,憋了半天,只憋出一句,“你小子太坏了!”

    文英倒是没什么表情,因为,“他们当初就是这么干的……”

    说完还强调一遍,“一模一样。”

    好吧,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不过,文英盯着水面,沉吟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良久。

    她突然说道:“卡脖子不一定是技术,专利,也可以是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英真学坏了啊。

    插着碎玻璃的墙不过瘾,她还要在上面再架一圈高压电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不错,请把《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