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关键的引力隔层处理,迫不及待,马上拿去检验!

    温树茂所说的‘申请’,就是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说明要透露的材料信息,当然也包括要信息的对象。

    打报告申请,是正规的流程。

    即便是非常小的研究项目或者是材料信息,也不能随意地将其公开,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审批流程。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繁琐,但走正规流程才能确保透露信息没什么问题,通过了审批再出问题也和研究团队无关了。

    这种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也许在当下,某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研究并不会引起关注,甚至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研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年、几十年甚至更久以后,有些研究可能会显现出其巨大的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都是在最初被忽视的小研究中孕育而来的。

    特别是在材料学领域,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材料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现有材料的改进,更多的是探索和开发全新的材料。

    有些制造出来的材料在最初可能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被认为是多余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有些材料可能会突然变得极具价值。

    比如,曾经被认为无用的某些复合材料,在现代电子设备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个世纪50年代开发的碳纤维,早期的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在航空航天、体育用品、汽车、建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被用于制造飞机机翼、自行车车架、鱼竿等。

    聚酰亚胺,也同样是上个世纪50年代被合成,具有耐高温、耐辐射、高强度等优良性能。,后来在电子、航空航天、高端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以,材料学研究领域,保密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当然,温树茂的申请就是走个流程,上级负责人甚至都不会看内容,就会直接给予通过,因为透露信息的对象是张硕。

    温树茂则一直想着张硕说的话,他对于张硕要了解一种‘122’型超导材料感到非常好奇,他满脑子都是困惑,纠结了好半天还是忍不住,勉强开口道:“张院士……能不能问一下,为什么?”

    “这个材料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超导材料分为好几个类型,‘122’是其中之一,属于一个超导材料的大类。

    张硕所选中的材料,则是‘122’大类中的基础,临界温度、电流承载能力,在一种‘122’材料中都不是很突出。

    不是有性能更好的吗?

    为什么选这个?

    张硕则是指着材料的分子式,笑道,“因为它简单啊。”

    “简单?”温树茂很不理解。

    张硕解释道,“简单,更基础,意味着可塑性就很强。”

    “其他有更好、性能更突出的,但太复杂,包括制造流程,也包括分子组成,可塑性就差很多。”

    “基础,意味着有更多可能。”

    温树茂有些理解了,但还是追问了一句,“然后呢?”

    张硕直白道,“我打算以这个为基础,希望能研究出一种符合混乱力场实验要求的超导材料。”

    “……”

    温树茂听的沉默了。

    他实在无法理解张硕的想法,创造材料的研究哪有那么容易。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张硕都是超导材料里的外行人,就他要以某种材料为基础,去研究性能更好的材料?

    这简直无法理解。

    科学领域跨行如隔山,更不用说从理论物理跨越到超导材料研发。

    两者根本不相关。

    另外,混乱力场实验组对于超导材料的要求太高了,需要高电流承载能力,又需要临界温度60K以上。

    他们找不出适合的材料,国际上也没有类似的材料实现应用。

    而研究,哪有那么简单!

    ……

    张硕和温树茂说完以后,就去定好的酒店休息了,他和温树茂说的话却让好多实验室的人知道了。

    好多研究员都私下讨论这件事,“张院士说要研究超导材料!”

    “好像是说研究一种122材料,以An型为基础……”

    “那不是最初的材料吗?应该不先进了吧,已经被淘汰了。”

    “所以是基础啊。”

    “张院士懂超导材料研发吗?还是122型,可不简单。”

    “也许懂吧,我觉得张院士什么都懂,什么都做得到。”

    “不要搞个人崇拜啊!”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知道消息的人就更多了,好多人私下里讨论着。

    温树茂继续热情接待张硕,还拍着胸脯表示,“报告已经通过了,张院士,有什么需求,我们全力支持!”

    他是在傍晚提交的申请,但只过了一个多小时就获得了批准。

    有个高级别的老师,还特别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让他们团队以及整个超导实验室全力配合张硕的工作。

    张硕倒是并不意外,他已经建立好了研究任务——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以An型122材料为基础制备临界温度超过70k的超导材料(难度评估:B)。】

    【进度:0.981%。】

    (任务可取消,当前取消任务需要科研币数量:0。)

    (剩余进度需要科研币数量:300。)

    需求三百科研币的B级任务,研发难度相对还是偏高的。

    张硕倒是觉得可以接受了,他甚至做好了不能研发的准备,又或者是研发难度太高,B级任务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

    温树茂带着张硕一起去了材料实验室,随后就讲解起了基础的An型材料。

    他讲的内容中有材料的制备过程,讲了每一个步骤对于材料制备的作用,甚至还附带说了一些底层的技术和理论逻辑,也包括材料性能的一些分析。

    一说,就是一上午。

    其他跟着一起的人,都能听出温树茂在超导材料研发领域的专业性,也能听出他研究的深入,以及单独领域的博学。

    张硕也跟着不断的点头,满心赞叹,“温教授,你对于这种材料,对于超导材料的制备,对于固相反应法的理解确实很深入啊。”

    “夸奖了,夸奖了。”

    温树茂被夸了一句,乐的嘴巴都合不拢了,实际心里想的是,幸好准备了好几个小时,还去看了很多原来的资料,否则不一定能讲的这么清晰。

    现在得到张硕的一个赞叹,感觉一切都值得了。

    那可是张硕啊!

    有多少人能得到张硕的肯定?这都可以说是荣誉了。

    张硕听的非常认真,中途也会针对不懂的地方发问,就像是个吸收知识的海绵,只要内容讲出来就能吸收进去。

    实际上也是如此。

    温树茂讲的一些关键内容,都能帮助提升任务进度。

    一上午过去,温树茂都口干舌燥了,任务进度提升到了19%。

    张硕盯着任务进度,还是感到有些不满意,19%看起来很多,但要知道,材料制备流程、每个流程对应的作用,再包括底层的一些理论逻辑、想法等,都已经说完了。

    换句话说,研究基础内容都加在一起,也只把任务进度推到五分之一。

    在一起用餐的时候,张硕和温树茂面对面坐着,忍不住感叹一句,“以这种材料为基础,短时间要研发出符合混乱力场研究组需求的材料……不容易啊!”

    “额~~”

    温树茂闻言,不禁嘴角抽搐。

    什么容易不容易的,根本就做不到!

    最少,他以及他的团队,再扩展到材料室,肯定是做不到的。

    ……

    短时间要做到很困难,但并不代表做不到。

    张硕甚至可以一口气‘氪币’到任务完成,但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材料的研究不像是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不止是问题本身,研发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许研发过程发现的某个点,比得到材料本身还要重要。

    张硕认为,任务进度不符合预期,主要是因为需要改进的点比较多。

    另外,理论机制也不完善。

    后面一点是当然的,若是有完善的理论机制,材料的研究就会变得很容易。

    现实是,大部分材料研究都要靠经验积累,甚至是靠运气。

    到了下午的时候,他继续让人帮忙讲解,不止是温树茂一个人了,团队的其他人也帮忙说了很多内容。

    固相反应法以及和其他制备材料方法的对比;制备过程的每一个步骤详解;研发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分析,等等。

    整个材料组的人都发现,张硕不是要简单的了解,而是要深入的去理解,甚至去理解材料研发背后的想法。

    “但是,了解这些有什么用呢?”

    “这个材料研发有孟工,好像其中一个关键步骤还是孟工的提议,但只是运气吧?”

    “还能有什么科学支持?材料研究要是有完善的科学支持,就用不上我们了……”

    “……”

    张硕可不是要探究科学理论,他主要想找一些关键的点,可能会对于材料性能有促进的点。

    他发现了一个有改进空间的位置,马上对温树茂说道,“你们的制备方法中,前期的准备都是为了让配料分布更均匀,对吧?”

    “可以这么理解。”

    温树茂点头道,“在固相反应法中,前期材料混合、研磨过程非常重要,混合的越均匀、越充分,所制造的材料性能越好。”

    “有一段时间,我们甚至希望能以单质原料来称重混合,但成本太高了,后来还是选择高纯度的金属氧化物以及碳酸盐等原料,按照固定的配比……”

    “在玛瑙研钵中,进行混合并充分的研磨……”

    “这种方法……”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主要就是表达材料混合研磨过程的重要性。

    张硕仔细想了想,说道,“你们能不能再制备一次这个材料?”

    “经费方面不用担心,直接打报告申请就可以,填上我的名字。”

    “这不是问题。”温树茂马上道,“上级要求我们全力配合,经费早就考虑到了。”

    他继续问道,“是重新制备一次?”

    张硕说道,“到混合研磨的步骤就停下来,然后把材料真空封装,我会让人把材料取走,到另外一个机构处理。”

    温树茂有些不理解,但还是马上交代了下去。

    张硕想到了朱贵团队。

    朱贵团队是研究周期性引力隔层,‘无形的门’可以对材料进行分子式拆分。

    若是让制备好的材料通过‘无形的门’,就可以达到原子级别的混合程度,比单质材料混合研磨效果还要好。

    有了这一步骤,所制造出的材料性能肯定会得到提升。

    具体提升多少,还是要实验来检测。

    这也算是另一项实验了。

    温树茂团队以及材料实验室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制备材料的工作交代下去以后,仅仅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初步的准备。

    相关部门配合拉走了封装好的材料,并直接运送去了朱贵团队的实验基地。

    朱贵团队对材料的处理,只需要大概一天时间,因为他们的团队也在首都,而第二天就要进行新一次实验。

    大概到第二天下午,处理好的材料就能运回来了。

    在材料运送回来以后,温树茂团队马上进行后续制备流程。

    张硕全程参与整个制备过程。

    在材料制备的过程中,会帮助对于材料制备理解更深入,清晰的看到每一个步骤,并现场把其和理论、口头上的解释结合在一起,同样可以让任务进度获得提升。

    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结合‘氪币’带来的灵感效果,知道哪一个步骤有需求改进的地方。

    整个制备过程耗费了大概五天左右。

    温树茂团队的实验室并不是一直在忙,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的,主要是一些过程的等待,以及材料晾晒或其他处理需要耗费时间。

    最后一天上午,伴随着材料烧结完成,随炉冷后,就得到了最终的材料样品。

    “拿去检验!”

    温树茂马上交代说道,他也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

    如果是常规的制备流程,他对于材料性能根本没什么期待。

    但是,过程中有了‘其他机构处理’。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机构,但运回来的材料看起来‘更精细’了。

    温树茂对于这个过程很好奇,可也知道其中牵扯到一些保密性的问题,就只能把疑惑憋在心里。

    现在对于最终得到的材料进行检验,也能帮助了解一下‘新处理过程’的作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研从博士生开始不错,请把《科研从博士生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