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七个实验都成功,这怎么可能!

    “对超导材料的研究没有兴趣?”

    “因为混乱力场实验组的需要,才专门过来研发这种材料?”

    “只想赶紧完成这个‘任务’?赶着去看引力飞船的试飞?”

    “……”

    温树茂站在那里,心情变得极为复杂,他感到愤怒、不解、失落,也有着深深的质疑。

    这……是把研究当成什么了?!

    超导材料的研究,哪有那么容易,他一辈子都致力于这项研究,最大的愿望就是研究出能够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的超导材料。

    这正是毕生追求的事业。

    然而,在张硕的眼里,这一切仿佛是随手就能做到的事情,甚至还在赶着去试飞引力飞船,不想再回来继续研究。

    这太让人气愤了!

    温树茂的表情都变得有些扭曲,他不知道该说什么,脸色憋得通红,好半天才勉强挤出一句话,咬牙切齿地说道,“我们肯定会全力配合你的!”

    他带着愤怒和郁闷,然后转身离开了。

    “额~~~”

    张硕盯着对方离开的背影,意识到自己的说法可能过于直白了。

    或许是因为长期处于高位,有时候,就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

    有时候,某些方面不能说得那么直接?

    ……

    “研究,哪有那么容易的!”

    “122材料,临界温度要达到60k以上,可不是那么简单的,30k到60k,难度不是增加一倍,而是十倍、百倍,甚至能否做到都不清楚……”

    “张院士,竟然要赶工……”

    温树茂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下去。

    他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张院士才多大!

    三十多岁!

    这个年纪,绝大部分优秀的研究员,科研生涯才只刚刚起步,而张硕已经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说是现代的爱因斯坦都是谦虚了,他对于科研有信心,心里有傲气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跨行如隔山,材料的研究和数学、物理不同,和新物理也不同,有时候,不止是要靠才华和能力,经验和运气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了。”温树茂思考着摇了摇头。

    他还是不相信研究能够轻易做到,更不用说短时间做到了。

    那根本是天方夜谭。

    但他无力改变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至于是否做到就和他无关了。

    当天下午三点钟,温树茂的材料研究组,再包括超导实验室派来的其他研究员、工程师,都聚集在了小会议室里。

    张硕已经拟定了实验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以及任务带来的灵感,他已经把控了实验中的‘有利的变量’,并在‘添加元素’上有一些想法。

    这些都已经写在了方案里。

    刘明昆给每个人组长、负责人分发了材料,随后走上会议室的讲台,拿着实验方案仔细讲解起来。

    “我们要同时进行七项实验,都是材料制备。”

    “七项实验,各有不同,其中三个和添加元素有关,一个是添加氧化镍……”

    “另外……”

    “还有实验操作上,1-6号实验继续采用固相反应法,1号实验在烧结过程中,利用……”

    “2号实验……”

    他针对每一个实验认真讲解起来。

    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听,有些组长或负责人也开始认真记录。

    同时进行七组实验,将使得实验组的每个成员都忙碌起来,工作强度也会变得很高,只是数据记录都是繁琐的工作,他们需要做的是保证每项实验都能顺利进行。

    一个小时,会议结束了。

    所有人都各自去做准备,温树茂和张硕沟通了一下基础材料的问题,材料制备初始研磨阶段,基础材料要运送出去经过‘神秘’团队的处理。

    温树茂不知道具体处理是怎么进行的,但最初始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能够让材料的性能得到大大提升。

    他心里还有个小想法,就是多运送一些材料过去。

    等多个实验结束以后,他们还能使用那些经过处理的原材料,也许就可以以此研发出性能更好的超导材料。

    “经过处理的原材料都很宝贵……”

    “等张硕院士离开以后,就不可能再有了,除非能研发出性能非常好的材料。”

    温树茂想想有些遗憾。

    等和张硕沟通好了以后,温树茂没有多停留,就离开去交代其他工作。

    他明显还对于张硕所说的‘赶着完成研究’有些愤慨,内心角度来讲完全不能接受,但也不能说什么。

    在研究没有结束之前,他不可能说‘研究根本不可能完成’或者‘张硕太小看超导材料研究’之类的话。

    当然,对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温树茂对其他人交代工作的时候,也忍不住抱怨一句,“张硕院士……天才是天才,但他太小看材料研发了。”

    “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性能高的超导材料能很快研究出来,也不会十几年没有突破性进展了。”

    他抱怨的对象是胡雷,一个实验组的高级工程师。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胡雷就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听了温树茂的话,胡雷则是笑着的说了句,“主任,不是刚有大进展吗?”

    “嗯?”

    温树茂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胡雷道,“这个材料的临界温度已经提升到了30k以上了,应该只是多一道我们不知道的工序吧?”

    “其他的性能也有提升。”

    “我的意思是……我们觉得很难,也许张硕院士不觉得难。”

    温树茂还真是找不到话语来反驳,他脸色憋的发黑,好半天才说了一句,“你最后一句说的对,张硕院士确实觉得不难。”

    “他想着几个实验结束,就能够直接研发出理想中的材料了,你觉得可能吗?!”

    “额~~”

    胡雷隐秘的看了温树茂一眼,最后说了句,“应该……不可能吧。”

    他不知道该说可能还是不可能,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温树茂觉得不可能,他也就顺着说了下来,但实际上,他心里认为还是有可能的,张硕院士做出了那么多研究,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怎么就不能再创造个奇迹呢?

    ……

    七项材料制备实验,同时开始了。

    材料组、实验间都忙成了一团,超导实验室那边也有几个小组跟着忙碌,只是记录数据都非常繁琐。

    胡雷带的小组直接负责好几个制备步骤的操作工作。

    他本人都忙得晕头转向。

    实际上,平日里胡雷的小组都是很清闲的,因为制备材料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也只是有计划以后才正式工作。

    现在要一口气制备七种材料,每一种材料的每一个步骤,操作上都要非常的慎重,就需要耗费很大精力了。

    材料制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实验室里的工作。

    因为没有标准化流程器械的辅助,好多的操作都需要非常精细,温度不能有偏差、压力不能有偏差,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个个的数据,完成过程也需要非常标准,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一个多星期。

    胡雷小组的人忙到只能住在实验室里,有时候,连晚上都要加班,也需要随时留意设备上的数据。

    一个星期的忙碌以后,七项材料制备实验终于结束。

    最后就是快速冷却了。

    在冷却的环节上,4号实验有修改,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冷却方式。

    全新的方式,也就代表全新的操作,工作上也需要谨慎再谨慎,希望能够达到制备计划上的预期。

    “全都完成了。”

    “现在就等检测结果了。”

    实验完成的时刻是在上午,工作完成以后,制备好的材料就被运送到了材料检测中心,忙碌的就变成薛长坤教授了。

    温树茂宣布所有人都可以去休息,但多数人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继续留了下来。

    有些人则干脆去了材料检测中心,希望能第一时间知道结果。

    过去的7天时间里,好多人也知道了张硕的预期目标,还知道张硕是希望利用这次大规模的实验,来完成既定目标的研究。

    能做到呢?

    温树茂并不看好,他小组的多数人也并不看好。

    他们都一直专注于超导材料的研发,也知道研发难度有多高,并不是做大量‘存在变量’的实验,研究是能够有突破。

    材料的研究很不容易,有时候真的是要靠运气。

    这主要是因为材料学没有一个通用的原理,而超导也没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研究很多时候靠的都是经验和运气。

    现在制备好的材料,性能会怎么样?

    温树茂也去了材料检测中心,他和薛长坤说了几句,然后就直接等在门口。

    薛长坤你知道有很多人等结果,他也对于材料性能很感兴趣,马上就开始检测工作。

    超导材料的检测不是那么容易,针对每一项关键性能都需要多次测试,一种材料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出结果。

    好的方面是,多种材料可以同步测试,就像是去医院体检一样,一个检测项目可以排队轮流做。

    一个多小时以后,1号材料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薛长坤第一时间走出来,把打印好的报告单交给了温树茂,并小道,“我知道这种材料的初始数据。”

    “现在来看,临界温度提升了3k,提升的并不多,其他属性中,只是物理特性有些许提升,不过有提升就是好的……”

    温树茂肯定的点头。

    如果是放在平日里的研发中,把一种基础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提升3k,已经能算是很大的提升了。

    但是,和预期目标相比……

    3k,算得了什么呢?

    温树茂继续认真的看报告,等看完以后还给旁边其他人看,其他人的看法也差不多,“有提升啊,很了不起。”

    “一号实验很成功啊!”

    “3k,也不小了,但是这个提升还不够……”

    “不过单独拿出来也算是一项成果了。”

    他们正在讨论的时候,其他的材料检测报高也都出来了。

    薛长坤是一起送出来的。

    温树茂手里拿着一迭报告,并一一分发给其他人。

    他手里只剩下一份报告,然后注意到上面的数据,“临界温度,提升1到2k?”

    “这个数据……”

    他还没有做完评价,就听到其他人的惊呼,“3号实验的材料,临界温度也有提升,而且物理特性还高了!”

    “我这份也是,5号,临界温度有提升,虽然提升很小,但没有降低,应该就算成功吧!”

    “6号,很了不起,大幅度提升!临界温度上涨5K!”

    “7号,临界温度提升不大,但也没有降低,电流承载有上涨……”

    所有人都说起了结果。

    温树茂最开始还没什么感觉,有些就是小的提升而已,和预期目标差距太大了,但听完了所有结果以后,他顿时不淡定了。

    所有材料的性能都有提升?大部分都是临界温度上涨,也就代表所有的实验都成功了。

    这次进行的大规模实验,是对于材料制备过程进行变量操作,每一个实验的变量都不同,有的是添加元素,有的是单独改变制备操作过程,每一个实验都获得成功,也就代表每一个变量对于材料性能都是正收益。

    一个正收益也不算什么,七个正收益呢?

    如果把七个正收益的变量都放在一起,临界温度60k,似乎也不是不能完成?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七个实验都成功!

    温树茂反应过来,直接惊到不能呼吸,他拿过旁边人的报告看了几眼,又拿过一份报告看了一下……

    下一份。

    再下一份!

    每一份报告都是如此,还真是和说的一样,都是正收益。

    “这……”

    温树茂盯着手里的一大堆报告,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等了好半天,他才惊呼了一句,“还真是这样……”

    “材料研究这么容易?”

    “这么多年没有成果,难道是我的水平问题吗……”

    最后一句的语气甚至带上了绝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研从博士生开始不错,请把《科研从博士生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