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清晰

    王铮将桌上的饭菜吃了一大半,这才不好意思地放下箸,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好像整个人都被欢喜填满,身上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谢玉琰笑着道:“晚一会儿再喝甜汤。”

    王铮点头道:“阿嫂,你可真好。”他终于知晓,阿兄为何不着急回京了,天天守着阿嫂在这里,哪里会想家?

    要是他也不愿意回去,就赖在这里。

    对,他不回去,等到阿兄阿嫂都回汴京,他再跟着一同走。

    等到大家都吃饱了,王铮起身道:“伯母还让我带了许多东西。”见面太过高兴,他都连这个忘记了。

    一只箱子被抬入屋中,王铮上前亲手将箱盖打开,里面有一只小箱笼,里面放着几套做好的衣裙,箱笼旁放着好几个小罐子,都是些蜜饯、果脯,还有窨好的花茶。

    王铮从其中找出一只瓷瓶:“这是伯母去赵太丞家买来的平胃散,伯母说泉州湿气重,若是不舒坦,可以服用。”

    谢玉琰点点头:“劳烦夫人惦记。”

    “阿嫂莫要说客套话,”王铮道,“伯母很是喜欢阿嫂,我去家中时,只要提及阿嫂的事,伯母都听得可仔细了,还会笑着询问阿嫂的喜好,可惜我知晓的不多……”

    伯母很好,就是伯父……看到他去家中就沉着脸,好似随时都要动手打他似的,不过他一点都不担忧,因为从来都是只要伯母答应的事,伯父绝对不会有二话。

    王晏望着谢玉琰和王铮说话,心里软的一塌糊涂,阿琰就像是一缕从窗口透入的阳光,落在他的肩膀上,从而让他察觉,原来门外是个光亮的世界。

    有和没有这样一个人,对他来说,天壤之别。

    自从有了阿琰,他整个人都会被一种欢快、雀跃的心情包裹,无论做什么都会觉得欢喜。

    “阿兄。”

    王铮的声音传来,王晏半晌才回过神。

    “阿兄,”王铮道,“我就留在泉州,等你和阿嫂回京我再跟着一起走,行不行?”如果阿兄不答应,他就去求阿嫂,这个他熟悉,王家都是这样。

    “好。”

    没料到,他很快听到了阿兄的应承。

    王铮几乎要跳起来,在汴京时,日日都要读书,不能有半点松懈,大伯和父亲还可能随时将他拎过去考较,每次他都会被罚的很惨,他有时候会想,若非大哥迟迟没有成亲,王家需要他来传宗接代,他可能早就被丢掉了。

    王铮得到了回应,彻底踏实下来,又向谢玉琰询问一路上的经历。这样听下来愈发觉得阿嫂厉害。

    “那船很大?比江上的还要大?”

    “你们去海上,海上是什么样子?能不能看到海那边?”

    “三佛齐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铮忽然好想去一趟海上。

    “如果我能早几日到就好了,”王铮道,“说不定就能跟着阿嫂的大船出海去。”

    谢玉琰道:“以后有的是机会。”到时候,别后悔就行。

    海上风浪大,王铮的心情很快就会从雀跃变成了痛苦。

    王铮不知晓这些,只顾着欢喜,又跑出去与桑典几个说话。

    谢玉琰看向王晏:“你不准备告诉他,我们什么时候离开福建?”

    王晏笑道:“先让他欢喜几日。”

    谢玉琰颔首。

    林夫人应该也猜到他们很快就会启程,让王铮带来的东西,几乎都是路上用的,只不过王铮没能看出来罢了。

    只有王铮一个人,傻傻的以为自己要在外玩耍许久。

    王晏道:“三佛齐那边都布置好了?”

    “就像我们猜测的一样,蒲诃罗不会浪费这次机会,”谢玉琰道,“一切很顺利,只不过我希望他能有更大的用处。”

    即便没有蒲诃罗,三佛齐早晚也得向大梁低头,只是需要多耗费些时间,之所以笼络蒲诃罗,不止是为了尽快拿下三佛齐的航线,而是想要在他们动手对付东家时,蒲诃罗能帮上忙,哪怕只是传递一些消息给她。

    三佛齐地处南洋咽喉,海上商贸是他的命脉,他们在海上的人手,要远高于其他国家,海上的消息他们不知晓,三佛齐的商贾一定能摸到些蛛丝马迹。

    他们没从李波底那里审出的消息,兴许能从蒲诃罗那里获得。

    “明日市易务会接见谏义里和占城使臣,”王晏道,“蒲诃罗会早些下决定。”

    谢玉琰嘴角微微上扬:“王天使赶来泉州,该不会就为的这桩事?”

    她眼睛中含着笑意,几分打趣,几分揶揄,整张脸孔都显得格外生动,仿佛能透过那眉眼,窥探到她的内心。

    再次让王晏想起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形。

    那是真真正正的她。

    但与第一次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之间没有猜忌和疏离,只有信任和亲近。

    王晏下意识伸出手,触碰到她的指尖,力道很轻地拢住自己的掌心。

    “这只是其一,”王晏道,“赶路来泉州,还为了给娘子送信。”

    谢玉琰看着王晏那佯装威然的神情,不由地一笑,随着她展颜,他那肃穆也陡然化开,似是变成了一种近乎实质的暖意,眼睛中闪过一抹细微的光泽,清晰又明亮,将她的影子映在其中。

    谢玉琰一瞬失神,半晌才想起来问:“是什么消息?”

    王晏道:“漳州监舶务孙源,弹劾泉州官员有功,且课绩为最,考居上等,特拔擢他为福建路市舶提举司提举。”

    提举司监管海运与海外贸易,稽查地方官员在舶务中的徇私行为,制衡福建路的官员,显然十分适合清正廉明的孙源。

    谢玉琰道:“是谁举荐的孙源?”

    “吏部,不过中书也另荐了他人,官家将相公们召去议了几次,迟迟不能做决定……”说到这里,王晏顿了顿,“你猜最终是谁出于公心为孙源说了话?”

    谢玉琰猜测道:“哪位翰林学士?”

    王晏常常感叹,这世上恐怕没有谁比阿琰更聪明。

    谢玉琰道:“相公们争执不下,即便有人想要推波助澜,也不敢刻意前去说服官家,也就只有经常见到官家的人,才能在‘无意之中’与官家谈论起此事。”

    “是汪翰林,”王晏道,“这位老翰林不简单,也是他劝说官家重新将秦王召回做事。”

    汪翰林是秦王的人。

    谢玉琰道:“看来有些人已经耐不住了,我们也得快些回去,免得让他等太久。”

    两个人才说完话,就听到王铮大喊着:“阿兄,阿兄,咱们是不是得走了?”

    王晏有些后悔,方才不应该答应让王铮留下来。

    不过也确实该走了,王晏伸手轻轻抚摸谢玉琰消瘦的脸颊:“早些歇着,后面的事交给我,有了消息,我就让人送过来。”

    谢玉琰眼看着兄弟两个并肩离开,望着那身影,心底忽然有些发空,格外的不舍,或许是感觉到了什么,又或许与她有着相同的思量,王晏停下脚步,转过头来,两个人四目相对,几乎是同时露出了笑容。

    ……

    三日之后,三佛齐两个伴使,天刚亮就敲响了衙署的大门,二人上交一本账册,告李波底、辛迦勾结福建官员私运货物,甚至涉及三桩命案,在海上害死了数十人。

    如果罪证属实,李波底二人就一辈子也别想回到三佛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四合如意不错,请把《四合如意》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四合如意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