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凉亭修建好

    第二天一早,一大爷就和大鹏、李友德来到了建材市场。

    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灰尘在阳光的照射下漫天飞舞,水泥、沙子堆得到处都是,木材的味道混合着各种建材的气味,让人闻着有些刺鼻。

    李友德和大鹏两人,有点不太习惯,导致一直想咳嗽,就是咳不出来,十分的难受。

    一大爷看见后,只能安慰道:“习惯一下就好!”

    说完后,带着两人径直来到一家木材店。

    售货员看到一大爷,连忙迎了上来:“哟,老爷子,今儿个怎么有空来我这儿?”

    一大爷笑着和售货员握了握手:“给院里置办点东西,打算建个凉亭,寻思着来你这儿挑点好木材。”

    售货员拍着胸脯说:“老爷子放心,我这儿的木材,质量都是顶好的!您看这红松,纹理清晰,结实耐用,建凉亭正合适。”

    一大爷蹲下身子,用手仔细抚摸着木材的表面,又敲了敲,侧耳听了听声音,眉头却皱了起来:“这木材看着是不错,不过怎么感觉有点潮啊?你可别拿次品糊弄我。”

    售货员脸色一变,连忙说道:“老爷子,瞧您说的,我哪儿敢啊!这木材刚到货,可能是路上受了点潮,晾两天就好了。”

    一大爷站起身,摇了摇头:“不行,潮木材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形,这要是建了凉亭,以后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你给我拿干燥些的,价格好商量。”

    在一大爷的坚持下,售货员只好从仓库里搬出了另一批木材。

    这次,一大爷更加仔细地检查,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卷尺,测量木材的尺寸,确保规格符合要求。

    经过一番挑选,终于选定了合适的木材。

    买完木材,三人又来到了水泥和沙子的摊位。

    一大爷和售货员是老相识,刚一见面就开起了玩笑:“老张,听说你最近发大财了啊,可别坑我这老头子。”

    李友德和大鹏两人,没有想到,一大爷竟然认识这多人,而且每个人对一大爷,还挺尊敬的。

    售货员笑着回应:“老爷子,您这话说的,我哪儿敢啊!您要多少,我给您最实惠的价格。”

    然而,在查看水泥质量时,一大爷发现水泥的包装袋有些破损,里面的水泥看起来也有些结块。

    他脸色一沉,对售货员说:“老张,你这水泥可不行啊,都结块了,怕是存放时间太久,质量没保证。”

    售货员见状,连忙解释:“老爷子,这袋是放久了,您要的话,我给您换袋新的。”

    一大爷却不依不饶:“光换一袋可不行,我得把每袋都打开看看,要是还有问题,这买卖可就做不成了。”

    就这样,一大爷一袋一袋地仔细检查,遇到有问题的,坚决要求更换。

    售货员被一大爷的认真劲儿弄得有些无奈,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按照一大爷的要求来。

    换做是其他人的话,早就被打出去,现在可不是后世,顾客就是上帝,现在售货员看你不爽的话,直接鸟都不鸟你。

    只能说,幸好一大爷是熟人,不然今天想买到材料,肯定是没有洗。

    采购过程中,大鹏和李友德看着一大爷如此认真负责,不禁心生敬佩。

    大鹏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一大爷,要不是您,我们还真发现不了这些问题,差点就买了次品回去。”

    李友德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姜还是老的辣,一大爷您这经验,我们真是学不来。”

    一大爷笑着说:“采购材料,最重要的就是仔细,可不能图便宜就将就,不然出了问题,吃亏的还是咱们自己。”

    经过大半天的忙碌,终于把所需的材料都采购齐全。

    一大爷又和售货员们商量好送货时间和地点,确保材料能按时送到四合院。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三人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衣衫。

    但看着采购到的优质材料,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凉亭的修建计划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稳步推进,材料已经采购得差不多,除了几根梁之外,都已经采购完成。

    一大爷赶紧将这个采购的金额跟文爱国汇报。

    文爱国听见后,拿出账本,开始记账,由于一大爷在院里德高望重,文爱国并没有多问。

    一大爷怎么说,文爱国就怎么记,也不怕一大爷会虚报。

    但是四合院的众人,由于施工技术等需求,大伙商议后决定请一队外面的施工人员来帮忙。

    一大爷本想推辞,但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只能承担起对接施工队的任务。

    等到下班之后,小赵已经在周益民的办公室门口这里等候。

    看见周益民打开办公室的门后,小赵快步迎上来,脸上带着讨好的笑,搓着手说:“周科长,今天晚上来我家吃饭,没有忘记?”

    周益民有点尴尬,如果不是小赵在这里再次提醒的话,的确是忘记,不过肯定是不能说出来:“小赵,我当然没有忘记。”

    然后两人就一起来到,停放摩托车的地方。

    在小赵的指路下,开钢铁厂的大门,有不少人看见小赵坐上了周益民的摩托车后,都十分的羡慕,他们也想坐上去,感受一下,坐摩托车到底是什么感觉。

    并没有开很久,只是穿过几条狭窄的巷子,就到了小赵家。

    老式的木门虚掩着,还没进门,一股浓郁的香味就钻进鼻子里。

    小赵推开房门,喊道:“爸妈,周科长来了!”

    屋内传来碗筷碰撞的声响,赵母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笑出了褶子:“可算把贵客盼来了,快进屋坐!”

    周益民刚跨进门槛,赵父就从里屋迎出来,粗糙的大手紧紧握住他的手:“周科长,多亏了你帮小赵,不然这孩子得愁白了头!”

    周益民连忙摆手:“叔,这都是小事,小赵踏实肯干,换谁都会帮一把。”

    赵父连忙点头:“没错!”

    屋内陈设简陋,一张掉了漆的八仙桌摆在中央,几条长凳歪歪斜斜地围着。

    桌上摆着一个粗瓷大碗,黄澄澄的鸡汤正冒着热气,油花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光。

    除了这碗鸡,就只有两碟腌咸菜和一盆清炒青菜。

    四人上桌后,赵母一边往周益民碗里夹鸡腿,一边念叨:“周科长,多吃点。”

    小赵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周科长,没啥好招待的,您别嫌弃。要不是您帮忙,我哪有机会给家里添荤腥。”

    他也知道,周益民平时吃得肯定不差,不过这已经是他能拿出来最好的饭菜招待。

    如果不是这段时间,跟陶家村打好了关系,这一只鸡,估计都买不到。

    周益民看着碗里的鸡腿,喉头有些发紧。

    他知道,在物资匮乏的年月,一只鸡对于普通家庭意味着什么。

    饭桌上,赵父打开了话匣子,说起小赵小时候的糗事,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赵母不时给周益民添菜,自己却只夹咸菜。

    就连小赵和赵父两人,基本上都是夹青菜来吃,鸡肉基本上没有怎么动过。

    周益民几次把鸡腿夹到小赵碗里,都被赵母眼疾手快地夹了回来:“周科长,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吃个鸡腿是应该的!”

    他也知道,不吃也不行,只能将碗里的鸡腿给吃掉。

    赵母看见,周益民将鸡腿给吃掉,就准备夹第二个鸡腿,不过让周益民给阻拦下来。

    “婶,我吃一个就行。”

    赵母听见后,只能放弃,夹第二个鸡腿给周益民的想法。

    最后一个鸡腿,就进了小赵的肚子。

    他没有想到,还能吃到一个鸡腿,今天已经是说好,两个鸡腿都要给周益民吃。

    毕竟家里没有什么好菜招待,只能用最好吃的两个鸡腿来招待。

    夜色渐深,周益民起身告辞,赵父赵母执意要送他。

    临走时,赵母往他手里塞了一把晒干的野山菌:“孩子,这是老家带来的,拿着补身子。”

    周益民推脱不过,只好收下,他就想着,下次过来的时候,要带点东西过来才行。

    白吃白拿,可不是自己的风格,要不是今天忘记要来小赵家里吃饭,他肯定会准备点东西。

    夜色渐深,周益民与小赵道别后,开着摩托车往四合院开去。

    远远望见自家房门半敞着,原本挂在门把手上的铜锁不翼而飞,他心里“咯噔”一下,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难道又进小偷了?”这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周益民的心跳陡然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房门,顺手从墙角抄起一根木棍握在手中。

    推开门的瞬间,屋内一片漆黑,寂静得让人发怵。

    周益民用颤抖的手摸索着打开灯,目光迅速扫过屋内的每一个角落,桌上的物品凌乱不堪,衣柜的门大敞着,床上的被褥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他心急如焚,快步走到放贵重物品的抽屉前,发现抽屉里的存折、信件等都还在,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

    尽管东西没丢,但周益民深知此事非同小可。

    他立刻敲响了一大爷家的门,将事情告知。一大爷听闻,神情严肃,当即召集四合院的众人。

    大伙得知消息后,纷纷神色慌张地跑回自家查看。

    一时间,院子里脚步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所幸,经过一番检查,大家家中的财物都安然无恙。

    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还是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

    一大爷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这事儿太蹊跷了,平白无故房门怎么会被打开?要是小偷踩点,这次没偷东西,保不准下次就下手了!”

    李友德也附和道:“是啊,咱们这院子老人孩子多,万一出点事,可怎么办?”

    钱大妈心有余悸地拍着胸口:“想想都后怕,这要是晚上进贼,我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折腾。”

    众人围坐在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如何解决安全隐患。

    周益民看着大家焦虑的神情,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次请外面的施工队,人员复杂,进进出出的,难免会有安全漏洞。

    我看,为了咱们院子的安全,这凉亭的施工,还是咱们自己人来干吧。虽然慢点,但大家知根知底,能放心些。”

    一大爷捋着胡须,点头赞同:“益民说得在理。咱们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互相照应着,比请外人强。虽说咱们不是专业的施工队,但只要齐心协力,总能把凉亭建好。”

    大鹏挠了挠头,憨笑着说:“我别的本事没有,出点力气还是行的!”

    李友德也跟着起哄:“算我一个,我年轻,学东西快!”

    在众人的积极响应下,原本因安全问题而低落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就这样,四合院的居民们自发组成了施工队。

    由于是四合院三位大爷中,最有空的人,当起了“总指挥”。

    三位大妈负责后勤保障,每天早早地烧好茶水,给大伙补充水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负责搬砖、搅拌水泥。

    只要是没有上班的人,都要出来帮忙,不过大家并不会白忙活,都会计算工钱,还可以抵扣修建凉亭的钱。

    所以大家才会这么卖力的去干活,不然,只能等到大家都下班,或者是大家休息的时间再修。

    不然别人又要出钱,又要出力,这个钱要怎么算。

    尽管大家都不是专业的施工人员,但在修建过程中,每个人都格外认真。

    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聚在一起商量,或是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炎炎烈日下,汗水湿透了衣衫,手上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凉亭的轮廓渐渐显现出来。

    四合院的众人,看见这这一幕后,干劲就更加足,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干。

    想用最短的时间将凉亭给修建出来,不过也不太现实,施工就会带来噪音,而且现在天黑,就单单靠几盏电灯就能照亮的。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就已经建好。

    老槐树的枝叶从凉亭上方伸展下来,为它增添了几分自然的韵味。

    凉亭中间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周围还种上了一些花草。

    四合院的众人,看见这一幕后,心里充满了自豪,这座凉亭是他们院子独自修建,并没有请人来干。(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不错,请把《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