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港口安排与谋划港灯

    李察信道:“杨生,我觉得,和黄应该瘦身了。”

    “如何瘦法?”杨文东问道。

    李察信回道:“除了核心主要业务,其他的业务全部出售,前几年,祁德尊为了增加股市市值,盲目收购各种类型的企业,相互之间基本上没有关系;

    那个时候市场好倒问题不大,但如今基本上亏损严重,所以我觉得,宁可和黄总公司层面亏损,也要尽快将这些业务剥离出去,只要没了这些负担,那我们投入全部精力运营好几个擅长的行业,那必然可以让企业运营恢复正常。”

    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那你觉得和黄应该保留哪些行业?”

    李察信显然也早有准备,道:“贸易,这是和黄的发家之本,一年如今也有两三个亿收入,还有就是地产、港口、航运、部分金融投资,还有一些具体业务,我也需要额外再甄别一下。”

    “行,现在和黄的业务太多了,减掉一大半也不嫌多,这一块,你先选择好,然后给我看一下就行。”杨文东道:“不过航运这一块,你要适度的控制,如果你实在想做,安心做集装箱业务就行,正好和黄也有港口,我这边长兴实业还有集装箱可以卖。”

    既然是放权,杨文东也会跟其他一类子公司一样,只负责战略上的规划,小细节不管,不过还是要看一眼具体计划的,一些不太正常的,他也要过问的。

    李察信惊讶问道:“杨生是不看好航运市场?但长兴航运的规模不是很大吗?”

    “你可能没有认真关注,实际上长兴航运的规模已经在缩小了,未来,也会专心做集装箱业务。”杨文东摇头说道。

    眼下已经1975年,苏伊士运河即将开通,一旦发生,那全球海运价格将会暴跌,全球最重要的美东航线与欧洲航线,路程都会缩短很多,再加上石油危机带来经济危机、油价上涨,以及之前几年大量新船下水,这些综合因素,便是未来全球船灾的根本原因;

    唯独集装箱货运算是个例外,因为全球自由贸易的背景下,加上亚洲经济崛起,对于各种生活物资的需求都很高,这些都是需要依赖集装箱的。

    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集装箱货运的利润不会再多么爆利,但维持企业运营还是没问题的,所以长兴航运前两年大量出售油轮,专心运营集装箱,还有少数大宗货轮;

    从今年开始,指望海运赚大钱那是不可能的,能够继续下去就行,等以后航运危机出现,全球造船厂的生意更差,而每一艘船都是值得政府重视的大订单,可能可以解决上万人就业,这也会是杨文东增强自己的地方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会有求于自己。

    李察信心中有些半信半疑,但也不敢表露出来,再加上和黄现在也的确不可能扩张船队,于是答应道:‘好的,那我也出售油轮,这样还能回收一点资金。’

    “嗯,行,尽快出售,不要等的太久。”杨文东又道。

    他似乎记得苏伊士运河是在75年年中开启的,而相关消息可能还会提前,所以眼下留给和黄的时间就不多了,一旦运河开通的消息传出,那船价立刻就可能暴跌。

    李察信答应道:“是,杨生。”

    杨文东接着说道:“其他方面,你自己做主吧,方生这边会成为和黄的副总裁,协助你处理和黄的业务。”

    李察信他还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加上未来一段时间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重大收购,所以方先名可以先在和黄待一段时间,以他的专业知识,也正好可以帮助和黄出售手中乱七八糟的业务。

    “好,那就多谢方生的帮忙了。”李察信嘴角微笑道;

    他也知道这是杨文东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稍岗,不过问题也不大,至少这段时间,他也需要认真的将和黄给经营好,要不然时间长了,自己恐怕也得跟祁德尊一样走人了。

    商谈好之后,杨文东便跟随李察信来到了中环的和记大厦,也就是和黄的总部;

    “这里的位置不错啊,可惜楼层低了点。”杨文东看着眼前20层的和记大厦,说道。

    李察信解释道:“杨生,这栋大厦是祁德尊1968年买的地皮自己建的,当时的香港,20层大厦也是常态,不算矮了;

    不过祁德尊在前年也曾经抱怨过这栋大厦有点拥挤了,主要是68年那会,即使是祁德尊也没想到和黄会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

    “对,没人知道自己的未来啊,有的时候还会低估。”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前世的很多企业,比如企鹅、阿里、字节等,他们在创业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能够成为整个华国最尖端的企业,小李还曾经准备卖掉企鹅,但却没人接手

    甚至连国家层面也是一样,内地改开的时候,当时人均GDP全球倒数第四,比很多非洲国家还要差,改开发展经济的核心目标就是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顿顿有肉,目标也就是一般发展中国家,但谁也想不到,40几年后,内地会成为全球最第二大GDP国家,各方面甚至可以吊打美国。

    也就他这个穿越者,可能会自信一点,毕竟他知晓未来,只要有了第一桶金,那后续就很容易成功了,且成就还特别高。

    李察信接着道:“现在拆了不划算,等以后和黄的业务正常了,那就在其他地方换个大厦吧。”

    “嗯,就怕没这么好的位置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等以后看情况,这块地皮还是不小的,也可以拆了。”

    和记大厦,其实就是前世李嘉成旗下的长江实业大厦,位置在中银大厦以及新汇丰大厦的旁边,这个地理位置绝对优越,整个香港港岛也找不到几个差不多的了。

    李察信笑道:“那杨生决定就行了。”

    “以后再说,进去看看。”杨文东也没有继续,反正要拆估计也要等到80年代了。

    很快,杨文东便来到了顶楼的办公室,李察信道:“杨生,这里风景最好以前是祁德尊的,要不,我重新装修一下,给您?”

    “不用,这个你自己留着吧,这和记大厦本身就很拥挤,我来的也不多,没必要。”杨文东摇摇头道。

    李察信连忙道:“好的。”

    杨文东也随意的看了一些桌上资料,随后道:“有三件事,你准备做一下,这是我非常看重的,方生也会协助你的。”

    “杨生请说。”李察信立刻回道;

    如今换了新老板,他也需要表现一下,最直接的就是被安排的事情了。

    杨文东道:“如今和黄旗下物业很多,但最值钱的其实也就三样,第一是港口,这一块,以后你们要与长兴基建、九龙仓旗下的港口一起合作,将外部业务服务好了;

    现在的局势,并非垄断,而是香港的港口已经面临很多亚洲港口的竞争,特别是新加坡的,对比起来我们反而没有地理优势,所以一定要完善好一切,让香港成为未来亚洲的货运中心。”

    之前长兴基建就有两处货柜码头,九龙仓有一处、和黄也有一处,也就是说,香港的五个码头,自己集团有其四;

    如果是一般的财团,那肯定想办法做成垄断,从香港内部吸血,毕竟工厂的出口、香港货物的进口需要通过货柜码头;

    但杨文东可看不上香港的这点利益,作为国际化码头,最大的利润是转口贸易,将这个做强,那才会没有上限。

    当然,再过几年内地改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依赖香港的码头进行出口,这也是可以躺着赚钱的,他不会放弃这个利益,可也不会守着这个利益不作为;

    要知道,前世的香港,如果不是内地中央刻意不在香港周围建大港口,留口饭给香港吃,那香港码头早就废了。

    李察信答应道:“没问题,杨生,码头这一块,我这边也会安排人绝对配合长兴集团的计划,本身也是和黄的重要业务之一。”

    “嗯,行。”杨文东点点头,随即又道:“第二件事,就是和黄所持有的港灯股票,应该是33%吧?”

    李察信摇头道:“没有了,年初和黄财务紧张的时候,祁德尊出售了10%的股份套现,不过没有在股市,而是直接卖给了美孚集团。”

    “什么?这种事,他怎么没告诉我?”杨文东脸色一变;

    如果只是在股市上卖了,那无所谓,自己总有办法将股票收回来,顶多花费的资金可能不一样;

    但这些股票到了美孚手中,那想再收购,可就难了。

    李察信道:“他是故意瞒着的,其实不仅仅是港灯股票,还有一些物业,他也在出售,就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避免债务崩盘;

    当时他其实也猜到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可能会弹劾他,所以他也是不管不顾了,反正解决不了债务危机,他也得走人。”

    “他这么想倒也没错。”杨文东无奈摇摇头;

    其实香港的公司法的确不太完善,很多时候,董事会还真的压不住一些管理层,比如汇丰、怡和,或者管理层也有机会偷偷的瞒住董事会,至少短期内还是没问题的。

    李察信接着道:“主要也是因为当初祁德尊想跟港灯借钱,被拒绝后,就想着出售手中股份;

    其实美孚是想全要的,但祁德尊可能考虑到了以后,所以只卖了十个点。”

    “那这样的话,我得提前动手了。”杨文东眉头微皱,看向方先名道:“老方,立刻组织资金,逐步从二级市场收购港灯股票,也联系一下港灯的一些股东,不要暴露身份。”

    历史改变太多,美孚这个全球顶级石油巨头如果对港灯感兴趣,那将会是他的最大威胁了;

    整个长兴集团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了美孚的一部分,这个时代,石油与汽车是绝对的巨头,电子科技不崛起,那新生代财团是根本比不过这些老牌的。

    方先名立刻回道:“好的。”

    李察信震惊问道:“杨生,您还准备收购港灯?”

    杨文东点头道:“有这个打算,本来和黄也是港灯的大股东,但港灯总是不理会和黄,我总得改一下局面了。”

    港灯最大的财富有两个,一个是作为百年企业,还待在港岛,手中自然有大量优质物业,前世李嘉成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做出四大围村,其中两个围村地皮都是来自于港灯地皮;

    第二自然就发电业务,这个业务很稳定,供应港岛的用电,未来港岛大厦林立,对于电的需求更高,虽然只是半个城市,但未来一年几亿乃至几十亿的稳定收益,还是很不错的,且控制了电,那影响力也完全不一样了;

    还有一点,前世历史上的港灯没有对外扩张,只是如同废物一般的待在港岛,现在如果到了自己手中,那绝对是会对外扩张的,不说其他,就是前世的内地,改开之后对于发电需求量很高,也会容许外资投资电厂发电;

    虽然发电业务可能比不过优质高速公路,但优质高速公路其实也就那么几条,但发电厂的数量几乎是可以无限多的,纵然是大投资,可收益也是比较稳定的。

    而大量的电厂,对于煤炭的采购需求量巨大,这些综合起来,也一样是一种资源,石油行业还是卖家说的算,但煤炭行业,可是买家市场的。

    李察信问道:“那和黄手中的股份,需要转让给长兴集团吗?”

    “暂时不用,我们合作就行。”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你有23个点,我这边也20几个点,那也就够控股了,反正港灯是公共企业,没办法私有化。”

    让和黄以及港灯都作为上市企业,其中的一个好处就是去国内投资,那就不仅仅是自己一人的投资了;

    虽然大概率自己一人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80年代不确定性太多,这样也算是一个好处了。

    PS:求月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不错,请把《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