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投资日本地产的开始

    郑志杰想了想,说道:“最佳方法,还是想办法改成商业用地,不然,在我集团工业转移的情况下,工业用地不可能再有之前的价值了;

    只是这么大的面积,港府那边必然不会同意,这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而是这么多的土地改成了商业用地,必然会严重冲击市场,影响港府本身的竞拍。”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不仅仅是红磡这边,未来其他几个城镇的现有工厂,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其实,他当初在香港各个城镇大规模兴建工厂的时候,就知道未来想要将这些工厂转成商业用地,必然不会顺利;

    不过甭管怎么样,先用了再说,而且当时哪怕只看单纯的工业需求,也是必要的,加上又是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事情,所以就没多想;

    但现在,这个问题就逐渐浮现了。

    郑志杰又道:“最近香港房价上涨的趋势已经被打断了,甚至在逐步下跌,如果真的出现73年甚至67年那样的地产危机,港府财政收益下跌的情况下,我们或许有机会。

    只是,目前我们这边也就红磡这边的纺织业工厂开始空出来了,其他地方应该也做不到激进的搬迁,所以即使地产危机出现,能够解决红磡这边的问题,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哈哈,地产危机来了,港府也不可能一次性将我们所有的工业地皮改成商用的。”杨文东摇摇头道:“能够搞定红磡这边就足够了,其他地方,以后再说吧。

    只要位置摆在那,那时间长了,当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加的时候,就总有机会,大不了花个很多年,慢慢转变吧。”

    未来的香港地产,是极端拥挤的,人口多地少当然,这也是人为控制的结果;

    自己旗下的多家工厂,都在大片的平地上,这些地方,未来不可能不开发的;

    一次性工转商那对市场的冲击太大了,但如果分成十几二十年,一片一片的,那不管是港府还是市场都能接受的;

    再者来说,即使港府将这些土地一次性工转商了,那自己也不可能同时开发,也需要一片一片的开发,所以除了在“工转商”价格上,分批会比一次性贵一些,因为做不到趁低价,其他方面,倒也没什么影响;

    但相比于未来的巨大地产价值,“工转商”的费用,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郑志杰同意道:“好,那就等地产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了,我们集团这边已经做好准备了,现有的大量非核心物业,都已经出手了大半了,还剩下的,目前在谈,置地那边还是很感兴趣。”

    “哈哈,置地倒是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麻烦,香港地产市场多少人都得感激他们了。”杨文东开心笑道;

    在地产市场开始出现“滞销”的情况下,如果长兴地产的大量物业在抛售,那必然会引起更多的资本不看好以及价格下跌;

    但置地则是直接协商购买,这可就给了他们很多方便了。

    郑志杰接着道:“置地这边,已经从我们手中购买了超过30亿港元物业,按照这个趋势来看的话,再过半年,我这边手上超过的现金会超过70亿港元,到时候抄底,那未来这个价值,我都难以想象了。”

    “其实,这么多的资金,再抄底,选择性就不多了,毕竟香港地产市场虽然很大,但大部分都是不交易的。”杨文东摇摇头道:“我们的目标,还是置地本身,将置地趁着地产危机拿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抄底。”

    如今的长兴地产集团,已然是香港第一大置业公司,多次利用地产波动,囤积了大量优质物业以及现金;

    这要是再继续囤积下去,那就真的成了杨半城了。

    不过香港真正的优质位置,长兴地产反而比不上置地,毕竟置地是百年前的企业,早期就是在中环耕耘,而中环的面积有限,没有交易的情况下,杨文东再有钱,也买不到多少;

    所以,只有吞下置地,那才能实现长兴地产集团的一个升级;

    “这会是一场硬仗了,怡置互控不解除,我们就没办法。”郑志杰皱眉说道。

    杨文东道:“那就只能增加他们的负债了,交易大厦的地皮,什么时候拍卖?”

    港府那边已经定下康乐大厦旁边的旧消防总部,任何人拍卖之后,都需要叫交易大厦,因为未来的港交所,将会放在其中。

    郑志杰道:“会在今年8月份,也就是差不多2个半月后。”

    “置地那边,应该是志在必得吧?”杨文东又问道;

    “是的,他们志在必得,不过.”郑志杰犹豫了下,道:“有一件事,我本来也准备向杨生您汇报;

    置地那边知道交易大厦的地皮,我们会是他们唯一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对我暗示了,如果长兴地产退出这个竞拍,或者最终放弃,那他们会私下给我一笔巨大的好处。

    这件事我也暗示考虑一下,我不会赚这个钱,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哈哈,还有这种好事。”杨文东道:“那你打算怎么操作?”

    这种事很正常,毕竟郑志杰是打工的,那理论上,就是可以收买的,不像李嘉成那些公司老板,根本不可能看上所谓的“好处”;

    商业社会之中,这种腐败太常见了。

    但置地想贿赂郑志杰,就有点太不自量力了,郑志杰等人跟随自己,可不仅仅是能够拿到工资,还有就是跟着公司的策略进行地产投资,十多年下来,几次经济危机之后,每个人的身价都轻松数亿了;之所以还跟着自己打工,估计大概率也是喜欢上了这无上的权利了。

    置地那边,如果只将他们当做年薪百万的普通大班,那就太小瞧了,而要真的付出上亿,估计置地也舍不得。

    郑志杰道:“答应他们最终放弃,我们在竞拍的时候,将竞拍价格拉高,让置地高价拿到手。”

    “你都收了好处了,他们未必会同意吧?”杨文东反问;

    郑志杰道:“这个简单,就说是您规定了一个底价就行了,他们对此也没办法。”

    “那行,就这样。”杨文东点头同意道。

    郑志杰又道:“置地那边答应给我800万,我会收下这笔资金,然后转给公司的账户,如何?”

    “不用,这笔额外的进账,没有名目,财务那边也不好操作。”杨文东摇摇头道:“你就捐给长兴慈善基金吧,他们那边最近在内地那边建小学,虽然我拨款了不少,但还是多多益善,慈善基金的钱也不需要问来头。”

    内地的面积之大,所需要的小学数量太多了,即使以杨文东的身价,也很难满足这个需求,只能说,自己尽力一点,能做多少算多少;

    “好的。”郑志杰答应下来。

    杨文东又道:“你这边手上现金太多了点,这样吧,继续投资深海、珠海以及厦门特区,建写字楼、酒店、商务配套等等,如果还是用不完的话,那就去日本购买写字楼也行,我看好日本那边未来的地产市场。”

    以他今天的身价,再在香港大规模囤地,性价比不是很高了,还容易招惹以后香港房价暴涨的黑锅;只看地产领域的投入回报比,内地很多城市完全比香港高多了;

    比如现在的深海市,地价比新界最北边还要低,而未来的价值,也就比香港差一点罢了;

    至于日本,等到85年之后,地产与外汇双双起飞,如今虽然才81年,但也已经开始提前布局了,毕竟等到了85年,大量国际资本进入,再进入虽然不能算晚,但绝对没有现在容易。

    “日本?好,那我去东京银座看看,那边的写字楼,咱们买个几栋,也不错,相当于香港的中环了。”郑志杰笑着说道。

    杨文东道:“行,还有大阪这些城市,都可以考虑一下,其实不仅仅是你这边资金,我在海外的外汇,也准备进入日本市场了;

    我们地产业务在香港的发展已经到头了,内地那边还有点早,日本就是下一个巨大机遇了。”

    在黄金市场上的巨大收益,这些年其实已经开始在慢慢的引入日本市场了,因为只有日本房地产市场,才能容得下这么多的资金;

    至于自己的海外的投入,比如入股迪士尼、通用电气、克莱斯勒、可口可乐、奔驰等项目,其实,也只是自己出小头,银行出大头,利用融资,才是最佳投资;

    当然,自己在日本的投资,也是一个道理;

    不管是这些顶级企业的股票、还是日本的地产市场,都是优质的金融资产,非常方便抵押;

    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至于风险,基本上没有,即使那些银行不知晓未来,但自己的几个核心产业每年都有了巨额利润,这些足以抵消他们的担忧了。

    郑志杰笑道:“好,我明白了。”

    显然,集团是准备重点投入日本市场了。

    杨文东道:“那就这样吧,你这边联合恒生银行盯着点,如果曾经我们自己的员工离职后出现经济困难,那适当的帮助一些,特别是本身患病或者家中有重病患者的,我们集团还是要有一些人性化的。”

    他的资产,早就用之不竭了,虽然不会主动帮助陌生人,但如果是身为自己的员工,在今天这个背景下,有极端困难的话,他也还是愿意帮助的;

    虽然总体来说,香港的经济会越来越好,哪怕没有制造业了,对于本地人来说,除了买房子,其他生存都很轻松;

    但任何变革,都有一批被成为“代价”的群体,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好的。”郑志杰也明白老板的意思;

    时间很快进入6月,杨文东一次心血来潮,来到了深海市;

    深海市的相关领导自然不敢怠慢,热情的借贷一番;

    随即,杨文东便来到了深海市东南方向的一大片空地之上,此刻,空地之上有着大量的人以及不少机械,一眼望去,至少数千人;

    一名姓陈的局长介绍道:“杨生,我们这边调用了几个铁道部工程队来负责深海科技大学的建造项目,如今拆迁完毕,地基方面也即将完工;

    一旦地基建好,学校的所有建筑,都会同步建设,速度方面,您绝对可以放心。”

    “那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建造完成?”杨文东问道。

    陈局长回道:“预计是明年5月份,大部分会完工,只有几栋繁琐一点的实验楼、运动馆会晚一点,其他的建筑,都是比较结构简单的。”

    “那这样的话,明年9月就能开始招生了?”杨文东又问道;

    这也是他的计划,早一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如今电子产业高速发展的年代,摩尔定律一年半就翻倍了。

    陈局长道:“是的,那个时候教学楼、宿舍楼是肯定可以完成的,不过实验楼方面可能还需要修修补补一点,另外各种设备,可能会不是很全面,但前期的教学,主要还是正常上课学理论,等后面学生们需要接触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的设备也会准备好了。”

    “那就好。”杨文东满意的点点头,又道:“这样赶进度,质量方面没问题吧?”

    陈局长连忙说道:“杨生放心,铁道部工程队,做这方面都几十年了,深海市的很多大厦也都是他们建的;

    您这学校虽然规模非常大,但单体建筑楼层也都不高,我们也都是按照顶级要求来做的,绝对不会出现问题。”

    “行,那我就放心了。”杨文东道;

    深海市在原先历史上,也没发生过什么大的质量问题,就算石玉柱的巨人大厦,房屋下方出现了溶洞,也都是花了巨额资金填坑,后续也保证了安全;

    这么一所大学,房型简单,加上自己后续也会请第三方来检查,问题应该不大;

    只要按照计划,那到了85年前后,这个学校就能给自己提供足够的优质毕业生了。

    PS:求月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不错,请把《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