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燕京市贸易中心

    无论是大型收购还是投资,前期都是需要一定时间准备的,包括各种资料调查等等,或者邀请专业公司进行评估等等,这些也是投资、收购成本的一部分;

    这是正常风险的考虑,也只有杨文东这样的穿越者,知晓未来,才敢差不多调查一下,就直接下手;

    对于其他资本来说,在内地投资上千公里的高速公路,那简直是失心疯了,他们可不敢投入这么多资金。

    却没人知道,未来的内地,经济会成长到什么样的地步,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国家发展,没有之一;

    接下来的数天,杨文东等人又去参观了自己旗下集团在燕京的工厂,包括燕京mini工厂、非常可乐工厂、食品工厂、耐克工厂等等;

    他麾下的很多大型工厂,涉及的数量太多了,部分来内地投资,也都并非他亲自参与的,而是早期知道一个大概,然后手下人去操作,他最终知道结果就行了;

    目前对于内地的投资,除了几个可以独资的特区,那基本上就是投资北上广等未来的超级城市,这也能保证自己的绝对收益。

    从一家大型工厂出来后,杨文东对着周志强道:“老周,后面一段时间,将恒生银行在燕京、上沪、粤州或者其他省会城市开办事处;

    专门与地方政府以及当地的一些大型企业沟通,看看能不能达成金融贷款方面的合作,可以尝试给他们贷款。”

    “政府这边好说,但企业的话,我担心风险太大了点。”周志强踌躇片刻后道:“国内现在的出口,主要还是以矿产为主,工业品很难出口的,人民币贷款风险还好控制,但外汇贷款的话,就不好说了。”

    杨文东道:“做任何生意都是有风险的,没风险也轮不到我们了,由地方企业提供项目,你们内部审核风险,确认风险不大的,就可以适当合作;

    如果你觉得不稳妥的话,可以优先与当地国企合作,国企这边,政府一般还会适当兜底的;

    另外,我们集团的贸易公司与家乐福,在国内也有不小的采购,你也可以多方合作,引导他们做出口的生意。

    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协商吧,我这边也是需要开拓恒生银行在国内的企业市场的,就像30年前,在香港的时候,但凡帮助华人企业的银行,都崛起了,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

    当年在香港,华资银行说难听点就是小钱庄,香港有点实力的贸易商与地产商都不跟他们合作,而是去找汇丰渣打等银行;

    后来东亚、海信、恒生等银行开始与地方实业工厂合作,抓住了这个市场,最终,等到香港工业起飞之后,这几家银行也同样起飞了,其中恒生还甚至一度威胁到了汇丰。

    周志强答应道:“好的,我会专门成立一个专业团队,负责此事。”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随即看向方先名,道:“老方,你这边还有另外一件事,我需要你收集全国范围内,稍微有点规模企业的所有资料;

    他们公司的名字、创始人或者最高管理者、在行业内的具体情况等等资料。”

    “全部地方吗?”方先名连忙问道:“整个内地如此之大,这样的调查,可是非常耗费资金的。”

    杨文东点头道:“对,全部城市,资金方面多一点也没关系,招聘本地人来查询就行了,或者跟当地政府一起,制作企业黄页吧。”

    互联网之前,一个地方的企业资料,就叫做黄页;

    十几年后的阿里巴巴,其实也就是整合了黄页资料,放在了网上,然后组建了贸易网,成就了前所未有的垄断巨头;

    方先名道:“好,我会安排人来做这件事,只是杨生,可否告知,您要调查这么多公司资料的目的?”

    “先调查吧,我主要是想看看,或许我也会准备投资其中的一些公司。”杨文东笑了笑道;

    未来内地的巨头企业实在是太多了,但他也穿越过来20多年了;

    美的、海尔等民用品知名企业他还记得,但其他的很多公司名字,早就忘了;

    但如果再看到这些名字,或许还能激活已经遗忘的记忆;

    至于花费巨大,对他来说,只要最后成功多投资一两家,就能轻松抹平早期的调查投资了;

    当然,他穿越20多年,早年与内地也有很多合作,或许对历史改变已经很大,那些曾经出名的公司也未必会再出现,这样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随着他穿越时间的延长、自己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对全球的影响也必然越来越大,蝴蝶效应就是如此;

    比如美国那边,微软、英特尔、苹果这些或许没被他影响;但未来的雅虎、谷歌、脸谱等就难说了,说不定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都可能没了;

    方先名也明白了老板的意思,于是道:“好的,杨生,这件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等我这边有了进展,再通知您。”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又是几天过去;

    杨文东再一次接待了交通部的林局长;

    寒暄一番后,林局长说道:“杨先生,中央那边已经给了回复,原则上同意您投资部分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的投资,也需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求。

    同时,这个合作,也只能先从小的开始尝试,等确定没什么问题了,再逐步扩大合作规模。”

    “很合理,那国内这边,想先建哪些地方的高速?”杨文东问道;

    京沪高速、沪逛高速、沪杭高速、沪汉高速等等,都是未来国内车流量最高的高速,可以说是国家交通动脉中的大动脉;

    明眼人也都能看的出来,如果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起来,这些高速会有极高的价值;

    自己之前,也的确谋划的太多了,但此刻国内缺乏资金,也迫切需要海外资金,要不然,等自己有钱再建设,至少还要等到90年代了。

    现在国内想要从小地方开始建设,也是正常的。

    林局长道:“中央的意思是,先修几条路程较近的主要城市高速公路,看一看效果,这不仅仅涉及与贵方的合作,我们内部也需要评估一下高速公路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投资回报问题,这也会影响到未来几十年国内的基建政策。”

    杨文东点点头,问道:“可以,那不知道选择哪些城市?”

    林局长道:“中央的意思是先修两条,第一条,从燕京到TJ市,第二条,从上沪市到苏省的金陵市,杨先生觉得如何?”

    “可以,我这边没问题,就先小投资试一试。”杨文东爽快答应下来,这几个城市未来也是顶级了。

    林局长笑道:“这两条高速公路,总路程也有几百多公里了,预估投资可是要数亿美元的,也就杨生才能简单的说这是小投资了。”

    杨文东的财富,国内也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或许对方隐藏了部分,但明面上公开的财富,就是十分惊人的,在美国的多家公司,所持有的股份总值就接近50亿美元了;

    且还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负债率也据说不高,光凭借着这些,就能调动海量的外汇资金了,甚至不低于国家的外汇储备;

    因此,与杨文东的合作,在中央那边也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涉及到数亿美元的投资,以往与其他海外国家或者大型公司协商,对方总是要提出一些ZZ条件,而杨文东则纯粹很多,只谈商业本身。

    杨文东道:“这两处也都是平原地带,建高速的成本应该不高,对比其他大项目,也的确算是小的了。”

    “的确如此,不过上沪与苏州之间可能还需要搭建一座大桥,这个挺耽误的。”林局长道。

    杨文东道:“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我本来就准备在长江上建几座大桥,早就在选址了,在苏州境内靠近上沪的地方选择一处应该不难;

    只要中央这边将文件批下来,我这边会立刻调集资金,贵方只要将工程队准备好,我想,这两条高速,两三年时间就足够了。”

    “哈哈,好,那我这就回去汇报。”林局长爽快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对了,深海市最近发展不错,那边不需要一座从深海市到粤州市的高速吗?”

    要说未来内地最堵的高速,必然是广深高速公路了。

    林局长顿了顿,回道:“杨生,那边的确也有计划,只是香港的胡应相胡生早在三年前便提出了这个方案,虽然还没有达成协议,但毕竟已经在谈了,所以中央就还是维持原样。”

    “胡应相?他的速度还真够快的。”杨文东没再说什么;

    香港的华人商业巨头之中,胡应相是对国内投资最积极的;

    原先历史上,他在80年代初,就将香港的大量资产转移至国内投资高速、大桥、发电站等等;

    没想到,他在80年的时候就敢提出这样的方案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国内改开也才刚开始,就是杨文东,虽然知道未来高速会回报率很高,但也没有急着去提这个事;

    显然,胡应相投资国内的根本目的,并非绝对盈利,而是为了帮助内地发展经济,只是他的财力有限,所以只选择了粤东省;

    林局长道:“胡生与粤东省那边合作的挺多,加上深海市又是特区,所以中央这边还是给他们一些自主权的。

    杨生也是想参与粤州市与深海市的高速建设?据我所知,胡生那边也受困于资金,您参与的话,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个事,既然胡生参与了,我就再考虑考虑吧,即使真的要合作,我也是单独与他协商,就不必通过中央了。”杨文东道;

    林局长道:“好的,那没什么其他事情的话,我就先告辞了。”

    杨文东起身握手道:“好,那就辛苦林局长了。”

    两个项目确定下来后,杨文东立刻致电香港,相关人员与资金,都需要准备好;

    接下来几天,他又在燕京市游玩了一番,从长城到故宫,该去的地方一个也没有少;

    时间很快到了11月,杨文东正准备回去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位燕京熟人的电话,表示住建部的一位吴局长希望前往拜访他;

    “住建部?”杨文东也自然答应下来,

    自己旗下的公司,如果在内地建设办公楼的话,都是需要通过住建部的;

    只不过目前,内地除了四个特区,其他地方还并不容许外资投资地产行业,而在特区投资,那也不需要与中央这边交涉,因此,他与中央住建部也没什么交流;

    但考虑到以后,这次拜访他自然不会不同意;

    11月4日,杨文东在四季酒店的总统套房内会见了住建部的吴局长;

    二人一番寒暄之后,杨文东问道:‘吴局长,不知道今天找我,所为何事?’

    吴局长道:“杨先生,是有一件事,住建部这边在燕京市准备兴建一个大型项目,需要不少的资金,所以也是准备引入外资,我听说杨先生在燕京,便委托一些关系,联系到了您。”

    “什么项目?”杨文东好奇问道;

    吴局长道:“杨先生应该知道美国纽约市的世贸中心大厦吧?”

    “世贸中心?我知道。”杨文东顿时明白过来,问道:“吴局长,你们是准备在燕京也建一个类似的贸易中心大厦?”

    原先历史上,燕京市在80年代中期,与亚洲糖王郭贺年一起合资,建了当年内地最大的CBD中心:燕京市国贸中心大厦;

    这也是未来内地标志性的箭镞,也是未来收益最高的建筑之一,到了21世纪,一年的租金就高达五六十亿,堪比半个海港城,总估值也高达2000亿。

    这个项目,据说在早期的时候,内地拿不出这笔钱,便找到了一些海外华人富豪,但投资太大了,很多华商不敢参与;

    郭贺年也是付出了不小的其他代价,才筹集出了5亿美元,修建了这栋大厦,原本他也没想着会有多大收益,却想不到这个投资,会成为未来郭家的最强业务;

    PS:求月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不错,请把《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