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1986

    房子还没布置,只是简单的打扫过。

    江弦领着朱琳就是过来看看,更是什么都没准备。

    朱琳又怕床上不够卫生,就只好辛苦的扶墙站着。

    俩人自从有了年年以后难得有这种机会,朱琳更是被江弦循循善诱到彻底放开,放肆的享受着夫妻之间的眷恋。

    事后,江弦将她温柔的拥在怀中。

    “媳妇,辛苦了。”

    “老公最辛苦。”

    朱琳眼波盈盈的望着江弦,满眼爱意,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丈夫的努力。

    “江弦,我好幸福。”

    “这才到哪儿?”

    江弦搂着她笑笑,“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现在还不够好么?”

    “还有更好的。”

    意识到自己语气太笃定,又见朱琳一脸诧异,江弦轻咳一声,解释道:

    “毕竟国家在发展嘛。”

    “我知道。”

    朱琳满脸甜蜜的笑容,“我还知道我的老公,是全天下最有本事的小男人。”

    “咳。”

    江弦听着这话,忍不住老脸一红,听着朱琳一声娇笑,才反应过来是自家媳妇在戏弄自己,微微恼怒的同时,又觉得怀里朱琳千娇百媚。

    “怎么又.”

    “嗯”

    半小时后,俩人打扫干净现场,回到景山东胡同的院子,江弦把团结湖房子的钥匙交到江国庆手里。

    “接下来,您老的任务就是再给我收拾收拾房子,简单布置布置,把我在虎坊路15号那些东西都给我搬过去。”

    “房子也给你找了,怎么的?我还得负责给你装修啊?”

    “我又没时间,朱琳也忙着拍戏,咱家不就您最闲么?”

    “.”

    江国庆气急,“我干脆就退休了天天给你干活儿得了。”

    “也行,那您就退了吧。”

    江弦此时图穷匕见,老江坐不住了,从沙发上蹦起来,“我才多大啊就退休?”

    “那咋了,我妈不都退了么?论职称,我妈可比您还高。”

    “这”

    江国庆顿时哑口无言,这话可真是刺痛了江国庆,让他听得很不是个滋味。

    “爸,其实我也早就想和您聊聊了。

    您要是真就特别热爱您的事业,就想为国家发光发热,那我不拦着。

    但要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那我觉得您现在大可以把时间腾出来,咱都奋斗一辈子了,剩下的人生你就好好享受嘛,找点儿兴趣爱好啥的。

    我记得您不是挺喜欢花鸟这些么?这样,您就可劲儿玩,把花鸟、文玩、字画.把这一块儿玩明白喽,那不也是人生一大成就么?

    唉,说这么多,我就是想告诉您,咱家条件不同了,过得也不是以前那苦日子了,我觉得您啊,得换个思路活着。”

    江弦这话一说完,江国庆心里顿时陷入一阵纠结。

    他又何尝没想过,儿子是大作家,儿媳是知名演员,闺女也演上了红楼梦,媳妇退休的厂子是全国著名的风雨衣,亲家一个是高校教授,一个是卫生bu里的干部。

    再看他,就把眼下这事业干到头,好像也干不出什么成就。

    听了江弦的话,心里也是忍不住的心动。

    其实想想他这话说的挺对啊。

    难道他老江的人生就要这么默默无闻么?

    儿子这么出名,他这个当爹的要是一事无成,那也太失败了。

    心里闪过诸多想法,嘴却依旧硬着:

    “行了,你个瘪犊子,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让我去给你去装房子搬家么?”

    “瞧您这话说的,我这不是想让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嘛。”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

    江国庆摆摆手,“等房子搬好了我告诉你,院子这儿你还住么?”

    “住啊。”

    江弦啃一口黄瓜,“我就两头住么,您不知道有个词儿么。”

    “啥啊?狡兔三窟啊?”

    给江国庆安排明白,江弦就没再操心搬家的事儿了,这磨磨蹭蹭的一搬,时间便到了1986年的年前。

    话说这年的一月份,文艺界那是相当热闹。

    首先是动画界。

    没错,动画。

    国内的大厂上美制片厂搞了波大的,他们原创出品的一个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发行了

    ——《葫芦兄弟》。

    这《葫芦兄弟》一发行,就迅速风靡全国,吸引了很多的“葫芦丝”。

    但这个月,统治收视率的并不是《葫芦兄弟》,因为还有一部电视剧上映了

    ——《西游记》

    其实电视剧还没拍完,所以上映的集数有限,仅仅上映了十集。

    要说杨洁也是憋着坏。

    这十集刚巧就卡在《三打白骨精》那一集。

    看过的都知道,这一集里唐僧,瞎的像厨房外的丈夫,聋的像茶水间里的同事,冷漠的像电车里的乘客,窝囊得就像把领导带回家吃饭的职员,糊涂的像把老师叫家里补课的家长。

    也不管猴子咋说,就是分不清好坏。

    在这一集的结尾,唐僧不仅大念紧箍咒,还上演了《西游记》里最让人泪目的一幕,堪称是孙悟空一生中最卑微的一次挽留:

    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一共四个,四只猴子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然后就被赶回花果山了。

    《西游记》就戛然而止在这一集。

    这可把观众们气坏了,也给观众们急坏了,寄给央视的信件跟雪花似得,语气和口吻那叫一个卑微,央求着央视再给播一集,让猴哥从花果山回来。

    当然了,这也是杨洁耍的小手段,希望通过观众们的热情,迫使台里再批一些经费给她拍摄。

    影视界热闹非凡,文学界也迎来一大盛事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短短几个月内,“鲁迅文学奖”从江弦的一纸设想,迅速落地成为现实。

    直接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意味着这枚奖项对标长篇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也就是说,获得这项奖项,便获得了文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作为文学界的权威报刊,《文艺报》上庄严宣告了“鲁迅文学奖”的成立,并公布了首届获奖作品的名单。

    首先是短篇,一共五篇:

    《天局》江弦(《人民文学》、《人民文摘》)。

    《围墙》陆文夫(《人民文学》)。

    《我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青年文学》)。

    《六月的话题》铁宁(《花溪》)。

    《父亲》梁晓声(《人民文学》)。

    中篇一共九篇:

    《你别无选择》江弦(《人民文学》、《人民文摘》)。

    《祖母绿》张洁(《花城》)

    《神鞭》冯骥才(《家》)

    《小鲍庄》王安忆(《中国作家》)

    《军歌》周梅森(《钟山》)

    《红尘》霍达(《花城》)

    《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

    《绿化树》张贤亮(《十月》)

    《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

    这项获奖名单一出,整个文学界都迅速为之一震。

    不为别的。

    这十四部获奖作品的质量太高了!

    如果说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在很多人看来,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主旋律’高。”

    那这次的“鲁迅文学奖”评选,就是真正践行了评委会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十四部获奖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不同的文学风格。

    且这些获奖作家的名字,也完全能得到读者以及文学界各类人士的认可。

    当然了,最令人瞩目的,还是本次鲁迅文学奖各奖项评委主任委员,也就是我们的江弦同志。

    分别以《天局》、《你别无选择》,同时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中篇的第一名。

    江弦一个评奖主任,连获两座大奖,这透露出评选委员会的态度。

    不仅不避嫌,而且极度高调。

    而面度你这样的结果,换作任何一个作家,恐怕都要质问其中是否存在什么猫腻,扯出一大堆斩不断、理还乱的阴谋论。

    可这个人是江弦。

    获奖作品的又是《天局》和《你别无选择》。

    于是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放眼国内所有文学类报刊,竟然连一句质疑江弦的声音都找不到。

    没人是傻子。

    《天局》和《你别无选择》两篇发表以后,不仅受到读者们的狂热追捧,还引起了文坛现象级的事件。

    这两篇作品能够获奖,那绝对是实至名归。

    无论是的名气,还是其文学质量,以及其掀起的讨论度,都绝对能配得上第一的这个位置。

    很快到了春节。

    “正不正?”

    “好像还是有点儿歪。”

    “这样呢?”

    除夕早上,江弦跟朱琳俩人在团结湖的房子贴起春联。

    年前,团结湖这儿的房子就已经搬好了,江弦也领着朱琳和江年年搬了进来,过上了久违的楼房生活。

    “年年,看看谁来了?”

    小两口忙活没一会儿,江弦他爹他妈还有她妹妹就来了,大包小包拎着东西。

    “年年,快叫奶奶。”

    “奶奶~”

    “哎呦,真乖。”

    饶月梅听得那叫一个乐,就满眼慈祥的笑,抱着跟个瓷娃娃一样精致的江年年一顿亲。

    “我呢?我呢?”

    江珂现在走路说话都透着几分史湘云的影子,入戏相当之深。

    “我是谁呀?”

    “姑姑~”江年年一脸腼腆。

    “好年年,真乖!你看姑姑给你带了什么?”

    江珂说着,从包里取出一顶虎头帽给江年年扣在脑袋上。

    本来就娇憨的江年年,戴上虎头帽,更显得虎头虎脑。

    江珂心都酥了,“哎呀,我们家年年怎么这么可爱?”

    江弦瞅了一眼自家闺女,又看向江珂,“从哪儿弄得帽子?”

    “从剧组拿的。”江珂道。

    “不是偷得吧?”

    “怎么会呢?”

    江珂赶忙解释,“是我掏钱跟道具老师买的。”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屋子立马哄闹起来。

    江弦一家人今年定的就是,今年的春节在团结湖这边儿过,过年的同时,也能顺便给江弦暖暖房子。

    因此,没一会儿朱琳父母也都来了。

    “年年,叫外婆~”

    “歪婆~”

    “哎~”

    刘医生见着许久未见的小孙女,那叫一个爱不释手,又把自己给江年年缝的小衣服一件儿一件儿取出来。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一天,很快到了晚上吃团圆饭。

    打开电视,因为去年的事儿,今年的春节并没有举办春晚。

    “哎呦喂。”

    吃着团圆饭的同时,已经退休的江国庆端着酒杯,一口下肚,紧接着发出一声疑惑。

    “奇了怪了,你们说今年没了春晚,怎么还觉得过年少了点什么东西呢?”

    饶月梅也跟着嘀咕,“是啊,去年没办好就没办好呗,今年还是接着办啊,怎么就不办了?”

    “明年还能办么?”

    “那谁知道啊。”

    “应该会办的。”江弦在一旁道。

    其实这事儿也和他脱不开干系。

    因为黄一鹤的推荐,所以央视找过他,希望他来操刀今年的春节晚会。

    但是江弦拒绝掉了。

    操刀一个晚会,费心又费力,他又是个懒狗,而且也不混晚会的圈子,让他当个提建议的人他还乐意,让他来当操刀晚会的人就不行了。

    江弦拒绝以后。

    央视又去找了马季。

    马季正在气头上呢。

    去年春晚现场丢了一台抽奖的摩托车。

    这事儿本来就够荒谬了,但也不知道是哪个孙子造谣,居然说摩托车是马季偷的,就这么一假消息,越传越广,好多人信以为真,马季澄清几次也没用,面对外界这样的舆论,他气的发誓自己再也不参加春晚了。

    这俩人都推了春晚的事情。

    春晚再想找人,竟然发现无人可用。

    谁都不傻。

    去年出了那样的事情,春晚这烂摊子谁敢接啊?万一又办砸了,顶得住那样的压力么?

    因此,没一个人敢挑起今年春晚这个大梁,春晚也就没办起来。

    年后,中作协趁着外界对“鲁迅文学奖”讨论的热潮,马不停蹄的开办了酝酿已久的鲁迅文学奖颁奖。

    这天,江弦一早爬起来,穿上那件儿银灰色中山装,坐伏尔加直抵“鲁迅文学奖”颁奖现场。

    今天,他既是颁奖者,也是获奖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8合成系文豪不错,请把《1978合成系文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