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计上心头

    吕利平确实老戏骨,江弦也是看着她的电视长大的。

    《围城》、《编辑部的故事》、《激情燃烧的岁月》、《大脚马皇后》、《天地民心》.

    太多了。

    真是一路看着她从演戈玲这样的进步女青年,升级成演妈妈、婆婆,最后演的都是奶奶那一辈了。

    当然了,稍微年轻一点的观众,可能对她的印象就只是“大妈”专业户。

    其实她年轻时候很漂亮的。

    毕竟是上影厂出身的演员,上影厂挑女演员的目光又是出了名的挑剔,只找好看的。

    明明年轻时候是个美女,为啥老了以后长得越来越尖嘴猴腮呢?

    那句话说得好嘛。

    相由心生。

    这货比陈冲还能作。

    吕利平一开始路人缘还是非常好的,毕竟真是实打实的实力派演员。

    之前搭档张艺谋饰演《老井》,她跟刘小庆一样拼,跟着剧组在山西农村住了三个月,学会挑水、喂猪,甚至学会了说地道的山西方言。

    最后在《老井》里头,成功塑造了一个苦难中挣扎的女性形象。

    也就凭借《老井》里的这一角色,一举斩获百花奖和金鸡奖的最佳女配角。

    后来的演艺事业也是一路顺风顺水。

    飞天奖、金马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拿的手软,也成了影后,成了实力派女演员其中一员。

    嗯,中间还和张丰毅有过一段婚姻,后来又和孙海鹰结婚了。

    孙海鹰都知道吧?何润东那版《楚汉传奇》里的范增,《山楂树之恋》里的老三父亲,《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

    俩演员凑了一窝。

    那年头信息不发达,大家只看过这对夫妇的作品,也不具体了解他们俩人究竟怎么样。

    等到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这柄照妖镜,就开始照出某些人的真面目了。

    吕利平和孙海鹰都是其中典范,作死言论不断。

    先说吕利平,因为转发“反对同志”的言论被金马奖取消资格。

    这事儿可能还不够作,别担心,因为吕利平还有更作的。

    就在和孙海鹰一块儿宣布退出演艺界以后,夫妻俩人双双移民美国,然后一块儿在美国参加起了教会活动,参加也就算了,关键可能因为成了美国人,夫妻俩就大肆的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

    美国独立日,吕利平发文祝美国生日快乐。

    谈起《西游记》,吕利平发文说《西游记》是“基督徒。”

    她爱人孙海鹰也不遑多让,也是高手。

    冯晓刚说“中国怎么这么多垃圾电影,还不是因为有那么多垃圾观众。”

    这话已经够牛掰了。

    他比冯晓刚还牛,因为他直接骂冯晓刚。

    人家采访他,他说中国电影界太浮躁,然后指名道姓说冯晓刚“装洋蒜”。

    人家问他《T山大地震》拍的怎么样,他说自己很少看国产片,拿着冯晓刚送的票也没去看《T山大地震》。

    给冯晓刚气坏了,直接下场手撕“谁送你票了?需要吃药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送药”,说他“被激情燃烧坏了脑子。”

    这话确实没错。

    这厮真有点儿被烧坏了脑子。

    中国足球成绩不佳,孙海鹰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上帝,踢不好是因为没去教堂做礼拜。

    《哪吒2》火了,孙海鹰说哪吒的传说不过是对耶稣的模仿,你们光看哪吒,竟然不信耶稣,你们下贱,哪吒可是抄袭,耶稣复活才是真实的。

    如果这还不够逆天,有次在美国上台演讲,孙海鹰竟然直接说出“华夏文化需要基督救赎”这样的话,华裔听众当即离场抗议。

    其实说出这种话并不奇怪,因为在讨论自身身份的时候,孙海鹰直接表示“我现在不认为我是汉族人,我觉得自己是美洲印第安人。”

    如果觉得孙海鹰已经够逆天了,吕利平可能是生怕自己逆天程度追不上丈夫。

    前脚刚捧回金鸡百花双料奖杯,后脚就在围脖上跪舔“安xx三”哭丧。

    拿狗罕见这词来骂她都太客气了。

    “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这话在这对儿夫妻身上体现的真叫个淋漓尽致。

    话说俩人在国内的社交媒体被封号以后,又转战海外,还说这里“言论自由”,是个可以讲理的地方,不会不打招呼就封了你,喜乐极了。

    结果转头俩人号就被外媒给封了。

    因为俩人的大多数关注者都是漂亮国那边的极右翼成员,被曝光后俩人被质疑是“西方意识形态传声筒”,账号立马就被封了。

    看来这言论自由也没那么自由。

    没事儿,虽然号被封了,至少还有钱,还有房子。

    嗯,两个人跑去美国以后,耗费毕生积蓄买了一栋豪宅。

    地处洛杉矶.

    毕生积蓄被一把火烧成灰烬以后,俩人不得不搬进教会提供的公寓。

    后来因为生活的压力,俩人不得不走上街头,捡塑料瓶义卖换取生活费。

    被人拍下来爆料到网上,俩人还嘴硬。

    说你们别“幸灾乐祸”了。

    “我们这是帮教会的基督徒捡瓶子!”

    “我们这是向发达国家学习垃圾分类经验!”

    还放话了。

    “以后没特殊情况不回国!”

    呃,很快就有人扒出来,二人虽早早定居美国,但因移民条件不达标,所以仍持华夏国籍,还揣着华夏护照。

    哎呦。

    就说可乐不可乐吧。

    吕利平,这么一位曾经的老戏骨,曾经各大影视奖项的角逐者,曾经的各大影视奖项颁奖典礼的邀请嘉宾。

    就这么活活“作死”把自己一路作成笑话。

    把自己三十年演技攒下的路人缘砸得稀碎。

    咎由自取。

    这人是一点儿不值得可怜。

    所以这会儿江弦看着吕利平,哪怕她曾经在《编辑部的故事》里饰演的戈玲形象有多经典、有多成功,江弦都不想用她。

    下贱。

    太下贱了。

    戈玲这个角色,江弦给谁也不会给她。

    可就这样什么都不说就放了她,又下手又实在是太轻。

    这种人也配当上影厂的演员?必须给她搞得永无出头之日才行。

    因此,就在郑小龙、赵宝刚他们了解吕利平基本情况的时候,江弦也在盯着吕利平看,一个堪称阴暗的计划也已经暗戳戳上了心头。

    “你坐下,我们多聊几句。”郑小龙冲着吕利平说。

    “好的。”吕利平把头发丝往耳朵上别了下,微笑坐在椅子上。

    “你之前除了《老井》还演过什么戏?”

    “演过黄蜀芹导演的电影,叫《童年的朋友》,和郭凯敏一起演的。”

    “哦。”

    郑小龙盯着手上吕利平的资料,“你是京城人?”

    “对,我出生在京城,我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哪个院校毕业的?”

    “中戏。”

    “噢,科班出身。”

    郑小龙笑了笑,“你一个电影演员,怎么会想到演电视剧。”

    吕利平坐在那里,双腿并拢,腰挺的笔直,看着跟学生考试似得,“我没演过女主角,一直都是演配角,这次听说是个女主角,所以想争取一下。”

    “对《编辑部的故事》清楚么?”

    “不太清楚。”

    吕利平眼睛转了转,“听李老师说是一个喜剧故事,演一个女编辑,一个城市女进步青年,我还没演过这样的角色,演的都是农村妇女角色,所以这回特别想挑战一下。”

    “嗯,光演农村妇女太可惜了,你的形象挺好的,年纪也不大,多大了?26?”

    “对。”

    “结婚了吗?”

    “还没有。”

    “那有恋爱经验么?”

    “没,一直没谈。”

    吕利平老脸一红,“不太有经验。”

    “可是我们戈玲这个女角色,还要应对一位男编辑的追求。”

    “那没问题,我被追求过的经验,我有信心演好。”

    郑小龙和赵宝刚、江弦交换个眼神,“行,这样,你先拿一份剧本回去读一读,我和你们上影厂那边沟通一下,不过我们也不能保证你一定参演,只是先来试戏,做做前期准备。”

    “好,谢谢各位老师。”

    吕利平大喜,站起来鞠躬。

    “我给你介绍一下吧,这位是演员朱琳,应该不用我介绍,你能认识吧。”

    “您好您好。”

    “这是朱琳同志的爱人,江弦同志,嗯,你应该也听说过。”

    “听说过、听说过,刚才就认出来了。”

    吕利平激动万分,一个劲儿和江弦握手,见着偶像一样,心里焦急的想给江弦多留下点印象,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能傻笑。

    能不急么?

    这些年,不论是江弦改编的电影,还是他写的电影、电视剧,就没一个不火的。

    现在在他们演员圈子里,凡是听说和江弦沾边儿的东西,那都挤破了头想参与。

    只要进组,那一只脚基本就迈入了大火的门槛。

    江弦心里讨厌,脸上还是露出欣赏。

    “看过你演的《老井》,演的很不错,尤其是对一名小演员来说,这种程度的表演太精湛了。

    我和张艺谋也是朋友,常听他说起你,而且我觉得吧,你长得非常有国际范,气质不输给很多国际女星,以后要是有机会,一定多合作。”

    “您太客气了!”听到这句话,吕利平比被郑小龙看中还高兴。

    哎呦,还有国际范,这词听到吕利平耳朵里美的心里都想开花。

    应该不是客气话吧。

    客气话都是,你演的真好,你长得真漂亮。

    你有国际范。

    这绝对不是客气。

    而是江弦真这么觉得。

    吕利平寻思着不愧是大作家,大编剧,就是见过世面。

    以前就没一个人这么告诉过她。

    嗯.她自己也没发现过。

    唉,还是和国际接轨的经验太少。

    人江弦就不一样了,作品畅销海内外,经常去国外转两圈,眼光那都是世界级的。

    这边送走吕利平,又试了几个角色,完事儿就是开会,讨论。

    不过在此之前,江弦先把郑晓龙拉走。

    “小龙,有件事情我要先和你说一下。”

    “什么事儿?江老师,你讲。”

    “是这样。”

    江弦微笑说道:“这次《编辑部的故事》,我想你是误会了什么,之前看你忙前忙后搭建剧组,怕影响了你的积极性,没和你说,但是现在又不得不说”

    郑小龙听的有些奇怪,干脆开口,“江老师,您就直说吧,不用跟我客气。”

    “那我就直说了。”江弦从怀里掏出一盒烟,取出一支递给他。

    郑小龙摆摆手,“不用了,我女朋友讨厌我抽烟,最近在戒。”

    “拿着吧,待会儿可能用的上。”

    “.”

    郑小龙愣了下,只好从江弦手里先接过这根烟,然后愣愣看着他。

    “《编辑部的故事》你也看过了,但是关于拍摄的事儿,其实我的意思是,最好由我们‘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来主导,你们‘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从旁协助。”

    “你们主导,我们辅助?”郑小龙愣住了。

    “对,你看啊,你们电视艺术中心,我看也是人手紧缺,关键手里还有那么多的电视剧要忙活,你就说今天你找来那位导演,赵宝刚,那都不能算是导演,扛过摄像机么?我看未必吧,《编辑部的故事》就这么交给你们,你叫我怎么放心?”

    “这”

    郑小龙一下子说不出话,今天本想着介绍赵宝刚的时候,就主动说些话来打消江弦的疑虑。

    但当时江弦什么都没说。

    这就让郑小龙像是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似的。

    结果现在,他没什么防备的时候,江弦又重新提起这件事儿,直接让他陷入被动。

    “我们那边,有编剧、有导演、有场务、有美工就连演员都有,一切都已经做好了准备。”江弦说道。

    郑小龙不解,“既然是你们‘海马’来主导创作,那你找我们‘艺术中心’是为了?”

    “我们缺设备嘛。”

    “.”郑小龙一时沉默。

    怎么着?

    你们缺设备,我们就得给?

    我们是冤大头啊?

    然而江弦更过分的话还在后面:

    “而且小龙,《编辑部的故事》剧本我们也不是无偿给你们提供的。”

    “我们可以给你们剧本钱。”

    江弦摇摇头,“别的剧本可以这样,我们‘海马’的不行。”

    “您意思是?”

    “我们不卖剧本,我们卖电视剧。”

    江弦说,“《编辑部的故事》这部电视剧,你们艺术中心想用多少钱买下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8合成系文豪不错,请把《1978合成系文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