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吕利平的想法

    “路遥同志啊,你想多了。”

    江弦笑了笑,“要是你这篇都不配登上《人民文学》,那可真要叫我们《人民文学》的其他汗颜了。”

    “可你们《人民文学》.”

    “你讲。”

    路遥犹豫几秒,这才从嘴里蹦出几个字,“可你们《人民文学》,现在追求的是先锋一类的新文学,发表的都是《迷舟》《塔埔》这样的新锐作家,已经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阵地了,恐怕并不欢迎《平凡的世界》这样的。”

    格非的《迷舟》,以及刘震云的《塔埔》,在《人民文学》发表以后着实火了一段时间,在发行上实现了《人民文学》发行数量的一次突破。

    江弦才担任《人民文学》主编不久,就推出了这样两篇备受关注和讨论的“爆款”文章,这给《人民文学》内部吃了一颗定心丸的同时,也平息了很多外界对他的争议及反对。

    而刘震云、格非这两名之前没什么名气的作家,也凭借这两部作品,顺利进入到了读者的视野。

    “谁说我们不欢迎了?我们《人民文学》实行的是包容并蓄,是,我们追求迥异于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的,但又不是完全的拒绝现实主义文学。”

    江弦笑了笑,也给路遥喂下一颗定心丸,“路遥同志,如果《人民文学》只能刊登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那也应该是《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融真、情、美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老江”路遥听着这话,心中震颤。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是他在吴起,一个位于陕北西北角的小县写的。

    那里物产贫瘠、生活艰苦,四季气候无常。

    但是路遥执意要在这个地方写作,因为这里远离纷扰。

    而第二部的初稿,也是路遥在精神、精力最为饱满的状态下完成的。

    这绝对是一次消耗战,尤其对体力来说,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库存”。

    可能有人不理解。

    写个,动动笔的事情,怎么还是体力消耗战。

    主要是准备工作太庞大,路遥一边写着还要一边准备。

    比如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路遥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xx报》《光xx报》、省报、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一页一页地翻看,边看还要边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

    还有就比如说农村的二十四个节气的变化,说红枣熟了,什么野花开了。

    因为路遥的人物要在红枣林里走动,那不仅仅是红枣,还有一种什么花儿开着,花开到什么程度,而哪一种花又凋谢呢,还有哪一种庄稼该收了,哪一种庄稼又要播种。

    总之,整个要做的准备太多太多。

    另外,路遥写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时常需要直接面对原型采访,这个准备就耗尽了路遥很多的心血,所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有机会,可以去读读路遥的读书笔记,和他的采访笔记,都会忍不住为之震颤。

    所以,写《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对路遥来说都是一场长期超负荷的写作劳动,耗费了他的心血。

    这不是比喻,因为就在写到第二部快完稿的时候,路遥竟然吐了一口血。

    但就是这样,几乎是透支生命写出的,面对的是整个文学界的不予理睬。

    他给《花城》熟悉的编辑投了稿,还写了封信,说:

    “我自觉尽了力,稿件头天完,身体第二天就垮了,心力衰竭,气力下陷,整天服中药,也没气力和兴致和其他刊物交涉。问题是此稿我仍想由您手里发出,哪怕只发行一两份都可以——这些都是无所谓的。”

    这几乎是恳求的语气了。

    而《花城》也犯下了创刊以来最大的失误与遗憾,就是拒稿《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而环顾国内其他的大型文学期刊,路遥的投稿都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动静。

    唯一的发表机会,还是去年的时候,《延安文学》因为筹备在全国公开发行该杂志,于是选发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里的两个章节,发表时的标题定为《新上任的书记》。

    这对路遥显然是打击。

    除了《延安文学》杂志选发两章,他耗费心血写成的《平凡的世界》竟然没机会在国内任何的大型文学杂志上全篇发表。

    要么是投稿信石沉大海,要么就给他写一封退稿信,认为这部书不符合时代潮流,属于老一套的“恋土派”,直接予以退稿。

    当时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次,在一个研讨会上,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看了《平凡的世界》以后,当着路遥的面指点说:“你的作品语言不好人家那语言,才是文学语言,可是,在你的中,找不到一句.那样的语言。”

    面对这样的情形,路遥说不在意、不灰心是不可能的。

    可就在他灰心绝望之际,已经贵为《人民文学》主编的江弦同志竟然站出来,表达了自己对这篇的喜欢。

    外界都不理解他的,但是江弦理解,这就让路遥的内心极度感动。

    “路遥同志,我就是看你身体很虚弱的样子,改稿子的工作,你还能胜任么?”江弦这时候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绝对没问题。”路遥干劲十足的样子。

    但是江弦能看出,也很清楚,路遥已经是透支强弩之末。

    “稿子没什么问题,你拿给我,《人民文学》给你头条、全文发表。”

    “什么?”

    路遥激动地坐不住。

    头条、全文发表?

    这可是《人民文学》,他还从没有过任何一部享受到过这样的厚待。

    江弦给他发表《平凡的世界》,对路遥来说,这就已经令路遥激动万分了,如今又给出这样一份优待,更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样杰出的一篇,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

    江弦拍拍路遥的肩膀,“这样,稿子放在我们这里,你先在我们的招待所住一段时间,琢磨琢磨接下来改稿子的事情。”

    “行。”

    这是改稿子固定流程,路遥没什么意见。

    只是送他出门以后,江弦坐在座位上,沉默良久,然后试着用脑海中的“自主合成”功能来合成《平凡的世界》这部。

    可惜试着合成几次,均告失败,不知道是江弦所构思的灵感不符合,还是“自主合成”功能之中根本就没有《平凡的世界》这部。

    毕竟此前他就发现过,“自主合成”功能并非能合成所有的,这个合成范围其实是有限制的。

    江弦本想着,若是直接合成出《平凡的世界》这部,直接替路遥改了稿子,也能让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于他身体而言,也是一种负担的减轻。

    毕竟替路遥写的事儿他肯定不能同意,但是改稿子,这就是身为编辑本身的责任了。

    可惜没能顺利合成出《平凡的世界》,也就宣告了他这个计划的失败。

    思来想去,只好喊来外面的崔道怡副主编,这位京城“四大名编”之一。

    “老崔,这份稿子你拿回去,好好看看,然后好好帮作者改改。”

    “这份稿子?”

    “这是写出《人生》的那位路遥同志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平凡的世界》?”

    崔道怡知道这篇。

    他就算是没看过,也听说过江弦在一次研讨会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为路遥这部《平凡的世界》撑腰。

    不过发表以后,反响平平,评价不高,读者反应平淡,似乎真验证了那些当初“围攻”江弦的评论家所说,这是一部平庸之作。

    从结果上来看,江弦似乎是判断失误了。

    但崔道怡没想到,已经经历过一次那样的事件,江弦却仍然坚持着他的判断,如此的看好这篇《平凡的世界》的第二部。

    “老崔,你是名编,这位作者因为写作透支了身体,我看他就是走路都很吃力,修改过程中,你多费费功夫,就别让他太费心力了。”

    “行,我知道了主编。”如今的主编是江弦,崔道怡就是心中再疑惑,也只能听他使唤。

    处理好《平凡的世界》,江弦又去和贝托鲁奇小聚了一次。

    《末代皇帝》在京城补拍的镜头已经完成,外景杀青,内景冬天的时候在欧洲就已经拍好,整部电影这就算拍摄完成。

    而前去和贝托鲁奇赴约之前,江弦又去见了一个人,在招待所住了好些日子的吕利平。

    吕利平的心里那叫一个忐忑,本以为自己这次已经获得了《编辑部的故事》剧组的青睐,由她饰演戈玲这个角色,已经是板上钉钉。

    结果左等右等,也没等来剧组的号召,她去一打听,人家《编辑部的故事》已经开拍了,戈玲另有其人,根本没她什么事儿。

    吕利平立刻有些生气。

    你们《编辑部的故事》不用我,至少应该和我说一声,不能把我就这么蒙在鼓里,让我在招待所里头浪费时间。

    结果剧组那边告诉她,之所以没让她饰演戈玲,是因为对她还另有非常重要的安排,不然也不会给她出住招待所的钱。

    吕利平一想也是,她天天住招待所,虽然不贵,但也是一笔消费。

    要是不用她,那早就可以给她请回去了,干嘛要白白给她垫上这份钱。

    而且中国人有句至理名言,叫“来都来了”。

    她已经做好了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的准备,而且京城是她的老家,那就并不是太着急回上海,回到她所忠诚的上影厂。

    就在吕利平等的有些没耐心的时候,江弦居然来到了她这里,而且一开口就相当有诱惑力,要带她见一见国际上的大导演,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评审团主席。

    吕利平听都听傻了,赶忙换了一件儿最体面最时髦儿的衣服,跟着坐进了江弦的黑色伏尔加里,然后跟着他来到一家平时进都进不去的涉外饭店。

    眼瞧着周围都是些外国人的面孔,从小长在红旗下的她头都有些眩晕。

    一上来,江弦给做了个介绍。

    “这位是贝托鲁奇。”

    “这位是中国的女演员,吕利平。”

    贝托鲁奇没见过吕利平,也不知道江弦带她来是什么用意,但还是非常绅士的和吕利平打个招呼,然后和江弦非常热情的聊着《末代皇帝》的事情。

    吕利平听不懂外语,也没见过这样的大场面,一顿饭大部分时间都是旁边儿默默听着,要么就是主动充当起了服务员,给贝托鲁奇和江弦他们倒酒,在一群人的玩笑声中,她也喝了几杯平时很少喝到的洋葡萄酒。

    “贝托鲁奇导演说你看上去很有国际范儿。”回去路上,江弦对吕利平说道。

    “哎呦,是么?!”

    “我骗你干什么。”

    江弦抽一口烟,“不光是他,还有他的朋友托马斯,在座的其他几个老外,都这么觉得,他们可都是国际电影界响当当的人物,这份判断不会错的。”

    “.”吕利平酒劲儿没散,这会儿晕乎乎的,听了江弦的话就更头晕。

    “其实今天为啥带你过来,就是想让他们替我看看你。”江弦说。

    “替?”

    “对,你可能也听说过,我之前在国外发表过一些,也有一些,翻译引入到了国外。现在有国外的电影公司看中了我这些,想要改编成影视作品,我希望这些影视作品里,有一些东方的面孔,这么多年,国际上一直缺乏中国演员的身影,我也想通过我这些影片,让一些中国演员走上国际电影的舞台”

    “东方面孔?国际电影的舞台?”吕利平一下子捕捉到了关键词,再把前后江弦的暗示串联一遍。

    哎呦!

    江弦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要给她一个去国外拍戏的机会?!

    而江弦之后的话,也验证了吕利平的猜想:

    “之所以没让你演戈玲,也是因为我心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设想,所以不能让你在这些角色上耽误时间,很抱歉没经过你同意。”

    “您、您客气了。”

    “但是现在我必须得问问你了。”

    江弦表情一下子严肃,“利平同志,你有兴趣出国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8合成系文豪不错,请把《1978合成系文豪》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