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庭辨

    皇城,太和殿。

    早朝,文武百官早已在殿下列队站好,等天子坐上龙椅,百官行跪拜礼,山呼万岁,天子赐平身后,将一封奏折交予后面站立的魏安,魏安接过奏折,打开当庭诵读。

    这封奏折是云雁关发过来的,据探报,安缅大军经过一年的试探性进攻,在年关时,有大量集结动向,极有可能会在年前发动进攻。

    在冬季,特别是隆冬时节发动攻击,对攻防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个有利的时机。

    云雁关地处大明疆土西南,与安缅国陆地交接,此处多山,一到冬季,大雪封山,路上积雪厚可及膝,而且天气严寒,在这样的环境下用兵,积雪不仅会影响士兵的行军,同时也会造成后勤给养运输的困难。

    根据以往情况来看,这个季节是敌我双方默认的休整期,但此时安缅大军异常密集调动,很可能是为明年春乱花开,积雪消融四五月大战做准备。

    云雁关这封奏折,并不是求救,而是在提前预防,知会朝廷要早做准备。

    魏安念完,天子开口道:“边关军情紧急,众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

    用兵打仗,这是兵部分内之事,岳泰安听了,出列行礼道:“陛下,安缅狼子野心,臣等早已做好准备,从各城抽调兵力共计十万,其中五万兵力已经在离云雁关百里外的斜风岭集结完毕,剩下五万兵力将于开春三月集结完毕,户部调集的粮草及后勤保障物资、军备等,早已先一步送达云雁关。

    现如今,浙宁沿海倭寇只剩下一些残余,其大军转头攻打和宁,正好让我们腾出手来对付安缅人,这个时机错过就再没有了,所以这一仗即便是他们不打,我们也要打的。”

    天子听完,满意地一点头道:“朕登基五年那会,安缅人就悍然发动突袭,朕记得那时候司马大将军还只是将军,亲自带兵迎敌,以五万人破安缅国十二万大军,那一战打出了西南北野军赫赫威名,这一晃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哼,要不是朕一直被牵制住,早就要好好收拾收拾他们了。”

    天子这话后面一句,岳泰安听了,斜眼瞟了站在另一边的秦道阳,陛下一直被牵制住,说的还不是你这个逆贼。

    秦道阳此时是眼观鼻,鼻观心,只当没听见,对安缅也好,倭寇也罢,他都是支持大力打击的,在这点上,朝堂还是一致对外的。

    不过岳泰安这个小动作,其他人没有在意,另一边一位出列行礼道:“陛下,对安缅动刀兵,是两国大事,即要打服他们,也不能滥杀无辜,以免损伤我天朝泱泱大国的威名,因此臣认为,应该在各边关重启监军制度,对其制衡。”

    所谓监军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以文制武,内外互制。

    但监军制度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制度,而是将其置于一种模糊的状况之下,但这并不是皇帝的疏漏,而是故意如此,只有如此总督、巡抚、巡按三者之间才能够相互牵制,也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皇权的需要。

    其次内外互制,在大夏皇朝时期,为了维护和巩固皇权,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臣监军体系,然而在推行这种体系的同时,宦官监军制度不仅没有废止,相反却是大力发展。

    文臣、宦官监军组成了的监军体系,正是因为千百年来宦官与皇帝之间那种特殊的政治依附关系,增加了皇权对宦官的信赖和依靠,因此宦官监军在军队中地位也就居高不下。

    提出此建议的,是礼部右侍郎丁成,此人是明显的秦党,这个提议一提出,岳泰安立即觉察到不对,当年大夏皇朝就是亡于重文轻武,帝君建国后,将其调整为文武并重,取消监军一职,但历朝历代,文武平衡都是一个千古话题,在太平盛世,都是以读书人治天下,这也确实是事实。

    但丁成此时提出重启监军制度,肯定是得到了秦道阳的指使,这后面埋了有鬼。

    不过监军历来都是宦官担任为多,文臣担任为少,而当今局势,宦官是掌握在皇权手中,而文臣大部分掌握在秦党手中,丁成此时提出重启监军,想必不是要用宦官,而是要用文臣,是想在边关这块皇权铁幕下打入一颗钉子。

    兵部侍郎宁卫也想到了这点,笑了笑道:“不知丁大人所说重启监军制度,是如何个重启法?”

    丁成对此早有准备,一抱拳慷慨其词道:“我大明开国期,帝君取消监军制度,但那时候是江山一统前,中原四处战乱,而且还有倭人寇边,自然不适合使用监军,现在我大明国运蒸蒸日上,正是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为了防止杀戮过重,甚至有杀良冒功的现象出现,重启监军制度,自然就势在必行了。”

    宁卫听了,冷笑一声道:“丁大人,取消监军一职,是帝君当年的旨意,你现在提出重启监军制度,可知妄议祖制是什么后果吗?”

    丁成闻言,转头看了宁卫一眼,跟着对天子一抱拳道:“陛下,臣并没有妄议祖制之心,臣只是居心所言,请陛下明查。”

    宁卫听了,摇了摇头道:“好一个居心所言,丁大人提议重启监军制度,是因为边军杀戮过重,甚至还有杀良冒功的现象,这话若是没有证据,那可是对朝廷边关重臣的诬陷。”

    丁成闻言道:“宁大人,本官说的是‘以防’,并不是说‘已有’,以防出现这种情况,何来诬陷一说?”

    宁卫听了反驳道:“所谓‘以防’,是指前面已经发生过此类型的事件,后面避免再发生,但本官身为兵部侍郎,自大明开国到现在,还从没听说过有丁大人说的这种情况发生,不知丁大人说的‘以防’要作何解释?难不成丁大人是说前朝大夏皇朝有这样的事发生,然后在本朝来‘以防’一下,这不是拿前朝的尚方宝剑来斩本朝的官吗?”

    宁卫这话,一下就将意式拔高了,任何一个朝代,最忌讳的就是谈论前朝,丁成想要仿前朝重启监军,就是对本朝制度的攻击,这可是藐视当今天子的大罪。

    (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傲霜储备实在太少了,像这样的情节,写得实在是太难了,各位有学识的看官朋友,有什么好的建议帮忙留下言,傲霜可以做一些改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月玄星痕不错,请把《大明:月玄星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月玄星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