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章 开篇便是震撼!

    “没错,纯音乐缺乏歌词承载,难以完整传达国博的文化内涵,实在难当此任。”

    另一位评审专家附和道。

    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

    面对国博各大分馆馆长与众多审核专家的质疑,唐言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

    “各位专家老师,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请试想,游客来国博是为欣赏丰富的文化展品,感受历史的厚重。

    在此环境下,歌词反而易分散游客注意力。

    纯音乐则能营造空灵、深邃的氛围,让游客在欣赏馆藏时更好地沉浸其中。”

    唐言目光平和,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

    “就像步入古老殿堂,静静聆听穿越时空的回响,纯音乐更贴合这种意境。

    它无需具体歌词引导,却能让每位游客在旋律中收获独特感悟,这种感悟因人而异、丰富多彩,更契合国博的多元文化。”

    唐言继续说道,试图让众人理解纯音乐对馆藏背景主题曲的独特价值。

    听完唐言的阐述,部分人陷入沉思,觉得所言颇有道理。

    这时,一位资深专家缓缓开口:

    “光说好听没用,理论再完美,还得看作品实际效果。若作品无法打动我们,一切都是空谈。”

    唐言微微点头,神色镇定,坚定地回应:

    “好,那就请大家拭目以待。”

    许多专家见唐言如此自信,心中不禁犯嘀咕。

    难道这年轻人真有过人之处?

    其作品真能突破纯音乐局限,完美契合国博馆藏背景?

    尽管心存疑虑,但多数人内心深处仍不太相信唐言能做到。

    毕竟,国博馆藏背景主题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在他们看来,唐言或许只是年轻气盛、盲目自信。

    然而,他们不知,唐言与潜龙团队为这一刻已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他们的自信源于对作品的深度打磨与坚定信念。

    接下来,这首《千古一叹》究竟会在国博引发怎样的波澜,一切犹未可知.......

    此时。

    国博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评审团成员坐在会议桌前,脸上带着审视与怀疑,目光不时扫向站在前方的唐言及其团队。

    唐言感受到了那一道道目光中的压力,但他脊背挺直,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王枭站在唐言身旁,心中虽有些忐忑,但见唐言如此镇定,也受到感染,努力让自己显得沉稳。

    刘德强紧握着手中记录《千古一叹》创作细节的资料,手心微微出汗,这是他对作品的紧张,也是对此次评审的重视。

    冯奇威、许依冉和宗姗等人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期待。

    他们见证了这首纯音乐从无到有的过程,深知其中艰辛,此刻都在心底默默祈祷作品能获认可。

    短暂沉默后,又一位专家忍不住开口:

    “唐先生,你说纯音乐更能营造氛围,可国博馆藏文化丰富多元,纯音乐如何精准传达这些复杂信息?”

    唐言神色从容,微微一笑后回答:

    “这位老师,纯音乐的魅力正在于其包容性与开放性。

    它不像歌词有明确指向,而是给予听众无限想象空间。

    不同人因自身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同一段旋律会产生不同理解。

    国博馆藏涵盖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纯音乐如同镜子,能让每位游客从中映照出自己对馆藏文化的感悟,这种感悟的多样性正是纯音乐的优势。”

    听到唐言的解释,又有几位专家微微点头,似对其观点有了更多认同。

    但仍有部分专家面露疑虑,认为唐言说法虽新颖,却缺乏实际作品支撑,不过是纸上谈兵。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馆长缓缓说道:

    “唐先生,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这点我们承认。

    但创意不等于成功,我们需看到实际效果。

    这首《千古一叹》能否真正契合国博馆藏背景,还需严格检验..........”

    唐言道:“您说得对。我们团队创作此作品,旨在为馆藏背景主题曲带来新思路与新视角。

    接下来,请各位老师欣赏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别样感受。”

    在唐言沉稳且充满自信的眼神示意下。

    刘德强迅速而又小心翼翼地从文件袋中取出原版《千古一叹》的 U 盘。

    他深知这一刻的重要性,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谨慎,仿佛手中握着的并非只是一个小小的 U 盘,而是承载着整个团队无数心血与期望的珍宝。

    刘德强将 U 盘插入播放设备,手指悬停在播放按钮上,深吸一口气,而后坚定地按下。

    即便到了此时,在场的大部分专家和各大分馆的负责人依旧对纯音乐持有保留态度。

    他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怀疑。

    古历史分馆的馆长微微皱眉,双臂抱在胸前,低声对身旁的副馆长说道:

    “纯音乐想要承载国博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怕是有些勉强,总觉得太过单薄了.......”

    科技分馆的一位资深专家也附和道:

    “是啊,没有歌词的辅助,很难精准地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书画分馆的副馆长轻轻摇头,脸上满是担忧之色。

    可是!

    当那悠扬的乐曲声如潺潺溪流般在会议室中响起的那一刻。

    全场所有人的表情瞬间凝固,而后发生了微妙而又震撼的变化。

    《千古一叹》乐曲以一种极具创意的“弱起渐强”的旋律线条缓缓开篇,节奏舒缓而沉稳,仿佛是一位智者在不紧不慢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一开始,旋律并不复杂。

    没有那种纷繁复杂的旋律叠加,仅仅用一条简洁而又清晰的单一线条,就迅速勾勒出了整个音乐的框架。

    一种强烈的“历史叙事感”扑面而来,仿佛将众人瞬间拽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这开篇的旋律里,乐器的搭配堪称精妙绝伦。

    其核心在于小号与低音竹笛的完美衔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校花悔哭了不错,请把《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校花悔哭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校花悔哭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