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申学在初步了解了集团里各事业部在过去一年里基本经营情况后。
对智云集团内的情况也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掌控。
总体来说,智云集团在过去一年里,智能终端业务维持平稳,智能家居业务半死不活。
PC以及服务器业务也一般般。
软件以及互联网业务里老样子,智能手机、平板为主要载体的移动端内容业务稳中有升,虚拟内容产业里的潜力很好,但是受限于虚拟设备数量稀少,目前潜力目前依旧没有兑现……
云计算以及服务器业务,常规云计算业务一般般,业务本身不怎么赚钱,只是为了消化CPU产能,把传统的卖服务器CPU变成卖算力!倒是GPU服务器销量很不错,但是这是和服务器业务本身其实没啥关系,这本质上还是卖APO显卡……
金融投资业务以维持稳定为主,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也没有什么失误。
智云卫星、智云航空更多的是为了集团以及兄弟企业服务,虽然有营收和利润,但是数量不多,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两块业务的利润加起来,都还没智云卖手机壳和数据线,蓝牙键盘,鼠标等小配件赚得多!
过去一年里,智云集团里得到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利润增长的还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各类新型业务。
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必备的各类算力芯片,APO显卡,PX芯片,EYQ芯片,ZY芯片以及LC芯片等。
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算力芯片的同时,也带动了高性能储存芯片业务的发展,HBM2以及HBM3这种算力卡使用的高宽带内存,技术先进,价格昂贵……这一块业务已经成为了智云储存的重要营收以及利润增长点。
一块APO显卡里,HBM2/3的内存成本,占据百分之六七十呢。
而虚拟设备以及智能机器人,也是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而这两块业务里,智能机器人的增速非常良好,并且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成为了智云集团新的营收以及利润增长点。
还有虚拟设备则是潜力巨大,并且这个虚拟业务本身虽然还不赚钱,但是却为智云半导体提供了大量的利润……真说起来,智云集团依靠虚拟设备还是能够大把大把的赚钱的,只是这些利润,并没有体现在虚拟设备业务上,而是体现在智云半导体的芯片业务里。
纵观整个集团的经营情况,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说大数据模型技术,已经成为了推动智云集团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智云集团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从一家智能终端厂商兼半导体厂商,逐步转型为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纽带,重点发展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虚拟产业的综合性高科技厂商。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
一月下旬,徐申学召开了智云集团高级别管理层会议,集团的各集团高级副总裁以及若干核心科学家参会,此外还有几个虽然是集团副总裁级别,但是掌管集团核心业务子公司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在会议上,重点总结了过去一年乃至几年的公司战略,同时展望未来一年乃至几年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技术发展方向!
而会议里,人工智能、算力这两个词是属于最高频的词汇!
智云集团里唯一的一名W15级别的科学家,智云集团首席科学家,智云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还挂了个‘集团高级副总裁’头衔的林安东教授!
在会议里林安东表示,集团现有的智能算力规模严重不足,已经拖累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
目前全集团,哪怕是算上兄弟公司海蓝汽车、仙女山控股、益海科技这三家企业的智能算力阵列,总算力也只有大概两百EFLOPS(FP32,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尽管这个算力规模已经占据全球智能总算力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这依旧不够用!
顺带一提,这个智能算力和通用算力不是一回事,通用算力以CPU芯片为主……
而智能算力,在智云集团的统计口径是属于‘人工智能算力’,是用来训练、运行人工智能的算或者说大数据模型的算力。
以电子芯片里的GPU以及新技术方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为代表……现在智云集团构建的新型大型智能算力中心,是超导量子计算机和GPU芯片一起搭配使用。
林安东教授希望,在未来三年里,集团力争建成两千EFLPOS的智能算力,以满足超大型模型的训练以及各类人工智能业务训练以及运营的需求!
当然,想要在三年内建成如此庞大的智能算力,难度也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会受到AI\APO显卡的产能限制。
同时智云集团里的智能算力的新型重要组成部分‘超导量子计算机’也存在一定的产能局限……如MMK34常温超导体的产能目前比较有限,同时先进的量子芯片在加工上也存在一些工艺上的问题,想要进行低成本大规模量产难度还比较大。
毕竟智云集团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玩的是上万个量子比特,可不是外头那些几十个量子比特,几百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碰瓷的。
智云集团里使用的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也是需要‘芯片’的……这个量子芯片虽然和传统的电子芯片有些区别,但是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同样非常高。
其组装加工精度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器件堆迭对其精度,要要求达到纳米级别。
为了自动化,大规模,乃至更便宜的生产量子芯片,智云集团的科学家们利用在电子芯片上的经验积累作为参考,尝试开发设计了一整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了大量传统半导体制造设备。
甚至还走出来了一条分叉技术路线,可以让现有半导体厂商直接生产呢,只不过这么搞出来的量子芯片还不太行,只能作为技术储备继续开发。
现在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的第五代量子芯片,都是采用专门制造的设备,在实验室状态下生产的……不仅仅昂贵,最重要的是产能太低,良率也低!
没办法,这个第五代量子芯片,有上万量子比特呢,制造起来本来就非常困难。
智云集团一时半会的也没能搞定其大规模低成本量产……这也是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成本如此高昂的原因之一。
量子芯片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利用顶级科研设备手工打造……再加上MMK34常温超导材料,这东西也很贵。
再算上其他成本,尤其是研发成本之类的
这样一来,内部采购价都干到单台三亿去了!
林安东教授这边说要在三年内搞两千REFLPOS的智能算力,旁边的负责半导体业务部门以及超导量子计算机业务部门的几个人,脸都是黑的……
这个林教授,说话都不带打草稿的,说的智能算力好像是大白菜一样,随便折腾就有了。
三年内,你要个七八百EFLPOS,我们咬咬牙也能给你做出来,但是两千EFLPOS,而且还是要三年内搞出来……你这也太为难人了。
目前智云集团里最顶级,最先进的超级智能算力阵列,还是用了大量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海量AI6000显卡组成的超级智能算力阵列,单个的算力也才一百个EFLPOS。
两千EFLPOS,得弄二十个这样的算力阵列……
这已经超出了智云集团的产能限制了!
除非把所有算力都自己用,不对外销售……但是这显然不行啊,不对外销售,赚取高额毛利润,怎么支撑自家的算力中心建设啊!
你当建设算力中心不要钱啊!
智云集团的策略,就是以超高价卖一部分算力芯片,获得高额利润后,用这些利润建设自家的算力中心。
不卖的话,所有成本都得自己承担了,那夸张的成本,饶是智云集团也顶不住啊!
这量太大了,已经超过了产能限制了。
再说了,就算我们把这两千EFLPOS的智能算力搞出来了,这供电也跟不上啊。
算力可是非常耗电的,每一个算力中心的背后,都是需要庞大的电力支撑!
智云集团以及兄弟公司的现有的两百EFLPOS算力,每年耗电量大概在两千亿瓦时。
当然,现有的这些算力组成,还有大量的APO4000显卡,APO4500显卡和APO4600显卡……落后工艺的GPU芯片,算力耗电太大,导致算力成本就非常高……
这也是新技术工艺的APO5000显卡,更受企业客户欢迎的缘故,因为算力成本更低!
而智云集团里现在在建设的新型智能算力中心,尤其是采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中心,耗电量就要低得多,算力成本也更低,大概只有一半左右。
然而即便如此,哪怕是后续清一色采用这种超导量子计算机加AI显卡的新型算力中心,按照两千EFLPOS的智能算力的话。保守估计也得每年上万亿千瓦时的电力。
而现在全国的年发电量才八万多亿千瓦时而已……这已经是全球第一的发电量了,而且是断崖式领先其他国家了,美国那边才四五万亿千瓦时!
林安东现在三年内就要新增上万亿千瓦时的电量,美国年发电量的四分之一了,这让智云集团去哪里找这么多的电力?
而且电力可不是大白菜,随便就能变出来了的。
人家电网不得先建设个发电站才能给智云集团供电啊!
现在电网那边为了给智云集团以及国内其他企业的各种算力中心供电,各种超大型发电工程都在快马加鞭的挨个上马,干的是一片火热朝天,就这也勉勉强强能跟上国内的工业以及民用,还有数据中心的电量需求增长。
你直接来个三年翻五倍的,突然就多出来上万亿千瓦时的电量需求,电网的人看了都得先骂娘!
电力限制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很多中小国家为什么搞不来人工智能啊,因为哪怕是智云集团敞开了卖给他们APO显卡,他们也没那么多电……
按照林安东的建议,搞两千EFLPOS的话,这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日本、俄罗斯这种国家一整年的发电量!
想要玩人工智能,也得先有电才行!
对于林安东教授的提议,不少人都觉得不现实,不过徐申学确实很有必要……玩人工智能嘛,算力就是一切的基础!
集团的大量业务,如提供广泛AI服务的Yun AI,每年都在消耗大量算力。
再比如虚拟设备业务、智能机器人业务那边,每年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算力进行大数据模型的训练……就连超导量子计算机,它本身也是需要用到顶级的大数据模型来控制量子比特,这个数据模型也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训练以进行改进。
海蓝汽车,银河制药以及背后的银河生命,也是需要大量算力。
就连南门航天搞的各种航天活动,尤其是后续的各种无人飞船,月球基地等,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这意味着也需要大量的算力。
如果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智云集团,乃至徐申学旗下各企业的核心底层技术!
那么算力就已经成为了徐申学旗下各企业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所以徐申学是比较关注的,并且指出:“既然现有的硬件设施不足以满足要求,那么采用新技术呢?”
“如采用五纳米工艺乃至三纳米工艺的AI系列显卡呢?”
“技术的提升,就能够大幅度的降低算力成本,三纳米工艺的芯片对比七纳米工艺的芯片,同样耗电量下,其性能提升能够达到翻倍甚至好几倍的增长,这不就相当于节省了百分之六七十的电量需求啊?”
“再者超导量子计算机,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也折腾了一段时间呢,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来?”
“这如果做出来了,那么五万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直接比第五代的量子计算机一万量子比特,提升足足五倍的量子比特,这也是意味着同等算力下,耗电量的数倍下降。”
“我们是搞高科技的,不要局限于眼前啊,而是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问题!”
“两千EFLPOS是很多,按照外界的说法,至少得两万亿瓦时的电量,但是用了我们的新型量子计算阵列,那么耗电量就能降低到一万瓦时!”
“那么,我们更进一步,用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再加上五纳米甚至三纳米工艺的GPU芯片呢?是不是就能够把耗电量控制在五千亿瓦时甚至更低了?”
“两万亿瓦时的新增耗能是不可能的,一万亿瓦时的耗电量也是比较难满足,但是五千亿瓦时,是不是可以克服了?”
“三年搞个五千亿瓦时电量,也不算太多嘛!”
徐申学这么一说,问题又回到了半导体制造工艺以及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技术研发上来了。
超导量子计算机项目的负责人,集团副总裁叶向波道:“徐董,我们的第六代量子计算机项目,目前研发上已经基本完成了,尤其是可操控量子比特这一关键技术上,我们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干预,已经能够做到操控五万个量子比特!”
“现在主要是卡在了第六代量子芯片的量产工艺上,我们的第六代量子芯片,在技术工艺上是比较极端了,其对准精度已经下探到了五十纳米,堆迭加工起来相当困难,良率也非常低!”
“我们为了加工这个第六代量子芯片,联合仙女山控股,专门开发了全套的超高精度的制造设备,其中的部分核心设备的制造难度,如专门开发的‘聚焦离子束切割机,纳米级微操控对准机,这些核心设备的技术难度,并不会比EUV光刻机差多少!”
“不过按照我们和仙女山控股那边的技术进度预期,预计明年春,我们有望得到第一套第六代量子芯片的加工设备,而这一套设备的产能虽然还非常有限,但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半手工生产,设计年产量也能够达到一千片,同时部署几套设备的话,也足以初步满足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前期生产了!”
徐申学道:“那就是说,明年我能够看到量产型的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了?”
叶向波听到这话,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稍微沉思了十多秒后才道:“明年秋天,拿到设备后我们还需要进行繁杂的测试工作,第六代量子芯片也需要进行流片,量子芯片的技术复杂,流片难度高,给我们半年时间流片和测试,大概明年秋天,我们就能够拿出来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
说到这里,叶向波也是深吸了口气,对着徐申学以及其他人道:“第六代量子计算机,其性能对比第五代量子计算机将会有巨大的提升,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的话,其算力成本将会降低至少五倍以上!”
“我们有这个信心!”
叶向波说话的时候,也是下了巨大的决心的……
没办法,徐申学在上头压着……
人家徐申学都明说了,人工智能是核心,算力是基础……现在的技术做不到,那么就要看更先进的算力芯片以及量子计算机。
他叶向波作为负责量子计算机项目以及其他部分前沿科技项目的负责人,这个时候必须站出来表态,支持自家大老板的想法以及战略规划!
明年秋天能不能拿出来虽然还存疑,但是努力努力,搞个七七八八,做出来足以交代的一些重大技术突破,比如搞个实验样机出来叶向波还是信心的……量产型号的整机,明年秋天就算拿不出来,后年大概率也能够搞出来。
就算退一步说,后年真没搞不出来,那也不是他的问题,他的团队可是把第六代量子计算机的技术难点都一一攻克了,那么难搞的第六代量子芯片以及五万量子比特级别的操控,他都带着团队搞出来了。
到时候无法及时量产第六代量子芯片也不是他的问题啊,而是仙女山控股那边的问题……谁让他们的设备搞的太慢!
而仙女山控股的问题,自然会有徐申学大老板去仙女山控股那边进行敲打,不用他操心。
这个时候,智云集团高级副总裁,智云半导体的执行总裁付正阳道:“五纳米工艺的APO6000显卡之中的自用系列APO6000Y/120GB版本,我们已经完成了设计,预计下个月就能够进行初步的流片,不过大规模量产的话,受到五纳米工艺产能的限制,短期内不太行,最早也要到今年秋天大规模量产!”
“三纳米工艺的APO7000显卡,这个设计问题不大,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但是什么时候能量产,这还是要看智云微电子的三纳米工艺的技术推进以及工厂建设情况!”
智云微电子的丁成军看见,大家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也是很无奈的道:“我们智云微电子这边的情况,你们也是知道的!”
“这产能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都是按照前些年定下来的投资资金来建设的,五纳米工艺的话,今年就五万片的产能。”
“这些产能具体怎么用,我们智云微电子不发表任何意见……用于造S1103芯片也好,用在造APO6000显卡的GPU也罢,大家看着分配产能,我们都可以的!”
“第二座五纳米工厂,要明年才会投产,到时候产能就会比较宽松了!”
“而等效三纳米工艺,我们用于三纳米工艺的工厂现在刚封顶,设备都还没有进场呢,最早也要后年才能够投产,而且初期产能只有四万片!”
“当然,如果集团方面愿意拨给更多的资金,比如增加三百亿美元左右的额外经费,那么我们智云微电子现在紧急开工扩建一座三纳米工艺的工厂的话,加班加点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后年还能再赶工出来一座工厂,再增加个四五万片的产能,不过再多就不行了,海湾科技那边可用于双重曝光的HEUV-300C型光刻机,产能就这么点!”
这几个人的话,也是让会议室里的众人陷入了沉默!
海湾科技的HEUV-300C的光刻机产能,想要让他们短时间内增加,那就别指望了……
这已经涉及到了更多是上游核心的前沿科技行业,一个个核心零配件的产能就那么点,想要增加产能太难了。
这也是让徐申学有些感叹:想要大规模搞智能算力,资金都只是最小的问题了……智云集团不差钱!
问题各种零配件、核心设备一换套一环的……想要拉动算力,拉动产能,还得拉着一整个最顶级,最前沿的工业体系进行加速前进,这难度可就太大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