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厉害的吗?!!!!
虽然在第一次班级见面的时候,他们就知道文委写了一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但是那些日常普通的对话,和现在现场翻译专业经济理论毕竟是两回事。
连老师目光锃亮的看着陈露阳,仿佛看见了个大宝贝一样,一边看他翻译,一边咧出笑容。
等到陈露阳翻译完了,连老师乐呵呵的挥挥手,示意陈露阳坐下。
“陈露阳同学说的很对,翻得也准,意思也到位。”
“大家要向陈露阳同学学习,把自己的英语好好提高提高,不要总想着管大二大三大四的借笔记。”
“原著是什么?是源头。你们要走的应该是看得懂原文,讲得出理论的路。”
“学校发的专业词汇表,别塞在书皮里当枕头了,背起来——有用!”
“好了,咱们接着说包子。”
连老师看向教室里的同学,开口道:
“刚开始一个包子能让你从饥饿中解脱出来,那叫最大满足;可你越吃越多,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少,甚至倒过来变成负担。”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连老师顿了顿,看着台下不少还在发愣的学生,忽然又笑:
“我知道,有人现在还没缓过来。说‘包子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那我换个说法。”
“你兜里有一块钱,要买东西吃。你是先买馒头,还是先买糖?”
台下几乎异口同声:“买馒头!”
连老师笑了:“对!你要是饿,肯定是先买馒头填肚子。”
“等你吃饱了,再想花一毛钱买颗水果糖尝尝。”
他晃晃粉笔,又问:“那你要是一上来就全买糖呢?”
有人小声笑:“回家挨顿骂!”
连老师点头:“不光你爸妈打你,你自己吃两口也得后悔。”
“为啥?”
“因为你那一块钱的边际效用,被你花错地方了。”
连老师顿了一拍,加重语气:
“你饿的时候,一块钱买馒头,是救命;你撑的时候,一块钱买糖,是糟蹋。”
“这就叫:随着你消费的增加,每一块钱带来的满足感在减少——边际效用递减。”
……
一堂课结束。
又是一群学生冲到讲台旁边,围着讲台去问问题。
陈露阳刚把书塞回书包,还没等站起来,就被几个人拦住了。
“陈露阳同学,你刚刚翻译的那句边际效用,能不能再说一遍?我没记全……”
“陈露阳同学,刚才你讲到的那个单词,是这么发音的吗?我记得我老师以前说的不太一样……”
“陈露阳同学,你能帮我看看这句话我翻译得对不对吗?我试着翻译了但是总觉得不太通顺。”
“……”
这些同学来自天南海北,年纪有大有小。
但是此时却全都涌到了陈露阳的身边。
没办法,
理论和概念等课程上的困惑可以去问老师,
但是这些细节、发音、读音、用词,正是最容易卡壳、又最难启齿的地方。
他们实在不好意思去问老师,只能试试来问陈露阳。
陈露阳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么人围上来。
人太多,他也不认识大家谁都是谁,反正谁把书和笔记放他桌子上了,他就回答谁的问题。
有人站着听,有人蹲着记,连前排围着连老师的人也往这边张望。
一时间,原本安静有序的教室,瞬间分成了两拨。
一拨围着连老师问“为什么”;
一拨围着陈露阳问“怎么做”。
而总的看起来,围着陈露阳的人似乎要更多。
毕竟连老师的课程深入简出,每一句都能听懂,剩下的就是慢慢回去消化和领悟。
可是一些知识上的硬伤还有小瑕疵,就需要陈露阳这样的“小老师”来教导了。
讲台前,连老师还在给几个学生解答边际效用和需求价格之间的关系。
他讲得兴起,忽而抬眼一瞥,瞧见陈露阳那边,围得跟早市菜摊一样,人头攒动。
学生们半蹲着、倚着、举着笔记本递过去,叽叽喳喳问问题。
人气比自己还旺!
连老师眉毛一挑。
“……下堂课干脆让他讲好了,省得我再操这心。”
连老师笑着骂了一句,端着茶缸子走了。
他走了,但是陈露阳却苦了。
这帮人怎么一个接着一个,问个没完没了啊!
他早上吃的少,现在饿的肚子都疼了,想去食堂吃点饭。
但是无奈他还不能开口撵人,只能一个接着一个的回答下去。
终于,别人看不下去了。
眼看着下堂课的同学都进入教室,陶润泽开口道:
“咱们大家先问到这里,别占下一堂课的教室。”
陈露阳登时无比感激的看向陶润泽。
有了陶润泽主持秩序,大家慢慢散开,离开了教室。
这一瞬间,陈露阳才肩膀往下一个放松,长长吐出了一口气。
总算能喘气了……
刚刚一堆人给自己围在中间,一层又一层的,他感觉自己都快缺氧了。
走出教室,
陈露阳饿的前胸快贴后背了。
他没有跟陶润泽几位大哥去图书馆,而是跑去了食堂,给自己打了个饼。
反正中午还得吃,现在他先垫垫。
打完了饼,陈露阳正打算拿着饼回宿舍吃,结果一回头,他“噗嗤”一下乐了。
只见食堂的一个窗口,崔少杰正搁那打包子呢。
崔少杰看样子也是饿狠了。
拿过包子,崔少杰都没等回宿舍,站在原地就是大大啃了一口。
正嚼着呢,
崔少杰发现了观察自己的陈露阳。
登时,崔少杰一张脸从耳朵红到脖子根。
陈露阳走过去,举着手里的大饼:“我也饿了。”
崔少杰咽下嘴里的包子,跟陈露阳道:“上课的时候我就饿了,一直想包子。”
“我还有课,先走了啊!”
说着,崔少杰冲着陈露阳挥挥手,嘴里咬着包子背着书包就冲向教学楼了。
陈露阳下一节没有课。
他仿佛恶鬼一样,嘴里啃着大饼,一边吃一边走向学校的电话亭。
交了钱,陈露阳拿起话筒,一个电话拨了出去。
他天天在学校呆着,不仅要忙学习,还要给同学讲课,还要琢磨迎新晚会的事儿,
根本就没有时间回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去看看。
陈露阳心里不托底,想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电话响了两声,
接着,一个清朗明媚的女声从电话里传了过来。
“您好,这里是劲霸小汽车修理维护中心。”
“你是哪儿?????!”
陈露阳电话差点没拿住,以为自己听出幻觉了。
“这里是劲霸小汽车修理维护中心。”电话里的女声又回复了一遍。
陈露阳懵了。
自己这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大老爷们儿,哪来的女的?!
再说了,负责接待台的人不是李河吗?
李河也搞变声这一套了????
“陆全有在吗?”短暂的冷静下,陈露阳开口询问。
“在……”电话里的女声顿了顿,忽然开口试探问了句:
“你是陈露阳?”
陈露阳:……????
“我是陈露阳。”
电话里的女声登时变了语气:
“我说陈露阳,你可真行!你上趟北大,连我动静都听不出来了?”
陈露阳眼睛一瞪:“蒋晓华????”
电话里的女声带着不乐意:“可不就是我!你这可太不够朋友了,别人动静听不出来,你连我动静都听不出来?”
声音中的语气带有强烈的情绪。
哪怕隔着电话线,陈露阳仿佛也能看见对面的蒋晓华冲自己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儿。
“我去……还真是你!”
陈露阳一时间都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惊讶,他是千想万想也没想到蒋晓华竟然会出现在电话里。
“拉倒吧,你才不够意思!”
“你这一声不响的就走了,连个招呼都没打,曹工想你想的病了好几场,现在瘦的跟大刀螂一样。”
蒋晓华啐他:“你才大刀螂!”
陈露阳忍不住问:“……不是,这是怎么回事啊?你怎么跑我们汽车维护修理中心,还接上电话了?”
蒋晓华道;“我看见报纸,自己找过来的。陆局就给我安排接电话和接待台的活了。”
“真别说……陈露阳你可真行,又上北大又开修理中心的,你哪来的这么大本事?”
陈露阳和蒋晓华许久没见,猛不丁联系上了,心中高兴够呛,忍不住嘚瑟:
“才华嘛,总是自己放光芒,轻而易举就被人发现了,藏都藏不住!”
话没说完,两个人都忍不住“噗嗤”一下笑了。
“说正事儿,你现在在这干,可以。但是没有工资。”陈露阳正色道。
修理中心是机械厂在片儿城分出的一个小机构,所有的人事、编制还有工资待遇全都是根据省机械厂安排走的。
厂里的人事目前还没做扩编的事儿,陈露阳也没有钱给她发工资。
“没事儿。我家在这,饿不死。”蒋晓华轻描淡写。
“行!我估摸十一的时候能回中心,咱十一的时候再见……对了,你回来的事儿跟曹工说了吗?”陈露阳问。
“还没有。”蒋晓华的声音有点忧郁。
“说呗,电话都现成的,你告诉他一声别总让他惦记你啊!”陈露阳有点急了。
都说老娘儿们心狠!
那曹青杭跟个傻逼似的,一天天在机械厂守身如玉的等蒋晓华。
结果这老娘儿们回来了也不说一声!
“我有点害怕……还有点紧张。”蒋晓华似乎生怕别人听见自己的话,声音都压低了。
虽然是因为家里安排,没有办法。
但毕竟这件事情她不辞而别在前,不知道曹青杭会不会生气,或者……会不会已经开始相亲了。
“我的小姑奶奶,你害怕个啥啊!”陈露阳无奈了。
“你要是还想跟曹工处,你就打个电话。要是不想处了,你也打个电话说明白。都大老娘儿们你紧张个啥?”
“你才大老娘们儿!”蒋晓华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怒火。
“反正你俩的事儿你看着办,我一个外人也不好掺和。但是你该说还是得说明白吗。”
陈露阳的电话也是要钱的,没那么多时间给蒋晓华当感情咨询:
“陆局呢?找陆局接下电话。”
“小陈主任?!”
过了一小下下,陆全有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
还没等陈露阳主动问,陆全有就将蒋晓华的事儿大概说了说。
陈露阳道:“她想在这就留她在这干,工资什么的你问问厂里,看看能不能给她办个临时工,也别让人家同志给咱们白奉献。”
“最近修理中心咋样?”
陆局回头看了看正在皱眉咬牙、蹲在一辆上海牌汽车前面的张国强、谭仁松和刘康文三个师傅,嘴上报喜不报忧:
“很顺利!这两天来了几个修车的,现在张师傅他们还修呢。”
陈露阳道:“好!陆叔你辛苦了哈,我这边刚开学,事儿多,大概十一能回去。”
“这个月有啥事你先处理,多跟厂里沟通。”
陆局笑呵呵道:“放心,放心。”
挂断电话,陆局脸上的笑容一收,走回到工作区,问道:
“车修咋样了?”
“不行啊,零件合不上。”张国强看着手中螺栓,额头上忙活的全是汗。
这辆上海牌轿车,是昨天送来的一台机关用车。
司机说油门卡顿,低温启动困难,想让他们帮忙给看看。
张国强几个人一检查,发现核心问题出在化油器与进气管接口松动老化。
问题不大,
但是上海牌的零件规格与省机械厂的小汽车车辆不兼容,螺栓大小不同、密封圈位置不一样,角度也有偏差。
这没有配件,事儿就不好办了。
“能不能想想办法?”陆局站在旁边,皱着小眉头。
现在小汽车修理中心刚刚开业没几天,来的每一个修车的客户都可能是以后的长期对象。
况且对方又是政府轿车。
别管是因为零件不兼容还是啥问题,要是修不好把车退回去,那修理中心的名头可就毁了。
张国强、谭仁松和刘康文也着急。
就在三个师傅琢磨如何解决零件的事儿的时候,
忽然,左琢似乎想起了什么,开口道:
“师傅,我之前跟着技术车间做过几天的配件通用化实验。咱们厂的厂的螺口偏死,人家的偏宽,要是用软铜丝做一个密封圈,再在接口上做一个软性处理,没准能行!”
左琢这么一说,三个老师傅眼睛也亮了!
“那咱们试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