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礼貌貌的跟众位老师告别之后,
陈露阳走出办公室,轻轻关上门。
萧辉、李正繁、近代哲学老师、德国古典哲学老师分别看着陈露阳送来的手稿。
办公室里安静的吓人,只有翻动纸业的声音。
终于,
近代哲学老师忍不住了。
“他档案可靠吗?”
“他以前真的是机械厂的??”
“不是哪个学校老师隐姓埋名来进修的??”
李正繁叹口气。
“他要真是哪个学校的老师,就他的水平,早就出名了,咱们还能不认识?”
……有道理。
“可是说不通啊!”德国古典哲学老师皱眉。
“他一个工厂的工人,搞汽车弄机械的,学的又是经济。”
“就算他之前在外宾饭点工作过,会读德文,能看懂黑格尔和康德。”
“可是想要在这么厚一本书里精准找到这些理论佐证,还能翻译出来,这换成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
说是哲学,但这几位老祖的书,跟天书也差不多了。
更别提还是原文,连个汉字都没有。
这咋能读懂的?!
“萧主任,你怎么看?”近代哲学老师问向萧辉。
“我怎么看……”萧辉翻着手里的项目理论佐证,表情也是相当复杂。
“我看他写的不像是项目论证,倒像是毕业论文。”
嗯?!
几个老师耳朵一竖,好奇的接过陈露阳的项目论证材料。
刚一标题!
嚯!
这标题真是又长又紧!
再一看内容!
嚯嚯嚯!
开篇先从认识论视角出发,借助康德关于“先天判断”与“综合判断”的理论框架,指出在零件通用化过程中,统一标准的制定,实质上是对产品共性的先验抽象,
中段借助黑格尔关于“主观意志对象化”的逻辑,论述技术标准并非简单制度指令,而是一种生产主体将意志投射到物化产品中的实践形式。
接着立足于当前车间实际,结合修理厂中“万能火花塞”“标准垫圈”等通用件研发现场,提出标准化生产试验,不仅是一种工程改良,更是一种生产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变革尝试。
最后指出在社会生产转型的背景下,机械标准化应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哲学意义的实践理性建构过程。
整份材料不仅有理论引述,还有实例配套,甚至把修理厂的一线操作流程、试验结果和下一步打算也写进去了。简直不是在写项目,而是在搭建一个“技术—哲学”的桥梁系统。
嚯嚯嚯嚯嚯!
“……这写得比我学生论文都好。”
李正繁忍不住感慨一句,目光却还死死盯着那份资料。
“康德的综合判断、黑格尔的对象化,哈贝马斯的制度建构……这三者原本是三套完全不同的哲学系统,理论结构不同、术语风格也不同。他不仅能串,还能解释得通,能写到具体的车间实践里头!”
萧辉也感慨:“这陈露阳写得哪是项目理论佐证啊!”
“这明明是给咱们整了个学术工程出来。”
陈露阳这是跨过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一步到位,理论指挥生产了。
平常的论文,走个理论推延,能把‘综合判断’解释明白就不错了。
这陈露阳倒好,
直接跳过‘理论联系实际’,变成“理论指挥实际”了。
原本,他们还想着再欲擒故纵一下。
打算先晾一晾陈露阳,
装装矜持,再慢慢谈条件、立边界,好做主动方。
但等材料一摊开,
哲学系果断收手。
不端了、不架了,直接入伙!
可是入伙归入伙,怎么入,就得说道说道了。
李正繁思索:“他的项目,学校已经批了,结构也定了,我们贸然进主申请材料,不合适。”
“没关系。”萧辉摆摆手,“走个内部协作流程就行。
“我们设一个‘哲学子课题’,单列一栏,附上课题说明书,明确研究内容、阶段目标和成果形式。”
“由经济系牵头,我们哲学系联合签署《项目结构补充报告》,再让科研处统一盖章,送教务处,再转报市里。”
“这样,我们就能名正言顺进项目体系,也能进入成果报表。”
德国古典哲学老师跟进一句:“那子课题我们写什么?”
萧辉指着桌上那份哲学理论说明稿,开口道:
“他写的这篇稿子,就能当子课题的基底。”
“我们可以围绕‘通用标准制定的技术哲学支撑’,构建一个技术~理论双向链接模块。”
“以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解释标准抽象过程,以黑格尔‘主观意志的对象化’分析技术规范生成逻辑,以哈贝马斯‘合法性结构’诠释制度协调机制。”
“我们的课题职责就是为项目提供技术标准背后的理论支撑,完成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制度的逻辑闭环。”
“这结构就清晰了。”近代哲学老师一边说,一边在便笺上勾出草图。
“修理厂做样件实操,力学系建模评估,经济系测算成本、组织流程与资源配置。”
“而我们,负责理论托底。”
“把原本的‘通用件研发’,升格成‘技术理性建构过程的多学科协同试验’。”
“通用化标准的制度合理性论证、认识论基础、制度演化分析,全都归我们。”
“还有。”德国古典哲学老师补充一句,“翻译的问题,也得绑进来。”
“他这次交上来的德文稿,太关键了。”
“必须在合作协议中明文挂钩:哲学原典翻译和子课题研究挂钩,由他本人持续完成。”
不错!!
说到这,李正繁看着手上的几页德文手稿,笑骂:“这小子心眼真够多的。”
“明明能翻译的好,之前却非得写那些出格的。”
之前李正繁不同意陈露阳进入编译组,就是因为陈露阳的翻译实在太过新颖大胆。
哲学系担不起这个风险。
而这次陈露阳送来的资料,走的全是四平八稳的路子。
不仅一句大胆的翻译没有,甚至有些保守。
而这份保守……非常好!!
他们要的就是这个保守!
萧辉也乐了。
“活得干,但是也要师出有名才行。”
“我看不如设一个‘哲学文献翻译与分析小组’,以项目支持小组名义挂在修理厂通用件项目底下,组织管理归哲学系负责。”
“具体写明由项目发起人陈露阳,负责翻译指定哲学原典片段,用作理论支撑依据。”
“让他每周交一次‘翻译与研究周志’,我们建立参与档案,开科研编号、发参与证,按‘校级科研项目学生身份’备案。”
“图书馆阅览室通行证、德文藏书权限,也给他一并办了。”
“好!”李正繁点点头,“我去找经济系谈这个事儿。”
“让他们牵头走流程,今晚我们出课题说明,写完了就盖章送上去。”
……
当天晚上
学校的教学楼里,哲学系办公室灯火通明。
而男生寝室里,
该项目负责人陈露阳同志,正站在洗手台前吐出最后一口刷牙水,用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擦掉了嘴巴上的泡沫。
接着,
陈露阳照镜子呲了呲牙,瞅瞅牙齿的颜色~
不错!!
挺白~
嘿……就是最近皮肤状态不太好。
额头上和下巴上起了两个痘痘,碰一下还有点疼。
得好好睡觉了!
陈露阳晃晃悠悠的甩着膀子走回宿舍。
最近这段时间真给他累完犊子了。
一天天睡不到5个小时,黑眼圈出来不说,气色都没有以前好了。
今天晚上爱谁谁,他要睡觉!!!!
“呦!今晚不学了啊?”
瞧见陈露阳端着脸盆进屋,陶润泽几个大哥一脸诧异。
“不学了,睡觉。”
陈露阳一边翻身上床,一边掀开自己的小被子舒舒服服的躺进去。
“主席他老人说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可得好好休息休息。”
一边说,陈露阳一边看着天花板。
上铺距离天花板的大白墙很近。
前不久,家里寄过来的包袱里,除了那条珍贵的小裤衩以外,就是这封印有全家人合照的省报。
陈露阳自然是没有那么丧心病狂,像妈妈和姐姐一样将照片贴门上。
拿到报纸之后,
陈露阳仔细将照片剪下来,用胶带贴在了天花板上。
这样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和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都能看见爸爸妈妈、姐姐姐夫、妹妹军军以及家里那不知死活的老母鸡。
乐呵呵的看了看照片。
陈露阳又偷偷打开钱包,看了看里面陈今越的照片。
真好看~~
偷摸的亲了好几口,陈露阳将钱包放在枕头旁边,
闭上眼睛刚要缓缓入睡,
突然一阵敲门声响起。
咚咚咚!
“谁啊?这大晚上的?”
潘玉床铺靠门最近,嘟囔一句,起身开门。
“是我……你们寝室干啥睡这么早?”
崔少杰看见一屋子黑,诧异的开口问道。
姜峰无奈:“早啥啊?都熄灯了。”
崔少杰道:“熄灯了那也不能放松学习啊!陈哥呢?”
嗯?
听到自己名字,陈露阳从上铺支起身:“我搁这呢,咋了?这么晚找我有事?”
“当然有事了!”崔少杰大步流星的走进屋,贴着上铺的铁床边沿儿道:
“这以前每晚上你都在走廊里学习,今天突然就不在了,大家伙都不适应了。”
陈露阳疑惑:“我在不在,跟大家伙有啥关系?”
崔少杰仗义道:“那当然有关系了!”
“你这突然一不在了,那走廊瞬间就少点啥,刚刚好几个人都问你今晚干啥去了。”
嗯???
“我这影响力这么大吗?”陈露阳眼珠子亮了,整个人又坐起几分。
“那当然!这大家伙的积极性都是被你带动的。”
崔少杰干脆推了推陈露阳的胳膊。
“走啊,下去学会儿!睡这么早干啥!”
陈露阳马上拒绝:“不学了,今天我睡个觉,明天的!”
“明天我再跟你们学习去。”
崔少杰不依不饶:“这学习向来都是学无止境、只争朝夕,你怎么还给自己放假呢!”
“走吧,看小半小时也行!”
陈露阳是个不扛劝的。
崔少杰劝上几句,陈露阳就有点躺不住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天天翻译康德黑格尔,把经济系原著手稿的进程都给暂停了。
现在弄完了哲学系的项目申请材料,确实是该回头弄弄本专业的东西了。
毕竟项目的钱,是投给修理厂的。
翻译手稿的钱,那可是进自己小兜兜的。
一想到钱,陈露阳躺不住了。
“走!学半小时去。”
一个鹞子翻身!
陈露阳起身下床,拿着书和稿纸跟着崔少杰出了宿舍。
到了走廊,
陈露阳惊讶的发现,自己平日里习惯学习的好地方竟然还在!
瞧见陈露阳过来,
走廊里其他学习的学生瞥了一眼,继续回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自己的书本上。
这人呐,甭管认识不认识。
只要你来的比我早,走的比我晚,那就是亲生的学习搭子~
我可以不学,但你必须要在。
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和仪式感~
……
哲学系的材料送到经济系这天,正赶上连英华被抽调去参加校里的学术例会。
那摞文件就这么摆在了经济系教学秘书办公室的木桌上,
最上面还压着一张鲜红的“北京大学哲学系”红头函,显得格外醒目。
教学秘书拿起来翻了翻,愣是没看出门道来,便搁在了一边。
等连英华会议回来,已经是下午五点过半。
“这是什么?”连英华翻起桌上的文件,疑惑问道。
“哲学系送来的,说是修理厂项目的补充材料,还让您和张主任签字审阅。”秘书回答。
连英华眉头微皱,目光定格那封红头文件上。
《关于设立“技术哲学支撑子课题”的联合申请函》
这是啥玩意儿?
连英华拿起那张课题结构补充报告,往下翻了几页。
越翻,脸色越黑。
“技术哲学研究模块……康德先验判断、黑格尔意志对象化、哈贝马斯制度演化……”
“他们这是要搞个哲学反包啊!”
旁边的会计学老师听他语气不对,好奇的探头看了一眼:“咋了?”
连英华没好气道:“来了个摘桃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