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设情报局,秦晋入京!【求订阅】

    听老朱又让写奏本,刘宽莫名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

    好在这份奏本不难写,参考后世大数据、档案管理、资料检索等相关内容,再结合大明实际情况,写个一千多字估计就够了。

    不过,不能老是他劳心费力,老朱也得在改变大明的道路上多发挥些作用才行。

    他于是便提起另一件事。

    “陛下,若说发展科学、科技,微臣还有一事禀奏。”

    朱元璋就爱听这个,笑问:“何事?”

    刘宽道:“欲发展科学、科技,便要兴教育;而要兴教育,则需书籍更加便宜;若要书籍便宜,则需改进印刷术。”

    “据微臣所知,如今大明仍以雕版印刷为主流,木活字印刷为辅。”

    “雕版印刷,一书一版,费时、费料、费工,故而书籍价钱难以降低。”

    “木活字印刷虽成本低,可印品品质却难以提高,很是低劣,只能用来印刷一些不重要的书籍,难印精品。”

    “微臣听闻,木活字之外还有胶泥活字、淘活字,可惜还不如木活字好用,其实不过是没找对方向。”

    “历史上,一两百年后便会诞生铜活字、铅活字,其中铅活字最终替代雕版印刷,成为书籍出版的主流。”

    “因此,微臣请陛下让工部设立项目组,研究以铅活字为主的印刷术。此事若成,亦为百年之功!”

    朱元璋听得点头。

    他虽不懂印刷术,却觉得刘宽说的这事应不需多少人力和钱粮,便道:“那你就再写一份相关奏本呈上来——科技司设本是为推进我大明科学技术而设,此事便由科技司去办。”

    “微臣领旨。”

    研究活字印刷术的奏本几百字就能搞定,刘宽不仅没郁闷,反倒觉得高兴。

    他要推广《自然科学》期刊,本就要用到活字印刷术。

    如今由科技司立项,将来出了成果,他第一时间便能享受到,何乐而不为?

    待刘宽退出奉先殿,朱元璋便命人传唤毛骧。

    毛骧还以为又是催问李善长的事,不得不硬着头皮过来。

    礼毕,却听朱元璋道:“你去招募一批特殊人才,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记忆能力强,其二是通晓数算之人。”

    “咱要在锦衣卫、光明卫内各设一情报局,专司分析、管理情报之事。此事很重要,你要用心去做。”

    毛骧面露苦色,有心说一句“陛下,能不能别再给咱锦衣卫加担子了?”,却又不敢,只能闷闷地应声“是”。

    朱元璋却好似看透了他的心思,笑道:“你别怕苦累——咱再批给锦衣卫十万贯作为经费,办好差事,便不缺功劳赏赐。”

    毛骧听了精神一振,忙道:“末将不怕苦累,只怕耽误了陛下交代的任务。”

    “那就多招人,多吸收人才。”

    “末将明白了。”

    看着毛骧退出大殿,朱元璋嘴角仍挂着笑容。

    他已经决定,等刘宽呈上了那大案牍术的奏本,就让人抄录一份给锦衣卫、光明卫。

    有大案牍术及两厂两卫在手,不久的将来,他便可以将大明江山掌控得更加牢固。

    后继之君只要善用这些,便不虞有奸臣逆党,亦不怕外敌窥伺。

    大明国祚必将更加长久!

    ···

    ···

    十二月初九。

    上午。

    扬子江上寒风凛冽,天空也阴沉沉地,似乎要下雪。

    幸运的是,天气虽冷,江面却未结冰,故京师城外的江面上依旧是一副舟船往来不绝、帆结如云的景象。

    在这些舟船中,有两艘官船格外显眼。

    因为其中一艘上面打着秦王的旗牌,另一艘上则打着晋王的旗牌。

    却是秦、晋两位亲王在今日同时抵达了京师。

    这两艘官船颇有默契地停在了离跨江大桥不远的地方,在船工的操纵下,相隔不过一丈。

    身着亲王衮龙袍、头戴翼善冠秦王朱樉率先出现在甲板上。

    只见他二十几岁的模样,上唇,以及下唇最中间,皆留着短须。身材在此时倒也称得上高大,只是略胖,脸也显圆。

    他出了船舱后,便冲对面的官船喊道:“三弟怎么还藏着?莫非是舍不得船舱里的美娇娘?”

    他话音刚落,便有另一个类似装束的青年从船舱中走出。

    这人比朱樉身材还要高大些,长方大脸,唇边、下巴乃至腮上都留着浓密的短须,浓眉鹰目,看着倒似乎更成熟点。

    此人自然便是晋王朱棢了。

    他并没有计较朱樉的打趣,向这边一拱手道:“三四年不见,二哥可是有些胖了。”

    朱樉笑道,“别说我,瞧瞧你,不也是胖了一圈?”

    “二哥眼神怕是不好,咱这叫壮,而不是胖。不信的话,二哥可以来与咱扳扳手腕,感受一番。”

    朱樉没接这话。

    虽然他们几个年长的皇子都是从小习武,他比朱棢还大两岁,但老三天生力气大,从十岁开始,武力便超过了他。

    估计摸着如今几个成年的弟兄中,只有老四靠着弓马娴熟、武艺精湛,才能打得过老三。

    为了转移话题,他抬头看向那横跨扬子江的大桥,啧啧赞叹:“我在西安听闻有仙桥坠于京师旁的江面上,起初一直不肯信。后来有京师来人证实,也只勉强相信。”

    “如今亲眼瞧见,仍觉不可思议——老三,你说这桥是咋架在大江上的?又如此宏伟。难不成真是天上坠落的仙桥?”

    朱棢侧身仰头看向大桥,眼中也尽是震撼之色——其实他之前过来时已经远远看过了,可近处看却更觉大桥雄伟,不似人间所有。

    口中却道:“咱怎知道。”

    朱樉将目光从大桥上收回,又问:“三弟可知父皇此番召你我回来所谓何事?按他的规矩,你我可是不得同时回京的啊。”

    朱棢摇头,“咱怎知道?二哥也莫要猜了,等进了皇宫,见到父皇,自会知晓。”

    说着便转身进入船舱。

    不多时,打着晋王旗牌的官船便向立仪凤门较近的巡江水师专用码头驶去。

    朱樉阴着脸向江里吐了口痰,这才转进船舱,随即这官船也驶向水师码头···

    待两人一起在奉先殿见到朱元璋时,已经是午时了。

    “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起身走下来,细看了看两人,嘴角笑容刚浮现便又隐去,板着脸淡淡道:“起来吧。”

    “谢父皇!”

    朱元璋回到龙椅上,坐下,道:“念你俩旅途劳累,咱就长话短说——这次召你们一起回京,主要有两件要事。”

    “其一,咱有意更改封藩制度,你二人是众兄弟中最早就藩的,已就藩三年有余,故而此事咱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其二,你二人就藩后的表现实在不如人意,给咱丢脸不说,也不能让咱放心。”

    “正好咱又更改了对诸皇子的培养方法,大本堂也多出了两门新课,便将你们召回京师,再学习几年,磨练磨练。”

    听完这番话,朱樉、朱棢都瞪大了眼睛。

    朱樉甚至晃了晃脑袋,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

    这又是更改封藩制度,又是让他们重入大本堂学习,是不打算让他们镇守边疆了?

    回过神后,朱樉便注意到另一件事,于是问:“父皇,四弟呢?他没回来?”

    朱元璋道:“他已经回来过一次,又让咱撵回北平去了。”

    朱樉当即眼睛一亮,问:“四弟做了什么混账事,竟惹得父皇赶他走?”

    心里却是已经决定,要模仿一下,好早些回西安,继续过他的藩王生活——在京师有老头子管着,几乎什么都不能做,哪有在西安过得舒坦?

    却听朱元璋道:“他要去海外就藩。”

    海外就藩?

    朱樉眨巴眼睛,再次怀疑他听错了。

    又或者他还在船上,正在做梦?

    于是他偷偷掐了下大腿。

    嘶,好疼,他娘的不是做梦——老四竟要封藩海外?啥叫封藩海外?跟流放差不多吧?他人傻了不成?

    在朱樉玩小动作、疑惑不已时,便听朱棢直问:“父皇,何谓封藩海外?”

    朱元璋道:“这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去看望下你们母后,然后回去洗漱休息,下午再来见咱。”

    朱棢、朱樉听了都很无语,心道,不带这么吊人胃口的。

    可他们也不敢反驳什么,只能告辞,前去拜见马皇后···

    两人从皇城出来,冒着寒风,一起骑着马往府邸走。

    朱樉道:“三弟,母后吐露的虽不多,可听话中意思,京中的这些变化,还有父皇要更改封藩制度,恐怕都和咱们那个三妹夫脱不开关系。”

    朱棢这次倒是没怼什么,而是点了点头。

    朱樉眼珠子一转,道:“要不咱们下午进宫前,先偷偷拜访下这位三妹夫?”

    朱棢扭头,用看白痴的眼神看过来,道:“要去你去,咱不去。”

    朱樉自是知道所谓偷偷拜访三妹夫是掩耳盗铃,必定会被父皇知晓。拉朱棢一起,便是希望多个人分担过错。

    见朱棢不上当,不由嘲讽道:“三弟这般胆小,真是白长这么大个子。”

    “驾!”

    朱棢忽然大喝一声,提高马速,往前跑去。

    朱樉吓了一条,回过神来就臭骂:“神经病啊!”

    不一会儿,回到王府,他便招来留守京师秦王府的管事。

    “大王千岁。”

    朱樉摆手,直接道:“将三驸马刘宽的事,都与孤说一说。你若知道的太少,现在就派人去打听,免得一会儿挨孤的训斥。”

    第二更。

    感谢【萌之力】的100起点币打赏!

    感谢【2021***9737】的100起点币打赏!

    晚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带着铁路到大明不错,请把《带着铁路到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