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做生意?
其他藩王也揣摩着朱椿对刘宽一番话的概括。
随即朱标笑着道:“十一弟是概括的不错,但公司和股份制可比做合伙做生意讲究多了。”
“就好比都是搭台唱戏,一个是草台班子,一个却是拥有戏院、分工明确的戏团,所图所得自有很大差别。”
不少藩王听得点头。
而经过朱椿、朱标的帮忙,朱棣、朱橚等藩王也算真正明白了公司与股份制的用处。
随后,朱棣问:“对于海外藩国的建立,三妹婿有何建议?”
刘宽看了朱棣一眼,道:“我认为在海外建立藩国可大概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地土人蒙昧未化,尚处在部落制的原始社会,无有国度。”
“这般情况下,藩国前中期都得以垦荒、种田、建设为主。藩国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却不太可能遭遇重挫。”
朱棣打定主意去印度建藩,因此对刘宽所讲的第一种情况不感兴趣。
反倒是楚王朱桢兴趣勃勃,问:“这是为何?”
刘宽道:“那些处在原始社会的土人部落,多不会种田、放牧,而是以渔猎为生,也不会冶铁、制陶、织布等,可以说生产力低下。”
“生产力低便养活不了多少人,人不多,加上生产力低,便注定部落军事实力也极低。”
“对于这类土人部落,诸位殿下随便派出数百将士都能横扫,然而他们部落中除了人口以及皮毛等少量物品外,也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然而,土人不仅与我们语言不通,且愚昧难驯,就算抓来当奴隶,也远不如那些已开化的人好用。”
“在土人得到一定教化前,可能看守、教导他们便需要不少人——可以说,若哪位藩王到了海外,便想着先抓一批土人来干活,在人力使用上可能会得不偿失。”
“所以,这种情况下,便需要藩王先携带一批拥有各种技能的大明百姓过去,才能更好的开展藩国初期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再以军事或利诱的手段,让少量土人参与建设中做一些简单活计。”
“这样一来,待藩国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便可以尝试逐步归化当地土人了。”
顿了顿,刘宽道:“其实就全球范围而言,相对愚昧原始的土人部落大多在南洋、澳洲、非洲这三个地方。也即是说,只有在这三地才需要用我刚才的提议去建设藩国。”
“至于美洲土人,虽然也不会炼铁,但其他方面的工艺却不弱于一些北方游牧部落及南方蛮部,军事实力也不算太弱。”
“此外,之前看美洲相关视频时,诸位殿下想必也知道了,如今美洲土人虽多是部落制,却也有国度存在,如中美洲的阿兹特克,南美印加。”
“所以,若哪位殿下准备远渡重洋去美洲就藩,倒是可以过去后,尝试先收复一些土人驱使为用。”
听此,朱桢、朱榑都露出了意动之色。
他们两个相对较为年轻,都才二十岁,海外建藩之事便是缓上十年都没事。
大明今年开始探索通往北美的航道,等十年后这条航道必然好走很多——别的不说,单是沿途建立好的补给站、中转营地,都可以让他们就藩移民的船队安全不少。
朱棣这时催促道:“三妹婿,接下来该讲第二种情况了吧?”
刘宽道,“第二种情况便是,当地不仅有国度,且生产力、军事实力、文化等也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某些方面不弱于大明。”
“想要在这类地方建藩,自然需要以军队开路——以大明如今的军事实力,想要对付这些国家的军队也不会太难。”
“关键在于将地方打下来后,如何治理,消化其人口——若不能消化当地人口,只靠从大明或别处移民,那藩国发起来可就慢了。”
“而要消化一个地方的人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大明之语言、文化、宗教、风俗习惯,替代当地人原有的语言、文化、宗教及风俗。”
“若是能让当地人的新生代自认为是大明藩国之人,且除了样貌其他方面看着跟大明百姓没多大差别,才算是完成了初步消化。”
“要完全消化,必然需要数百年乃至更久的时间——也即是说,在第二类情况的地方建藩,初期对建设、生产方面投入要求较低,获利大且快,可若是想要归化当地人反而要难很多,注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听刘宽讲完,朱棣等人若有所悟。
朱标则理解得更快,他道:“愚昧、原始的土人部落,因宗教、文化等方面底蕴不强,不够博大精深,其人更容易被汉家文化改造,归化为明人。”
“而类似高丽、日本、印度这等很早便拥有国家,且历史颇长,文化传承也相当深远的地方,其人反而因为深受自家文化影响、熏陶,难以归化。”
“三妹婿,我这番理解可对?”
刘宽笑道,“太子殿下说得很对。”
听朱标这么解释一番,朱棣等人对刘宽所说之事便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随后,其他藩王也问了些问题,刘宽都尽量耐心、详细地回答。
聊到后面,朱标见天色渐晚,便在春和宫设宴,款待刘宽及众藩王···
···
中秋节后不久,朱棢、朱棣、朱橚、朱桢、朱榑这五位藩王相继离开京师,奔赴各地,在老朱的安排下参与到一些事情中,各自磨练。
及至九月,刘宽也在老朱下达正式旨意后,开办铁路运输公司。
这日,刘宽主动到奉先殿求见老朱。
奉先殿,待刘宽行礼后,朱元璋便笑着道:“你小子居然主动来见咱,可稀罕得很。说吧,有何事?”
刘宽没准备拐弯抹角,直接道:“回陛下,铁路运输公司出售股份之事,还需请锦衣卫帮个小忙。”
朱元璋好奇了,问:“你想让锦衣卫如何帮忙?”
刘宽道:“朝廷开办公司并向民间招股之事毕竟前所未有,若直接公开宣传进行招股,只怕那些大地主、豪绅、商贾心有疑虑,少有人来购买股份,甚至干脆无人购买。”
“再则,铁运公司虽因前期投入较大,得好几年后才可能实现盈利,但日后定是一项长久盈利的好生意。”
“若是让某些劣绅、奸商得了便宜,到底不好。因此,微臣决定先从江南选取几位多行善事且没有劣迹的士绅或商贾,让他们认购一小部分股份。”
“之后再让锦衣卫借助此事散布小道消息,就说这几位是走了门路,才能提前认购铁运公司股份——因为铁路运输在将来必定是一门能长久赚大钱的好生意。”
“在很多人心目中,越难以得到的事物便越珍贵。待这类小道消息以‘不经意’的方式被越来越多士绅、地主、商贾知晓,偏偏又找不到购买铁运公司股份的门路,他们对此事的疑虑便会大大减小。”
“这样,待过几个月,事情酝酿足够,铁运公司公开招股时,这些人便会踊跃参与。”
“到时候,微臣再搞个盲拍,说不定还能令预备售予民间的剩下大部分股份溢价许多。”
听刘宽讲完,朱元璋问:“何谓盲拍?”
刘宽道:“盲拍是指以秘密竞价的方式进行拍卖——铁运公司股份会分成很多份出售,且之前已经让人认购小部分,剩下的还是以盲拍售卖最为合适。”
拍卖之事唐宋时便有,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所以刘宽稍加解释,朱元璋便明白了盲拍的妙处。
他忍不住笑道:“你这小子,没想到还有几分鬼机灵。”
刘宽可不想给老朱留下一个奸猾印象,忙解释道:“回陛下,并非微臣机灵,不论是散播小道消息酿造物品稀罕的氛围,还是盲拍,都是后世商人的基本操作,微臣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
“看来后世商业水平确实比此时高很多啊。”朱元璋感慨了句,便道:“行,此事咱允了,明日便会有锦衣卫之人找你接洽,办理此事。”
朱元璋没有趁机问别的事。
刘宽成功告退。
···
···
在刘宽筹划着向民间招股募集资金时,十月初一,徐丹段铁路正式向民间开放部分运力。
这一日,京师不少告示栏都张贴了相关告示,并由江宁、上元两县派出吏员向百姓宣读、解释。
半晌午,黄信义带着四名仆从出门闲逛,到了一十字路口,便注意到了吏员宣读告示、百姓围观的场面。
作为南城有名的黄家二公子,他自是不屑于去跟其他老百姓一起挤在告示栏下的,于是便派随行小厮去打听。
小厮听了一会儿便兴冲冲地回来了,“二公子,说是洪武皇爷开恩,特令开放铁路,允许咱老百姓也乘坐火车,享那铁路运输的便利。”
要说这两年京师新鲜事真不少,可仙桥、铁路的话题经久不衰。
在去年徐丹段铁路通车运行后,铁路的话题热度便更上一层楼,压住了仙桥话题热度。
黄信义作为黄家二公子,平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最喜欢凑热闹、看稀奇。
去年徐丹段铁路开通后的第一个月,他几乎每日都要过去观看,直到看厌了才不再去。
却一直遗憾不能坐那火车体验一番。
如今得知百姓也可坐火车,顿时兴奋了,忙问:“可打听到在哪儿坐火车?怎么坐?是不是要去火车站?”
小厮忙拍马屁,“二公子睿智,就是要去火车站坐。但要怎么坐,我没听着。”
“那你回来这么快干嘛?再去打听!”
小厮又屁颠屁颠地去了。
这次小厮过了会儿才回来,邀功般地道:“二公子,我打听到了,只要有钱和路引,便能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在站里面乘坐火车!”
“还要路引?”
黄信义皱眉。
第一更。
来晚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