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的大草原已不再是汉唐之时的大草原。
如果去看明朝的地图,就会发现在大草原中间书写着两个字——瀚海。
瀚海非海,而是沙漠。
所以在明朝,草原各区域遂有了后来漠北、漠南、东部草原、西部草原之称。
漠南、东部草原加上瀚海及西部草原的一部分,便是后世的内蒙。
至于如今的漠南草原,在大明强势时本就范围不大,西边大概在居延海一带,东边可算到捕鱼儿海以南、潢河以北这一带。
大明在大草原设立行省,自然要考虑如何避免行省割据,尤其是大草原目前还属于风俗与中原迥异的胡风之地。
所以老朱在跟重臣们商量后,才将大草原分成了三份儿。
西部草原一份儿,漠北及东部草原一份儿,漠南草原又算一份儿,且漠南草原还被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瓜分。
对了,东部草原亦被吉林都司分去了一部分。
而在设立漠北行省的诏书下达后的第五日,刘宽便被老朱招到了奉先殿。
进入殿内,刘宽首先便注意到了直接铺在正殿地上的巨幅地图。
虽然地图是倒对着他的,但他还是看到了一侧竖着书写的几个大字——大明海内坤舆图(洪武二十年七月)。
待刘宽行礼后,朱元璋便哈哈笑道,“刘宽,你看咱让人制作的这幅新地图如何?”
刘宽如今对大明舆图也是记忆深刻,因此扫了两眼,便注意到这幅舆图相较以前的主要变化在北边。
舆图上的漠北行省、金山都司、吉林都司,几乎将后世蒙古及中、东西伯利亚地区都囊括了进去!
因此舆图看着相当不协调。
刘宽看得眼角微抽,心道:老朱你这似乎是在地图开疆啊。
别的不说,如今大草原北海(贝加尔湖)以北的区域明军都未必跑了多远。
刘宽自不会将这番心里话说出来,而是拱手道,“陛下,如今大明疆域之广阔,已经超过汉唐两代了。”
刘宽没拍马屁,说的是实话——大明如今虽然还没拿下西域,拥有大草原后,再加上海外领土,疆域已经比汉唐大了很多。
朱元璋则起身走下了御陛,来到地图前,道:“这北海以北实在太过辽阔,咱虽然命人将其划入了漠北行省辖境,却是不准备立即在这一大片地方建立实际统治的。”
“不过咱记得你讲过,这一大片区域拥有不少矿藏,于进入工业时代的国家有大用,所以咱大明肯定也不能放弃。”
“对于此地之治理,你可有什么想法?”
“不如再设一都司?”刘宽想了想道,随即解释道,“据微臣所知,这一大片区域虽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尤其是接下来的小冰河时期,会变得越来越寒冷,但仍有少数游牧部族生活在那里。”
“事实上,即便是到了北极圈内,也有后世名之为‘爱斯基摩人’的少族生存。”
“所以,微臣觉得可以在各处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重要水源地设立卫所,效仿北洋都司,对当地的游牧部族进行宽松统治。”
朱元璋听得点头,随即又问:“那你觉得这个都司该如何命名?”
刘宽再次拱手,“自然是全凭陛下做主。”
朱元璋笑道,“你小子还谦虚起来了——给咱一个建议不行么?”
刘宽想了想,道:“后世将此地称之为西伯利亚,据说是俄罗斯人过来后,音译地当地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而当地人那时自称鲜卑后裔。”
西伯、鲜卑在发音上确实有些相像,而事实上,汉语词汇“鲜卑”同样是音译而来——其原意大概是“宁静之地”的意思。
顿了顿,刘宽又道:“不过,中国自古以来其实对这片土地也有个称呼,叫‘罗荒野’。”
听刘宽讲完,朱元璋道:“鲜卑人虽已融入汉家及诸胡,但若用其名,无异于提醒诸胡,昔日他们曾有一个共同的先祖,不利于归化。”
“还是取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的称呼比较好,嗯,就叫做罗荒都司吧。”
听朱元璋言语间定下此事,刘宽不禁在心里道:至此大明便拥有十七大行省、九大都司了呀。
“李贵,将中亚舆图搬过来。”
“是。”
朱元璋招呼一声,李贵便带着两个宦官抬来一扇挂着地图的屏风。
看到这幅中亚地图,刘宽略微惊讶,因为这幅图上显示的是如今中亚地区各个国家、势力范围划分。
他的手机、电脑中只有后世地图,可没有此时的地图。
大明能制作出这幅地图,说明朱元璋极有可能将光明卫安插到中亚地区了,并且已经获得了中亚不少重要情报。
果然,朱元璋随即就站在这幅地图前讲起了西域、中亚一带的形势。
“如今占据西域的是东察合台汗国,这个你是知道的,在其西北方,也即是与咱大明金山都司毗邻这一片区域,则是金帐汗国。”
“在东察合台汗国西边原是西察合台汗国,但大约二十几年前,一个叫帖木儿的蒙古贵族与其他贵族一起起兵叛乱。”
“大约在洪武三年,这个帖木儿彻底夺取了西察合台汗国统治权,先是自称什么‘大埃米尔’,几年前迁都后为迎合波斯人的一种教义又改称什么‘苏丹’,其实就跟咱们这边称帝差不多。”
“彼处也没有国号一说,这帖木儿又没继承察合台汗国大汗之称,咱索性称其国为帖木儿国得了。”
“西域、中亚一带除了方才介绍的这三大国外,还有不少游牧部族及小国。”
“不过,根据光明卫传回的情报,东察合台汗国已是日薄西山之态,反倒是那帖木儿国与金帐汗国如日初升。”
“算起来,那帖木儿崛起的时间只比咱晚几年而已,并且在夺取西察合台汗国后,这帖木儿并未懈怠、享受,依旧锐意进取。”
“过去十几年间,他向西灭了花拉子模,向东则数次攻打东察合台汗国,胜多败少。”
“目前两国虽仍处在交战之中,但东察合台汗国已然显露败象。也亏得东察合台汗国过去几年在跟咱大明商人的交易中获得了些好处,否则怕是会败得更惨。”
“至于金帐汗国嘛,本是铁木真长子术赤一脉所建立,大概在几十年前内部分裂,一直处在战乱之中。”
“但大约在十年前,帖木儿支持如今的金帐汗国大汗脱脱迷失,令其终结了内乱,重建了金帐汗国,如今势力亦不弱。”
说完,朱元璋回到了龙椅上,这才笑问:“西域、中亚如此形势,你觉得咱大明该如何做?”
刘宽略微沉吟了下,道:“陛下在战略方面的眼光及布局在后世已被称作一流,可与唐太宗相提并论,微臣便不献丑了。”
“不过,听陛下介绍完那帖木儿国,微臣倒是想起一些与那人相关的事。”
“哦?”朱元璋大感兴趣,“说来听听。”
刘宽道:“后世历史上,帖木儿此人跟陛下一样长寿,因此一直活到了永乐初年。”
“而其建立的帖木儿国将在之后一二十年中越发强大,向西打到了西亚,与奥斯曼帝国争锋;向南打到了印度,向北应该也曾跟金帐汗国打过。”
“在帖木儿帝国如日中天时,他得知了燕王靖难登基称帝之事,便打着为建文帝复仇、扶持大明正统的旗号东进,欲攻入大明。”
“不过在率军东进的过程中,帖木儿病死了,于是此事便不了了之。”
此时朱元璋神色古怪。
他万万没想到,听刘宽讲后世那帖木儿的事迹,竟然又吃到了自家的瓜——虽然这瓜他已经吃过很多次了,但这次毕竟是从另一角度吃,感觉又有所不同。
回过神后,朱元璋便一拍桌案,怒道:“大胆帖木儿,当真狂妄——咱大明便是爆发靖难之乱,那也是家事,如何轮得到他来插手?”
这番话说完,朱元璋就冷静下来,又道:“照你这么说,这帖木儿国倒是颇具威胁···”
刘宽见老朱似乎思考起对付帖木儿帝国的“阴谋诡计”来,便拱手道:“陛下,若无别的事微臣便告退了。”
朱元璋摆摆手,“行,你退下吧。”
···
···
时间一晃过去近一个月,又到了八月初三。
这天早上,刘宽依旧六点便起床洗漱,吃了早饭,便带上手机,用背包装上笔记本电脑,出门汇合了朱标及一众护卫人员,前往跨江大桥。
可惜他跟朱标在大桥上等了差不多一个上午,都没能等到怪雾到来。
离开大桥前,朱标不禁疑惑道:“自妹婿穿越至此后,那怪雾又出现了三次,间隔都是一年,怎的今年没来?”
刘宽道,“太子殿下,微臣始终觉得那怪雾的出现并没有规律——这种事本就极为罕见,怎能期望它有规律呢?”
听此,朱标一叹道,“妹婿说的不错,是我贪心了。”
刘宽直接回府里吃了午饭,饭后小憩半个小时后便去天工院照常上职。
在刘宽处理了一会儿公务后,裘七尺便带着沈璘过来了。
他面带喜色地道:“院正,火力发电站三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并且通过了安全检验。下官与沈主事都认为,可以挑选吉日尝试发电了。”
第一更。
错字后面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