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重惩,杀猴骇鸡

    大明朝廷让清田御史从其他府学征用学生协助清丈田亩,自是安排好了调度。

    如宁国府从太平府府学征用学生,太平府则从池州府府学征用学生,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一个闭环。

    这样就可以避免两地府学学生互查时勾结起来,互相隐瞒。

    宁国府与太平府相邻,又有水路相通。蹇义手持朝廷谕令,府学自是配合。

    因此,第二天他便带着五十名精通数学的学生回到了宣城。

    他先与宣城现任知县梁秋、巡警局局正郑志虎密探了一番。

    随后,梁秋以知县名义将户房典吏何耀及其以下的十几名吏员都召集到了县衙,便让一队巡警将这些户房吏员软禁到一处偏院。

    何耀顿觉大难临头,被送进偏院前不停喊叫,“县台,我等犯了何事,为何要关押我们?黄县丞?曹主簿?”

    蹇义听见何耀被送进去前喊了县丞、主簿,不禁若有所思的看向两人,便见两人都神色微变。

    ‘看来这两人也有可能与宣城鱼鳞册造假之事有关。’

    蹇义心中如此猜测。

    但黄县丞、曹主簿是官,哪怕是七品以下,他也不能像对待何耀一般随便软禁——事实上,何耀这个典吏离当上官员也就差了一步而已。

    软禁了户房众吏员后,蹇义又向巡警局借来了二十名熟悉乡里情况的巡警,将他们与五十名学生一起分成了十组,每组七人,分赴宣城各里重新清丈田亩。

    这些学生虽然精通数学,但缺乏实际量田的经验,一开始进度有点慢。

    可当他们熟悉量田之法后,速度便一下子快了起来。

    因为如今府学数学科目中已经涉及了颇为精深的几何题,这些学生只要量准了田地的相关数据,要计算出其亩数(面积)便不难。

    如果是在大明中晚期,即便朝廷派出了这种与地方无关的高效清丈队伍,想要清丈田亩也不容易。

    因为地主、士绅必然会驱使无知的农户、佃户阻拦,甚至故意弄出民乱。

    然后便会有朝臣攻讦主持清丈的官员,让其下台,进而让清丈无法进行,不了了之。

    可这是洪武朝,没有哪个地主、豪绅敢这么干,朝中也没有敢反对老朱政策的官员——过去二十年,所有敢于尝试老朱刀是否锋利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如愿以偿去到阴曹地府了。

    所以,此时宣城某些地主、豪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田地真实亩数被丈量出来。

    就这样,一众府学生仅用了半月时间,便将宣城田地重新丈量了一遍,弄出了一本新的宣城鱼鳞册!

    县衙。

    蹇义翻看着新鲜出炉不到一日的这份鱼鳞册,神色愈发的冷峻了。

    不一会儿,典吏何耀被带到了堂上。

    蹇义一拍桌子,喝道:“何耀,你好大的胆子!宣城田地相较于十年前明明新增了三百八十二顷,可你却在大清丈更新鱼鳞册之时弄虚作假,隐瞒下三百多顷!你可知罪?!”

    何耀被带进来后本是站着的,此时听了蹇义这番话不禁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直至此时,他才终于意识到这个时代已与十年前不同了——上面派来的官员不仅更务实,而且还精通数学,对地方庶务也知道颇多。

    更重要的是,他们户房书吏不再是极少数懂得量田和计算田亩的人——那些被调来的府学生个个都会!

    蹇义见何耀跪了下去,便知此人心防已破,当即道:“本官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若你能如实招供出县衙及乡里的同党,可减轻刑罚;若是不配合,本官必奏请朝廷,将你从重处置!”

    听到这话,与知县一起来旁听的黄县丞、曹主簿不禁脸色一变,都紧张起来。

    随后曹主簿便暗暗用锐利目光盯着何耀。

    可惜何耀此时失魂落魄、低着头,根本就没去注意他的眼神。

    待其抬起头来时,便道:“我招,我都招…”

    三日后,蹇义将在宣城清丈田亩的经过写成一份奏本,让人送往京师。

    随后便前往宁国府下一个县,继续清田···

    ···

    京师。

    年节将近,内城外城、大街小巷,都已有了年味儿,喜气洋洋。

    然而紫禁城奉先殿内的朱元璋脸上却一丝喜色也无。

    他将刚翻看完的一份奏本拍到桌上,哼道:“没想到这些地方豪绅如此不老实,与胥吏勾结,少的隐瞒个几百亩,多的则隐瞒了数千亩田地!”

    “若不严惩,只怕日后此辈会越来越过分,直至蛀空大明根基!”

    朱标近段时间对清丈田亩之事也很关注,看了不少清田御史上呈的奏本,同样气愤。

    但他还是劝道,“父皇,这些人是该严惩,但怎么个惩治法却需要细究。”

    朱元璋哼道,“细究什么?依咱看,凡隐瞒田地百亩以上的,一律流放海外为苦役,遇赦不赦,终生不得回大明!”

    “隐瞒田地三十亩以上、百亩以下的,流放吉林、罗荒,徒刑三年以上!”

    “至于贪官污吏,更要重惩——全部抄家,流放罗荒卫所为苦役,决不轻饶!”

    朱标苦笑道,“父皇,此番直隶清田牵扯这么多大户,若真这么办,怕是会掀起轩然大波,乃至引发动荡啊。”

    “况且,之前直隶本就迁移了不少百姓,如今再流放一大批,各州府种田的人都不够了。”

    朱元璋又拍了桌子,道:“发生动荡就派军队镇压!种田的人不够就从别处迁徙!总之,直隶此次清田查出的贪官污吏、豪绅,都必须重判!”

    “如此一来,待将来摊丁入亩推广下其他行省,地方官吏、豪绅才不敢在清丈一事上弄虚作假!”

    听朱元璋这么说,朱标便知道无法再劝了。

    况且他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想法——直隶这边就算出现动荡,也很容易镇压;而其他行省知道了直隶的事,便不会冒险隐瞒田亩,也不会查出许多人来,自然就没有了因此发生动荡的可能。

    说简单点,就是杀鸡骇猴,不,是杀猴骇鸡。

    第二更。

    今天有事耽搁了更新,状态也不佳,只能写少点。

    晚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带着铁路到大明不错,请把《带着铁路到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