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一愣,没想到朱棣会向他询问这么大的问题。
回过神后他便道:“燕王殿下问这问题可是高看我了——我连治理一县的经验都没有过,也不曾学习这方面内容,怎知如何治理一国呢?”
朱棣笑道,“妹婿见多识广,纵使能提一二建议,想必对俺治理藩国也是有帮助的,还请不吝赐教。”
见朱棣姿态放得这么低,刘宽觉得再不给点建议就说不过去了。
他略一沉吟,道:“此番我放了关于印度历史的视频,想必燕王殿下对彼处的情况也有了了解。”
朱棣点头。
刘宽:“自雅利安人在印度利用婆罗门教建立种姓制度后,之后那些入侵印度的外族,几乎都接受了这种制度,甚至将之变得更加完善。”
“所以,如今种姓制度在印度已经称得上根深蒂固了。殿下去印度就藩,不可能将原来的印度人都杀绝,也难以做到,如此必然要面对印度种姓问题。”
“这问题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种选择——要么如之前那些入主印度的外族般接受种姓制度,要么推翻种姓制度。”
“若接受种姓制度,殿下可以将其略加修改,以王室为第一等级,以追随殿下到印度的文臣武将、大明百姓为第二等级,以主动投效殿下的印度人为第三等级,以其他人为第四等级。”
“不过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划分,要实际执行的话,肯定会面对很多问题。”
“比如说印度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绑定很深,且以人种肤色分辨等级,向来尊崇类似雅利安人的白种人。”
“历史上后来入侵的外族在接受种姓制度的过程中,基本都选择跟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通婚或者说联姻,将自身变为符合婆罗门教规则的统治者。”
“咱们都是黄种人,想要融入印度的种姓制度肯定有一定困难;即便融入,估计也很难变成白种人。”
“再者,随殿下去印度的文臣武将、百姓只怕未必能接受种姓制度,即便他们接受了,儒家想要跟种姓制度相融也不容易。”
“当然,殿下若选择接受种姓制度,在统治印度人时肯定要容易不少。”
听到这里,朱棣若有所思。
作为出身皇家的贵胄,他其实觉得种姓制度挺好,是一种对统治者很有用的制度。
至于刘宽所说的那些问题,在他看来是可以接受或解决的。
刘宽则接着道,“若殿下选择推翻种姓制度,建立和大明类似的制度,坏处是必然会遭到印度婆罗门教乃至被其异化后的伊教所领导的众多印度人抵抗,不论是开拓国土还是稳固统治,都会难上很多。”
“至于好处,其一是不必更改殿下及移民们的思想认知及习惯。”
“其二,若殿下真的在印度建立了一个类似大明的藩国,即便日后殿下不在了,它也不会像印度以前那些王朝般,轻易地被外族入侵并统治。”
见刘宽说完,朱棣脱离思考状态,问:“那妹婿认为俺该如何选择呢?”
刘宽摇头,“此事只能殿下自己决定,如何能听别人的?”
朱棣一时无语。
他如果知道后世的一些网络流行语,此时必然会想到一句话: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事实上,朱棣觉得刘宽这番话对他还是有不小帮助的,至少让他知道了在印度建立统治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也许道衍可以帮俺做出正确的选择。’
心中如此想,朱棣便道:“不管怎样,还是要多谢妹婿的分析和建议——待上元节之后,俺离京前还会再拜访妹婿一次,还望妹婿莫要嫌我烦才好。”
“不敢。”刘宽拱手,“燕王殿下若无别的事,我便出宫了。”
朱棣点头,将刘宽送出了殿外。
随后,朱棣到主殿中跟妻儿汇合,并向老朱、马皇后告辞。
朱元璋嘱咐道:“明日莫要乱跑,待刘宽将平板送进宫里来,咱们便一起看那关于嘉靖的电视剧。”
“是。”
···
···
次日。
春和宫。
天保殿。
朱雄英听见早六点的钟声,睁开眼,略微赖了会儿床,便翻身起来了。
说起来,如今朱雄英已十五岁(虚岁),若按朱元璋给皇子们定的规矩,去年上元节后他就该出宫别居了。
但他不是皇子,而是皇孙,且是朱元璋用诏书定下的皇太孙。
再加上朱元璋、马皇后、朱标都担心他还会再生什么大病,便仍让他居住在春和宫。
不过朱雄英到底已是少年,再与吕氏等几个朱标的妃子同住春和宫终究不是事儿,因此去年朱元璋便让人在春和宫南边修建‘天保宫’,俗称太孙府。
天保宫虽然只计划修春和宫一半大,却也是要进行设计且用料讲究的。哪怕其中会用到不少水泥、钢筋、砖石、玻璃,却也要等到今年春上才能建成。
所以朱雄英还得在春和宫待几个月。
朱雄英穿着单衣下床后,便见宫人将准备好的衣衫都放在了一边。
他于是拿起衣服自己穿起来,大体穿好后,又开始叠被子。
之后采用宫人拿来的冷水、热水、牙刷、牙粉、毛巾等洗漱,最后则坐在一面镶嵌了水银玻璃镜的梳妆台前,由宫人给他梳头。
他自己也会梳,但肯定没宫人梳得好。
若在去年平日里,他在梳头之后,得去专门的地方打水、烧水,然后才能吃上一顿并不丰富却营养均衡的饭菜。
不过去年他正式从大本堂毕业,且眼下还在年节内,他自是不必再去做那些事当做磨炼。
所以,梳好头后就翻出类似《资治通鉴》这样的几本儒家书籍在书房默诵起来——这是年前朱标教给他的读书任务。
按照在大本堂上学时的习惯,他读到了七点半。
宫内的自鸣钟报时,很快吕氏身边的宫人便过来喊他去吃早饭。
平日里,他都是独自吃饭的,但年节里大多是跟朱标、吕氏以及弟弟们一起吃。
吃过早饭后,朱雄英习惯性地想去附近的小校场练武,却听朱标道:“雄英,准备一下,随我去奉先殿。”
朱雄英虽然好奇去做什么,却忍住了没问,应了声“是”,便回天保殿换了身衣裳。
当朱雄英随朱标来到奉先殿时,发现除了朱元璋外,朱棣、刘宽也在。
刘宽先向朱标、朱雄英行礼问候,之后朱雄英才向刘宽行学生之礼。
朱雄英正想问刘宽来此做什么呢,便见刘宽向朱元璋一揖,道:“陛下,微臣这便回府了——若平板电脑出了什么问题,陛下切莫乱动,派宫人传唤微臣便是。”
“行,你回去吧。”朱元璋笑着点头。
朱雄英这才注意到,朱元璋手边竟然放着刘宽的平板电脑。
待刘宽离开后,朱元璋便冲他道:“雄英,刘宽弄来了一部关于后世历史上咱大明嘉靖皇帝的电视剧。”
“据说这部电视剧反映了历史上在大明中后期不少问题,又涉及了不少帝王之术、官场权谋。”
“这大明的帝位迟早会交到你手里,所以咱便让你来一起看看,学习一番。”
看电视剧?
朱雄英听了眼睛亮起来。
他几年前就知道老师那里除了各种电影、视频、歌曲,还有一种叫做电视剧的东西——似乎是一部很长的电影被分成了很多集。
说实话,他早就想看看了。
可过去几年,他虽然也通过学分获得不少次使用平板的机会,但大多用来看电影、视频了,根本不够用来看电视剧。
他原以为,可能要等将来成为大明第三任皇帝后,才有机会看,没想到现在就能观摩其中一部了。
回过神,朱雄英立即表态道:“谢皇爷爷恩典,孙儿一定用心观看、学习!”
一旁朱棣看着朱雄英,露出羡慕之色。
既羡慕朱雄英有跟几人一起看电视剧的机会(他儿子朱高炽就木有),也羡慕朱标能有朱雄英这样的好儿子——从目前来看,朱雄英天资颇高、文武双全,将来极可能成为一代雄主!
不像朱高炽,喜文厌武。还得有人监督,才能控制口舌之欲,管理好身材。
而且少年朱雄英看着气色、精气神很好,又有多方关护,既渡过了八岁那年的死劫,估计后面夭折的可能性很小了。
就在朱棣想着这些时,朱元璋吩咐道:“李贵,带人把桌椅摆好,咱爷几个一起看电视剧。”
“是。”
李贵大应了声,便带着两个宦官,很快摆好一个小型家庭影院。
朱元璋当带着朱标、朱棣、朱雄英入座。
“来,雄英坐咱旁边。”
朱元璋招手,让朱雄英坐在了他的右手边,朱标则被安排在左手边。
朱棣瘪了瘪嘴,坐在了最右边。
朱元璋动手操作平板电脑,将其调至1.5倍速,这才开始播放第1集。
朱雄英这才看到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大明王朝1566》。
‘名字很普通啊,该不会不好看吧?’
已阅片不少的朱雄英不禁如此想。
很快他便收敛思绪,因为电视剧开始了。
老朱爷四看了三四息,这才察觉,放的是片头,而非正式内容。
好在一分半钟的很快过去,正片开始。
只见屏幕上变作黑幕,上面出现几个字——紫禁城,午门。
然后便是规制似乎有些小的皇宫内,宫殿间的空地上,一群宦官模样的人围住了一个须发散乱的官员。
这官员仰头望着阴郁的天空,神色悲戚。
‘这是在做什么?’
老朱四人一时都看不懂。
第一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