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达卡城在燕藩军队的维持下已恢复平静,因为朱棣下令宵禁,城中各处都安静得很,唯有城主府仍灯火通明,巡逻的禁卫、办事的官吏出入往来,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
府中大厅,陈瑛正在向朱棣汇报刚统计、造册完的府库钱粮物资。
“大王,这城主府库存各类粮食共计有三万五千余石,另搜得黄金两万七千五百五十两,白银一万九千四十二两,又有各色铜币一万六千斤左右。”
“除此外,又有丝绸六百七十匹,各类棉布一万八千余匹···”
达卡城城主属于封建于此的贵族,各种权利集于一身,因此储存各种物资的仓库就建在城主府中,且积蓄不少。
也亏得朱棣此番带了很多识字会算之人,否则真未必能如此快清点、统计完府库中的物资。
陈瑛拿着册子汇报到最后,才道:“另有价值难以估计的各类宝石共计一百七十八箱。”
朱棣听了不仅没高兴,反而皱眉,“宝石、黄金这么多,怎粮食却这般少?”
陈瑛道,“大王,达卡乃滨海商城,本就以商贸为主,不重农事。就府库中储存的这三万多石粮食,估计都是那城主用来供给军队和以防万一的。”
“不过达卡毕竟有十几万人口,商旅往来频繁,微臣没推测错的话,城中粮商应该囤积有不少粮食。”
“微臣的建议是以比市价稍高些许的价格,将粮商囤积的粮食都买下来。”
“哦?为何要这么做?”朱棣略带疑惑地问。
陈瑛道,“其一,自然是名正言顺的掌控城中粮食——对大王而言,金银珠宝等远不如粮食重要。”
“其二,此事传出去,不仅可以传播大王的仁名,亦可让孟国粮商为谋利更多的运粮过来,咱们便可以此让更多的粮食汇聚于此。”
“若孟国对此毫无防备,兴许能让咱们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朱棣略一沉吟,看向道衍,问:“大师怎么看?”
道衍和尚道,“陈主事的想法不错,但此地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最好将买粮之计稍作更改。”
“这城中粮商不止一家,可以找一两家有民愤的,或是与那城主齐雅德纠缠较深的,抄家夷族。”
“而后再以稍高于市价的价格购买剩余粮商一半的粮食——若咱们把粮食都买了,就要负责居民口粮,此事吃力不讨好,倒不如继续让粮商们做。”
“当然,大王需严令他们不得囤积居奇、肆意涨价,若有违反的,可再抓一两家抄家以作典型。”
“恩威并济,方可令此地粮商、民众迅速适应大王的统治。”
燕王幕府的覃珩、方宾、黄子澄等人也在厅中,提高了道衍这番话都不禁暗暗嘀咕:动辄要将人抄家夷族,怎会有这般毒辣的出家人?
朱棣却觉得道衍完善过的“买粮之计”更对他胃口,于是露出笑容问:“诸位对此事可还有别的想法?”
黄子澄心道:你都听得满脸笑容了,我们就算有别的想法又如何?
陈瑛则道,“道衍大师思虑确实更加周全,微臣以为可行。”
陈瑛都表态了,其他人自然也纷纷表示赞同。
朱棣笑道,“好,那此事就这么定了,由户、刑、警三司共同负责,若需用兵,再报予孤知晓。”
“接下来咱们再议一议军事——如此轻松地拿西下达卡是出乎咱们意料的,同时此事也说明,孟国对海上来敌缺乏警惕,军队战力也拉胯。”
“孤想着,能否趁孟国国主尚未得知咱们夺取达卡的消息,派兵逆恒河而上,奇袭孟国都城高尔?”
道衍听了笑道,“大王计谋与贫僧所想不谋而合。”
参事覃珩则提出疑问,“大王,咱们兵马本就不多,且那高尔离此有近五百里之遥,即便真夺下此城,分兵据守,也会让咱们接下来变得很被动,甚至局势艰难,还望大王三思。”
朱棣笑道,“谁说孤要据守高尔了?高尔乃孟国都城,咱们若是能将其攻破,乃至俘虏或击杀那孟国国主,孟国便群龙无首。”
“孟国不同于大明,如此情况下,各地城邑领主大多数都会趁机自立,相互吞并。”
“即便有几个领主以咱们为大敌,也绝难联合起来,如此咱们便会有足够时间经营达卡地区以立足。”
“待咱们立足后,又可以将左边这些孟国城邑逐个击破,迅速扩充藩国领土。”
“除此外,拿下高尔咱们还可以获得孟国王室数代积累的财富,充作建设藩国的资本!”
听了朱棣这番话,军事赞画方宾第一个出声赞同,“妙!按大王所说,奇袭高尔乃是一箭三雕之计,实在是妙啊!”
“确实是一箭三雕。”
“看来奇袭高尔好处多多。”
“···”
一时间,众幕僚、将领纷纷赞叹。
这反倒让刚开始质疑此事的覃珩不好做了。
不过他在朱棣麾下本就扮演着几分诤臣的角色,倒也不以为意,反而在众人之后又提醒道:“我等方至此处,五百里奇袭终究是冒险之举,还望大王慎重。”
朱棣并未恼怒,点头道:“你的意思孤明白——孤会做好准备的。”
“谭渊,高尔那边的情况你们应该也探察过吧?不如便跟诸位说说孟国在高尔的军事部署。”
谭渊从武将班列站出来,“回大王,孟国在高尔的兵马分为三部分,即王国军、城卫军、贵族私军。”
“其中王国军最为精锐,约有八千人,不过仍用的是冷兵器,只是披甲达到了七成。”
“需要注意的是,里面有两千人的象军,听说有二十头战象。”
“再次是城卫军,约有一万五千人,披甲者五成左右,但据末将观察,也就比达卡的城防军稍强一些,战力并不高。”
“至于城内贵族私军,我等不知有多少,彼辈战力也参差不齐,不好估计。”
“不过,这些贵族与王室未必是一条心,只要咱们别围城久战,在短时间内打进去,贵族私军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高尔城池周围约十里,墙高三丈余,平日里由城卫军负责卫戍。至于王国军,除了两千象兵,其余六千人平日里负责王宫卫戍。”
说到这里,谭渊抱拳道,“若是要奇袭高尔,末将请命,连夜带两百先遣队将士出发,争取赶在孟王收到达卡被我们夺取的消息前潜入城中,作为内应。”
“另外,达卡到高尔这一段恒河水文我等探测过,航行三千多料的海船毫无问题,但若是五千多料的海船就不好说了。”
听谭渊叙说了高尔的军事部署,朱棣又跟其他幕僚、将领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率领两千护卫军、三千卫所军、三千孤义营在明早乘战船逆流而上,达卡只留一千护卫军、两千卫所军防守。
这里面,孤义营就是当年朱棣借用督办日国事务之便培训的三千日国孤儿。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这些孤儿中年纪大的已经十五岁了,年纪小的也有十二三岁。
若是普通少年,送上战场等于是炮灰,但这些少年被精心训练两年多,已经是合格的少年兵,杀人打仗绝不含糊···
三天后。
日头偏西时。
孟国都城高尔东门外,一大队城卫军像往常一样,借着守卫城门之便,向看起来没有身份、地位的普通人收取门税。
大队长萨尔曼哼着曲儿摇晃着头脑,高兴得像是要随时起舞似的。
城门守卫的活儿油水很大,萨尔曼也是花了不少金子贿赂上官才得来的,如果不在任期内捞回来,那可就亏了。
他选择收取三倍门税,只要三个月,不仅可以回本,还能赚一大笔。
说起来,今日进城的小商人似乎比昨日多了些,让他赚得比昨日更多些——如果每天这么多小商人进出城,也许他半个月就能回本。
就在萨尔曼盘算着他的“生意”时,不少人都看向东边的码头发出了惊呼声。
他看向两里外的码头,立即瞪大了眼睛,喃喃道:“神啊,好大的船!”
随即他眼睛就亮了,心想:一定是哪里来的海商。
海商虽然富有,可在高尔却不算有权势的人,如果对方进城,他可以趁机索要一大笔“门税”!
萨尔曼期待地等了好一会儿,便见码头竟忽然乱了起来,人们不论贫富都疯狂地向东门这边跑来!
一些人边跑边喊。
“敌人来了!”
“快跑啊!”
“···”
瞧见这一情景,萨尔曼一个激灵回过神来,疯狂大喊:“关城门!进城关城门!”
说完第一个往城里跑——他进入城卫军这几年赚了不少钱,可不想就这么死了。
萨尔曼下面的城卫兵跟他一样的心思,见他带头跑,自然也跟着跑,甚至有人跑得比他还快。
这时进出东门的人不少,因城卫兵逃跑竟混乱起来,再加上码头有许多人逃来,竟然堵住了城门!
河面一艘木帆战船上,亲征的朱棣用千里镜看到这一幕不禁哈哈大笑,“真是天助我也!传孤王令,让张玉率领骑兵趁乱突入东门,夺城!”
“遵命!”
···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七。
燕王朱棣率八千劲旅乘战船逆恒河而上,奇袭孟国都城高尔,一鼓破之。
是役,朱棣一举俘获孟国国王阿里及其王妃、王子、臣属共计三千多人,缴获金银珠宝、粮草、马匹牛羊等物资无算。
消息传开,孟国诸多城邑领主趁机自立为王,一时间孟国不知分裂成了多少块块儿。
一个月后,驻守孟国北境的二王子穆尔丁则自任孟王,并向各地领主贵族征兵,让他们一起追击“海匪”,拯救被俘的老国王阿里。
然而并没有几个领主鸟他。
穆尔丁得知“海匪”攻破高尔后抢掠一通就带着俘获乘船离开了,便抛下北境防线不管,带着数万大军回高尔。
在朱棣攻破高尔的两个月后,北方的章普尔苏丹国(古尼泊尔,但领土比现在的尼泊尔大得多)得知孟国之事,果断出兵南下。
第一更。
错字后面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