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结婚花销竟这么高?后世似乎麻烦大了啊【求追订】

    刘宽见老朱一家子都有点懵,便暂停了视频,主动道:“陛下可是有疑问?”

    朱元璋道,“这视频中所言的月入一万之类的,指的是后世钱币吧?价值大概与此时多少宝钞相等?”

    刘宽道,“陛下大约是忘了,微臣之前说过,后世的钱不好与此时对比的,当然,非要对比,勉强可用粮食来兑算。”

    “大明如今普通米面价格,大约在一贯钱一石,咱将一石米面按188斤算,大概5.3钱一斤米面。”

    “后世一般米面价格大概是两三块钱一斤,就按2.5元一斤计算。”

    “所以后世一万块钱大概能买4000斤大米,相当于21200文钱,也就是二十贯有余。也可以粗糙地理解为,后世一元钱相当于大明此时两文钱。”

    听刘宽报出最后的计算结果,老朱、朱标等老朱家男子,乃至马皇后等女子,想起方才视频开头所言,顿时一个个露出惊讶之色。

    月入二十贯有余在后世竟不配结婚?

    还有那相亲角的老人说,月入二十贯不如讨饭?

    惊讶之余,老朱、马皇后等都一个个面露不解之色,心想:后世这是怎么了?

    朱樉则对那句“扛楼背货日赚千元”印象深刻。

    心想,看视频那扛楼背货的不就是力夫么,日赚千元,岂不是相当于两贯?

    力夫一天能赚两贯钱?那一个月岂不是能赚六十贯?一年就是六七百贯啊。

    哪怕除去一些休息时间,按五百贯算,那也比大明很多官员年俸都高了。

    要是我当初是在后世干了两年的力夫,岂不是能赚上千贯?!

    众人回过神后,朱标最先开口询问:“妹婿,后世人收入竟这般高?月入二十贯都娶不到媳妇,按正常的月收入岂不是得五十贯往上?”

    刘宽听了苦笑,“殿下,这里面误会大了。”

    “哦,有何误会?”

    “首先,这阿婆主在视频中提到这些事并非描述后世的正常事情,而是在讽刺某些人···这点殿下不会没看出来吧?”(上章末尾被河蟹吃了部分内容)

    朱标略微尴尬,他压根儿就没注意,忽略了。

    刘宽又接着道:“其次,微臣之前说了,用米做中介转换来对比后世钱和大明钱的价值,只是勉强为之,其实并不合理。”

    “后世一万块钱究竟有多大价值,微臣再举几个例子,殿下应该就能大概了解了。”

    “后世在科技发达、工业发展的情况下,类似于保证基本饱暖的物资大多很便宜。”

    “米面就不说了,猪肉也只有十几块一斤,普通的羊肉二三十块,普通牛肉一斤也不过三四十块,盐两三块钱能买半斤左右。”

    “做好的衣服,便宜的十几块、几十块一件,一般的也不过一百块、几百块一件,寻常鞋子也是几十块、上百块、几百块这样子。”

    “但也有些东西,既必须又很贵。比如说房子、车子——后世但凡结婚,基本上都要求男方有一套新房、有一辆汽车。”

    “在微臣来大明前,后世房价虽在下降,但在之前,即便是普通县城,一套房也要五十万至八十万块钱。”

    “若是在京师、杭州、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一套房至少也要几百万,稍微好些的则要上千万。”

    “至于汽车,虽然便宜的有几万块一辆的,但若是用于结婚,一般至少都会买个一二十万,甚至二三十万往上的。”

    “若是再加上彩礼钱——后世全国各地彩礼钱多寡不一,但少的地方也要十万左右,多的地方则要三十几万。并且这只是该地方的彩礼下限,而非上限,事实上彩礼没有上限。”

    “再算上结婚的其他花费,即便某男子只是在一个小县城娶一个普通女子,房、车、彩礼等花费加起来也得七八十万。”

    “若是该男子月入一万,工作后不吃不喝不做任何花费,需七年左右才能攒够结婚的钱。”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等少数较为了解民间情况的,听了刘宽这番话都颇为惊讶,没想到后世结婚花费竟如此之大。

    大明民间普通人家结婚,正常来讲,花个十几贯就够了。

    但也有人越发不理解阿婆主在视频开头对某些现象的讽刺,不理解刘宽这番话。

    朱檀便忍不住道:“月入一万要不吃不喝的攒钱七年,才能攒够结婚所需的最少花费,若算上吃喝,估计得要十年吧?”

    “如此一来,视频开头说月入一万不配结婚,倒也不算太过分吧。”

    不少皇子、公主、嫔妃听了朱檀的话下意识点头。

    确实,以此时的观念来看,一个人要工作十年才能攒够结婚所需的钱,那么他这个一万块的月薪确实有些低了——现实中哪有让姑娘能等一个男子十年再结婚的?

    即便从十三岁算起,十年之后姑娘也二十三了,属于老姑娘了啊。

    对了,后世似乎十八岁才算成年,很多工作要成年人才能做,那岂不是要让姑娘家等到二十八?

    如此推测,后世男子若无父母出钱帮助,只怕都只能娶比自身小好几岁,乃至小十岁的姑娘才行吧?

    唯有老朱、朱标等少数人听了朱檀的话直摇头。

    朱标道,“十弟,月入二十余贯,已经是颇高的工资了。可即便如此,还需要攒十年工资才能攒下结婚的最少花费,这显然结婚花费过高,并不合理。”

    朱檀一时依旧难以理解,干脆问刘宽:“老师,后世月入一万的人很少吗?”

    刘宽苦笑了下,道:“此事鲁王殿下继续看视频就知道了。”

    说完,刘宽触屏继续播放该视频。

    “当我们从互联网世界抽离,便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火车票硬座和卧铺仅仅相差一百元,还是有大量人选择硬座。很遗憾的是,目前我国仍有一半的家庭没能实现火车票自由。”

    “2023年,青桦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13321元,相比2019年少了1万多元,近乎腰斩。”

    到这里,刘宽不得不插嘴说一句,“青桦大学是后世新朝顶尖学府,大概相当于我们如今打造的京师大学。”

    听这话,朱檀等人终于对月薪一万是个什么概念有了点谱——那青桦大学汇聚的必然都是后世顶尖士子,可即便是这些人,平均月薪才一万三,那么普通人月薪只怕离一万差距不小。

    “微博上一则‘离职博主集体回去上班了’的帖子遭到6000万人围观、讨论。”

    “事实证明,这几年对普通人而言,光是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好的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听阿婆主讲述了后世2020年以后打工人所面临的困境,老朱、朱标的等人都颇感意外。

    在他们看来,后世科技那么发达,百姓竟然也会面临“生存危机”,真的很难让人理解。

    “近期,各大招聘平台相继出现人事奇葩爆料:月薪八千,年龄放宽到60岁,依旧找不到员工。”

    “而另一边呢,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179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人才市场遭遇供需断崖式崩溃的困境,最大问题,就是大学生过多,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老朱、朱标虽然去年就从刘宽那里得知了后世大学生的数量,可此时再听一年毕业近1200万大学生,依旧替后世新朝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那可是近1200万上了一二十年学的士子啊!

    若是往前算,平均每年都有一千万左右,岂不是已累积了上亿这样的士子?

    这么多士子,怎么可能都给一份像样的、体面的工作呢?

    即便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没工作,那对朝廷而言也是极大的隐患吧?

    在老朱、朱标等人思考着这些问题时,视频深入讲解了后世打工人面临的形势。

    “例如,毕业后选择继续学习的大学生持续增长,增幅达32.6%;应届毕业生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比例相比2023年持续上升。”

    “继续学习的原因,表面上是这代年轻人自我教育要求的提高,实际上是年轻人发现,同样的学历水平,相较于五年前的毕业生,已经找不到同等薪资的职位了。”

    “学历在贬值,你需要更加内卷才行···”

    这段话中因有些个老朱等人难理解的词,如自由职业、慢就业。

    可等到后面,又冒出好几个他们一时难理解、细琢磨又耐人寻味的词,如:游学、间接性就业、全职儿女等。

    随后,视频话题又从大学生就业丝滑地转向一个名为“外卖骑手”的职业,表示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去当外卖骑手了。

    看到这里时,老朱一家的部分人就忍不住想:外卖骑手是个什么职业?竟然让读了一二十年书的后世士子纷纷涌入?

    尤其是在他们看到视频中出现一大片身穿黄衣、头戴黄帽的人时,这种猜测就更离谱了:黄色衣衫可是皇家才能穿的,后世该不会将这些找不到工作的士子都当皇族宗室供养起来了吧?

    然而,随着视频的继续,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惊愕的表情,意识到事实与他们的猜测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这些身披黄袍的外卖骑手之工作,竟然是从酒楼食肆等地方,将酒菜等货品送到客人家里!

    “哈哈,这不就是店小二嘛?”朱樉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

    被朱元璋瞪了眼,他的笑声才戛然而止。

    但朱元璋也皱起了眉,没想到后世竟有许多士子干起了类似店小二的工作。

    虽说为了赚钱,做什么工作都不寒碜,可想到那些都是读了一二十年书的人,他就觉得可惜。

    然后让老朱一家子更惊讶的内容来了。

    “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范围内共有745万名外卖骑手,其中本科生有17万人,研究生比例也接近6万人。”

    “而到了2024年,单单该平台的注册骑手就达到了1300万,翻了近一倍!”

    “而薪资的中位数则只有7096元,相较于2023年的9400元降低了25%。”

    “我们暂且不论这份公开数据的水分多大,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你脱掉了孔乙己的长衫,你的腰依旧直不起来。”

    “对于普通人而言,门槛最低的工作已经趋于饱和了。而被就业困境困住的不止年轻人,还有35岁后面临失业的中年人···”

    看到这里,朱元璋忽然心里一突,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者说推论:后世似乎麻烦大了啊。

    可随即他心里又疑惑:从刘宽那里了解的情况看,后世新朝各方面已经做得够好了,怎么还出现这么大麻烦?

    是只新朝如此,还是后世各国皆如此?

    第二更。

    晚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带着铁路到大明不错,请把《带着铁路到大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带着铁路到大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