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英日同盟

    在西班牙为无畏号战列舰举行秘密下水仪式的同时,世界局势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

    在1902年的1月份,为了制衡强大的俄国,英国选择和东亚的日本结盟,阻止俄国势力在远东继续扩张。

    英国和日本结盟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把日本当作抵抗俄国在远东扩张的第一道防线,利用他们来拖住俄国人。

    此时的日本虽然经过了改革,但在工业方面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毕竟日本本身是一个海岛国家,自身的矿产资源十分匮乏,完全支撑不起现代工业的建设。

    他们想要发展工业就必须获得来自欧洲列强的支持,一方面是获得相应的技术,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欧洲列强控制下的殖民地进口大量的煤铁矿石,如此才能支撑工业的发展。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此时的日本变成了英国的忠心小弟。英国想要利用日本对抗俄国不假,日本同样也想利用英国的支持,在东亚地区获得更多的土地,特别是自己最为稀缺的矿产资源。

    光从这一点出发,俄国和日本的利益是有冲突的。就算没有英国人的示意,日本和俄国迟早也会走向对立面。

    更别提此时有了英国人的支持,日本国内已经在进行着对俄国战争的准备了。这是一个相当偏激的民族,他们并不介意为了自己国家的发展赌上国运,哪怕敌人是一个强大的欧洲列强。

    对于此时的俄国人来说,他们对于英国和日本的结盟是比较不满的。所有人都能看出英国选择和日本结盟就是为了针对俄国,但俄国对此却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俄国可没有任何阻止英日同盟的理由,其他国家包括俄国自己的盟友法国,也都想看到俄国在远东的利益受损。

    像德国这些国家,他们愿意看到俄国远东利益受损的原因,是想削弱俄国这个庞大的帝国。

    而对于法国来说,法国人并不希望自己的盟友将目光过多地关注到远东地区。法国和俄国结盟的原因是想让俄国吸引德国一部分兵力,与俄国一起东西夹击德国。

    但要是俄国将过多的兵力部署到远东地区,东欧地区能够牵引的德国军队就会变得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肯定会将更多的军队部署到和法国的边境上,到时候遭殃的可就变成法国人了。

    因此,为了自己的利益,法国人巴不得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失败,然后乖乖地将目光重新放回到欧洲的局势当中。

    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几乎没有任何帮手为自己招摇呐喊。不过俄国人也不觉得小小的日本能够打败自己,毕竟他们可是强大的欧洲霸主之一,拥有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拥有上亿人的人口,工业也是位居欧洲前列的,一个小小的日本怎么会是俄国的对手呢?

    当卡洛得知英日同盟以及俄国和日本冲突的事件的时候,卡洛明白日本和俄国的战争即将爆发。

    这场战争不仅让欧洲各国看到了俄国的虚弱,同样也让日本这个改革仅仅几十年的国家一跃成为列强。

    当然,这个列强是很有水分的,并且和美国一样是比较畸形的列强。

    除了日本和美国之外,其他的欧洲列强统一都是具备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并且拥有优秀的军事实力的国家。

    美国虽然只拥有强大的工业和经济,但他们想扩军的话,还是能够随便拉起一支上百万人的军队外加一支世界前四的海军。

    而日本呢,虽然在历史上他们打败了俄国,但那毕竟只是俄国的一部分军队和远东舰队而已,只是俄国军事实力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说军事实力勉强能够算得上列强,那日本的工业水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在1900年的时候,当欧洲各国的钢产量普遍高达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吨的时候,日本的钢产量只有可怜的0.2万吨。

    要知道,在所有列强当中已经垫底的意大利,年钢产量都有较为不错的11.8万吨。日本可怜的0.2万吨钢产量能干什么呢?只能用来建造一艘吨位不超过3000吨的军舰,或者修建数十公里的铁路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俄国轻视日本了,卡洛对于现在的日本都是非常轻视的。

    如果不是英国的支援,日本想要赢得和俄国的战争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能够赢得战争,后续俄国的报复也会瞬间拖垮这个只用军事立国的国家。

    对于卡洛来说,日俄战争的胜负算不了什么。

    重要的是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局势的发展,以及俄国局势发展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英国通过英日同盟站在了俄国的对立面,同样站在俄国对立面的还有德国。但这并不代表英国和德国会缔结同盟,因为自20世纪初开始,德国已经在大力发展海军,海军的综合实力排名也在不断的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对德国没有忌惮是不可能的。也就是目前法国的海军规模还远远大于德国,再加上与俄国之间的冲突,这才让英国有那么一丝偏向德国的趋向。

    但英国立国的本质就是海上霸权,这一点是不允许任何国家挑衅的。只要德国想要继续发展海军,未来英国和德国迟早会闹掰的。

    对于卡洛来说,目前的选择是有很多的。

    要么就直接加速俄国国内局势的演变,让俄国直接退出欧洲局势的争端,随后和德国一起联手打败英法。

    法国处于西班牙和德国的包围之中,只要法国被打败,一个英国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更何况目前西班牙在无畏舰方面已经取得了领先,只要在未来数年内多建造几艘无畏舰,将来在联合德国的海军力量,与英国的海战并不一定会失败。

    这么做想要赢得世界大战的可能是很大的,缺点就是打败了英法的德国会成为欧洲唯一的霸主,西班牙想要制衡德国的话,就只能尽量保全法国,或者扶持变动后的俄国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联合法国和俄国直接将英国逼到德国那边,然后和法国一起爆海军制衡英国。

    在尽可能挽救俄国的前提下,法俄西与英德奥之间的军事实力将达到平衡。这么做西班牙需要付出更多的军队帮助法国抵抗德国,还要建造海军与英国海军决一死战。

    如果能够取得战争胜利的话,西班牙不仅能够收复直布罗陀,吞并葡萄牙,还不用担心欧洲大陆有其他霸主威胁自己。

    毕竟法国和俄国虽然是胜利国,但他们与德国的大战会让自己损失惨重。英国和德国作为战败国,他们能保住大部分国土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不可能再威胁到西班牙的地位。

    第一种方案明显更加求稳,但第二种方案能让西班牙获得的好处更多。

    不是卡洛看不起法国,让任何一个国家来面对德国和西班牙的共同围攻,这个国家都只能面临惨败的结局。

    德国陆军的强大不用多说,这可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陆军。西班牙的陆军虽然不像德国那样名声外显,但欧洲各国在进行陆军排行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将西班牙的陆军放在世界第四的位置。

    为什么是世界第四呢?在欧洲各国看来,西班牙陆军的战斗力或许会逊色德国军队,但和法国军队还是能够相抗衡的。

    法国军队之所以能够排在世界第二,是因为他们的军队在具备强大战斗力的同时还拥有极大的规模。

    俄国军队排名世界第三,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俄国拥有大量的人力。人海战术是目前完全无法破解的战术,只能通过不断的杀伤来消耗俄国的人力,杀到让俄国也无法承担伤亡为止。

    西班牙虽然人口赶了上来,但人口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超过3700万人。

    这样的人口最极限的情况下可以动员超过300万军队,这样的规模只是欧洲其他国家的常规动员数量而已。

    德国的人口高达5000多万人,德国可以轻松动员出超过500万的军队。法国拥有4000多万的人口,动员出400万的军队也是比较轻松的。

    虽然西班牙拥有大片的殖民地可以动员出土著军队,但德国和法国也拥有不少的非洲殖民地。

    这些土著武装出来的军队整体战斗力还是比较低下的,他们参与一些不太重要的战役或许可以,但想要指望他们和德法这样超级列强的军队对抗,明显还是不太可能的。

    在卡洛的心中,实际上是倾向于第二种选择方式的。只不过第二种选择方式实在有些太过冒险,获得胜利固然能让西班牙成为欧洲霸主,但西班牙和法国以及被拯救的俄国是否能够抵抗英国和德国的联合,这是让卡洛不断犹豫的问题。

    英国和德国的联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不仅代表着世界第一的陆军和世界第一的海军合作,同样也代表着欧洲的工业第一强国和工业第二强国合作。

    虽然西班牙法国和俄国的工业加起来也不弱,但与英德的工业总额相比,明显还是差了很多的。

    更重要的是,能否通过自己的方式挽救俄国,这对于第二种选择来说将会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俄国,法俄就可以抵抗来自德国的陆上压力。但要是没有俄国的话,西班牙和法国就算拼了命,也不一定能够打败英国和德国。

    因此,在进行自己的选择之前,卡洛需要高度关注欧洲各国的局势发展。

    俄国的局势发展非常重要,奥匈帝国的局势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意大利,对卡洛来说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卡洛出身于意大利王室,对于意大利的实际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别看意大利的人口不少,拥有3300万的人口,能够武装出接近300万的军队。

    但实际上,这300万意大利军队发挥的战斗力,一定不如100万西班牙军队发挥出的战斗力。

    意大利的工业又是列强当中最弱的,给自己盟友提供的帮助实在有限。卡洛在考虑欧洲局势的时候往往也不会考虑意大利,因为不管意大利是自己的盟友还是敌人,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都实在有限。

    历史上的英法之所以要拉拢意大利,是因为如果没有意大利海军的帮助,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海军将会掌控地中海局势。

    英国如果加强对地中海的舰队部署,正面与德国海军决战的力量就会减少。这也是他们拉拢意大利的原因,意大利也就海军能够称得上不错的力量。

    现在有了西班牙,这方面完全可以忽略意大利的影响力。西班牙的海军目前是稳稳的世界前四,如果算上无畏舰的话,卡洛已经可以自信地宣布西班牙是世界前三的海军强国。

    未来随着无畏舰的建造,西班牙的海军地位会不断的稳固,超越法国的海军也是迟早的事情。

    哪怕德国已经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海军,想要追赶上西班牙的脚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毕竟卡洛对海军的投入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的时间,如果西班牙对海军长达数十年的建设能被德国在数年内超越的话,那只能证明卡洛这么多年的部署完全白费了。

    不只是海军方面,西班牙在电力,汽车,发动机,飞机和坦克方面的部署,都已经领先了欧洲各国一大段的距离。

    皇家奔驰汽车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汽车公司的龙头企业,靠的不仅是先人一步的销售渠道,还有不断更新改进的相关技术。

    除非这些欧洲国家强行偷取西班牙的技术情报,或者直接不要脸的抄袭专利进行仿制,否则他们想赶上西班牙现有的汽车技术,也需要长达十多年的钻研才行。

    至于飞机和坦克这种重要的军事科技,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根据皇家安全情报局的情报,在去年的时候,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公司才进行了第一次飞行实验,而同时其西班牙的飞艇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初步的商业化了,这就是卡洛提前部署带来的差距。

    也正是因为在这么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领先,这才让卡洛拥有足够的底气去和英德这样的超级列强对抗。

    如果西班牙在飞机和坦克方面有着重大突破的话,未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必不能和德国军队掰掰手腕,和英国军队比比火力。

    无畏号战列舰在船坞建造时期,保密工作做的还是十分良好的。但所有军舰都要经历下水测试的环节,一旦西班牙海军开始在海洋上进行各项测试,相关的军舰消息想要完全保密就不可能了。

    西班牙肯定不可能让无畏号战列舰孤身前往海洋进行测试,随行的不仅有造船厂的各类专家,还有海军的其他军舰陪同,目的是确保无畏号战列舰上的海军官兵的安全。

    这么一来,虽然参加海航测试的军舰只有一艘,但却组成了一支拥有数艘军舰的小型舰队。

    目标越庞大,被敌人发现的概率也就越大。卡洛也知道在这方面西班牙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因此只是要求造船厂和海军部门严格保密无畏号战列舰的重要数据,一些不太重要的数据可以不进行严格保密。

    就比如无畏号战列舰的排水量,体积以及火力情况,这些消息就算严格保密,欧洲其他国家也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可以打探到具体的消息。

    需要进行严格保密的是战列舰的装甲部署,内部各系统布局以及战列舰的实际动力情况。

    无畏号战列舰海航测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测试这艘军舰的动力系统能否支撑军舰达到22节的最大航速。

    经过接近半个月的实际测量,最终确定无畏号战列舰的最大航速确实勉强能够达到22节左右。

    这对西班牙来说是极大的好消息,22节的航速是史无前例的,这也代表着无畏号战列舰就算在火力和装甲防护能力方面不如敌人,也完全可以采取类似游击战术的决策,敌追我跑,敌跑我追。

    反正速度在这里摆着,敌人追不上自己,自己却能轻松的追上敌人。光凭速度这一项优势,就能确保无畏号战列舰在海战上占据了先机。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就算英国人跟着研发出了同等级别的战列舰,他们的航速也绝对不可能超过22节。

    22节航速就是目前所有国家战列舰的天花板,这也代表着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西班牙在这艘军舰上付出的一切并没有白费。

    卡洛知道一艘22节航速的军舰在海战中具备极大的优势,前提是敌人没有同样航速的军舰。

    为了对无畏号战列舰的航速进行保密,卡洛决定对无畏号战列舰的数据进行修改,官方数据上这艘战列舰的最大航速只有21节,这样就算被其他国家获得了情报,他们也只会认为这是一艘航速达到21节的军舰,新研发的军舰也会对标纸面数据上的21节航速,而不是对标实际上的22节航速。

    别看只差了1节航速,在海战中的优劣势还是相当明显的。21节航速的军舰永远追不上22节航速的军舰,这也是卡洛决定修改官方报告中关于无畏号战列舰航速的数据的原因。(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帝国崛起:西班牙不错,请把《帝国崛起:西班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帝国崛起:西班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