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些巴尔干国家为全世界上演了一出好戏。”马德里王宫内,匆匆赶来的西班牙首相奥尔卡霍一脸微笑地对着卡洛说道。
“和谈都没有结束,原本巴尔干同盟的几个国家就已经反目成仇。塞尔维亚和希腊勾结了罗马尼亚,他们希望保加利亚放弃对马其顿地区的领土要求,由塞尔维亚和希腊共同瓜分马其顿地区。
甚至并未参战的罗马尼亚都要求保加利亚割让南多布罗加,原本的巴尔干同盟国家除了保加利亚自身之外,似乎在短时间内全部转变为反保加利亚同盟的成员。”奥尔卡霍完全抱着看好戏的心态,面带微笑地向卡洛介绍着目前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和具体的情况。
卡洛面色平淡地点了点头,对于巴尔干同盟国家的内讧是一点都不意外的。领土的瓜分本来就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更何况保加利亚还是那个出力最多的国家。
再加上巴尔干诸国背后的欧洲列强影响,反保加利亚同盟是必然的,甚至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也会在短时间内爆发。
导致巴尔干局势变得如此混乱的罪魁祸首,理论上来说应当归咎于关注这片地区的欧洲列强。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本身就有极大的野心,恐怕这片土地也不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多场战争。
不管这场战争谁对谁错,不管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到底怎样发展,对于西班牙来说关系总归是不大的。
不过能从巴尔干战争确定一件事,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或许仍然会如同历史上那样,由一场震惊欧洲的刺杀案引发。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奥匈帝国在这场和平谈判中坚决反对塞尔维亚获得阿尔巴尼亚的原因,一下子让塞尔维亚人和奥地利人之间的仇恨激增。
在如此巨大的民族仇恨之下,有一些激进分子策划一些刺杀也是非常正常的。
卡洛并不打算在未来劝说斐迪南王储,毕竟对于奥匈帝国来说,他们并不将弱小的塞尔维亚放在眼里。
奥匈帝国真正重视的就只有塞尔维亚背后的俄国,但凡没了俄国的支持,塞尔维亚什么也不是。
而且就算挽救了斐迪南王储的命运,也是无法挽救奥匈帝国的。奥匈帝国在一战后土崩瓦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站错了队伍,而不是其他的原因。
只要战争打赢就能够继续维持二元帝国,一旦战争失败,奥地利和匈牙利是必定分家的。
“按照反保加利亚同盟的组建速度来看,以塞尔维亚和希腊为首的巴尔干国家,或许已经准备好了和保加利亚打上一场来决定最终领土的分配。
奥匈帝国肯定不愿意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半岛一家独大,他们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支持保加利亚,甚至煽动保加利亚主动发动战争。
如此一来,巴尔干战争势必会再次爆发。虽然这场战争对我们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但之前在和英国战争中生产的那些武器,或许可以通过这场战争销售出去。”卡洛思考了片刻之后,向奥尔卡霍首相说道。
“是,我明白,国王陛下。”奥尔卡霍首相点了点头,显然也非常赞同卡洛的提议。
之前西班牙在与英国的战争期间,可是生产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的。因为和英国人的战争规模实在有限,这些武器弹药中的大部分都被库存了起来。
虽然西班牙军队每隔一周举行的打靶训练会消耗一部分武器弹药,但以这样的消耗速度来看,光是目前西班牙囤积的武器装备,就足以让现役部队用上数年的时间了。
总不能在这数年时间里让军工厂完全停产吧,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将这些武器弹药出售出去,换来的资金又足以让军工厂生产更多更新的武器装备给西班牙军队使用,这简直是一举两得。
1906年9月27日,在经过了一个月的谈判之后,巴尔干同盟和奥斯曼帝国关于和平条约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因为谈判过程中塞尔维亚、希腊和保加利亚三方对于马其顿领土的争夺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这导致和平谈判的进度被一拖再拖。
奥斯曼帝国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了自己仅剩的领土范围,奥斯曼帝国派出的外交代表也大致同意这一份和平提案。
虽然和约签署之后,奥斯曼帝国会损失欧洲部分的大片领土,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周边及其狭窄的一块半岛仍然属于奥斯曼帝国。
但在战争中面临惨烈失败的奥斯曼帝国还能保住自己的首都,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消息了。
而且根据和平谈判双方的约定,奥斯曼帝国只需要向巴尔干同盟支付共计不到200万英镑的战争赔款即可,这笔战争赔款并不苛刻,至少有着德国和奥匈帝国帮助的奥斯曼帝国是能咬着牙支付的。
根据这份和约,奥斯曼帝国将损失欧洲部分的大部分领土。仅剩的欧洲领土以四座城市为界,米迪耶以南,亚德里亚堡和埃内兹以东,君士坦丁堡以西的部分仍然属于奥斯曼帝国,剩下的包括大半个色雷斯和马其顿在内的绝大多数欧洲领土,将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黑山共同瓜分。
阿尔巴尼亚也将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这也导致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数量又多了一个。
除了巴尔干半岛的土地损失之外,奥斯曼帝国在爱琴海损失的海域以及群岛也是多不胜数的。
整个爱琴海超过90%的岛屿和群岛将属于希腊,就连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家门口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也就是十二群岛也将直接划入希腊的统治范围。
这一点是和原有历史完全不一样的。在原本的历史中,在巴尔干战争爆发之前,还爆发了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让意大利获得了多德卡尼斯群岛的主权,直到二战后才被移交给希腊。
此时因为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还没有爆发战争的原因,希腊政府在英国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多德卡尼斯群岛,正式将爱琴海变为希腊的内海,这也让奥斯曼帝国欲哭无泪。
曾经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奥斯曼帝国,到如今的领土几乎只剩下了亚洲部分。之前被列强欺凌也就算了,现在巴尔干半岛的这些小国家都能轻松地打败奥斯曼帝国。
这也代表着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不管一个国家的历史拥有怎样的荣光,只要在近段时间不断的衰弱,就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国家的欺凌。
想要避免这一局面,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在科技和工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奥斯曼帝国的外交代表是最早签署和约的一方,在签署完这份合约之后,几位奥斯曼帝国的外交代表很快就离开了谈判现场,甚至都没有向列强国家的外交代表打招呼。
这些奥斯曼帝国的外交代表甚至都不敢想当这份和约的具体内容传回国内,特别是让那些比较激进的党派成员得知的时候到底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可以断定的是,奥斯曼帝国内部肯定会因为这份和约而变天。
和约中奥斯曼帝国的戏份结束之后,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关于奥斯曼帝国欧洲领土瓜分的好戏也正式开场。
在成功拉拢了罗马尼亚之后,塞尔维亚和希腊也是彻底的不装了。
他们在和平谈判中没有任何退让,甚至还利用舆论煽动了民众的不满,在塞尔维亚和希腊国内激起了一阵反对保加利亚霸权的浪潮。
在和平谈判的现场,三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对于各自领土瓜分的争端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而在各自国内,三国的政府和各自的民众也在爆发着相当激烈的争吵,甚至演变成了政府之间的骂战。
希腊首相怒斥保加利亚人丝毫不尊重希腊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希腊有权利获得南马其顿和萨洛尼卡,甚至还要得到一半的色雷斯地区。
保加利亚政府只想说这是自己的台词。明明战争中贡献最大的是保加利亚,怎么就成了保加利亚不尊重希腊的贡献?
更何况,在之前的和平谈判中,希腊已经获得了爱琴海的诸多岛屿,可以说将爱琴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
而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到现在,前者还是纯粹的内陆国家,后者虽然有海岸线,但也只是黑海的一小部分而已。
对于希腊这个已经获得极大好处却恬不知耻还想要更多的国家,保加利亚政府是怒从心来。
更要命的是,塞尔维亚和希腊似乎联合在了一起。希腊对领土的诉求是南马其顿地区,塞尔维亚对领土的诉求是边境线以南到北马其顿。
这两个国家的领土诉求互不影响,将目标共同指向保加利亚。
要是真按照他们的领土划分来算,保加利亚在这场战争中还能获得什么呢?
东马其顿和东色雷斯的一部分土地,这两块土地加起来的收获都比不上塞尔维亚和希腊收获的零头,明显是保加利亚政府不愿意接受的。
对于巴尔干半岛愈加混乱的局势,野心极大的奥匈帝国自然不愿意巴尔干半岛出现一个以塞尔维亚为首的强大势力。
在保加利亚政府面对如此不公待遇的时候,奥匈帝国立刻联系了保加利亚政府,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条件许诺。
首先,奥匈帝国政府承诺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一笔不低于500万英镑的战争贷款,并且在战争期间向保加利亚提供武器装备。
其次,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奥匈帝国保证保加利亚在战后领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第三,奥匈帝国承诺,只要保加利亚能够打败希腊和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将大力支持保加利亚获得马其顿和色雷斯,并且再次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一笔不超过1000万英镑的贷款,帮助保加利亚政府在战后更快地恢复工业和经济。
正是这三项条件,让保加利亚政府信心大增。反正资金和武器装备都有奥匈帝国的支持,就算战败了还不用担心领土被分割,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当中,保加利亚军队的表现是相当优秀的,这也是保加利亚在战争中贡献最大的原因。
保加利亚政府和亲王斐迪南一世都相信,就算面对塞尔维亚和希腊的联手,保加利亚也能快速击溃这两个国家,一举奠定保加利亚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
获得了奥匈帝国大力支持的保加利亚变得十分强硬,保加利亚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要求希腊政府退出萨洛尼卡以东的所有土地,并且将这些土地移交给保加利亚政府,作为对保加利亚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巨大贡献的补偿。
如果希腊政府不愿意这么做,保加利亚政府不介意动用武力手段夺回本该属于保加利亚的土地。
为了达到更大的震慑效果,在保加利亚亲王斐迪南一世的命令之下,保加利亚重新开始了全国动员,并且在和希腊控制的领土交界处调集了数万兵力。
面对着保加利亚政府如此强硬的态度,有着反保加利亚同盟作为底气的希腊政府,自然是不可能就此退让的。
希腊政府毫不示弱地立刻也开启了全国总动员,希腊国王更是亲自喊出了保卫萨洛尼卡,保卫希腊的口号。
欧洲各国虽然没想到保加利亚和希腊能打起来,但对于这场大戏自然也是不愿意错过的。
在保加利亚和希腊进行军事对峙之后,英国政府立刻决定向希腊运输上万支步枪以及配套的其他武器装备和弹药。
奥匈帝国这边,也非常守信地向塞尔维亚运输了一批价值高达50万英镑的物资,并且承诺一旦战争爆发,还会有更多的武器装备和物资运抵保加利亚。
虽然对峙双方不包括塞尔维亚,但作为塞尔维亚背后最大的支持者,俄国政府自然也是明白塞尔维亚和希腊这段时间的小动作的。
毕竟反保加利亚同盟缔结的前提条件就是俄国不干涉罗马尼亚,塞尔维亚肯定是要询问俄国政府的态度的。
俄国政府也向塞尔维亚运输了数千支步枪和数十万枚子弹,不过包括机枪和火炮在内的重武器,运输的数量倒是很少。
倒不是说俄国政府吝啬,实在是俄国政府的财政支撑不了太大的资源规模。
英国政府的富裕自然不用多说,哪怕他们前不久才战败进行了赔款,也仍然有大笔的闲钱可花。
奥匈帝国的财政虽然算不上多好,但它的背后有着德国的帮助,几百万英镑的支援对德国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
反倒是俄国,虽然有着法国这个同样富裕的盟友,但因为俄国本身是个无底窟窿的原因,法国的钱也大部分都用来帮助自己的盟友俄国了。
在保加利亚和希腊军事对峙数天时间之后,塞尔维亚政府公开发表了声明,支持希腊提出的领土诉求,认为保加利亚正在违反巴尔干同盟签订时的约定,正在吞并同盟所建立的胜利成果。
因为保加利亚和希腊双方的军事对峙已经产生伤亡的原因,塞尔维亚还要求保加利亚立刻暂停国内的军事总动员,按照原本巴尔干同盟的约定,重新进行领土的划分。
否则,塞尔维亚将有权遵照巴尔干同盟的约定,保护巴尔干同盟其他无辜的盟友国家。
塞尔维亚政府的声明如同丢进平静湖面的石头一般,立刻让原本就混乱的巴尔干局势变得更加焦灼。
保加利亚政府也算看明白了塞尔维亚和希腊的狼子野心,不过好在有着奥匈帝国和德国政府的亲自表态,保加利亚政府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惧怕。
1906年10月6日,在塞尔维亚政府发表声明的第二天,保加利亚驻希腊外交代表正式向希腊政府递交了宣战书,平静了数个月的巴尔干半岛也再次笼罩战争的硝烟。
在接收到来自保加利亚的宣战书之后,希腊政府不仅没有丝毫的惧怕,反而还有一丝的窃喜。
因为是保加利亚政府主动宣战的原因,希腊在这场战争中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得知保加利亚对自己国家宣战的希腊民众,此时可谓是怒上心来。他们纷纷要求政府进行更大范围的军事动员,要让侵犯希腊主权的保加利亚明白希腊人不是好惹的。
与此同时,在希腊政府的要求之下,早已经加入反保加利亚同盟的巴尔干诸国也先后对保加利亚宣战。
1906年10月7日,塞尔维亚政府以保加利亚正在侵犯自己盟友为借口,主动向保加利亚宣战。
10月8日,黑山作为巴尔干同盟的一员,也以同样的借口向保加利亚宣战。
10月11日,罗马尼亚公开表示,保加利亚侵犯希腊的行为正在危害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如果保加利亚不能在24小时内停止入侵行为,罗马尼亚将以巴尔干半岛和平守护者的角色加入这场战争。
5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