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大军将归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基石,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就必须有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教育所增加的读书识字者,不仅可用在文化发展方面,亦可为大秦之官吏,大秦之工匠。”

    “大秦今后的疆域必会变得更广,而更广的疆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吏,大秦要进行工业建设,也需要大量有才学之人,试问这些人从何而来?”

    核心就一个意思:为了大秦未来的发展,陛下和诸公要支持大秦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始皇等也知道李念所言是事实,大秦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不靠教育培养,难道要让其从路边自然生长出来?

    或者要让他人(诸子百家)培养出,自己再去招贤,可他人培养出的人才能有自己教育培养出的可信?

    但教育也有弊缺,特别是对大秦这样的封建王朝,教育使得民众启智,不再好被蒙骗,意味着他们的统治会动摇。

    想大秦国祚千年万年,大秦宗室永远传继统治下去,将变得不再可能。

    这似乎是个选择题:选择发展教育,会影响大秦的稳定,但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会推动大秦快速发展进步;而选择不发展教育,维持大秦的稳定,可大秦发展又会受严重影响。

    但对始皇帝而言,这不是一个选择题:他心中固然想让大秦千秋万载,永世延续下去,可李念从后世来,已经告诉了他结果,没有王朝可以万世不易,他再怎么努力,大秦也有去王去皇的一日。

    而且,就算不发展教育,让民智不启,一直保持愚昧无知,大秦就能千秋万载下去吗?

    李念已经给他讲说过历史:大秦二世而亡,其余王朝也没有不被一个覆灭,即便是那汉唐!

    万世不灭的王朝,终归只是帝王的野望,他原先也有,可被来自历史下游的李念给无情戳破。

    当然,王朝虽无法万世不灭,早晚会归入历史的黄沙,但可以采取一些方式让王朝延续得更久一些,如限制民力,限制民智……

    如此为之,兴许能让王朝延续个几百年再被扫入历史!

    然而,始皇帝不作此种选择,他的选择是:既然大秦可能无法延续千秋万载,那便让他的功业直贯古今。

    他要真正做到“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成为这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王,没有之一,便是后来还有优秀的帝王,也只能自叹不如。

    他要将大秦打造为这个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他要成为贯通古今的帝中之帝,让后世帝王都以他为榜样。

    这才是李念能在他眼皮底下活下来的真正原因,否则如果是考虑要让大秦稳定,让大秦国祚延续得更久,即使不杀李念,也会将其拘禁起来,其他人不得知。

    因为李念所携带的后世思想是危险的,后世那个世界的诸多观念会严重影响帝王的统治。

    他会将李念拘禁起来,只准自己向李念询问后世之事,严禁他人与李念接触,然后以李念所言调整对大秦的政策,抹除那些影响大秦稳定之事,从而让大秦国祚更久。

    哪像现在,虽不许李念走出皇宫,却让其天下闻名,还让大秦众臣见过李念,使蒙恬、王翦等人知晓了李念来自后世。

    这些都代表始皇的决定!

    对始皇会做出这决定,李念也并不奇怪,始皇虚荣心旺盛、追求大功业,只要给他讲明方向目标,说明朝这个方向干会取得多了不起的功业,他自己就会主动去做。

    始皇帝心里也门清李念的目的,但他接受了,因为李念给他描绘的前景确实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功可成,名可就,能成为有史以来,甚至贯通古今的最伟大帝皇,实在太有吸引力,为何不做?

    李念滔滔不绝地将教育的好处讲完,这才道:“以上便是臣认为这一战后,大秦将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

    “然臣仅为个人,一人之智短,众人之计长,其中必有错漏,陛下、诸公若要采用,还请适于大秦国情。”

    始皇帝点了点头,看着李念,道:“今日朝会,捷报送达时,李斯也曾提过此战对大秦影响,然其言不如你详细,亦不如你深刻。”

    李念道:“臣不过是占了来自后世的便宜,若论才智,当不及李副相。”

    对李念的自谦之言,始皇摇头道:“你这小子哪都好,就是太过谦逊,朕以为你便不来自后世,也当不会逊于李斯!”

    对此,李念也不好再说啥,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在后世就一普通人,只是他开了挂。

    从章台宫离开时,已是傍晚时分,灿烂的晚霞堆叠在天空,似乎也在庆贺大秦此次大捷,庆祝大秦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站在章台宫外,晚风吹动李念的衣袍,看着那相接到天边的火红晚霞,李念心中想起一年多前,初到大秦之时,那时怎会想到大秦会在他的设计下前行。

    如今,大秦和他都发生了不少改变,然前方路远,仍不可懈怠!

    大秦对此次大胜没有隐瞒,迅速传告于天下。

    大秦的百姓虽也开心大秦取得了胜利,但并没太多惊喜。

    不过是打赢了两个外邦蛮夷罢了,那不是应该的吗?

    有啥好特别惊喜的?

    难道大秦还能打不过这两外邦蛮夷?

    但对那些异邦,尤其是知晓东胡、月氏实力的异邦人,此消息令其等大感震惊。

    虽说知晓大秦很强,但东胡、月氏也不是软柿子,是草原上顶尖的强大势力,即便是大秦出兵征讨他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至少不会很轻松。

    然而结果却是这两被大秦轻而易举的灭了,毫无还手之力,整个经过可大致概括为:大秦出兵了,大秦兵到了,东胡、月氏被大秦灭了,得胜的王贲将军向咸阳发回了捷报。

    哦,还有在一旁给秦军呐喊助威的匈奴人和乌孙人!

    知道东胡、月氏不是对手,可东胡、月氏败亡得未免也太快了些,是东胡、月氏本就不行,实力被高估,还是大秦太强?

    捷报里传回的战绩要是为真,那应是后者!

    很多人都不希望是后者,因为那意味着他们面临大秦时,也不会比东胡、月氏好多少。

    捷报里提到大秦能有此胜,是用了一种叫“火炮”的武器,以之打出了惊人敌我战损比,东胡、月氏近乎被灭,秦军伤亡却可忽略。

    许多人都在琢磨这火炮是何物,何以有如此能耐?

    当然,这些人也在怀疑这份捷报的真实性,因为敌我战损比委实夸张。

    他们猜测,秦人也许打赢了此仗,但付出相当的代价,于是秦人对捷报作了修改,将之从“得胜”变成了“一场漂亮的大胜”。

    这可能便是事情的真相,秦人明显夸大了战果,想借此胜来震慑恐吓他们。

    只是据说秦军将携俘而归,要是没有这等战果,又岂敢说携俘归来,那不是一眼即破的谎言?

    不管如何,等秦军携俘归来之日,便能得见真假,希望是假的吧,若是真的,他们将难以入睡。

    时间流逝,已到了王贲率军归来之日。

    这一日,整个咸阳充满了喜庆的气氛,许多咸阳人家拿出了大秦的国旗挂在自家屋上,或是悬挂了在这个时代象征吉祥喜庆之物。

    虽不是过节的日子,但咸阳却像在过节一般,也让大秦朝廷靠售卖国旗狠狠赚了一笔。

    不仅是在咸阳的秦人,甚至还有从其他地方过来的人,想要能一睹大军凯旋。

    天公也作美,这一日天气晴朗,既不热,也不冷,很多在咸阳的秦人早早用过朝食,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漂亮衣服,拿上小号的大秦国旗,带着家人一起往咸阳北城门而去。

    据官方给的消息,今日大军凯旋,将在北城门那边进行!

    当秦修一家出发后,看到城中已有许多和他们一样的咸阳百姓在往北城门那边赶。

    大家的装扮配置相仿,几乎都是拖家带口,手里还拿着小号的大秦国旗,看到其他人和自己一样的配置,许多人都不由笑了笑。

    由于知道今天的人很多,而人一多便容易出事,因此在街上有维持秩序的官吏和秦卒。

    看到这些官吏和秦卒,秦人们并不害怕,甚至还和认识的官吏、秦卒打起了招呼,秦修一家便遇到了熟人。

    见到一名在维持秩序的熟人秦吏,秦修出声问道:“老丘,你今天咋在当值?前些时日,你不是说今日要休沐?”

    那秦吏听到熟人的声音,转头见是秦修,叹了口气:“唉,今日人多,人手不够,所有人都得来当值!要是今天能休沐,我也要像你一样去看王贲将军和蒙恬将军他们凯旋。”

    “听说今日,陛下和朝堂诸公都会前去……”

    提到“陛下”,老丘的神色变得激动起来,“那我就有机会一睹陛下圣颜,说不定还能看到李念公子,可惜要当值,无法去成!”

    秦修听后,并未安慰老丘,反而哈哈大笑道:“你不能去,不还有我嘛?你放心,等我回来,定会向你详细讲说凯旋的盛况,保准让你没到场亲眼所见,也能耳闻。”

    老丘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微抬起头:“不劳你费心,我不得去,可我子女却已前往,他们回来自会为我讲说。且明日的报纸定会记载此番凯旋,记得还会比你详细。”

    秦修给噎了一下,要是他还说要回来给老丘讲说凯旋的盛况,那他岂不跟老丘子女成了一辈?

    但秦修又从老丘话里抓住一点,斜着眼睛看老丘,笑道:“我记得老丘认得的字不多吧?就算你将报纸买回,可能认全上面的字?”

    老丘不屑地回道:“我是认不全上面的字,但我不会找认得的人?何况,明日的书馆定会有人讲说此番凯旋,大不了花钱去听上一番!”

    “书馆”其实就是“茶馆”,功能和后世的茶馆相仿,是咸阳在发行报纸后出现,但因为“茶”在大秦还不太流行,咸阳人未想到以“茶馆”为之取名。

    咸阳有多家书馆,大秦朝廷在几个城区都有开设,还有一些事民间私人所设,书馆的一大主要业务便是给不识字的咸阳秦人讲说每日报纸上的事,让咸阳秦人了解报纸上的消息。

    当然,书馆也和后世的茶馆一样,会有人讲说一些奇闻轶事,怪诞杂谈等,只是客人在书馆内享受时不喝茶。

    秦修和老丘曾是一支队伍里的秦卒,因而相熟,老丘也不叫“老丘”,是因他现在姓“丘”,才被秦修称为“老丘”。

    老丘和秦修只是普通秦人,原本只有名字而无姓氏,是在去年,朝廷突然发令,允许天下万民给自己添加姓氏,才有了姓。

    老丘选了“丘”这个姓,而秦修当时在选“秦”作为自己的姓时,还曾忐忑不安地问给他办理姓氏的秦吏:“秦”乃是大秦国名,他这样卑微的小人物取“秦”为姓,不会有事吧?

    秦吏告诉他,这是陛下亲口允准过的,凡大秦子民,皆可取“秦”为姓,才让秦修的忐忑不安消散,取了这个姓。

    根据李念了解到的情况,如今的大秦姓氏当中,以取“秦”为姓者最多,后世是“王”姓最多,恐怕这个世界得变成“秦”姓。

    想一想也知道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身为大秦子民,当能取“秦”为姓时,多少人会去选其他姓?

    这也算是影响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发展,使之走向了一条不同于原世界的道路。

    见秦修还要说话,老丘厌弃地挥了挥衣袖,道:“赶紧走,今日人多,你再不早去找个好位子,只怕啥也看不到!”

    秦修哈哈一笑,点头道:“那好,等过两日,带上妻儿到我家中作客,可莫推辞。”

    见老丘应了一声,秦修这才带着家人继续往北城门方向赶去。

    看了眼离去的秦修一家,再看向街上更多向城北赶去的人,老丘低声感叹:“一年前,哪能想到有这般景象?”

    一年多前,虽想过六国均灭,天下一统,他们的日子会好起来,却没想过会变成今天这样。

    看着街上诸多拿着小号大秦国旗的人,老丘心中生出一种以他的言语很难讲清的感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帝秦设计师不错,请把《帝秦设计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帝秦设计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