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福利院之困,牵动人心热!

    “扑扑——”

    一阵清晨的凉风吹过。

    头顶的遮天蔽日的国槐树上,落下无数雨珠,扑打在漆黑老旧生锈的雨伞,发出沉闷的声响。

    伞面下是数只修长秀美的手指,紧紧握着生锈的伞骨,勉力支撑起破旧伞面缓缓抬起,露出半张中年女人的平凡脸庞。

    看着大概四十多岁,五官十分普通,惟一出彩的大概是她的眼睛。

    漆黑明亮,富有神采。

    静静注视时,能感受到眼睛里安静而温柔的气质。

    “这个月上面的拨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来,再这样下去,就算是老师们贴钱进来,也不顶用啊……”

    姜云微微挪开手里的伞,抬头看向这条被国槐覆盖的破旧街道。

    一层两层的低矮房屋次第坐落在两侧,刷着白漆的墙被雨水浸染,生生变暗了许多。

    门窗紧闭,没有半点光亮,远处零星可数的炊烟在雨雾中寥寥升起。

    灰扑扑的水泥路边,锈蚀钢筋横栏的排水口被腐蚀的叶片和淤泥堵塞。

    积水在积蓄,无人处理。

    阴亮的水面明晃晃倒映着头顶连成一片的树影。

    远远看去,好似一头生有无数绿色枝丫叶片的怪物,从另一个世界张开了无形的大口,要将街道吞没。

    “这条街居然也破败,冷清到了这个地步,记得从前,到了赶集的时候,真是热闹得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

    姜云看着眼前的场景,任由冰凉湿润的雨珠,被风裹挟着扑打在自己的脸上,呢喃着。

    这原本清凉宜人的雨水,竟让她生出冰冷发寒,不禁颤抖的错觉。

    一阵寂寥萧索之意,随着头顶随风飘落,打着旋的槐叶没入积水中,散开涟漪。

    这里是国槐路,在三十多年前,这里还叫国槐镇。

    一个沿着水泥路建成的乡镇。

    每到了半个月一次的大集,方圆几十公里地区的人们,就会背着菜,肉,农具,种子等货物到这里来赶集。

    街道上人们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福利院,正是在那个最热闹,最有人气的时候建立的。

    只不过最近这十年,镇上和市区相并,修了一条柏油公路,周围去市里方便许多,这里也就慢慢冷清下来。

    大集也成了过去式。

    越来越多的人搬离了这里。

    八年前,姜云刚接任院长时,偶尔听人说似乎是觉得福利院收养了太多残疾,怪病的孤儿,让这里都变得不太吉利了。

    她一直避免着这种观念落在福利院身上,但眼下的情况,她也无能为力了。

    想来等福利院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也是这条街道彻底死去的时候。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福利院是这里最后两处微弱的生机。

    另一处,自然是在国槐镇建立之前,就生长在这里许多年的国槐树了。

    “它们才是这里的真正的主人吧……”

    姜云不知道是喜还是悲的笑了笑。

    “同志……买点菜吧?这几天雨水多,刚长出来的新鲜蔬菜,不好不要钱。”

    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声沙哑的老人声音。

    姜云顺着声音寻去,十多米开外,一棵高大葱翠的国槐树下。

    一个穿着雨衣的老头子席地而坐着,嘴边抽着旱烟,浑浊的眼睛正希冀的看着自己。

    沾着黄泥巴的脚边,放着两个装满蔬菜的篓子,上面是一根缠着绳子的扁担。

    姜云缓举着伞,缓缓走到跟前,垂眸看去。

    菜篓子里是放的是一篓子青红色的番茄,表皮沾着水珠,应该是刚出不久的,看着就十分新鲜。

    福利院的小孩子,都是很喜欢吃的。

    因为味道酸酸甜甜,可以当做水果吃,又能够充当蔬菜炒菜。

    另一个篓子里,则是一小半青椒,七八条丝瓜,一小半豆角。

    看到这里,姜云笑着问大爷:“大爷,怎么卖的?”

    “最近雨水太多,菜都被淹了。

    过段时间市面上,菜价肯定要涨。

    姑娘,我也不占你便宜,两篓子菜,早上出来的时候,我称过了,一共是四十斤,你给……十六块钱就行了。”

    大爷想了想,伸出五根手指,商量道。

    似乎是在马路牙子上吹着冷风,淋着雨水,坐了很久。

    大爷说话都是有气无力,估计连叫卖的力气都没有了。

    “十六块?四毛钱一斤啊。”

    姜云有些迟疑,这个价格已经和菜市场差不多。

    不过一般而言挑担子进城卖菜的,价格都会便宜一点。

    这两篓子价格,她心理预期是十块。

    “要不……同志你给十四?”

    说完,大爷又看到姜云似乎有点无动于衷,心里有些焦急。

    五点钟起来挑着担子,冒着雨走了十几里路这才到这最近的街上。

    哪知道大早上,外面居然没人。

    “大爷您这价格高了点……”

    姜云摇摇头。

    虽然只是几块钱,但福利院已经十分拮据了,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要不你说吧……你说个数,我要是能卖就卖。”

    大爷猛吸了口烟,苍老的脸上皱纹越发深了。

    “十块钱。”

    姜云见状心中一松,给出价格。

    “这这……”

    大爷咬紧了烟嘴,两条蚯蚓一样的眉毛拧成一团,面色困顿纠结,最终咬牙道:“姑娘,要不你再加两块?十块真不行,再加两块吧,下学期孙子上学要交学费,再加点吧。”

    “……”

    姜云陷入沉默,心中苦笑不已。

    即便福利院再怎么捉襟见肘,也不该对和他们一样的穷苦人家为难。

    “这样吧大爷,给你十四,你帮我送到单位里。”

    姜云深呼吸一口气,说道。

    “成成成!我给你送上楼都行!”

    大爷听到姜云愿意给十四块钱,立刻欣然答应下来,那张紧皱的老脸舒展开来,如绽放的菊花。

    大爷手脚并用的爬了起来,熄灭旱烟,手脚麻利的挑起担子,有点精神抖擞的意思:“同志,咱说好了十四啊,我给你送过去,走吧。”

    “行,也不远,就在前面那个漆黑的大铁门那儿。”

    姜云点头,往前一指。

    二人一左一右,走在积着雨水,树叶湿滑的街道上。

    姜云一边带路,一边询问大爷家里的具体情况。

    并不是担心自己被骗,只是聊聊家常。

    毕竟像这样穷困的情况在如今这年头,根本屡见不鲜。

    大爷自然没骗她。

    他家里是朝阳附近农村的,没儿没女,孤老一个。

    口中的孙子是十年前的一个冬天,他在外面捡回来的弃婴。

    如今孙子在村小学里读四年级,成绩还算不错。

    就是家里拮据,学费咬咬牙勉强能凑齐。

    书本费,凳子费就只能靠借,靠赊。

    听完,姜云叹了口气。

    在她看来,大概随便一个在很多人眼中的小差错,就能让这个男孩立即失学。

    “年纪轻轻,叹什么气?”

    大爷挑着几十斤的担子,走得倒是很稳,听到这声叹息,咧嘴笑道:“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老头子我还在到处逃荒逃难呢,哪有现在的好日子,这人呐,只要活着,就总有出路。”

    “是,希望不会断绝。”

    从前都是姜云开导福利院的老师孩子们,倒是一次被人开解,心中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原本低落沉重的心情,倒是好转些许。

    毕竟人总是在比较中,获得安慰的。

    不一会儿,缠着生锈锁链的福利院大门出现在面前。

    “到了大爷,就放这儿吧,我一会儿让人拿进去就行。”

    姜云说道。

    “好。”

    大爷弯着腰放下担子,抬起头,这才看到眼前悬挂在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朝阳儿童福利院的几个大字。

    很是意外的问:“同志,你,你是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啊?”

    “我是院长,进来吧。”

    姜云笑了笑,看着大爷脸上露出迟疑和纠结的表情,直接领着大爷走进旁边的小门,打开门卫室进来。

    二人进屋,大爷放下担子,拿出蔬菜摆到桌子上,“其实我以前来过你们这里。”

    “是因为那个孩子吗??”

    这次轮到姜云惊讶了。

    “是,只不过那时候担心福利院看护不好,最终还是咬咬牙自己养……幸好还养活了。不孬!”

    大爷笑道,脸上带着狡黠的得意笑容。

    “那很厉害了,其实我们福利院的孩子都是没有亲人的,就算哭也不会有人去抱,活在这个世上,还是有亲人最好了。”

    姜云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摸出绣着荷花的小荷包,舔了舔指头,从中清点出一张黑十和五张一元钱递出去。

    “这怎么还多给了一块钱?同志?”

    大爷接过来数了数,发现多了一块钱,连忙递回去。

    “大爷你就收下吧,本来就是我占了便宜。”

    姜云摇摇头,解释道。

    “可你们这福利院什么情况我也知道一点,不然也不至于为了几块钱……”

    大爷很快反应过来。

    “福利院有政府拨款呢,你就不用替我们操心了。”

    姜云笑着将握住老人粗糙冰冷的手,往回推。

    “那行,回头我给你们送菜来,不要钱。”

    大爷咬着牙,还是收了下来。

    “怎么能不要钱,你送过来,我们给钱,能便宜点就很好了。”

    二人一番推辞相让后,姜云总算是把大爷送走了。

    门卫室再度安静下来。

    姜云蹲下来清点着摆满桌子的菜,心中估算着应该能够福食堂吃一个星期。

    然后拿了个红番茄,用衣服擦干净,半点不嫌弃咬了口。

    青红色的汁水,酸甜可口,清爽开胃。

    坐在沙发上,想着心事。

    如今福利院中,收养的孩子七八十人。

    每月的开销上千元,而政府拨款只占了其中五六成,剩下的则是由好心人的捐助勉强维持。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也越来越大,姜云也不知道福利院还能坚持多久。

    一年?还是半年?

    到时候这些孩子们该怎么办?

    想到这些要命的事情,姜云的眉,又紧紧皱了起来。

    此时,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水,细细密密的雨水织成幕布,将视线都阻隔了。

    这让她不禁有些担心刚刚离开不久的老人。

    只是当她撑着伞出去时,早已没了老人的踪影。

    “哎……希望老人家没事吧。”

    叹息一声,姜云撑着雨伞去叫食堂的师傅过来搬菜。

    早上的福利院食堂,是很热闹的。

    一群小萝卜头在食堂里熙熙攘攘的打饭吃饭,老师也在里面吃饭。

    找到食堂的帮厨师傅,让他一会儿去门卫室拿菜。

    然后拿着两个窝窝头,回了办公室。

    刚到门口。

    就听到办公室内,传来嘈杂的,激动的,喧哗的声音。

    透过窗户,看到五六个福利院的老师,正激动的凑在一起,不知道在搞什么、

    “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吵?!”

    姜云板着脸走进来,质问。

    “院长!院长你来了!”

    “院长!你看今天的报纸没有!看早报了没有?”

    一群年轻的老师们非但不害怕,不改正,相反越发激动兴奋的凑了过来。

    “早报?发生什么事了?”

    姜云皱着眉,很是不解的问。

    “院长!我们福利院要有救了!有救了!”

    一个年轻的女同志拿着报纸到姜云眼前,激动的指着报纸上几个清晰的大字:“人民日报,上面说了!”

    姜云听到这话,瞳孔骤然一缩,一把抢过报纸,扫过报纸上最新的日期和加黑加粗的大标题:

    热烈盛赞人民的作家程开颜同志,向儿童少年基金会捐款二十五万美金!

    “程开颜?!是他!”

    姜云心脏立即扑通扑通的跳动起来,激动的问旁边的老师们:“是那个年轻人!他这么有钱吗?二十五万美金都捐了?我们能不能找他募捐一下,让他支持一下?!”

    “院长!你继续看继续看!”

    “我们高兴的不是这个!您往下面看!”

    姜云闻言,咬了下舌尖让自己冷静下来。

    是的,人家有钱,不代表你能去要。

    她往下看:“程开颜同志于晚会上代表基金会,提出两项基金会慈善项目:

    帮扶资助失学儿童的春蕾计划,建设资助福利院,改善孤儿生活教学环境的希望计划……

    未来基金会的所有募集资金,将会用于支持两项慈善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落成和发展壮大……”

    “希望计划!程开颜同志提出的希望计划,居然是建设帮扶福利院。

    太好了,这是程开颜同志会做的事情啊!

    他就是那样一个有着水晶心灵的人啊!”

    姜云拿着报纸的手都在不停地颤抖。

    看到希望二字,她一瞬间就想起刚才在街上和老大爷之间的交谈。

    希望!

    是啊,人活着就有希望!

    念及此处,她心中一直以来的深沉阴霾一扫而空。

    取而代之的则是满心激动和喜悦,还有久违的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她看着报纸上漆黑的文字,可脑海里不断回忆着那个年轻人早已经模糊的脸庞。

    情不自禁的,眼角鼻尖酸涩的眼泪将眼眶盈满,顺着眼角落了下来。

    “院长别哭了,这是好事啊。”

    “是啊院长,别哭了。”

    老师们感同身受,纷纷红了眼睛劝道。

    没有人能比她们更能懂院长此时的心情了。

    她们这些老师也有不少是从福利院长大的孩子,对福利院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生于此,死于此,在所不惜。

    “呼……”

    姜云深吸一口气,“回头,我们一起去程开颜同志家里道谢,顺便打探一下希望计划吧,真希望我们福利院能够成为这个计划的第一批试点啊!”

    “好,我们明天去吧!”

    “放心吧,院长,程老师都来过我们福利院好几次了,捐了不少钱呢,我觉得程老师这次提出这个计划,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帮助我们福利院!”

    “我也觉得!程老师人也太好了吧!”

    “好是好,不过我在他身上,有种看到我们福利院里走出去的那些孩子的感觉。”

    ……

    老师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姜云在平复心情后,继续看着报纸。

    报纸上写:“同时,晚会上程开颜同志向全社会号召,希望广大的人民群众,知识青年,富有爱心的华侨,华裔向基金会捐献善款。

    一分钱,也是一份爱。

    让我们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一点一点汇聚成泉。

    让我们手牵手,搭建起爱的桥梁。

    让我们共同托起这些可爱孩子们,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看完报纸,姜云仿佛看到那个年轻人挥舞着手臂,在演讲台上号召大家捐款的模样。

    此刻,不仅仅是为了那份可以救助朝阳福利院的希望计划而激动。

    更因这个年轻人满心大义的号召,而感染,感动。

    心中仿佛有一团火焰,熊熊燃烧。

    不只是姜云。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们看着程开颜在报纸上的号召。

    曾经因上山下乡而鼓动,热血,澎湃的心。

    在此刻,重新点燃,重新沸腾。

    “我要捐款!十块!”

    “我也要捐款!”

    “同志们!让我们为孩子做一份贡献吧!”

    “我们要到学校去,要到福利院去,要到基层去,要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无数知识青年,他们一个个高喊着口号宣传,一个个从为数不多的存款中挤出一份捐出去。

    甚至于有些年轻人,心中已经有了去乡村小学教书,去福利院做义工,去基层贡献付出的念头。

    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种子,但迟早有一天,它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短短一天,全国各地就有十多万封夹带着善款的信件从天南地北,寄到京城的儿童少年基金会来。

    据工作人员连夜统计,在程开颜同志的号召发出后,短短一天,基金会就募捐到了五十多万善款!

    平均每人捐款五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不错,请把《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