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一晃就到了年底。
随着大量的移民涌入,地广人稀的安南都护府,渐渐有了烟火气息。
尤其是政治中心永安府,搁在大虞帝国,都能排进前十。
放眼全世界,都是有数的大都市。
经济繁荣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财政收入急剧增加。
“卫大人,具体介绍一下吧!”
李牧放下手中的报表的说道。
相比永宁十年,福安元年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百分之六十。
如果同永宁九年相比,更是暴增了三倍有余。
能够有这种跨越式增长,主要是对新占领区整合的结果。
“侯爷,都护府在福安元年的财政收入,大约在一千三百八十万两上下。
商业税收占比依旧最高,贡献了八百五十万两的收入。
其中盐税收入是大头,光这一项就贡献了四百五十万两的税款。
随着移民的涌入,以及对南洋地区的整合,未来依旧有不小的增长空间。
其次是矿产收入,大约贡献了两百三十万两的收入。
尤其是新开发的那几座金矿,矿石品质非常高,贡献了大量利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都护府明年的黄金产量,有望超过八万两。
白银和铜产量,今年也是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了五万斤和一百八十万斤。
产量增速最加最快的还是钢铁,分别达到了一千三百吨和一万八千多吨。
新的钢铁厂,正在扩建中。
蒸汽机在采矿业中的运用,目前已经开始尝试。
如果顺利的话,将大幅度提高采矿效率,收益有望进一步提高。
……
商品交易税增速也不错,贡献了一百二十万两的收入。
茶酒税增速同样迅猛,贡献了八十万两的收入。
绫罗绸缎和香料等奢侈品税,今年刚单独列项,贡献了大约十万两的收入。
剩下的都是一些杂税收入,数额相对较小。
不动产租金收入和罚没收入,从今年开始单独列项,不计入商业税款中。
这两项收入,分别是八十万两和五十万两。
都护府第二大财政收入关税,今年大约贡献了两百八十万两。
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提升约两个百分点。
主要是都护府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为薄弱。
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居然是糠和碳,其次是木材。
基本上都销往了国内,能够出口到海外的不多。
粮食销售的收入,属于移民特别经费,暂不列入财政收入中。
都护府第三大税源是铸币税,贡献了大约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主要得益于铜矿产量的增加,为铜币铸造创造了机会。
按照计划,明年将成立官营钱庄,专门从事银票发行。
如果推广顺利的话,未来铸币税的收入,有望大幅度提升。”
卫新之平静的回答道。
对都护府的收入,他是了如指掌。
总体来说,各项产业都在稳中向好,同样也面临着商品竞争力疲软的现实。
当前世界上主流的暴利商品,分别是香料、丝绸、茶叶、瓷器。
在这些领域,都护府通通不占优势。
想要努力都不行,物以稀为贵。
如果跟风效仿,把产能提升了上去,奢侈品就变成了廉价货。
“矿产行业发展迅猛,从明年开始,也从商业税款中剥离出来。
商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无需太过担心,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在钢铁冶炼和造船业中的优势,将逐步转化为竞争优势。
据本侯所知,船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后。
随着大虞开海的影响,民间对商船需求量非常旺盛。
船厂的免税期结束后,光造船业带来的收益,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高净值产品创造价值,才是未来世界竞争的主流。”
李牧笑呵呵的说道。
小农经济时代,消费市场以刚需为主,根本旺盛不起来。
像欧洲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启的玩法,在大虞根本玩儿不转。
甭管生产成本多低,都架不住人家自己动手织。
除非打破小农经济,改变大家的消费模式。毫无疑问,这是极其不靠谱的馊主意。
工业化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广袤的商品消费市场。
历史上欧洲选择了对外殖民,同样的玩法,大虞根本效仿不了。
在工业革命初期,李牧想不出有什么产业,能吸收上亿的劳动力。
粗暴式的玩法,估摸着征服全世界充当商品倾销市场,才能勉强满足需求。
殖民模式走不通,那就只能在不打破小农经济的情况下,逐步推进工业化。
甚至为了稳定局势,他还故意扩大小农经济圈,作为工业革命的缓冲区。
有土地给底层百姓托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天下就不会乱。
“侯爷,财政收入增长虽然迅猛,但财政支出也在同步增长。
光计算都护府的收支,福安元年的财政开销,高达三千四百多万白银。
如果不是向北方出售粮食,抹平了其中一半的开销,哪怕加上两广的协饷,也填不了这个窟窿。”
卫新之一脸苦涩的回答道。
大虞朝的户部尚书不好当,安南都护府的“小户部尚书”,更加不好当。
朝廷靠着税制改革,挽救了兵临崩溃的财政,安南都护府的财政还不知道该用什么拯救。
开征田赋、丁口税,被自家侯爷就否定了。
提议给食盐、铁器涨价,同样遭到拒绝。
除非北方各省一直缺粮,都护府能一直吃天价粮的红利,不然财政早晚都要崩掉。
当然,也有简单模式。
只要都护府停止对外扩张,光节省的军费开销一项,就能把每年的财政赤字降低三分之一。
如果再停下从国内移民,都护府财政直接起死回生。
不说有所盈余,反正收支平衡,还是能够做到的。
“放心好了,难民数量不可能一直这么多。
搁在太平年月,一年顶多移民数十万,差不多现在一两个月的量。
你算算看,假如移民经费支出减少八成,都护府的财政状况是不是就大幅度好转?
还有对外扩张,现在也过了高潮期,后续将放慢脚步。
去年的军费开销,就是未来几年中的最高点,往后的军费支出,顶多也就去年的一半。
两个开销大头降了下来,随着对新占领区的整合,财政收入还会大幅度提高。
以都护府现在的控制区,每年获得两千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那是轻轻松松。
后续制造业发展起来,年财政收入还会持续增加。
未来五年内,财政收入突破三千万两,完全不是问题。”
李牧当即画起了大饼。
天下太平,那是不可能的。
大虞朝根子早就坏掉了,靠着最后一波忠臣强行推动改革,才给帝国续命了一波。
没能一鼓作气,解决内忧外患,实现王朝中兴,那就唯有继续向下滑落。
迭加小冰河时代天灾人祸,简直就是地狱副本。
国内的天灾不断,那么移民行动,就不会停下来。
都护府在南洋地区攻略,已经严重影响了欧洲殖民帝国的利益,就算李牧愿意停手,也要看人家是否肯配合。
现在承诺的再好,敌军一旦打了过来,都护府还是得应战。
战火一旦点燃,那就花钱如流水。
都护府的对外贸易,倒是影响不大,架不住两广的关税要膝盖斩。
这么多不利因素,全部赶在一起爆发,李牧都害怕说出来把下属们给吓着了。
至于财政赤字的问题,其实到了全面战争时期,这玩意儿不是最重要的。
只要粮草管够,武器弹药充足,战争就能持续打下去。
没钱大不了负债打。
从采矿冶炼,到武器生产一条龙,全部都是国营生产。
朝廷没钱的时候,只要保障大家有饭吃,生产就能继续。
商船连水手一起征用,官员们的俸禄可以欠着,士兵的军饷可以折算土地。
现在财政赤字严重,那是运输的商船,都护府衙门要给钱。
采购的各项战略物资,也要以金银结算。
一应人员的工资,更是不能少。
“侯爷,英明!”
听到李牧说,要停止对外扩张,一众文官当即回应道。
同所有传统文人一样,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大家都非常谨慎。
开疆扩土的事情,偶尔来一次即可。
长期性对外扩张,那就超越了大家的心理承受极限。
安南都护府的军费支出,常年在财政收入之上,妥妥的穷兵黩武。
如此高比例的军费开销,如果不是两广财政支撑着,早就破产了无数次。
……
京师,文渊阁。
安南都护府在年底盘账,大虞高层也在进行盘账。
既要对过去一年的收支情况,进行盖棺定论,还要做出来年的政府开销预算。
这种决定帝国未来命运的大活,肯定不能让百官一起参与讨论,不然吵到明年这个时候,预算都做不出来。
除了内阁和六部尚书外,其他人都被排除在外。
“今年的税款,怎么下降了这么多?”
姜书翰皱着眉头询问道。
北方各省受洪涝影响,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他可以接受。
问题是未受灾的南方各省,财政收入也出现了下降。
从完成税制改革到现在,这还是第二年出现财政收入下降,南方各省更是第一次收入下降。
“首辅,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天灾人祸导致的。
顺天府的情况,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亲自感受过。
河南、陕西两省,不光遭遇洪灾,还赶上了兵灾,朝廷免除了两地的税款。
其他北方省份,也或多或少遇到了灾情,朝廷免除了一半的赋税。
这些讯息,大家都是知道的,想来没什么疑问。
南方各省的税收减少,情况就有些复杂了。
按照各地巡抚衙门的说法:
北方遭遇天灾,影响了商品流通,导致商业税收锐减。
因为南洋地区爆发战争缘故,影响了进出口贸易,进而导致关税减少。
田赋、盐税和各类杂税收入减少,受安南都护府移民政策的影响,南方劳动力大幅度减少。”
户部尚书吕凌风略显无奈的回答。
这些解释,也就糊弄一下傻子。
北方遭遇天灾,物价急剧飙涨,南方各省商界都是受益者。
流通的物资是减少了,但架不住价格增加好几倍,大家的利润大幅度提升。
商业税收本该增加的,居然变成了减少。
南洋战争影响关税,同样是扯淡。
李牧出兵南洋,打击的对象是土著,战争基本上都在陆地上爆发。
根本没爆发过大规模海战,更没有影响航线的畅通。
从商船数量上,就可以判断,海外贸易依旧活跃。
田赋、盐税和各类杂税收入的减少,理由更是离谱到了家。
安南都护府的移民重心,一直都放在北方,南方地区连移民点都很少有。
受乡土情节影响,除非是破产沦为流民,不然百姓根本不会选择移民海外。
真要统计人口,南方各省最近几年,人口绝对是持续增长的。
此前的战争导致南方士绅数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社会矛盾。
人均土地资源增加,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很自然的开启了繁衍模式。
因为白莲教叛乱,导致的人口减少,正在迅速恢复中。
“混账!”
“如此离谱的理由,你们户部就没有核查么?”
镇东侯忍不住一拍桌子质问道。
税收减少,可不是什么好信号。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勋贵系改革取得的政治成果,要不了多久就会毁于一旦。
景李二人当初能够出将入相,最大的依仗,就是改革取得了亮眼政绩。
作为政治资源继承者,他们天然要维护这份成果。
“侯爷息怒,户部已经派人去核查了。
只不过南方各省的局势复杂,一时半会儿怕是难以取得成果。”
吕凌风硬着头皮解释道。
此刻他的处境,非常尴尬。
作为户部尚书,他理应站在朝廷的立场,督促地方按照规定完成税款收缴。
可偏偏税收减少最多的区域,恰好是清流党的大本营。
一旦深究下去,板子大概率要打在自己人身上。
当党派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这个站在中间的倒霉蛋,也被推到了风暴旋涡中心。(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