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缘灭

    顾濯很是无语,心想你当然不是文盲,真若文盲又怎可能修行至此?

    修行之事历经万载传承,早已不再是遂古之初那般野蛮生长,有着堪称工整的传承体系及入道之法,而这就注定如今每一位修行者最初要做的第一件事,都是识字。

    长洲书院等学府的真正存在意义就是启蒙,让孩童们对修行有所知,兼之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修行观念,令宗门不必再为此而操心。

    余笙生于千年帝室,理应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想到这里,顾濯忽然回忆起一个问题,神情微怔而变。

    “你才想起来吗?”

    余笙淡然说道:“文盲的确不是事实,但我的修行路是在白帝山上开始的,我的那些老师全都是死人,还是心高气傲的死人,哪里会教这些?”

    顾濯无言以对。

    这个理由未免太有力量。

    余笙随意拿起一卷新编道藏,神情自若说道:“看不懂是真的,但无所谓也是真的,我修行至今全凭直觉。”

    “嗯……”

    顾濯正准备与她进行探讨的时候,眼神突然好奇。

    余笙问道:“怎么了?”

    顾濯下意识说道:“这不会是你这百年来都不愿收徒的原因吧?”

    余笙放下经卷,一言不发。

    顾濯懂了。

    他默默低下头,拾起带着妻子手心余温的书卷,开始装死。

    “下次不要再问这种问题了,好吗?”

    余笙的声音里很轻,很淡:“又或者你只是想要以此嘲弄我。”

    顾濯诚恳道歉。

    阳光穿过薄窗纱,洒落在乌木地板上,散发出暖熏熏的气息。

    两人相对而坐,林浅水提起铁壶起身往檐下走去,以道法摘下干净的残雪煮茶。

    雪融成水,在壶里呼噜噜地叫着,成为催人眠的背景音。

    顾濯和余笙开始互相交流。

    “山河卷第十六卷,记有四千六百年前赤蛟走水之事,云渺道姑为此辑佚且做注,与其时魏国突兀衰落联系在一起,大意是天地有运,无形而有质,常在而不改。”

    “很巧,旧商史上有君王认为国之气运有定数,具体在于羽化境的修行者的数量上,为此他耗费十年时间设局谋杀朝中唯一羽化,最终以其残躯步入羽化,只不过很快就迎来了亡国的结局,几乎没人记得此事,广缘真人却有意翻了出来,在最后添了一句话,假若国有定数,天当如何?”

    “易水第四代祖师被公认为踏出登仙一步,是距今最近的那位超脱者,你有不下于七位祖师对此产生明显的好奇,为此搜寻过诸多信息,留下凌乱墨迹,但无所得。”

    “有件事离现在同样很近,齐国那位以治学崇佛出名的武帝,你应该记得他最后的下场是被活活囚死在桐宫中,门外是不进不退的火海,门后是滴水也无的绝境……齐史对他的记载很清楚,是死,只不过我的那些祖师觉得此事另有蹊跷,认为这其实是慈航寺一次关于涅槃的尝试。”

    “武帝虽佛性深厚,又被誉为秉承尊者智,但他终究是至死未入羽化,化作慈航寺山门的那尊遗蜕却是确凿无疑的等同登仙之境。”

    “禅宗受世间大势所趋缘故,不得不承认道门定下的境界划分法,可这只不过是杀力上的认同,其修行路在本质上确有不同,这事你不知道吗?”

    “我不喜欢和尚,为什么会知道?”

    “真好。”

    “好在哪里?”

    “无论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我都和你一样没喜欢过和尚。”

    “噢,那无垢僧呢?他和你关系不是很好吗?”

    不急不躁的两道声音徘徊在藏书楼内,顾濯和余笙看似是在随意闲聊,事实上在这些闲淡言语中已把蕴藏在其中的隐幽心思肢解拆开。

    百年前,在玄都一战出乎意料之外的遭受巨大挫折后,天道宗的祖师们显然对自己产生了一定的怀疑,而在长时间的自我检讨过后,他们再次断定问题并非出在己身之上,于是把目光放在道藏记载着的那些骤变当中,希望从中觅得一定的规律。

    以赤蛟走水化龙之事牵扯魏国国运,关于旧商书中那位荒唐君王的评断,乃至于易水第四代祖师和武帝被囚于桐宫的这些猜想……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

    “定数。”

    顾濯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世间一切都是有限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的同时对应着失去,万物守衡。”

    余笙平静说道:“武帝之所以被囚死在桐宫,未能步入涅槃境界,是因为慈航寺那具遗蜕尚未灰飞烟灭。”

    “以此作为定论,延伸出来的意思即是世间唯一一人得以登仙。”

    话至此处,她微微蹙起眉头,说道:“但登仙为的是超脱,超脱就是离开,不再留在人间,那这个位置是可以被空出来的。”

    顾濯没有说话。

    余笙想了想,说道:“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祖师们便有了非要跟你和谈的理由,因为有登仙者长留世间不愿离去,他们需要你去对抗定数二字。”

    顾濯终于开口了。

    “有个地方我想不通。”

    他说道:“假设事实如你所言,我的那些祖师们有太多的理由相信祖师的存在,与我谈话时流露出来的神态就不该那样的错愕与震惊,跟天塌了似的。”

    欺师灭祖那夜,以广缘真人和云渺道姑为主的天道宗诸先贤,都明显坚信着祖师已经超脱。

    这些曾经了不起的伟大人物,神魂固然是在漫长时光的消磨中变成无比孱弱,但他们依旧真实地清醒着,并未愚昧痴狂,那就不可能做出如此重大的错误判断。

    “只有一种解释。”

    顾濯的声音里有些复杂。

    余笙说道:“你的祖师们见过那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不管是远远地看过一眼,还是当面说过一句话,总之,他们确信那不是自己的祖师。”

    顾濯沉默片刻,说道:“我更相信自己的直觉。”

    余笙随手拿起一杯茶,浅浅地饮了口,说道:“等你踏出那一步,又或者与它见上一面,真相自然就能清楚。”

    顾濯说道:“就像你带我登上天琼峰那样?”

    “要不然呢?”

    余笙看着他,补了句话:“另外,我不觉得这真相重要。”

    既然已经认定天道宗之祖依旧活着,以某种方式真实地活着,那就没必要去牵挂那些先贤们的心路历程。

    以他人的坚信来让自我生出怀疑,这是极为愚蠢的事情。

    顾濯明白话里的意思,安静片刻后,转而说道:“我想不明白,登仙为的是超脱,为何偏要长留人间。”

    余笙说道:“你更想不明白的是,登仙明明是与世无害的一件事,为什么偏要把你留下来。”

    顾濯沉默不语。

    这是他没有付诸于口的那句话。

    “祖师如今应该处于一个极为微妙的境界当中。”

    顾濯说出最后的结论。

    余笙轻轻点头,平静说道:“这是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释。”

    “还有很多值得琢磨的地方,比如这位天道宗之祖在百年前既然出手了,为何只是把你打落尘埃,而不是彻底地杀死你?”

    然后她漫不经心说道:“总不该是做不到吧?”

    ……

    ……

    林浅水是聪明人,藏书楼的那场谈话她自然不会去听。

    在完成简单的服侍过后,她便独自走到殿外静坐,发散着思绪去想那些已经变得遥远的事情。

    只是不管想得再如何远也罢,最终映入她眼帘的还是祖师殿里的那具尸体——她对那位年轻道人其实抱有好感,又想着楚珺归来时定然错愕至极。

    如此思虑再三,她悄悄然地滋生出一种奇怪的念想,认为自己有必要走进那座古老道殿,让自己的恩人入土为安。

    这个想法就像是暮春时节的雨,似有若无,总在衣衫微湿时才能真正地意识到。

    林浅水不知道的是,每当她陷入这种思绪里,顾濯和余笙的目光往往会飘到她的身后,静静给予注视。

    ……

    ……

    冬渐深,寒意仍未如潮。

    无白雪作妆的慈航寺,比之往年自然要欠缺不少味道,僧人们眉眼间积攒的郁郁连阳光都无法融化。

    在律堂深处,几位重要的僧人正在开小会,聊的自然是缘灭镜的事情。

    “着实欺人太甚了!”

    戒律堂首席低声怒喝道:“难道裴今歌真以为我们察觉不到巡天司的小动作吗?”

    苦舟僧没有死在未央宫之变中,只是缺了双腿。

    他坐在覆着棉布的轮椅上,面容颇为黝黑,像是被火烧过的木头。

    “欺人太甚又如何?”他低着头,面无表情说道:“道休祖师身死,你我现在与猪圈里待宰的肥猪有什么区别?”

    此言一出,场间骤寂。

    其余僧人们的脸色变得与苦舟僧一般难看。

    “这事只有一个解法。”

    苦舟僧抬起头,望向场间众人,神情漠然说道:“放弃留下缘灭镜的碎片,全部送出去。”

    不等旁人开口以丧权辱宗为理由反对,他继续说道:“分为三份,最多但不关键的碎片送往神都,次之的我来处理,最后留下镜心那一片……给元垢寺。”

    听到这句话,高僧们的脸色再变,眉头紧皱。

    “元垢寺?”

    “不错。”

    “你想把缘灭镜送到无垢僧手中?”

    “这是道休祖师生前的决定。”

    ……

    ……

    当天夜里。

    楚珺和谢应怜如若夜游闲人,近乎堂而皇之地步入慈航寺深处,那片塔林所在。

    坐落在塔林外不远处的那间禅房,迎春时草木极为悦目,是道休大师曾经的静修处,如今却已封尘。

    在各方势力的默契配合下,两位少女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轻而易举地来到那间禅房前,准备推门而入。

    就在这时候,禅房的门却开了。

    月光没入室内。

    苦舟僧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无表情的五官依旧漆黑,足以令人心悸。

    在楚珺和谢应怜的目光之下,他不紧不慢地持法印颂真言,唤起道休生前留下的禁制。

    “我佛虽以慈悲为怀,亦有雷霆怒火相,二位有太多死去的理由。”

    楚珺望向谢应怜。

    不久之前,后者在路上信誓旦旦今夜依旧没有意外。

    现在,意外就来了。

    “如果你要动手,就不会说这样的话。”楚珺的声音很冷静:“别废话了,开价吧。”

    苦舟僧笑了笑,笑容狰狞中流露出一丝玩味,说道:“缘灭镜的碎片你们可以带走。”

    听到这句话,谢应怜和楚珺对视一眼,心中已有预感。

    果不其然,苦舟僧说道:“但不是送给白皇帝,而是道主。”

    “如果你想借此引起战争,这手法未免太过粗浅。”

    谢应怜直接说道:“而且如今本就是战争时期。”

    苦舟僧笑容不改,自顾自说道:“道休祖师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了不起。”

    楚珺听明白了,眼神微变,说道:“这是它的遗嘱?”

    “你可以这么理解。”

    苦舟僧缓声说道:“道休祖师对道主其实抱有好感,尽管因为立场缘故,这只能是私交上的些许情谊,在生前毫无意义,但死后才能表露一二。”

    谢应怜嘲讽说道:“这句话听着未免太过断袖之癖。”

    苦舟僧闻言置之不理,从怀里取出缘灭镜的碎片。

    楚珺问道:“没有一封遗信吗?”

    “信的意义在于相信。”

    苦舟僧宣了一声佛号,微笑说道:“更何况道主何等人也,纵使如今生死相隔,只要他把这块缘灭镜的碎片拿在手中,自然能够明白道休祖师的心意。”

    楚珺沉默良久,接过这块用厚布包裹着的巴掌大碎片,说道:“好。”

    苦舟僧再取出另外一面碎片,说道:“这是给裴今歌的交代。”

    谢应怜感慨说道:“这还真是慷慨。”

    ……

    ……

    暮冬时节,在慈航寺作客已久的大秦使团终于返回神都。

    慈航寺的僧人们以最盛大的方式给予送别,然而场面其实冷淡,因为事实上无人愉快。

    这是一次三方都不满意却又能接受的残缺结局。

    裴今歌没有与使团同行,因为太监首领亲至,为她带来远方的讯息。

    ——阵法已成,皇帝陛下择日出神都,亲临白帝山上天琼峰,故而巡天司须先行肃清四周之事,确保开春祭祀不受任何人和势力的干扰。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诏道于天不错,请把《诏道于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诏道于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