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刘备:太子,你要做好接班人

    建兴五年(202)七月十六日,秋风卷动北方,各地开始了耕种,上至太守,下到农夫,都处在了忙碌中。

    豪族、士族被驻守在幽州与冀州的近万骑兵,吓得心惊胆颤,连汗都不敢出。

    不久前,乌桓各部落的首领彼此厮杀搏斗,将要精疲力尽时。

    汉军做出将幽州突骑放置在冀州北部的涿郡与广阳郡的假象,用于震慑冀州可能出现的叛乱。

    这让不少投靠乌桓的豪强都相信了此事,汉家迁陵令一出,哪怕光武皇帝也不敢迁尽宗族去雒阳,就害怕落得像王莽的下场。

    值此之时,纵使大汉兵锋强胜过建武之时,在度田令和迁陵令的施行下,也要无比谨慎。

    倘若疏忽大意,又将掀起乱世……

    厮杀不休的乌桓部落首领们闻言也忍不住认同此话,汉军去岁刚出征完并州匈奴,北边又要防备强大的鲜卑。

    南面还要警惕冀州豪族再次掀翻案台,引得河北糜烂。

    在此间隙之间,绝对腾不出手征讨三郡乌桓,蹋顿立刻欢欣鼓舞,喜形于色。

    只要汉军不插手乌桓部落,就凭苏仆延和楼班两个叛贼,想要剿灭易如反掌。

    待彻底将不服从他的首领诛杀后,再整合各地的乌桓部落,便直接迁徙去辽东郡。

    那里地广人稀,又水草富饶适合放牧,何况还有公孙度与他约定好歃血为盟,互以为援而抗刘氏。

    于是蹋顿以乌桓单于之名,下令给诸位大人与豪帅,立即与二贼部落决战,将塞外的所有乌桓牧民召集到塞内,从各方面围堵叛军,将其剿除。

    凡击破二贼部落,皆可私下将其男女老幼卖为奴隶,是生是死自行处理,牛羊马匹等畜牧无需上交给王庭。

    哪个部落能献出苏仆延与楼班的头颅,则可册封为新的部落大人,并且赐予最好的水草之地。

    蹋顿是豁出去了,就算没有半点收获,也要在汉军反应过来前,彻底剿灭反叛者,重新立起单于权威。

    “此战事关乌桓生死,绝不可手下留情,否则必会重演匈奴之事。”蹋顿抽出箭矢当场折断,作怒眉睁目之色。

    让那些顾及楼班是丘力居之子,而屡屡留情的首领脸色微变。

    乌桓部落的交战变得更加激烈,汉军自然也没闲着,探明双方快要打出狗脑子时,沮授立即建议隔断渔阳与右北平的邮、亭、传舍的文书传送。

    让各地亭长带着亭卒持弓弩刀盾,披铠甲巡视把守要道,若见无携带过所而过者,立马以绳索缚之,关进亭里犴狱审问。

    汉军突骑则立即出击,驮马除了驮运军械甲胄与粮草,还要带上木枚和麻布,用于掩杀乌桓部落。

    关羽用沮授之策,先隔绝豪族私下走漏消息,又派遣乌桓校尉阎柔与渔阳太守田豫,右北平太守曹洪三人领突骑数千,以雷轰电掣迅猛之势,在乌桓苏仆延、楼班、蹋顿、乌延等首领猝不及防下,一路掩杀破敌。

    他率军在后策应,辛评与沮授作为随军幕僚,参与千里奔袭。

    只有腿脚不便的郭图强忍着失落,留在后方为骑兵运送粮草。

    仅七月初旬,就从幽州传来了汉军已击破三郡乌桓的消息,信使捧着蹋顿的人头,每过一处轰然告知。

    这下让更多河北豪族不敢乱动,所以有不满之心的士人,在汉军强盛兵锋下,都要缩头缩颈,胁肩低眉。

    刘备得知此事,顿时爽朗而笑,对案桌下方的太子,笑说道:“汉家周边有威胁的胡虏,阿翁与仲叔已将其降服大半,剩下的鲜卑部落,再过数年,等到仓廪粮草充足,就是出击鲜卑之时。”

    “建兴一朝,可彻底降服胡人,吾儿日后为天子,要做的便是以儒礼继续治理牧民,再用数十年之功,行化胡为汉之策,解决胡人内附所带来的忧患。”

    “至于塞外的鲜卑,以及其他东迁与北边迁徙而来的蛮夷,则用西域佛教化草原牧民,其中还要掌握好火候,不要让草原佛教流入汉家。”

    “太子,你也任重而道远啊,当勉之。”

    刘备不由感慨万千,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要做的事情,他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操心完,后面的路还需要后人来走。

    “阿翁……”刘永抬头恭敬地拱手行礼,接着疑惑问道:“阿翁不是不喜我看佛经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何能用佛教治理草原的胡人?”

    刘永很疑惑,平日阿母与蔡博士教导他蒙学之事,也从来与他讲授译成汉字的胡佛经文,一问才得知是阿翁不允许,怕影响他的成长。

    但是他若始终不懂,又如何善用?

    听见刘永的疑问,刘备笑了笑,耐心的解释说道:“此时你年岁尚小,无需懂得佛经,何况天竺国遭贵霜王所灭,天竺人信仰佛经多年,以为能使人脱离苦海,从无明变有明,从受苦到灭苦,而国却为外敌所灭,受人奴役变得更疾苦。”

    “由此可见,胡经可弱敌也,为平定草原胡患,则用夷经而制夷,内附胡人与南边的蛮夷,则用儒礼手段汉化为民。”

    “汉家制度讲究宽柔并济,虚实为用,因地制宜,要深入了解官吏、士族豪族、商贾、黔首、军士、工匠、胡人的情况变化,大到从整个天下去了解,小至一郡一县,一家一宗族,甚至一部落去知悉。”

    “这样才能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治理,每郡每县,每家每户的诉求皆不相同。”

    “为君者,需要非常透彻地了解,熟悉内中情形,犹如孙子所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亦同也!”

    “太子啊,做好天子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它是天底最难的事情,能随心所欲用天下满足你欲望之时,没了阿翁在旁劝诫,此生便要斗群臣,斗外敌,还要斗自己,不敢放松丝毫。”

    “纵然为明君困难重重,刘氏天子也从不害怕,阿翁能提三尺剑灭诸侯,而取天下,身为我亲子亲孙,又岂能有畏惧之理乎?”

    “若真如此,乃公必於乎哀哉于地下,无颜见高祖、光武矣!”

    刘备说到最后,也忍俊不禁起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不错,请把《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