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我曹孟德心有愧疚

    季秋时节的雒阳,城外有一片望不到边的耕地,被斜晖涂满了金黄色,洛水潺潺流淌着,碾石水车旁,传来轻微轱辘响声。

    青州水车从灌溉田地到被工匠应用在碾盘上,用来碾压芝麻与豆类,更利民于百姓。

    许多初次来到雒阳的士人皆不禁发出感慨,器物应用不在于器物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人。

    水车在孝灵手里只是玩乐器具,可到了陛下手中,却成了利国利民之物,农事取水就离不开水车。

    “孟德公,雒阳城的变化真是大啊!”

    “雒阳如今有内外两城,皆为十二道城门,内城依旧设南北两宫遥望,双阙高百余尺,舍此外还增设了诸多官署,朝堂的尚书台、中书台等公卿百官议政容纳其中,包括家眷可置二万人。”

    “外城则房屋更多,光商贾店肆竟然有六万三千余家,可谓是四方珍奇皆所积集于此,城内有白马寺,太学、农学、医学三府邸,还有蛮夷邸,以及泉池等建筑。”

    “至今为止,盖因括地甚广,雒阳外城的城墙仍然有大半尚未完成,天下民生恢复之时,就是雒阳有百万口之日……”

    洛水北岸,从江东四郡回到雒阳述职的曹操、程昱、陈宫等人,望着变化盛大的京畿,恍然之间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各处道路与田间的百姓洋溢着笑容,有成群结队的孩童追逐打闹。

    还有胡僧拿着左伯纸书写的胡经,坐在树底下向弟子众人朗诵。

    来往持剑的士人和游侠对此见怪不怪,牵着驴或瘦马赶往前面的传舍登记名录。

    还有皮肤略白来自鄯善国胡人在路边吆喝叫卖石蜜以及蒲陶酒。

    头戴儒冠身着汉家衣袍的匈奴与羌人,若不是肤色比较深,且四肢粗短,路过时还带有阵阵腥膻味,陈宫几乎都没发现,原来这群太学生竟然皆是胡人。

    不仅是陈宫,就连曹操与程昱都不禁露出茫然的表情,彼此面面相觑,张大了嘴巴愣在原地。

    虽说他们在江东之时,就听闻天子在剿灭匈奴之前,便已经扣留了匈奴贵族子弟数百人送到雒阳的太学府邸进学。

    可是直到真看见匈奴人用汉儒打扮,连走路也带着书卷,说着蹩脚的雒阳口音,嘴里念念有词。

    不过短短数年间,匈奴汉化速度之快,却让人瞠目结舌。

    曹操甚至忍不住猜测,陛下该不会想着打算培养匈奴人为大儒吧?

    “公台所言极是啊!汉家变化之大,不亲眼目睹,实在难以置信。”

    “须知四海归一不过五年而已,若再过二十年天下会如何,操是不敢想象了。”

    曹操拊掌而苦笑道。

    若早知陛下有这般才干,他还跟着袁绍做什么东郡太守,直接去青州投靠宗室,再造一个崭新的天下不好吗?

    哪里还需要颠沛流离,抛下诸子从兖州东郡去了吴越之地,原以为远离袁本初和天子两人的争锋,足以立一番功绩,可到头来还是降了当今天子。

    “公台、仲德可曾后悔随我前往江东?若是当初你们二人留在兖州,或许为天子辟用,此时至少为二千石,也无需跟着我蹉跎十年,白白耗费时间。”

    “依操所见你二人之才,远胜于颍川辛佐治,他都可为豫章太守,你们则更可胜任。”

    “是我曹孟德耽误了你俩啊!”

    曹操眼睛里情绪复杂,感慨叹息道。

    谯县的曹氏与夏侯氏都在渐渐被天子任用,曹昂、曹真、曹休更是征进了中书台为属吏。

    曹仁、曹纯、夏侯渊、夏侯惇此时皆为校尉,除了他曹孟德外,还有曹洪为右北平太守。

    这么说起来,还真是对不住一直追随他的心腹幕僚。

    如今返回雒阳述职,不仅扬州刺史之职暂免,就连身为主簿的陈宫与上计掾程昱都遭到免任,缘故在于两人并非天子所征任。

    陈宫、程昱为曹氏吏,并非朝堂掾吏,自然不可继续留用。

    曹操等人离开后,扬州刺史由东海糜竺接任,武威贾诩为州部功曹,董和为主簿,钟繇为别驾,前去治理山越蛮夷。

    当年投降汉军的张济之侄张绣领着凉州数千役夫,从汝南郡前往江东开垦耕地。

    朝堂文书明确告诉张绣,只要凉州役天每人开荒伐木,能满足百顷耕地,就可以恢复庶人身份,就此居于豫章郡。

    张绣与凉州降卒对此皆喜不自禁,诏令的要求虽困难重重,但起码看到了恢复百姓身份的希望,让他们有了苟延残喘下去的动力。

    扬州州部骤然一变,对于从江东回到雒阳的曹孟德影响不大,因为在他连年征讨下,江东山越部落已化为乌有。

    共计有十七万人被他编户齐民,算起被豪族掠夺走的人口,在度田令下又释放了出来,前后得人二十一万余。

    只有零零散散的山越部落,惊慌失措般逃去了交州,不过那是交州刺史和太守需头疼的事情,跟他曹孟德无关。

    现今他算是立有功勋,依照汉家功必赏,过必罚的惯例,天子不可能会亏待他。

    只是公台与仲德两人怎么办?

    公台已年过四旬,仲德更是六十有一,若要再度重新开始为吏,何时才能建功立业,功成身退?

    曹操每想到此处,就心底生出几分愧疚。

    “孟德公何须如此,大丈夫处世当磊磊落落,胸怀坚韧不拔之志,今随曹公拼得一腔热血,为汉家剿除东南蛮夷,此昱之幸也。”

    “庸庸碌碌亦难免一死,如今已为所为之事,又何谈有憾?”

    听见曹操的话,程昱则轻抚胡须失笑。

    天下事哪有那么多假设,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若留在兖州,或许他已殁于天子征讨刘岱之际,亦或死于东郡的旱灾之中,或鲜卑人攻兖州时战亡,这种运数变化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追随孟德公前往江东,或许并非遗憾,也极可能是幸事,还望公勿要再言此事!”

    程昱躬身对着曹操,肃然作揖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不错,请把《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