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对照组

    赵振国闻言,嘿嘿笑了笑,眼神里闪烁着世事洞明的光:

    “拴住叔,这事儿啊,说来也是凑巧,先说张研究员,农科院那位专家。

    咱们用的那高产麦种,当初就是王老爷子走了老关系,从他们课题组里优先弄来的试验良种。

    张研究员早就对咱们这块‘试验田’上心了,想来看看良种在具体实践中的表现,尤其是跟不同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效果咋样。

    我这边一透消息,说夏收要核验,可能还会有争议,他自个儿就主动要求来了,说是搞科研不能脱离一线,得掌握第一手资料。”

    “哦——!”王栓住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子,振国可真聪明。

    “再说李大记者,李明,”赵振国继续道,“说来更是巧了。他爱人,以前是应夫人的学生。应夫人那边知道咱们这儿的情况后,就跟他爱人提了一嘴,他爱人又跟李记者说了。

    李记者这人,有冲劲,正想找反映农村新变化的典型报道呢,一听有这么档子事儿,涉及到政策争论和农民实干,立马就感兴趣了,这算是师门渊源加上新闻敏感吧。”

    “至于那位许继清许记者,”赵振国笑了笑,“他是我请唐康泰唐主任出面邀请的。我让唐主任以‘地方农村改革,欢迎舆论监督’的名义,正式发的邀请。这样面上也好看,显得咱们坦荡,不怕监督。”

    他最后总结道,眼神锐利起来:

    “拴住叔,不瞒你说。那天晚上在地里,虽然跟许调查员约好了天晴称重,但我也怕这人又瞎折腾。

    谁知道这位姓许的领导,回去睡一觉,脑子里的弯没转过来,会不会再下什么奇怪的命令?光靠咱们自己,有时候道理讲得再清,也怕人家不认账。”

    “所以,”赵振国语气笃定,“我必须得请来这几尊‘神’!在任何时候,记者的身份,都是好使的!

    他们手里的笔和相机,就是照妖镜,就是公平秤!

    有他们在场盯着,记录着,就算许调查员心里还有什么小九九,也得掂量掂量后果!

    咱们把事情做得敞亮,把证据摆得扎实,再配上这几位‘公证人’,这包产到户的成果,就谁也别想抹杀!”

    王栓住听着这一环扣一环的安排,看着赵振国那沉稳自信的脸,心里最后一点担忧也烟消云散了。

    他用力一拍大腿,激动地说:

    “振国!好!好啊!你这脑子,真是灵光了!有这几路神仙坐镇,我看这事儿啊,准成!”

    第二天,果然如王婶子所言,当核验工作继续进行,焦点转向村集体那些尚未分包的土地时,许调查员和张研究员都见识到了令他们大开眼界的景象。

    打谷场边上,属于村集体的麦垛被分成了好几堆,每一堆前面都插着醒目的木牌,上面用毛笔清晰地标注着:

    “集体-东洼地-良种”

    “集体-西坡地-老种(蚂蚱麦)”

    “集体-河滩地-良种+化肥”

    “集体-岗头地-老种+农家肥”

    许调查员看着这分类细致、对比鲜明的阵势,当时就愣住了,拿着记录本的手都忘了动作。

    哎,前几天下雨,他一门心思都在防着村里人偷运粮食进村,真没注意到他们居然分的这么细!

    这……这哪里是普通的农业生产?这分明是精心设计的科学试验田的配置!

    就连见多识广张研究员,凑近了仔细看那些木牌,嘴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他转过头,看着站在一旁的赵振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由衷的赞赏:

    “小赵同志!你这……你这心思也太缜密了!你这搞的,是田间对照试验啊!”

    张研究员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提高,“设置了不同的品种对照,还有肥料因子对照!这思路,这设计,太清晰了!就算是我们农科院的试验田,也不过如此!你……你咋想到的?这太厉害了!”

    赵振国被专家这么一夸,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这是后世的经验而已。

    “张研究员,您过奖了。我就是琢磨着,空口无凭,光说包产到户好,人家可能不信。那就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是好是孬,让事实说话,让秤杆子说话。这样,谁也挑不出理来。”

    王栓住在一旁听着,脸上也乐开了花,与有荣焉地挺直了腰板。

    核验正式开始。

    先称的是“集体-东洼地-良种”。

    产量果然不错,比往年有显著提升,但仔细核算下来,亩产仍然比那些同样使用良种、却是包产到户的地块,低了大概一成半。

    许调查员看着这个差距,默默记下,没说话,但眉头微微蹙起。

    接着称“集体-西坡地-老种(蚂蚱麦)”。

    产量一下子就下来了,麦穗明显干瘪不少,亩产比良种集体地又低了一大截,跟包产到户的地块相比,差距更是惊人。

    许调查员的笔尖在记录本上停顿了一下。

    然后是“集体-河滩地-良种+化肥”。这是投入最高的集体地,产量也非常可观,但还是比包产到户的亩均收入低…

    张研究员在一旁小声对许调查员解释着投入产出的效益比问题。

    最后是“集体-岗头地-老种+农家肥”。产量最低,但成本也最低。

    这一系列称下来,数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像赵振国设计的那样,不同的条件,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而所有的数据都指向一个核心结论:在同样的种子、甚至更好的肥料投入下,集体地的管理效率和最终产出,依然无法与包产到户那种精耕细作、将收成与自身利益紧密挂钩的模式相比。

    许调查员之前所有的怀疑、固执,在这一套严谨的“事实矩阵”面前,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彻底失去了立足之地。

    他不再觉得这是“作弊”或者“运气”,他看到了背后清晰的逻辑和强大的力量——那是政策调动起来的人心的力量,是科学管理方法结合个体能动性爆发的力量。

    他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赵振国,第一次用一种近乎平等的、带着探究和敬佩的语气问道:

    “赵振国同志……你……你以前是学农的?”

    赵振国笑着摇了摇头:“许调查员,不是的,这些东西,就是平时爱琢磨,觉得该这么干,就试着干了。”

    许调查员闻言,沉默了片刻,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不再多问,而是转身对王栓住和张研究员,以及旁边的两位记者说道:

    “继续吧。把所有数据,都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

    这一次,他的声音里,不再有质疑,只有一种面对事实的、沉重的,也是心悦诚服的平静。

    许调查员想,等全部称重结束,他要跟村里人道个歉,可惜,他这么想,有人却不想让他这么干…(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不错,请把《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