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蜀地降!

    七月七日,天晴无雨。

    已赶到剑阁的吴景作为孙权使者,今与孙瑜二人携侍从数人,奉益州诸郡舆图,并户籍图书,持白幡出城,前往唐军营寨求降。

    忽知蜀人归降,徐晃大喜不已,亲出大帐迎接。

    “景拜谒徐将军,将军威震天下,用兵如神,蜀人敬仰,老弱恐怖。今下我军大势已去,景奉孙君之令出降唐室,望将军收纳之!”吴景吹捧道。

    徐晃将吴景引至帐中,笑吟吟问道:“我闻先生旧在阆中,今怎至剑阁见我?”

    吴景如实说道:“将军为南征主帅,官爵尽在满督之上,今不向将军乞降,岂有此理!”

    徐晃看透吴景心思,大笑几声,说道:“先生欲置晃于不义!”

    “不敢!”

    吴景恭敬说道:“将军节制诸将,有安抚降人之职,故景方与左右至剑阁请降!”

    徐晃无意揪着小问题,收敛神情,直问道:“今户籍图书何在?”

    “在此!”

    吴景从左右手中接过图书奉上,说道:“益州有郡十九,县一百二十五,得户二十万,口九十万,带甲将士九万四千人,官吏吏两万三千人。粮库米六十余万石,金银各五千斤,锦绮彩绢各十五万匹。”

    徐晃翻阅户籍图书,谓左右说道:“某随陛下征讨天下,除冀州外,唯益州最富。难怪孙文台下蜀,遂与袁术征伐。孙策在时南征北伐,兵民岁无宁息。陛下如知益州富庶,必会为之欢喜。”

    蜀中经历战争残害最少,加之蜀地环境闭塞,物资难以外运,故州内钱粮充盈。纵有孙氏三代滥用兵事,但与同时代的其他州郡相比,巴蜀可称富庶。

    而今中国初安,州郡百废待兴,中央对财政的需求不小,故益州的归降,对唐朝有两大好处。其一,长江难为天险,唐与汉同享长江,且还有上游之优势;其二,益州人口百万,能极大丰富国库收入。

    见徐晃心情甚好,吴景恭敬说道:“我主诚心归降,不知将军能否许以官爵赏赐!”

    徐晃合起舆图,思虑说道:“先生归降之心,晃已知之。然册封之事,晃骤难轻封。”

    见状,吴景劝道:“昔邓禹伐关西,受光武之命,行王事册封。将军既持节,都督诸将,何不仿邓禹故事,册封我主,及蜀中诸将官爵,以安蜀中降人之心。今蜀中欲降,却恐遇吴汉之辈,故将军宜当先抚之!”

    刘秀在河北称帝时,授邓禹行王事,征讨并州及关中诸寇,如有封赏之事由邓禹做主,故效邓禹故事,便是让徐晃直接册封。而为了让徐晃有册封名义,吴景抬出屠杀成都的吴汉作为反面例子。

    “先生之言不~”

    徐晃颇有动心,正欲答应吴景时,却见田丰拼命向他使眼色,遂知不能轻许,改口道:“封赏乃是国家大事,容晃再三思虑。我已命人设宴,先生可先暂退休息。”

    “诺!”

    见徐晃没有松口,吴景略有失望,说道:“蜀中人心思安,望将军尽早抚恤。”

    及吴景趋步离帐,徐晃疑惑问道:“今蜀中欲降,如邓禹故事,权宜抚恤,田君以为不可否?”

    田丰说道:“将军欲尽早为国下蜀,然却不能不知利害。陛下虽赐节于将军,但却未授将军行王事。而邓禹之故事,便有行王事之权,故将军岂能与邓禹相比?”

    闻言,徐晃微微蹙眉,说道:“先生言陛下恐会因我擅封官爵而怪罪?”

    “以陛下之性情,岂会怪罪将军?但丰恐朝中或有非议之声,以此弹劾将军。”田丰说道:“将军功绩显赫,今若妄封官爵,必会令人忌惮!”

    徐晃捋髯而思,说道:“那今蜀人求降,当如何是好?”

    田丰沉吟少许,说道:“昔陛下初议伐蜀,先以满宠为益州刺史,委主将之职。及经数月,陛下更改诏令,以将军为主将,但益州刺史之职仍由满宠兼任。”

    “故以丰之见,将军暂延蜀人归降事宜,邀满宠至剑阁,与将军共同收降。并遣快马报于陛下,询问册封官爵之事。”

    “及下蜀,将军屯兵剑阁、阆中,扼巴蜀咽喉,监护蜀人降卒。由满宠至成都主事,行军政分离之事,以免遭朝廷之非议,且听陛下诏书吩咐。”

    徐晃蹙眉说道:“不至成都,恐兵将不满。”

    “兵将所重者不在成都,而是欲得封赏以归乡梓。”田丰说道:“陛下知将军不入蜀,岂会不先行封赏将军及麾下兵将!”

    继而,田丰意味深长,问道:“不知将军心意何如?”

    徐晃问心无愧,说道:“我受命伐蜀,今蜀若归附,我命已成。成都繁荣与否,与我何干?”

    说着,徐晃向田丰拱手,说道:“多谢先生提醒!”

    “不敢!”

    接受投降看似简单,实际上玄机门道很深。徐晃既掌大军,又擅自封赏官爵,很容易被人猜忌有反叛之心。尤其关西精锐多在徐晃军中,加上招降蜀军兵马,徐晃麾下兵力能膨胀到十万余众,加上蜀地天险,基本拥有了割据的基础。

    故伐巴蜀者,常常由多人统兵并进,一为分散敌寇兵力,二为互相牵制。且一般宗亲将领南征者多,以确保异姓将军难生野心。

    历史上邓艾为何容易被钟会诬陷?

    主要是邓艾自视甚高,未经通报,便跳过钟会,自称如邓禹故事,大肆封赏官爵,引起了一众利益受损将校的不满,及司马昭的忌惮。故钟会稍微污蔑下,邓艾就被司马昭下狱!

    今徐晃一旦擅自封官,不谈张虞是否会忌惮,朝中嫉妒徐晃功绩之人便会借题发挥抨击。田丰为人虽说刚直,却也知人心的可怕,故方劝徐晃不要独断,以便立功之后能全身而退。

    田丰笑道:“将军虽不能入成都,不如借机上疏于陛下,言蜀中兵事,劝陛下伐吴。陛下挂念将军功绩,若兴兵伐吴,将军必在名列之中!”

    徐晃欣喜过望,说道:“田君指点之情,晃莫敢相忘!”

    “客气了!”

    功高震主之语,其他将领或许不知,徐晃可是不敢不知。

    相比郦嵩、张辽几近为本家将领,徐晃以贼寇出身归降,虽是张虞器重心腹之将,但与郦、张二将始终有差距。

    尤其出征前,陛下以周亚夫称他,让他既感荣幸,又觉得不吉祥。毕竟周亚夫身亡,与其居功自傲的性格有关。故徐晃自以为此番灭蜀后,陛下不会再用他伐吴。

    至于为何?

    观察陛下用人习惯便知,张辽北救幽州,斩蹋顿,诛公孙,威震北疆,世人尽知张辽之名。

    因此自灭袁绍之后,张辽便很少单独领兵,伐袁熙、袁尚由郦嵩、满宠二人统兵。及灭袁术时,方才让张辽坐镇豫州,准备伐吴事宜。

    故朝中明眼人尽知,伐吴之役如果陛下不亲征,那么主将肯定张辽。毕竟张辽被冷落一段时间,今不能一直冷落下去。

    先前张虞点满宠伐蜀,后突然改变主意,用徐晃出征,并非没有原因。徐晃之前有救援汉中之经验不假,更重要是满宠刚有独立统兵平青州的战功。故为了避免过度依仗一将,张虞才重新调回徐晃,让满宠为副手,并征巴蜀。

    因此依照规律,徐晃基本猜到伐蜀之役,大概率是他最后一役。而今按照田丰的话语,徐晃有可能继续伐吴,而满宠恐难参加伐吴一役。

    吴景出降事宜,经田丰提醒,徐晃将时间延后十日,以便满宠能与他共同接受册封。

    而满宠见徐晃相邀,对孙氏背他而投徐晃的愤懑之情顿消,遂将军事安排好,绕路从葭萌南下,在剑阁接受了吴景、孙权二人的投降。

    时徐琨、孙河献关投降,徐晃兵入剑阁,满宠部下进驻阆中,分别控制了两地降人,继而边整军休整,边等候后续的诏书。(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暮汉昭唐不错,请把《暮汉昭唐》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暮汉昭唐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