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活着(1)

    最后,那县长竟是福贵在军队时的小战友春生。

    春生在后来的旁皇年代中经不住迫害,悬梁自尽。

    几年时光过去之后,福贵的女儿凤霞也嫁了人,但却在产后大出血中死去。

    至此,有庆、凤霞死后,福贵的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剩下的只有福贵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

    之后祖孙三代相依为命了几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惨死。

    福贵和外孙苦根同住几年后,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最后,福贵买了一头要被宰杀的老水牛,并给它取了“福贵”之名,艰难而平静地活着余生

    这就是《活着》这本书整个的故事脉络。

    实际上这样的故事看似很苦,可能使得整本书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希望。

    但是实际上仔细想想,这就是很多生活在当年那个年代的人们时常要经历的事情。

    挣扎,苦痛,永远是属于大多数人的。

    一些特殊时代的浪漫,并不属于集体。

    或许有些故事沉重,但是也更能给人带来更深的思量。

    其实说到底,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都比不过两个字:活着。

    活着,这两个字实际上就是很多人对于生命的底色的认知了。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劳苦大众,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真的仅仅只是活着,就已经足够耗尽他们的全部气力了。

    就比如夏远,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

    就是因为,这本书将他给打动了。

    这时候人们往往可以确信,文字,确实蕴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文字的输出,是可以打动人的,是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的。

    就比如书中的徐福贵这个人物。

    福贵作为这本的主人公,是这个故事中需要着墨最多的一个人。

    他的语言,形态,动作都能够让读者对他的态度发生转变。

    这种写法极其考验笔力。

    每一个笔锋的转折间,要注意把控好一个度。

    不能有词藻堆积,也不能有太多无所谓的描写。

    最好是直击痛点!

    比如这本书的视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书中,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一个叙述者“我”的存在。

    通过“我”的讲述,一步步将主人公福贵带到读者面前。

    初次跟读者见面的福贵,是一位看透生活本质,对生活妥协的老人,以一种超脱,悠闲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眼中,一个老人在开导一头老牛,后来这位老人向“我”讲述他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把读者拉进这个语境当中去。

    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徐福贵年轻时嗜赌如命,将万贯家财挥霍一空,由高高在上的富家子弟跌落到穷困潦倒的社会底层,其父母也由于家业的败落,加上徐福贵的不孝相继死去。

    徐福贵败光家业,他爹去世之后,他没有办法继续他以前吃喝嫖赌的习性,不得不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

    从此以后,他疼爱妻子和孩子,找到了珍贵的亲情。

    由于他是一个四体不勤的家伙,他的妻子家珍和女儿凤霞不得不做了沉重的活。

    他也尽责,跟家里人过简单、幸福的生活。

    就是通过这种第一人称视角之下,读者才能够被身临其境的拉入那次偶然的机会,福贵被抓壮丁进了部队。

    亲身体会到那种绝惨的感觉。

    在那两年的时间里,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但是,两年后,他依然活了下来。后来,福贵被新军俘虏放回。

    然而回到家后,却发现母亲已经死了,女儿凤霞因一次高烧后成为了聋哑人。

    他开始与妻子儿女一起过安稳日子。

    但祸不单行,他儿子有庆因给县长老婆输血却被医生抽干了血而死去。

    有庆死时,福贵疯了似的冲出太平间,他哭着、喊着,他抓住过道里的医生,狠狠地砸着拳头,他被体育老师拉开,他挣扎着,他的有庆,一动不动地躺在白布下。

    女儿凤霞嫁给了一个好心的人家后,没过多少幸福日子,也因难产死了,仅仅留下了外孙苦根。凤霞死后,他把女儿的尸骨背回村,他看着女儿被黄土淹没,似乎又想起了那个被送走又偷偷溜回来的凤霞。

    他想起了出嫁时那个像极了家珍的凤霞,想起了被邻里夸得红了脸的凤霞。

    躺在有庆的房间里,他和二喜守着未寒的女儿,哭得天昏地暗。

    这一刻,任是谁看到这里,都会有种感统深受的感觉。

    而妻子家珍也因长期劳累过度及营养不良而身患软骨病,最终死去。

    女婿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了。最后,唯一的亲人——外孙苦根,也因豆子吃多而撑死了。

    苦根青着嘴唇倒在炕上,福贵茫然央求别人去叫叫苦根,摇摇苦根。苦根的镰刀还放在床底下,苦根的牛还没有买来。福贵曾说看着苦根一天天长大,心里就渐渐踏实了,而此时,他用颤抖的声腔说“我老糊涂了”。

    亲人都死了,只留他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他买了牛,继续种着地,继续活着,一晃,又是十年。

    包括家珍,以及凤霞,有庆等等角色,那都是活在悲剧底色下的人。

    正如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一样,被笼罩在那片特殊时期的阴云之中。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在那个灰暗的时代,在人们相继死去时,一定也还有很多国人像福贵一样,凭借超人的忍耐力活了下来,活过了所有人,这也使闪耀着的人性光辉。

    正如那句“当下”的民间歌谣采风者“我”遇到老年福贵——听他讲述自己过往人生经历和故事,并成为福贵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的听故事者、记录者和转述者,但又不是以旁观者角度和第三人称叙述福贵的故事。

    夏远一字一句的将文字敲打出来。

    【比现在年轻十岁时候,获得个游手好闲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那年整个夏天,如同只乱飞麻雀,游荡在知和阳光充斥村舍田野。喜欢喝农民那种带有苦味茶水,他们茶桶就放在田埂树下,毫无顾忌地拿起漆满茶垢茶碗舀水喝,还把自己水壶灌满,与田里干活男人说上几句废话,在姑娘因而起窃窃私笑里扬长而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你不是说拍完必亏的吗不错,请把《你不是说拍完必亏的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你不是说拍完必亏的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