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目标柴桑

    宗预却仍有些迟疑,一双眼睛朝着魏延和费祎各自看去,而后问道:

    “将军这是要……?”

    “出兵。”魏延口中淡定的吐出两个字来:“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吴军如此废物,连夷陵都快守不住了,难道我能坐视魏国将夷陵占了,再向上游窥视永安吗?”

    宗预知道自己劝不动魏延,目光略带求助的看向费祎,却不料费祎的说法与魏延完全相似:

    “汉、吴二国互为盟友,诸葛子瑜与丞相致书说明荆州危局,虽未求援,但其中的危急之意已经表现的非常明显了。我们出兵去夷陵并非攻打城池,而是派兵护送步阐。只不过,若是吴国有了需要,我们也能帮吴国挡一挡魏兵。”

    宗预大惊,魏延做出这等决策来他能理解,却没想到费祎也这么说。

    而且就在宗预心中消化此事的时候,费祎对魏延说道:

    “文长,我意此事要速向丞相通报一二。吴军荆州形势危殆,若陷入魏军之手,则魏军可从东、北两个方向对朝廷用兵,到时国家形势可就真与光武时的公孙述没什么区别了。”

    魏延挑眉:“请丞相增兵?”

    “不错。”费祎道:“除了我们这部三万人外,我意请丞相继续增精兵两万人左右,可暂时由涪县、白水等处移驻到永安。若情况有变,则可以随时向荆州继续增兵!”

    魏延当即点头:“文伟此言甚是,若是丞相本人也来就更好了。他不是与那诸葛子瑜是同胞兄弟吗?干脆劝诸葛子瑜领荆州投了大汉算了,再不济给他封个王爵总够了吧!”

    费祎没有对魏延胡诌一般的话语回应,而是站起身来,看向宗预:“宗将军且先做准备吧,大军东下所需船只物资都要准备,莫要有了遗漏。”

    “自永安和夷陵之间汉、吴皆不驻军,我等先到信陵以东驻扎,等待着后面一万五千步卒抵达,并等着吴国的进一步消息。”

    宗预叹息一声:“那就按将军所言!某这就去办!”

    ……

    二月二日晚,曹睿率羽林右军万骑和越骑校尉甄像部的一千骑兵从横江渡至采石矶,在此也等到了姜维自南而来所领的胡骑万人,采石矶处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两万一千骑。

    此前曹爽已经取了离采石矶不远的石城,曹睿也自然而然的选择驻跸于此,能有城池、房子作为依托,总比宿在野地里要好太多了。

    “伯约此来,朕倒是没有想到。”曹睿看着在自己身前下拜的姜维,挥了挥手示意他起来,而后朝边上一指:“裴卿,寻人给伯约看座。”

    “臣谢陛下赐座。”姜维点头应下,而后顿了一顿,将手中书信往前一捧:“禀陛下,这是大将军托臣给陛下送来的军报,还请陛下御览。另有吴将朱然和胡综二人的首级臣也一并带到。”

    王肃起身将军报接过,而后呈到了曹睿面前。曹睿细细读了几遍,面色也略显凝重的抬头看向姜维:

    “昭伯可好?”

    姜维道:“还好。”

    “伯约,你来时城中已经尽数无人了?”

    姜维点头:“臣是这般听说的。”

    曹睿点头:“从大处来论,吴国算是孙策的时候开始,已经割据将近四十年了。朝廷可以怀柔招抚,也可以将吴国旧臣任命,但总而言之,雷霆手段还是要的。大将军说的对,大魏之名要让人惧怕才是。”

    “区区一城,万余吴兵,屠了也就屠了。”

    “徐卿。”

    “臣在。”堂中边上坐着的徐庶起身拱手。

    “将刘晔给朕唤来。”

    “遵旨。”

    待刘晔到后,曹睿将姜维带来的军报给了刘晔阅览。刘晔十四岁就敢杀人,二十余岁就敢在贼营中取贼将首级,自然也不是心善之人,加之又在曹操时期见多了这种事情,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陛下是让臣来论大将军所部之后的进攻方向?”刘晔拱手问道。

    “有这件事,但并非只有此事。”曹睿淡淡说道:“枢密院来为大将军处追加一道军令,就拿朕的名义来说,准许大将军在芜湖处屠城以震慑宵小。”

    “陛下,这……”刘晔有些愣神:“陛下乃是圣君,如今是太和年间也非汉末乱世之时了,如何好让陛下染上这般事情?”

    “刘枢密所言极是。”一旁的徐庶也连忙说道:“陛下不必如此的。”

    曹睿摆了摆手:“枢密院也好,内阁也好,领兵的将军们也罢,你们都是朕的臣子,你们做下的事情都相当于朕来做的。哪有让大将军来担骂名,朕在后面躲着的道理?”

    “枢密院就这般做吧。”

    “另外,既然有了芜湖的先例,日后行事也方便许多了。”曹睿淡然说道:“陆逊即将封锁柴桑以东,吴地扬州郡县将尽皆归于大魏所掌。内阁和枢密院拟一道通行的文书,如通告一般发给各处军中。凡扬州、江州诸郡县、城池、坞堡等,围城一日而不降者,破城后城中守将皆斩。围城二日而不降者,破城后屠城,有如芜湖之例。”

    王肃轻叹一声:“臣还是想请陛下三思。”

    曹睿轻笑一声:“不需三思,就这般做吧。”

    “臣等遵旨。”三名阁臣和刘晔一同行礼认下。

    曹睿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如今芜湖战事已毕,大将军在芜湖尚有三万多人,如今该如何行军为好?”

    刘晔抢先说道:“禀陛下,当下伐吴之战的关键之处还是柴桑。臣以为当令大将军所部分为两部,一部以数千人之数攻略芜湖左近地域,如宛陵、泾县、溧阳等处,进而掌控丹阳郡之全境。”

    “大将军所率之主力,包括武卫军万人、辽东步骑万人,应速速沿江向上游柴桑方向机动。”

    “臣附议。”徐庶在旁应道。

    “臣也附议。”裴潜、王肃等人也出声相应。

    曹睿点头:“那就这样吧。”

    “传旨,命大将军率武卫军曹泰部万人、辽东步骑万人、中军骑兵两千八百众,督二万二千八百步骑的员额沿江而上,将濡须左近船只尽数征用,限期十五日内抵达柴桑。”

    “命长水校尉段默从春谷北上至靖南东坞驻守,命射声校尉曹爽督营州属国兵四千、以及吴军降兵二千余人,自芜湖向南攻略丹阳郡县。许其自行沿途征兵纳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我不是曹睿不错,请把《三国:我不是曹睿》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我不是曹睿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