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马爸爸再一次招待剧组主创。
“感谢张导邀请我,让我也过了一把演戏的瘾~”
阿里马举杯,《盗梦空间》国内戏份杀青,整个剧组都沉浸在短暂的松弛里。
“马总别客气,我们要感谢马总才对,给电影的拍摄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马总贡献的演技更是大大超乎我的预期~”
“哈哈,张导这么说,我可就当真了。”
自己在表演方面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阿里马还是很开心的,主要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演的不错。
众人举杯,今晚是他们在国内待的最后一个晚上,明天一早,他们就要搭乘航班飞往英国,开启新一段拍摄旅程。
因为第二天还有行程,当晚大家都没有多喝。
张辰回到下榻酒店的时候,古力娜早已经将行李整理的整整齐齐,该托运的都已经提前托运,剩下的都是需要他们随身携带的。
感觉到身上的酒气比较重,张辰打开水龙头,准备好好泡个澡。
等热水灌满整个浴缸,张辰躺进温暖的浴缸里,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突然,小桌板上的手机震动起来,张辰坐起身体瞟了一眼,屏幕上跳动着“陈导明”三个字。
“喂,道明老师~”张辰接起电话,声音因为泡澡变得有些沙哑。
电话那头的陈导明:“张辰,没有打搅到你吧?”
“没有,我们国内的戏份刚好今天杀青,今晚没事,您找我有事?”
“没什么大事,跟你通报一下《狩猎》的进度。是这样的,我今天跟一谋碰了个面,聊了聊《狩猎》,但是……他好像更倾向于拍《金陵十三钗》。”
张辰握着手机的手顿了一下,眉头微不可察地皱起。
张一谋不接《狩猎》?
张辰的第一反应是开什么玩笑?
《狩猎》怎么样也不可能比《金陵十三钗》差吧?
可陈导明显然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和他开玩笑。
张辰沉默片刻,对着电话说道:“道明老师,你先别急,可能这里面有什么情况,我先问问一谋导演。”
“好的,那我等你消息。”
挂了陈导明的电话,张辰没有立刻拨打张一谋的号码,而是从浴缸里出来,披了一件浴衣,走到窗边给自己点上一支烟。
烟雾缭绕中,他回想起上次和张一谋关于《狩猎》的讨论,对方当时明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是当时正在拍《唐山大地震》,说好等拍完再说,怎么最后还是鼓捣起了《金陵十三钗》,这项目就这么有吸引力?
斟酌片刻,张辰还是按下了拨号键。
电话接通得很快,张一谋标志性的沉稳声音传来:“张辰啊,怎么这会儿打电话过来?是不是杭州的戏份杀青了?”
“是啊,刚忙完收尾工作。”
张辰语气自然地寒暄着,随即话锋一转:“一谋导演,听说您最近在筹备《金陵十三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是道明告诉你的吧,白天他来找过我,聊起了《狩猎》,他说是你推荐给他的,希望由我执导。
那本子我也很喜欢,但我更想拍《金陵十三钗》,这个故事很有张力,还是取材自真实事件,我觉得它有冲击国际奖项的潜力。”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魏特琳日记》改编的作品。
魏特琳在南京开了一家女校,收留了大量逃难的中国人,其中有一些是青楼女子。
他将自己在南京期间经历大屠杀的经历写成了日记,就是《魏特琳日记》。
日本人知道魏特琳的女校里有大量女性,经常闯进来施暴,后来魏特琳请求美国领事馆与日军商量,停止杀害和强暴妇女。
日军答应了,条件是魏特琳必须为他们找100个女学生做慰安妇。
为了大局,魏特琳咬牙答应。当时有20多位青楼女子和几十位女孩子站了出来,魏特琳心如刀绞,无奈地看着她们被日军带走,大部分女学生得救了。
这就是《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原型,真实事件。
魏特琳本人也是电影里牧师的原型,只是搞不懂,为什么电影里要换成男性角色。
听到张一谋提到国际奖项,张辰心中一动:“您说的国际奖项,是指奥斯卡吗?”
“算是吧。”
张一谋没有否认:“我想试试看~”
没有过多解释,但张辰已然明白对方的心思。
当今的世界,说起电影奖项,最有含金量的无疑是欧洲三大和奥斯卡。
欧洲三大,张一谋已经拿到了金熊和金狮,只差一个金棕榈。
但他和戛纳闹翻了,获得金棕榈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那么他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奥斯卡最佳导演。
李安已经走在他的前面了。
阿谋这代人和张辰不一样,张辰有后世的记忆,对各种奖项早就去魅了。
但阿谋这代人,还是很认这种权威的。
事实上,现在大部分的人都很认。
主要还是接触面太窄的缘故。
前两年,但凡电影获奖,那肯定大吹特吹,连带着票房也能好一些。
但其实获奖电影,就没几部好看的。
男人,很多都有“收集癖”,阿谋拍《十三钗》,其实就是为了冲击奥斯卡,张辰知道自己劝也没用。
挂了电话,张辰靠在沙发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
他太了解圈内人对奥斯卡的执念了,仿佛拿到那座小金人,就能证明自己的艺术水准达到了世界顶尖。
别的不说,李安拿了奥斯卡,他的《色戒》就可以一刀不剪。
但实际上,圈里人谁不知道,奥斯卡本质上就是一个美国人的奖项,评判标准完全围绕着美国的价值观和审美体系,它代表的是美国电影工业的最高认可,却绝不是全球电影艺术的唯一标杆。
刚才通电话的时候,有一瞬间,张辰是想提醒一下老谋子,别走老路的。
可最终也没说出口。
个人有个人的命。
原时空,《十三钗》被全网骂,很大程度是因为情色宣传。
这个据说是张伟平特别要求的,本来贝尔和妮妮的那场戏是接吻,但张伟平认为不够,要求改为床戏。
老谋子一开始拒绝,后来屈服了。
别人都说这是张卫平的锅,但张辰自己就是导演,他就奇怪,南京这种严肃题材的电影里该不该加床戏,老谋子你真的不懂吗?
连陆钏都知道把《南京南京》剧本中大美媛和火华的感情戏删掉,你还不如陆钏?
另外就是把女性的魏特琳换成了男性的米勒神父,故事的发生地也从学校改成了教堂,充满了西方宗教色彩。
这是很明显的献媚奥斯卡的行为。
还是好莱坞的那一套,昂撒男人代表上帝拯救世界!
注意,电影里所有中国男人全都死了!
呵呵,为了奥斯卡,阿谋也是拼了。
《南京南京》珠玉在前,大家都把路太郎挨骂的原因分析的清清楚楚,就是站在脚盆鸡的角度给人渣找人性。
老谋子倒好,《十三钗》,虽然没有《南京南京》玩得那么大,但也差不多。
整部电影,全程充斥着一种谄媚西方的视角,完全抛弃了家国-民族叙事的主视角。
《十三钗》的故事,其实和莫泊桑的《羊脂球》很像。
那部经典短篇里,羊脂球作为一名妓女,为了大家的安危被迫牺牲自己,最后却遭到了众人的唾弃。
而《金陵十三钗》里的妓女们,却是主动选择牺牲。
12个青楼女子主动牺牲自己,换取13个女学生的生命。
看似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实则是对历史的歪曲和对女性的不尊重。
这部剧的核心矛盾被刻意设置成了“在大军屠城的灾难面前,生命到底是否有贵贱之分”。
但实际上,它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做皮肉生意的青楼女子就应该去牺牲,而女学生的生命就更宝贵?
难道妓女和女学生之间,必须要分出一个“谁更值得活下来”吗?
这种刻意制造的“牺牲美学”,本质上和《南京南京》如出一辙。
如果是张辰来拍《十三钗》,他会把女学生改成未成年的小女孩,这样一来,妓女们的牺牲就有了更合理的动机——保护孩子是人类共同的本能,这样的设定也能减少争议。
但这样一改,影片就失去了所谓的“深度”,只剩下对人性伟大的单纯赞美,而这显然不是那些追求“艺术感”的导演和评委们喜欢的。
他们就喜欢从人性的光辉中找恶,或者从恶人的恶行中找所谓的“人类闪光点”,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作品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但这种刻意为之的复杂性,往往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苦难的消费。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每一个生命在那场灾难中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用妓女的牺牲来衬托所谓的“高尚”,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亵渎。
这样的设定,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铭记历史,而是为了迎合奥斯卡评委的口味。
张辰能理解张一谋想要冲击奥斯卡的心情,但用这样一部“屁股歪”的作品去献媚,实在是得不偿失。
手机再次震动起来,还是陈导明打来的,看来是等的有点着急了。
张辰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道明老师,我问清楚了,一谋导演是想冲击奥斯卡。”
“那《狩猎》怎么办?”陈导明的语气带着一丝焦急。
“只能等一等了,或者等他拍完《十三钗》,又或者我们自己找到合适的导演……”
“好吧,也只能如此了。”
陈导名肯定是不想等的,等老谋子拍完《十三钗》,变数太多了。
拍完《十三钗》,万一他又想拍《十四钗》《十五钗》呢?
可换其他人拍,陈导名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
第二天一早,张辰收到好消息,是戴安特意打电话告诉他的。
哈维维恩斯坦被正式起诉,被控两项强奸罪和一项犯罪性行为罪。
哈维缴纳 100万美元保释金后获释,但被禁止出境。
这家伙彻底完了,不可能翻身的那种。
接到电话的时候,张辰正在给阿里马编辑告别短信,阿里马也很快就收到了——
马总,我们走了,等电影宣传的时候再见,对了,客串《捉刀人》的事我已经和陈曦说了,等筹备的差不多的时候那边会联系你。
阿里马站在落地窗前,刚好能看到剧组的大巴驶离阿里巴巴园区。
看着车队消失在视野里,阿里马的脑中却在想其他的事。
这几天泡在剧组,他本是抱着体验新鲜事物的心态而来,却没料到自己会对电影这门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准确地说,是对电影背后的市场潜力有了全新的认知。
拍摄期间,他时常在休息间隙和导演、制片人闲聊,从剧本创作聊到宣发流程,从演员片酬聊到票房分账。
原本对电影行业一知半解的他,渐渐拼凑出了一个大致的行业轮廓。
尤其是听到剧组人员讨论近年来票房的飙升趋势时,他敏锐的商业嗅觉瞬间被激活。
“这或许是个值得深耕的领域。”阿里马在心里暗忖。
坐回办公椅,阿里马立刻拨通了战略评估部门负责人的电话,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你安排一下,整理两份资料给我。第一份,关于国内电影市场近五年的发展数据、未来趋势预测以及进入该市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第二份,查一下猫眼的最新营收情况、业务布局和盈利模式,越详细越好。”
“好的马总,我们马上着手整理,明天给您。”
“太晚了。”
“呃……今天下午。”
“好。”
挂了电话,阿里马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关于文化产业的书籍翻看起来。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身边人建议他关注文化领域,但当时阿里巴巴的重心还在电商和支付业务上,他便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如今亲身接触电影行业,他才意识到这片蓝海的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必然会持续增长,而电影作为最具普及性的文化产品之一,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下午两点,战略评估部门的负责人准时出现在阿里马的办公室,手里捧着厚厚的一迭报告。
“马总,这是您要的资料,我们团队加班加点整理出来的,里面包含了详细的数据图表和分析结论。”
阿里马接过报告,示意对方坐下,然后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报告的开篇便列出了一组关键数据: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统计,200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296.39亿元,较2008年的15亿元增长了近一倍;而在2007年,这个数字还只有101亿元。
仅仅两年时间,票房规模就实现了近乎三倍的增长,这样的增速让阿里马的眼睛亮了起来。
“这个增长速度确实惊人。”
阿里马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是什么推动了这种爆发式增长?”
旁边的负责人立刻解释道:“马总,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影院建设的加速,近几年全国新增影院数量每年都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银幕数量也大幅增加,观影的便利性提高了;
二是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电影票价对普通大众来说已经不是负担,看电影逐渐成为日常娱乐方式;
三是国产电影质量的提升,以星辰娱乐为首的国产电影公司出品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阿里马点了点头,继续往下看。
报告中对未来五年电影市场的预测更是让他心动:
预计到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将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
“这绝对是一个难得的风口。”
阿里马合上报告,语气坚定地说,“电影行业,我们必须入局。”
随后,他拿起关于猫眼的资料仔细研读。
猫眼最初是星辰娱乐的电影票务线上业务,后来开始横向扩展,独立发展,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在线票务、电影宣发和团购等。
资料显示,猫眼在团购业务上与阿里巴巴存在竞争,但目前还处于烧钱扩张阶段,2009年营收约为5000万元,净亏损却达到了8000万元。
“看来猫眼暂时不用重点考虑。”
阿里马放下资料,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虽然在线票务是电影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体量太小了,开展这块业务,意思不大。”
那么,该以何种方式进入电影市场呢?
阿里马陷入了沉思。
入局无非两种途径:
要么亲自下场,组建团队成立影视公司,从制作、发行到放映全产业链布局;
要么投资一个靠谱的代理人,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到现有影视公司中,借助对方的行业经验和资源快速切入。
亲自下场的好处是可以掌控全局,按照自己的理念打造企业,但缺点也很明显——阿里巴巴缺乏影视行业的专业人才和运营经验,从零开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可能错过当前的市场红利期。
而投资入股则可以快速解决这些问题,但前提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
阿里马首先想到的是星辰娱乐。
作为目前国内影视行业的龙头企业,星辰娱乐无论是制作能力、发行渠道还是艺人资源,都处于行业顶尖水平。
如果能入股星辰娱乐,无疑是进入电影市场的最佳选择。
但一想到张辰,阿里马又有些犹豫。
之前在拍摄现场,他和张辰有过几次交流,发现两人的理念存在很大差异。
张辰更注重电影的艺术价值,对商业化运作持谨慎态度。
“张辰是个有才华的导演,但他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阿里马摇了摇头,“星辰娱乐在他的带领下,虽然出了不少好作品,但我试探过,他非常排斥互联网的运行模式。如果我们入股,恐怕在战略决策上会产生很多分歧,反而不利于发展。”
既然星辰娱乐不是理想的选择,那还有哪些合适的目标呢?阿里马打开电脑,搜索起国内其他影视公司的资料。
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博纳影业……一个个名字在他眼前闪过。
他仔细研究着每家公司的业务布局、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试图找到最符合阿里巴巴需求的合作伙伴。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办公室,将阿里马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方向。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入局,电影市场这块蛋糕,阿里巴巴都必须分得一杯羹。
他相信,凭借阿里巴巴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和生态资源,一定能在电影行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筛选合作伙伴,制定详细的入局方案,然后果断出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