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父子局的前奏

    “陛下,阿史那大总管在朔州-代州一线,成功阻击南下的明军李靖部。

    “可惜未能围歼之,让他们逃出重围,撤回了朔州。”

    “南部方向,北上明军的脚步也大大放缓,仍然滞留在晋州境内。

    “陛下诱敌深入、铁索封江、游击袭扰的战法,收获了极大的成效。”

    在压抑到几乎窒息的晋阳府中,郭孝恪闷声汇报道。

    虽然前线传来的都是好消息,但是并没有让府中的气氛轻松多少。

    空气仍然像凝固了一样,没有人说话。

    在沉重到几乎成为实质的空气中,唯有太上皇李世民,依旧是洒脱地半躺在榻上,左手轻轻抚着胡须,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甚善。”

    “全靠陛下的神机妙算。”郭孝恪笑得十分勉强。

    基层的唐军战士没有订阅长安快报,或许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但是晋阳府里的所有人,对如今的天下形势是心里门清的——

    洛阳以东的中原失守,从江南到巴蜀一线的南方地带失控。

    再加上早已脱离大唐实际控制的辽东、河北、齐鲁……

    如今大唐的实际版图,就只剩下洛阳到陇西的一块区域,最多再算上半个与本土脱离了联系、被南方蛮夷骚扰到快崩溃的岭南。

    国已不国!

    连皇帝都被抓走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打几场胜仗根本代表不了什么。

    就算把这支明军全灭了又能如何?再过几个月,他们随时还能再爆出来。

    在日益悬殊的国力差距下,任何战术上的胜利都没有意义。

    更何况,明军的战术也不差,南北两支部队只是受了些挫折,建制仍然全须全尾,全面进攻的态势也并没有改变。

    而此消彼长之下,唐军的战略空间则正在被日益挤压。

    除了“君主离线”的长安关中、长期离线的岭南地区之外,李世民所能控制的,只有晋州一部、晋阳所在的并州、以及代州、汾州等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诸州而已。

    十几万大军的行动和后勤被锁死在这半个山西道,回旋余地显然是相当受限的。

    大明那边儿甚至什么都不用干,只需封锁此地的水陆运输,干耗上一年半载的,就能将这支唐军的补给给拖垮。

    毕竟单凭他们控制的这半个河东道,可养不起这样一支大部队啊!

    可是在此绝境之下,太上皇陛下却一点也不气馁,心境轻松地布置着战略战术安排。

    不但丝毫没有沮丧绝望之意,一举一动反而还带着些许希冀。

    陛下到底在期望着什么呢?

    李世民却也没说什么,只是老神在在地靠着椅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门外又匆匆进来一个人影。

    是李世绩。

    答案揭晓,陛下等待的就是他。

    可是这个答案并没有消除众人的疑问。

    一个将军,还是被李明戏耍过了的将军,对战局能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吗?

    李世绩低垂着脑袋上前,扑通跪在地上:

    “末将失职,既未能拦住明军,也未能劝回皇帝陛下,以致今日之局面。

    “请太上皇陛下降罪!”

    李世民撑起身子,威严道:

    “汝三番五次负朕,按贞观律,当枭首示众。”

    府中的气温仿佛低了几度,全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世绩几乎将脑袋埋进了地里:

    “末将知罪。”

    能将皇帝玩丢,而且还是两次,牢李现在还能活蹦乱跳是真多亏了陛下的宽宏大量。

    “不过——”李世民拖长了尾音,苦笑一声:

    “就现在的困难局面,任何一个人对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即使罪人,也不例外。”

    李世绩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李世民举重若轻的一句:

    “南下晋州,戴罪立功吧。”

    李世绩又一叩首,不声不响地退下。

    他这次大约会死战到底吧……在座的众人目送李世绩离开,仿佛这是最后的告别。

    待李世绩的脚步声消失,府中又恢复了寂静,如同死水一潭。

    李世民扫视着沉默的座下群臣,像是在逗弄他们似的,故意高声道:

    “若是在长安,朕这么徇私枉法,早就有大臣跳将出来纠正了。

    “可在晋阳,众卿为何不发一言哪?”

    素来喜欢犯颜直谏的贞观众将,现在一个个都低着头,活像怕被点名点到的学童。

    “阳翟公,你来说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还是说,你脑子空空,什么都没有思考?”李世民随意地向座下一指。

    郭孝恪虎躯一震,嗯嗯啊啊了半天,道:

    “末将……一直在思考席卷国贼、复兴大唐之法。

    “只是末将愚钝,未有所得。”

    李世民呵呵一笑,望向其他人:

    “那,你们呢?你们也在思考复兴之法?”

    “对的对的。”众人纷纷附和。

    “那琢磨出什么了没?”李世民又问。

    沉默~

    “呵呵。连聪明如尔等都想不出个所以然,看来我大唐真的是没救了啊。”

    太上皇的挖苦,让在座众人如坐针毡。

    唉……李世民长长叹息,道:

    “你们之中如果有想投降的,大可以投。朕不拦你们,想必到了那边,李明也不会为难你们。

    “留下一条命享受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不比在这深山里憋屈地战死强?”

    还是没有人说话,但是诸将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

    郭孝恪试探着问道:

    “大明皇帝亦是大唐皇子。陛下……如何打算呢?”

    “明贼”突然成了“大唐皇子”,在这时候重提亲情,简直把“咱大伙儿要不一起投了吧”写在脸上了。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微笑着摇摇头:

    “朕与大唐共存亡。”

    天策上将如此表态,那大家还有什么好说的?

    想润的早就润到对面了,现在仍然坚守在山西的,无不是天策上将的忠实拥趸。

    众将立答:

    “末将亦愿与大唐共存亡!”

    李世民俯视着叩首的老伙计们,百感交集。

    如果只是为了夺得皇位,李明有无数种选择。

    哪一种都比亲率大军死磕山西,要来得轻松省力得多。

    而李世民这边的操作更是“不理智”。

    在毫无获胜翻盘可能性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决抵抗到底?

    因为这是父子二人的默契。

    李明要的是,从正面堂堂正正地打败天策上将,用泼天的武功,在全天下树立至高无上的权威,不留下任何一点“捡漏”的嫌疑。

    只有携战争的权威,他才可能在全天下推行他的那套改革。

    舍近求远,是为了舍远求近。

    “你想踩着朕的脑袋上位?有本事,那你就跨过朕的尸首吧。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堵住所有人的悠悠之口。”

    李世民自言自语,惋惜地看着膝下诸将。

    “只是,可惜他们了……”

    …………

    “陛下,并州就在前方。”

    顺着契苾何力的手指,李明望向前方。

    并没有“并州欢迎您”的标牌,地形风土也与被他们抛在身后的晋州无异。

    但是他知道,李世民的老巢,晋阳,就在这个州。

    快了,快结束了。

    “哈欠~”薛万彻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

    “这段时间真是让人等得……呵欠……心焦。”

    走出晋州的这一路,虽然麻烦了一点,龟速了一点,但是明军并没有遇到什么真正的危机。

    一旦转变战略,水陆两路稳步推进,唐军的那点骚扰的小伎俩就完全不起作用了。

    你在山里搞偷袭?

    我直接走水路绕过你。

    你在水里拦了铁索?

    我直接在陆上掩护工作船凿断铁索。

    李明一顿利用母舰空投的骚操作,把唐军秀的头皮发麻。

    除了动作慢一点,稳如老狗。

    “李靖、侯君集、李道宗那边怎么样?”李明问。

    薛万彻咂咂嘴:

    “还能怎么样?北路军仍然被钉在朔州,被阿史那社尔和程知节防得死死的……”

    “你怎么和陛下说话的?”皇权舔狗契苾何力挤开那厮,道:

    “李卫公年事已高,路上耽搁了许久,才刚刚抵达朔州。有卫公坐镇,想必北路很快就能有所突破了吧。”

    李明点点头,望着前路。

    “就这样一路挪到晋阳城下,然后一鼓作气一举夺城,踩着老李头上位……

    “嗯,如此这般,天下便尽在我手了。

    “携战争的余威,我便能如此这般,为所欲为……

    “嗯?你们在干什么?”

    在他的前方,水陆两军同时停止了行军。

    “怎么不走了?前面难道有敌情?”

    薛万彻道:

    “恰恰相反,根据斥候回报,前方没有敌情。

    “所以我们准备坐船北上,如果遇到问题再下船。”

    李明一愣:

    “没有敌情?在并州?”

    并州再往前,可就是晋阳了耶。

    大唐就这么放空了?

    还是说,他们已经放弃抵抗了?

    可是根据唐军在朔州和晋州两条战线上,所展现出来的战斗意志来看。

    他们可一点也没有投降的意思啊。

    “他们在密谋着什么?”李明下意识地说。

    薛万彻嘴角一抽,拍拍李明小陛下的肩,又指指开阔的水面:

    “陛下,走陆路可能会遭到伏击,但是在水上,谁能伏击我们?

    “唐军难道还能藏在水底不成?”

    诚然,水军是不用担心被埋伏的。

    而且和步兵不同,明军战舰在水面上是无敌的,而且还不用自己迈开腿走路。

    所以只要没有那恼人的铁索,部队只要能坐船,就绝不用走的。

    省时省力,又省补给。

    “自然不是埋伏。而是……”

    而是战争的胜负终究是在陆地上决定的,对方这架势,明显是把拳头攥在一起,准备发出蓄力一击……

    李明把后半句话咽了下去,匆匆道:

    “没什么,我们赶快上船吧。”

    …………

    向北航行的一路,顺利得超乎想象。

    汾河河面上,并没有拦起烦人的铁索。

    明军舰队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畅通地直逼并州之北的晋阳城。

    这一路太顺利了,河里非但没有出现敌方舰船,甚至连一艘民船、一艘小舢板,明军也没有遇见。

    这相当不寻常。

    河水是重要的交通命脉,怎么会没有人航行呢?

    而河水两岸,也没有出现哪怕一名唐军,向这支舰队射来哪怕一支箭。

    平静得仿佛能让人忘记,这里还是战区,他们才刚刚举步维艰地通过了晋州。

    “这很不寻常。”

    李明站在船头,双手靠背,满脸担忧地望着前路。

    薛万彻和契苾何力对了对眼神,无奈地耸耸肩。

    行军顺利是好事,陛下怎么反倒还愁上了?

    薛万彻的思路一如既往的直接:

    “陛下,您会不会想得太多了?

    “唐军没有抵抗,这不就正好说明,他们放弃抵抗了么?”

    李明没有搭理他。

    契苾何力也劝道:

    “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唐若能识时务,早点放弃无谓的抵抗,让天下早一日重归太平……也好罢。”

    李明也没有搭理他,只是指了指前面:

    “看看那是什么?”

    哼哈二将循着手指望去,轻松的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所以啊,他们放空了这一路的防守,原来是为了集中力量干这件事啊……”

    李明轻叹一口气,嘴角一勾。

    好啊,畅畅快快地打一仗吧!

    …………

    朔州。

    李靖视察着被伏兵打得落花流水、勉强保持简直逃回来的部队,严肃地质问两位主将:

    “我只是晚来了几天,尔等就闯下如此祸事!

    “这么明显的陷阱,尔等居然一脚踩上去了!

    “陛下与我都特别交代尔等,要小心谨慎。尔等可曾放在心上?”

    李道宗低着头,侯君集动了动嘴唇,终究没有回怼回去。

    现在的李靖释放着危险的气息,完全不是平时的那位好好先生,让他不敢顶嘴。

    “根据最新的消息,陛下的船队已经驶入并州,即将兵临晋阳城下。

    “尔等却还龟缩原地,误了战机拿尔等是问!”

    李靖喉咙梆梆响。

    侯君集嘴唇动了动:

    “陛下说,进度无所谓,安全第一……”

    “那是对尔等半吊子说的!由老夫亲自出马,不日便可踏平晋阳,与陛下饮马汾河!”李靖信心满满。

    …………

    次日,李靖雄赳赳地率军出征。

    又次日,他率军灰头土脸地回来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不错,请把《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