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旱地行舟

    “开始。”

    陛下命令往下传,立时旌旗招展,鼓号齐鸣。

    一大批工人依次进入港口,将堆积在涂油的木材装车,往山上搬运。

    这些工人是跟随百万民夫大军一起来的,总计将近有十数万之众。

    李明虽然将大量民夫分散到了外地,但是在靠近前线的榆次等地,依然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保证随叫随到。

    如果他只单单在前线堆了十万人,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准备搞事情了。

    但如果他堆了百万人,再把这百万人散在各地,那么别人就不知道他到底是想搞事情,还是只是日常发癫罢了。

    这也是障眼法的一环,那一百万人便是为了掩盖这十万人。

    这些工人像蚂蚁搬家一样,逐渐将河港堆积的木材清空了,推着小推车运进了山里。

    这座河港后院的山,是山西无穷大山的一支,名曰“南山”,沿汾河南北走向,从明军阵营直插晋阳城之南。

    这座本应该成为事故多发地的战略要山,因为林木过于茂密,不适合大部队展开,而成为了双方攻防的盲区。

    除了放置些零星的斥候以外,双方用兵基本上把这座晋阳南边的南山当成地图边界,在进行军事行动时自动绕开。

    但是,众所周知,李明小老弟在这座山上放了一把火,把这座山烧成了一片光头。

    而这一高度可疑的行为,又因为他在山西各地放火的奇葩行为,而躲过了对方的怀疑。

    也就是说,在李明的骚操作下,他在前线得到了十几万的劳动力,一座没有树木遮蔽、直达敌军大本营城下的光山——以及最重要的,对此懵然不知的敌军。

    在唐军的眼皮子底下,他用海量的信息成功吸引走了对方的注意,掩盖住了真正的杀招。

    今天,一切前期准备就绪,而唐军也成功咬钩,被薛万彻、契苾何力的诱饵部队吸引前出。

    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会赢的。”

    李明望了一眼港口和山上忙碌的人群,便移开视线,随手拿起一份折子便看了起来。

    这封折子是马周寄来的。

    那位李治的前任(老师)、曾被李明一次装逼打发去章丘当县令、又被李明一波金融战打崩道心、最后拱手来降的前朝干吏,如今被李明派到了河南占领区,暂管当地民生。

    你还真别说,这位在大明不显山不露水的打工仔,在河南的广阔天地干得还不错。

    没办法,大明的快乐老家现在是人才济济,内政卷到飞起,是应该多拓展些阳光下的土地,给手里的一堆ssr谋个好出路了。

    只是今次,马周寄来的信让李明眉头皱下。

    “夏季少雨高温,黄河干旱……

    “啧,天下也不太平啊。这场战争不能再继续延宕下去了,得赶快结束。”

    …………

    南山上,民夫们在山路上赶着车,到处都是浓重的焦糊味,在鼻腔深处挥之不去。

    这一片山烧得非常彻底,火好像是被看不见的大手给刻意引导了似的,很“巧合”地烧出了一条山中捷径。

    这当然不是巧合,明军方面是有备而来,早就规划好了路径,提前铺好干草,搬走巨石,铲平土壤,沿线挖好防火壕沟。

    让大火完成最后的“拆迁”工作,一条从明军河港直插唐军防线腹地的通路,就此完成。

    当然,这一切先期准备都是在唐军的眼皮子底下,通过塞入海量的垃圾情报,瞒天过海完成的。

    而现如今,前线正在酣战中,唐军全军突击,主帅李世绩亲临战阵,视野受限;而李世民则在十几里外的晋阳城楼上鸟瞰战局,隔着重重迷雾,不可能注意到战场边缘的细节。

    他们殊不知,就是在这不近不远的盲区,正在发生着毁灭性的变化。

    …………

    “就从这里开始,铺设木板。”

    工头一声令下,民夫们便将推车里的木板搬下,首尾相接,平铺在这条烧出来的小径上。

    这条直达晋阳的通路,距离战场有相当一段距离,相当于绕了一个大圈。

    距离虽长,但好在此处曾是一条季节性河流的故河道,在常年雨水的冲刷下,地形和缓,高低差较小。

    这个特点对李明的计划来说非常关键。

    以“道路”的标准来看,这条烧出来的途径崎岖不平,狭窄蜿蜒,只能勉强行车,大规模行进是别想了。

    自然之力,这活儿干得也就那样,要求不能太高。

    不过按照李明的构想,这条临时的道路也不需要太精细就是了。

    十几万民夫分布在这条直线距离并不算很长的“道路”上,用抹油了的木板铺满路面。

    这些木板浸透了大明的民脂民膏(字面意义),表面十分光滑油腻,人站上去根本站不稳。

    这样的铺路(物理)工作,可比正儿八经修条路可要简单多了。

    木板是在后方的工场批量生产运过来的预制板,油脂油膏也是事先浸润的。

    工人所要做的,无非是把木板搬下车平铺在地上,首尾用铆钉链接起来而已。

    对身经百战的大明工匠来说,这算工作?这不是业余的解压小游戏吗?

    在经验丰富的工头的有序调度下,基本就是人走到哪儿,路就铺到哪儿,十分顺畅地极前进着,极为速成。

    在山路上,工人们甚至隐约听见远方战场传来的金戈铁马之声。

    激战正酣啊。

    他们心中一凛,加快了手中的活计。

    渐渐的,厮杀声越来越远,直到被他们抛到了身后,彻底听不见了。

    工人们知道,他们已经把路铺到了战区之后。

    这也标志着,此行的目的地快到了。

    车轮辚辚,他们沿着烧出的路径下山,拐过一道弯,又来到了汾河畔。

    坚固的城墙就在北边不远处,可以清晰地望见高大的晋阳城楼。

    不知是不是错觉,工人似乎能看见城楼上有一个苍老而高大的人影。

    此地在李世绩防区之后,晋阳城墙之前,刚好夹在中间。

    更重要的是,从此地向北、一直到晋阳城的河面十分干净。

    那道恶心人的铁索+纵火船防线并没有延伸到这里,也被一道绕过去了。

    “就是这里了,把木板补上。”

    按照包工头的命令,工人将最后几块木板也铺设好,一直延伸到汾河河中。

    就这样,始于汾河、终于汾河,一条绕过战场和水上封锁的木板“路”,只用了大半天时间就竣工了。

    甚至前线的战斗还没有停歇,李世绩的部队还没有回营!

    不过这条路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一条超长的滑梯。

    链接着的木板闪耀着光泽,连蚊子飞上去都得打个趔趄。

    这正是李明所要达到的效果。

    “尽快将完工的消息禀告陛下。”

    …………

    咻!

    汾河畔,南山边,鸣镝,声响划破长空。

    很快,在放箭处更靠南的位置,第二支鸣镝接续上了。

    紧接着,第三支、第四支……

    沿着汾河,鸣镝接二连三地响起,就像一位隐形的巨人踩着稳健的步子,一路向南。

    “嗯?响箭鸣镝?从南山来?”

    李世绩耳朵一动,警惕地望向战场边缘的那座山。

    经过山火的淬炼,南山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秃秃的焦黑一片,和背景的青山绿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然而,弥漫的烟雾严重阻挠了视线,让李世绩对山后面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

    “难道是迂回的敌军?可山道险峻,就算没有树木遮挡,应该无法支持大规模行军……”

    李世绩心思转动,不知敌人是故布疑兵,还是真的有所行动。

    “右军把守山脚出口,加强戒备。其他部队继续前进,包抄敌人!”

    出于谨慎起见,他相应做出了自以为稳妥的应对。

    …………

    明军方面。

    在李世绩的凌厉攻势之下,已经疲态尽显,战局逆转。

    “薛蛮子,你是否恍然大悟了一件事?”

    “你这连话都说不清的铁勒突厥混血胡人,‘恍然大悟’是这么用的?你想说什么?”

    “我军好像被包围了呃。”

    “……你才发现么?这不就是我们这些诱饵的职责所在么?”

    就在薛万彻和契苾何力这对损友死党互相调侃以缓解压力的时候。

    咻——

    在战场的边缘,南山这一侧,响起了一声又一声鸣镝,接二连三,直达明军本阵。

    两人互视一眼,精神一振。

    “陛下的总攻要开始了!”

    “小的们,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别让我们的老朋友李世绩闲着,给我狠狠地打,牵制住他们!”

    …………

    咻咻咻——

    凄厉的鸣镝声,很快传进了明军本阵,传到了李明陛下的耳朵里。

    这是事先约定的信号,说明——

    “木板铺设完成,一切顺利……”

    李明有些紧张地咽了口水。

    连他也觉得,自己这个脑洞开得疑似有点大了。

    明明可以依靠绝对的国力优势,或者索性真的采用堡垒战术,慢慢耗死唐军余部的。

    他却选择了弹幕最多的打法。

    “没办法,这场战争拖得有点久了,得快点结束了。

    “唉……国内还有一堆烂事等着我呢。”

    李明暗暗叹息,对身边的文吏举重若轻地点点头:

    “动手。”

    “是!”

    陛下的钦命一级一级往下传。

    河港边,尉迟循毓担忧地望了一眼前方密集的封锁线和尘土飞扬的沙场,喉咙动了动,一挥手:

    “出发!”

    在他的一声令下,庞大的明军舰队收起风帆,仅靠划桨慢慢开始转向,船头对着岸边。

    码头上的脚力用锁链钩住船身,一头套上牛轭。

    在群牛的牵引下,巨大的战舰缓缓驶入汾河岸边一个人工挖出来的池子。

    池子里装的不是水,而是融化的油。油池底逐渐向上倾斜,在边缘放置一块润滑的铁板,与山上的通路直接相连。

    战舰经过这个油池,船底立刻变得非常润滑,在牲畜的拉动下,在同样光滑的铁板上滑动着。

    这些楼船都是针对河道和近海作战的平底船,船底平直,所以也很适合在陆上被拖着走。

    在人和牲畜的协力之下,第一艘大船沿着润滑的板面,很顺滑地被拉了上岸,彻底离开了水中,沿着一块块木板拼接的“轨道”,竟就这样登上了南山。

    “这也能行,旱地居然真的能行舟……”

    尉迟循毓目送着战船一步步地向上“攀爬”着,脖子随之一点点地扬起,嘴巴不自觉地张大。

    跟着明哥混,人生真是充满了惊喜。

    他今天竟然目睹了船在爬山!

    “不是不是,现在不是发呆的时候!”

    尉迟循毓扇了自己两个耳光,强迫自己振作起来,挥挥手命令道:

    “跟上!”

    第二艘、第三艘……

    以同样的方法,很快小半支舰队便已完全出水,平稳地在陆地上行进着。

    然而,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其中一条战舰在上岸时,一头牛不慎踏空脚步,带倒了邻近的牛马同事,导致拉拽的牛群大乱。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大船便顺着坡度,又缓缓向油池倒退回去。

    而在它的后方,下一艘船正等着上岸呢!

    如果两船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尾处的两根撑杆立刻放下,在木板上滑行了一段距离之后,精准地卡在了两块木板之间的接缝处。

    就这样,在这条船加速往下冲之前,勉强停止了下行的趋势。

    呼……尉迟循毓擦去额头的冷汗,在心中暗暗感谢大明的能工巧匠,竟然能给这么离谱的计划也套上一层保险……

    所幸,除了这次可以预料的事故以外,整个过程大体波澜不惊。

    在无数牲畜的拖拽之下,庞大的大明舰队就这样全数上了岸,绕过被重重封锁的水面,沿着润滑的木板轨道,气势汹汹地向晋阳城杀奔而去!

    …………

    夕阳西下,厮杀了一整天的唐军拄着矛稍事休息。

    他们丝毫没有松懈的意思。

    被明军从头玩弄到尾,今天好不容易把对面包了饺子,岂能放过这个报仇雪恨的天赐良机!

    可就在他们准备再次投入战斗时。

    却听见南山背后,传来沉重的声音。

    仿佛巨兽的低吼。(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不错,请把《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