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体化

    就在国内外对于脑控头盔的讨论,越发激烈起来的时候。

    2029年,1月20日。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正式开通。

    这一次开通的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又叫琼州海峡第一大桥。

    该跨海大桥选择了西线方案,即连接岭南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灯楼角,与琼州岛澄迈县的道伦角。

    该跨海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铁路桥,设计时速为250公里;上层公路桥,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大桥建成后,驾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

    选择西线方案是因为选该方案建桥所跨的海底较平坦,地质条件相对较好,施工技术较为成熟,照此方案,大桥跨海部分长度将达26.3公里,虽然在桥梁长度上,只排名世界第三,但其技术含量非常高。

    无论是设计方,还是承建方,或者是作为原材料供应商的民勤集团,都对于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关注度。

    因为琼州海峡第一大桥是全球第一条可以移动的超大型浮桥。

    在目前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该类型的桥梁,可以避免固定式桥梁的一些麻烦。

    毕竟一旦海平面上升幅度太大,必然会导致桥洞的净空高度不够,让通航而过的船舶难以安全通过,甚至完全无法通过。

    而可以移动式超大型浮桥,可以通过调节锚定缆绳,始终让桥面和海面保持一个合理的净空高度。

    为了配合这种可移动式超大型浮桥,两岸的桥头连接区域,还专门设计了一段长度在10公里左右的路段,这两个路段是可以调节高度,从而保证两侧的道路始终和桥梁路面、轨道对齐。

    “我宣布,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正式开通…”

    在大桥两侧的桥头服务站,琼州和岭南的主要班子,加上承建方、设计方,还有海陆丰公司这个投资方,都在现场,两个现场通过大屏幕互相直播,同一时间宣布大桥开通。

    啪啪啪…

    现场掌声如雷。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大马、东瀛、南高丽、星岛等地区的客人。

    他们参与了开通仪式之后,便跟着施工方安排的中巴车,缓缓开上了大桥。

    施工方的安排项目负责人之一,拿着便携式麦克风侃侃而谈:“…这条桥梁的跨海长度为26.3公里,目前我们将进入一号浮岛。”

    众人透过车窗玻璃,还有大桥的保护外壳的隔断间隙。

    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海面,一些海鸟正翱翔在海面上觅食。

    鸟儿时而扑腾而下,时而展翅高飞,时而盘旋半空。

    东瀛的一个翻译代他的雇主询问道:“田工程师,这种全包的桥面成本如何?”

    田工程师笑着回道:“其实这条桥梁的总成本,比传统跨海大桥便宜很多,如果要建设同样通行能力的传统跨海大桥,成本会比现在高大约3.5到4倍左右。”

    “这么便宜?”

    通过翻译软件的翻译,车上的客人都非常惊讶。

    另一个东瀛客人直接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问道:“对马海峡跨海大桥,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案吗?”

    田工程师点了点头解释了一下:“自然可以,其实可移动式超大型浮桥,大家可以看作为那些大型海上钻井平台,就非常好理解了。”

    众人窃窃私语着。

    如果按照目前该项目的工程造价,那之前赛里斯描述的亚洲路桥计划,还真有可能实现。

    毕竟一条跨海大桥的成本,只有传统固定式跨海大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加上可以通过调节锚定缆绳,适应海平面的波动,保证桥梁的桥洞通航能力,这确实非常吸引人。

    特别是对于东瀛、吕宋这种地震、台风频发的地区,固定式大桥的维护成本反而会非常高。

    一遇到大一点的地震,固定式大桥就很容易出现结构问题,哪怕再好的材料,在采用固定式建筑方案之后,对于地震的抵抗能力就会非常差。

    为什么东瀛人喜欢使用木材建筑低层房屋?

    就是因为低层的木房子,在抗震方面的性能比较好,哪怕是倒塌了,也非常方便救援工作的展开。

    当然,现在东瀛的建筑业,已经准备引进民勤集团的一体化泡沫硅材料,用这种材料打造的房屋,特别是10层以下的房屋,整体强度非常高,只要不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而是采用浮动连接,哪怕是遇到九级大地震,也可以扛得住地震的破坏。

    就在议论纷纷中。

    中巴车开进了第一浮岛。

    这里有一个小型的临时停车场,可以停放大约50辆小轿车,对面车道同样也有一个临时停车场。

    这种人工浮岛,除了作为桥墩,还是通航船舶的指示灯塔、临时停车场、观景台,和特殊的应急区域。

    众人从中巴车上鱼贯而出。

    观景台是延伸出的一条半吊桥,采用特殊的钢化玻璃全包起来。

    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来往的船舶。

    由于近期冷空气的影响,今天的琼州海峡海面并没有比较常见的海雾。

    “一共是六个人工浮岛。”一个南高丽的三星造船高管看着海面上一连串的人工浮岛,他脸上露出思考的表情。

    现代重工的高管轻轻的擦拭着眼镜片:“这个跨度还真是惊人,每一个人工浮岛之间的跨度达到了四公里左右。”

    “你们现代打算怎么办?”

    “呵呵,怎么办?当然是配合了,难道你们三星还想吃下对马海峡跨海大桥的项目?别痴心妄想了。”

    那个三星造船的高管微微摇头苦笑起来:“我当然知道这一点,就不知道可以分到多少零件的份额。”

    “我估计是按照各个地区的人口来分配的,毕竟作为大哥,可不能偏袒,更何况以咱们和赛里斯以前的关系,现在可以拿到一部分零部件的生产份额,就要感谢赛里斯的宽宏大量了。”现代重工的高管自嘲地摇摇头。

    不过他们心里面一清二楚。

    赛里斯虽然打算给南高丽一部分零部件的份额,但不代表这些份额会全部落入三星、现代这些大财阀手上。

    因为大型财阀属于要限制的势力。

    比如三星财团,从近期的情况来看,哪怕是李再荣等人主动投靠,加上在内部进行分家,仍然没有得到太多东西。

    虽然三星财团在赛里斯的体量中,充其量就是比较强的一家企业,但他们在南高丽的横行霸道,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近期拿到零部件生产份额的南高丽企业中,合资企业占比41%左右,大财阀占比33%左右,剩下的26%则由南高丽的中小企业瓜分。

    显然,这些本来不具备资格的中小企业,是被专门扶持起来,分割大财阀势力的鬣狗。

    而东瀛那边就更加明显了。

    因为东瀛的财阀模式比较特殊,属于企业联合体的财阀,加上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大量手工作坊式小企业,这就给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只要赛里斯有想法,随时可以扶持起一大堆中小企业,将东瀛各大财团逐步瓦解。

    而东瀛第一个被开刀的内部势力,正是臭名昭著的东瀛农协。

    包括海陆丰公司、中粮集团在内的国内农业集团,不用几个月就压制了东瀛农协。

    东瀛人可能别的地方不明白,但是这几个月以来,市场上的农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倒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

    通过运输飞艇运输过去的农产品、粮食,几乎在三个月内,将东瀛的农产品和粮食价格,压到了和赛里斯差不多水平。

    面对这种可怕的价格战,东瀛农协连叫喊都不敢,只能默默逆来顺受。

    毕竟之前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加上气候异常的影响,已经导致东瀛的食品价格,比2025年提升了近300%到500%左右。

    如此夸张的涨幅,很多东瀛的普通人连米饭都快吃不起,一天只能吃一到两顿饭。

    而赛里斯的食品价格,却比2025年下跌了近50%左右。

    一个上涨300%到500%。

    一个下跌50%左右。

    加上赛里斯的食品价格本来就比东瀛低。

    在2028年的九月份前后,赛里斯和东瀛的基础食品价格差异,达到惊人的12倍左右。

    其中价差最大的食品当属大米,同样是一公斤大米,赛里斯零售价在2.5华元左右,而东瀛则在60华元左右,两地价差达到惊人的24倍。

    随着十月份,大批赛里斯生产的大米、人造大米、面粉投入东瀛市场,目前东瀛市场上的大米,平均零售价已经下降到每公斤4.2元左右,比东瀛近几十年来的历史最低价还低。

    购买到了廉价农产品和食品的普通东瀛人,才不管农协的死活。

    要是东瀛农协现在敢出来瞎逼逼,分分钟被人打黑枪。

    其实不用海陆丰公司、中粮集团出手,东瀛农协也撑不了多久了。

    为什么?

    答案是人口基础。

    刚刚成立时,在1960年左右,东瀛大约有1454万农业人口。

    2023年时,只剩下116万农业人口。

    2028年年初的统计数据中,东瀛农业人口再次跌破百万大关,只剩下大约92万人,而且这些人的年龄普遍非常大。

    如此一来,如何支撑得起东瀛的农业生产?哪怕是全面普及机械化,也没有办法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更何况东瀛的地形限制,基本告别了大农场模式,只能搞精耕细作模式的机械化农业,这种模式下,并不能有效利用劳动力。

    比如海陆丰公司在漠南的哲里木市,那5万平方公里的大型农场,只需要几万农场工人。

    而东瀛的耕地面积才4.6万平方公里左右,其巅峰时期需要1454万人,现在也需要92万人。

    由此可见,两者的农业模式差别巨大。

    没有了农业人口的支撑,东瀛农协根本硬不起来。

    现在东瀛的城市人口普遍支持从赛里斯大规模进口粮食、农产品和食品。

    双方的支持人群规模差别巨大。

    那些城市里的东瀛人,购买了廉价的赛里斯农产品之后,就觉得以前自己过的日子,简直是猪狗不如,心里面别提多愤怒。

    现在让他们支持东瀛农协?

    估计敢上街头这样说的人,要被人打死。

    更何况,随着工业联合体计划的逐步推进,东瀛工业生产再次活跃起来,虽然失去一部分核心产业,但多了很多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

    这些产业配合华元渗透,让东瀛的产品生产成本,竟然只比赛里斯高一点。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东瀛的再工业,加上华元和日元汇率调整,导致双方的工资水平,竟然变得差不多。

    另一方面,自然是华元升值,加上国内调整了劳动时间,这也会拉平双方的一部分生产成本。

    同时,东瀛在破罐子破摔之后,已经完全废弃了关税了,现在很多原材料都直接从赛里斯进口。

    少数东瀛比较高的成本支出,当属电力、环保处理、用水这些。

    双方都对对方实行零关税之后,双方企业只能各凭本事进行竞争了。

    其实整个亚洲工业联合体,目前都在逐步推进内部的零关税。

    这种情况对于企业而言,自然是有利有弊。

    其实东南亚地区并没有吃到零关税的福利,因为大批赛里斯企业入驻这些地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当地员工提工资,将当地工资水平拉到和国内差不多水平。

    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快速实现贸易再平衡,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国内的产业转移太快速。

    同时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快速培育出一个大市场。

    那些有大批赛里斯企业入驻的地区,拉动的消费真的非常厉害,这让国内出口的工业产品、农产品数量节节攀升。

    通过这种大基建、大市场、大工业,东南亚的工业水平迅速提升,虽然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且工业产业非常不完整,但这并不妨碍当地的经济不断飙升。

    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一片惨淡的情况下,亚洲东部的经济逆风飙升,确实让很多地区感到羡慕嫉妒恨。

    但是羡慕也好,嫉妒也罢,逐渐融为一体的亚洲东部地区,基本很难被从外部攻陷。

    就如同刚刚通车的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全世界都没有办法做到,但是赛里斯做到了。

    而这条跨海大桥的成功修建,也意味着之前被提出的亚洲路桥计划,成为了一个可以实现的项目,而不是之前那种PPT项目。

    一个可以实现的项目,给人带来的信心是不一样的。

    这让各地对于投资建设跨海大桥的想法,变得更加有信心,很多大企业、大银行,或者主权基金,都在想方设法加入这个大计划之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看到了一切不错,请把《我看到了一切》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看到了一切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