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放跑每一个大明的敌人

    老朱最终还是没有处罚朱慈焙和南明军队,只是下旨斥责了一番他们的轻敌冒进。

    说到底还是老朱给了他们太大自信,认为他们已经天下无敌。

    实际上天下无敌的是洪武军队,跟南明军队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在山区里面和清军周旋几年已经是很不容易,跑到平原上和满清鞑子拼刺刀那是找死。

    老朱大抵是明白这一点。

    但他还是选择放权,给了朱慈焙以及南明军队的自主军事能力,让他们自由发挥。

    不是偷懒不想继续再打鞑子,而是要锻炼他们,看看他们的实力。

    虽然这样做肯定会死人,也猜到南明军队会败。

    可败的方法有很多。

    尽力被打败与轻敌冒进被打败是两码事。

    最典型的就是磨盘山之战和南京之战。

    李定国尽力了,郑成功则是浪输了。

    何况不经历风雨,不经历打仗不死人,又怎么练出一支敢战的强军呢?

    所以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有跟敌人舍命一战的勇气。

    只能说夔东十三家的表现让他失望了。

    至于李定国和白文选,目前来看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差,中规中矩,还是得看后续表现。

    之后便依旧这样慢吞吞地行军。

    事实上也快不起来。

    这次又携带了大量炮弹辎重,即便封锁运河,只允许他们的船队往来,也依旧只能每日行军二三十公里,速度十分缓慢。

    毕竟运河是没有水流借力的,水流速非常平缓,只能靠人工拖拽,因而这才养活了所谓的百万漕工。

    北面战事则依旧给予他们自主权力,让他们自己打,争口气。

    夔东十三家兵败后撤至景州一带,甚至重整后,又退至山东济南府,离老朱都不远了。

    不过可能是老朱下旨训斥起了作用,之后袁宗第李来亨等人重整部队,再次进军,与李定国、白文选部驻扎在了河间府、冀州府一带。

    双方陷入对峙。

    甚至李定国还主动派出骑兵部队,骚扰清军的后方运输部队,也算是颇有成效。

    清军虽然也在发挥老传统,试图绕道后方突袭漕运。

    可架不住老朱在渡黄河。

    明清时期,黄河入海口并不在山东,更不在河北,而是在江苏。

    公元1194年,黄河决堤,河水流经河南河北之后,在山东改道南下,至江苏云梯关入海。

    到公元1494年,黄河又改变了入海口,河水流入淮河,史称黄河夺淮。

    直到公元1855年,第六次改道,才变成从利津入渤海。

    因而此时黄河正处于途径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的明清故道上,且与运河相连。

    洪武军一万多人,加上运送炮弹的民夫辅兵十余万,正缓慢地过河当中。

    清军曾经派过几次游骑,每次几百人想到运河上来搞事,骚扰明军的后方粮草和辎重部队。

    结果可想而知,被正处于大后方的老朱所在前锋部队打成了筛子。

    老朱自己则每天待在车驾内关心着国家大事。

    不是南明的事,是洪武的事。

    他们除了有无线电台以外,还有无线传真机,类似于他们携带的小型打印机。

    只要在打印机里放入空白纸张,开启信号接收功能,与短波电台的原理类似,就可以做到超远距离发送纸质文件。

    朱标作为监国太子,每月都会把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再派人到南明这边,从云南发给老朱。

    所以即便老朱与朱标身处两个不同的世界,也能够一直可以保持联系。

    正是农历一月下旬,江苏的天气依旧寒冷。

    没有下雪,但北风呼啸,吹得车窗外不时能听到那种“呼呼”的响声。

    车驾“嘎吱嘎吱”的声音也不断。

    老朱的车是现代特制的,在古代没有能源,依旧是马拉。

    用的却全都是轻型材料,且有润滑油、避震器,让车内保持着极为舒适感。

    车里一张床,一张躺椅,一张小圆桌。

    朱云峰躺在旁边的躺椅上,翘着二郎腿玩手机单人游戏。

    车里头甚至还有插孔充电。

    上面铺了太阳能充电板以及蓄电池,虽然没办法装发动机让马车跑起来,至少能在里面放个小空调,进一步保持车内的舒适度。

    老朱则坐在小圆桌旁,看到朱云峰的模样,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道:“娇儿恶卧踏里裂呀。”

    “嘿嘿。”

    朱云峰咧嘴一笑,转了个身继续玩手机。

    老朱翻了个白眼。

    现在他们祖孙的相处方式,还真有点后世农村祖孙的意思。

    爷爷管不住孙子。

    孙子虽然不至于没大没小,对长辈不尊敬或者不礼貌,但也不至于唯唯诺诺什么都对长辈俯首帖耳,甚至偶尔还有顶撞长辈的事情发生。

    只能说,他们这对祖孙之间属于那种十分轻松的相处方式。朱云峰不喜欢被人命令,朱元璋想命令他,却使唤不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让封建大家长习性的老朱非常不适应。

    毕竟他属于那种说一不二,保持着威严的长者形象,可不是溺爱儿孙的老头。

    只是这么多年即便膈应朱云峰这种态度,那也真就只能习惯了。总归是亲生的孙子没错,总不能砍了他吧。

    所以老朱也就只能扮演起了慈祥老爷爷,拿朱云峰一点办法都没有。

    “诶,老祖宗,今天您好像很高兴呀。”

    朱云峰又玩了一会儿,忽然感觉不对劲,纳闷地转过头询问。

    “你怎么知道我很高兴?”

    “平时你看我这么吊儿郎当的样子,肯定忍不住要说几句,什么站没站像,坐没坐像之类,今天可没说。”

    “你还知道你平身多么吊儿郎当呀。”

    提起这个,老朱话匣子就打开了,骂骂咧咧道:“你这个小兔崽子,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是一方诸侯了,带着将士们四处征战,再看看你”

    话出来朱云峰就开始翻白眼。

    长辈怎么都这幅德行。

    他爹以前说他的时候,也会说在这个年纪怎么怎么样。

    还有老妈催他婚的时候也会说,村里谁谁谁20岁就生娃了,现在都3胎了,再看看你。

    朱云峰没考上好大学,靠着艺术专业上二本的时候,他们说的是人家考清华北大。

    过几年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又说人家考公务员,进的是哪个名牌企业大公司。

    后来年龄大了还没结婚,就是催婚催婚催婚。

    朱云峰一直以为只要自己熬一熬,能多赚点钱了,娶了老婆了,老爸老妈就没话说了。

    哪知道管你能赚多少钱,娶到个什么老婆,他们总能找到理由说你。

    甚至有的时候没有理由都无所谓,坐在家里玩个手机,打个游戏,都能说你半个钟头。

    包括老朱一样。

    所以现在朱云峰从来都把老朱和他爹妈对他的说教当放屁。

    “小兔崽子。”

    老朱骂骂咧咧半天,看他还是那副混不吝全当没放在心上的模样就更气了,但又咬牙切齿拿他没办法。

    朱云峰嘿嘿一笑道:“季赫说过,骂我是小兔崽子,对您不利,那您可就是兔爷了。”

    “算了,懒得跟你掰扯。”

    老朱笑骂道:“迟早有一天我要被你气死。”

    “那哪能啊。”

    朱云峰乐道:“现在医学技术那么发达,癌症都攻克了,您还活得久呢。”

    “哈哈哈哈哈。”

    老朱转怒为喜,其实他本来就没多生气,正高兴呢。

    见他开心,朱云峰问道:“出什么事了?”

    “你太伯爷把去年的汇总发来了。”

    老朱点了点桌子上的公文道:“你自己看看呗。”

    “哦?”

    朱云峰从躺椅上起来,接过公文扫视了一眼。

    里面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就是有现代的定点帮扶之后,大明的生产力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

    钢铁产量、粮食产量、经济总量都不是以百分点在扩增,而是以翻倍的数量在暴增。

    光钢铁产量来说,现在已经是洪武二十一年。

    前年洪武十九年的钢铁产量靠着电弧炉炼钢才一千多万吨一年,不到后世唐山市一个地级市一年十分之一的产能。

    去年与现代接触后,产量直接翻了三倍。

    而且今年预计在未来三年内要翻十倍,也就是三年后全国钢铁产量达到一亿吨。

    虽然这个级别貌似也就跟后世唐山市差不多。

    甚至还差点。

    毕竟唐山市一年的产量是1.3亿多吨。

    但这可是在古代。

    同时期的洪武年月,恐怕全球钢铁产能能达到二十万吨都是个迷。

    即便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年产也就百万吨而已。

    其中差距是百倍级别,可见后世的帮扶给洪武大明带来的影响多大。

    而且不止是这些。

    因为洪武大明与后世属于互补关系。

    洪武大明出口的是原材料、初级产品以及精美的手工制造品。

    等东大做成中间品后又进口过去,同时又进口东大的大量机械设备、先进技术以及工业制品。

    而东大则出口这些机械设备和工业制品的同时,还会派人修桥修路修火车。

    双方的贸易额达到了百分之百,虽然看上去洪武大明就赚个原材料出口钱,还得因为进口而大量损失各类矿产资源。

    可这些资源大明都可以从别的地方搞过来,并且东大主要是为洪武大明培养人才。

    比如去年洪武二十年,东大在给洪武大明修新的南京城,新的船厂、铁路、工厂期间,就培养了大量焊工、电工、混泥土浇筑工等等工人。

    累积培训洪武大明的工人达到41.7万次,给洪武大明培养了大量基础技术工人,大大充实了大明的建设人才。

    洪武大明则又反哺现代各类稀矿、原油、金矿等原材料。

    双方互惠互利。

    后世得到了大量原材料、商品出口,能给国内带来巨大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洪武大明则得到了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工人技术培训,还有教育、医疗、军事、科学等等。

    犹如高人醍醐灌顶,直接给你灌输内力。

    一通操作免去的可不是几十年的发展,而是数百年的发展,直接从落后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工业社会。

    比之小日子那几十年的明治维新都要进展神速。

    可以说两方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一起发展进步的双赢局面。

    也难怪老朱会开心。

    毕竟他的大明以前是什么样子他自己心里清楚。

    而现在才短短一年时间呢,洪武那边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以前朱云峰带来的七年时间都要变化大。

    最主要的是这种发展是呈现跳跃式的,不是说今年发展一倍,明年也是一倍。

    而是随着盘子铺开,呈现的是几何增长。

    在东大的帮助下,也许二十年的时间,洪武世界就会处处是高楼大厦的城市,处处是飞机高铁汽车。

    眼下老朱自己才刚满60岁,历史上要到11年后,洪武三十一年71岁才死。

    可如今医疗技术发达,搞不好活个90也说不定。

    因而到时候老朱还真有可能亲眼看到他自己的大明世界变成新时代的一片天地。

    这让他怎么可能会不高兴呢?

    “嗯,那确实可以。”

    朱云峰看完了里面的内容资料,主要是一些数据。

    他自己是做老总的,虽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一家公司基本的数据情况还是看得懂。

    虽然公司和国家不一样,国家涉及的层面比一家公司多得太多。

    但有一些东西还是相通的。

    他沉吟道:“洪武那边时代发展得很快,这是好事,不过目前也就南京首都圈发展得快,要想尽快完成现代工业化进程,相应的体制变化还是得跟上。”

    “嗯。”

    老朱说道:“这一点标儿也跟老秦聊过,相应地放开地方权限是必然的事情,但同样还是得加大监管力度才行。”

    朱云峰笑道:“其实很简单,立即把大明银行的金融管制制度建立好,各项制度其实可以参考现代。大明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信息化的国家,这是个巨大的优势,可以监管全国资金流动。只要把这个做好,各地的每笔资金用到哪了,怎么用了,都有迹可循,也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贪腐的问题。”

    放开地方权限是必然过程,因为你得加大地方自主权,让地方官员主动去拉投资,通过当地特色建立地方产业,以此振兴地方经济。

    不然全国那么多州府县,全都归朱标和内阁六部管理指导,累死他们也做不到。

    但地方建设当地产业没钱咋办?

    一是融资,二是上面拨款,而且还不是一点两点的拨,而是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大明银元拨下去。

    洪武银元的购买力目前还是非常高的,一千万银元就相当于数十亿了。

    那么大笔资金投向地方,难保不会有人动歪脑筋。

    然而大明却有先天优势。

    就是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建立信息产业的国家,能够在后世东大的帮助下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制度。

    资金流动给你查得明明白白,即便有贪腐的事情发生,御史台也容易追查到。

    所以说为什么科技带动发展?

    监控普及之后,大街上打架斗殴的事情都比二三十年前少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别提什么犯罪率。

    钱从哪来去哪给你监管到位,虽然不敢打包票说完全杜绝贪腐发生。

    但很大程度能够改善,也更容易抓到人。

    当然。

    只能改善上面拨款的贪腐。

    下面如果商人与官员勾结行贿,包括不通过银行系统,而是走银元金条古玩字画之类的现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要考验朱标的监管能力了。

    “唔。”

    老朱听了直点头道:“让他们去做吧,标儿办事我放心。”

    “现在.”

    说着他撩起车窗,外面远处就是波涛汹涌的黄河了。

    老朱淡淡地道:“先解决了鞑子再说吧。”

    洪武的事情交给朱标。

    他要做的,就是不放跑任何一个大明的敌人,哪怕不是他所在的大明!(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地窖里的朱元璋不错,请把《地窖里的朱元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地窖里的朱元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